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士道講記(下)▪P24

  ..續本文上一頁百俱胝[31]生,常離種姓,永失安樂,當受墮落。”

  佛在《成就真實屍羅經》中教誡說:“比丘們,甯可失去生命,也不可以毀壞戒體。爲什麼呢?因爲舍命而死只是使今生的壽量窮盡,而以持戒後世將會轉生善趣或者淨土。可是毀壞戒律,乃至在一百個千萬生中,都得不到人天的種姓,在如此漫長的時間當中失去善趣解脫的安樂,要感受墮落的痛苦。”

  【此具因[32]說,故當舍命而善守護。

  此非方便之說,而是有根據的,因此甯可舍棄生命也要守好戒律。

  所謂根據,從結果而言,舍掉壽命頂多只是犧牲這一世,而毀壞戒體是要在十億生世當中受苦,而且受苦的程度超過斷命根。這樣對比,就知道戒重于生命,爲了護戒可以舍命。

  《蘇摩王經》中記載:往昔,世尊曾經是條大力毒龍,以眼看衆生或者吐氣觸及衆生,就會立即致死。

  有一次,毒龍發心受一天齋戒,因爲喜歡寂靜就來到深林當中。當時毒龍感到疲乏,很快睡著了。毒龍熟睡時,總是把身體縮小成一條蛇那樣,龍身上的花紋五彩斑斓,不幸被獵人發現了。

  獵人激動地說:“這樣稀有的蛇皮,獻給國王作衣服,一定會重賞我。”他用木杖按住龍頭,操刀剝皮。毒龍疼醒後,心想:“我把這個國家搞個天翻地覆也是易如反掌,小小的獵人怎麼能奈何我。可是今天我在持戒,應當信受佛語,以戒爲重,不應當顧全自己的身體。”因此他閉上眼睛、屏住呼吸,安然忍受,而且對獵人生起了憐憫之心。皮被剝完之後,他的身體血肉淋漓,裸露在地上,招來很多蟲子咬食。當時,天氣炎熱,毒龍痛苦難忍,想入水謀求一條生路,又怕傷到蟲子而犯戒,最終還是保持不動。心想:“今天我把身肉布施給蟲子,滋養他們的身體,來世我成佛時,一定要以法饒益他們的法身。”發願之後,命終立刻轉生到忉利天上。

  《賢愚因緣經》中記載:安陀國有一位沙彌,有一天快要過午時,沙彌按師父的吩咐,到施主家去催齋飯。施主全家出門,只留下一個女兒看家。她見到沙彌時,心裏歡喜,欲火熾燃,就在沙彌面前作出各種嬌媚的姿態,強迫沙彌和她行淫。

  沙彌無法脫身,心想:“我有什麼罪業竟然遭遇這樣的惡緣?今天我甯可舍命,也不能毀壞叁世諸佛所製定的戒律。往昔,比丘到淫女家中,甯可投在火坑當中死去,也不肯犯淫戒。還有位比丘,被強盜劫走,用草綁住身體,他在風吹日曬、被蟲齧咬之時,也不肯斷草而去。又有比丘雖然看到鵝吞下了珠寶,但在被主人痛打,萬分痛苦時,也不肯說出,這也是爲了守戒的緣故。又有航船損壞時,下座比丘將逃生的木板讓給上座比丘,自己被淹死在海裏,這也是爲了守戒。難道只有這些人是佛的弟子、能持戒律,而我不是佛弟子不能持戒嗎?難道佛只是他們的導師而不是我的導師嗎?我今天已經遇到善知識,爲什麼還要做惡法呢?我甯願舍棄生命,也不能破戒,玷汙佛法僧、父母師長。”

  他轉念又想:“我如果逃走,此女淫欲心強,一定會到門外拉我、誹謗我,街上的人看到,同樣會汙辱出家人的形象,看來我要在此處舍棄性命。”

  等女人去關門時,沙彌拿起一把剃刀,雙手合掌,向著拘屍那城佛涅槃的聖地發願:“我今天不舍棄佛法僧,不舍棄和尚阿阇黎,也不舍棄珍貴的戒律。爲了持戒,我甯願舍棄身命,但願下一世不論我轉生何處,都能夠出家學道,修持清淨的梵行,斷盡煩惱而成道。”發願之後,就用刀割頸而死。

  《賢愚因緣經》說:“持戒之人,護持禁戒,甯舍身命不毀犯。何以故?戒爲入道初基,盡漏之妙趣,涅槃安樂之平途。若持戒,計其功德,無量無邊。”

  大恩上師說:“在文化大革命那樣困難的時期,守戒修行時刻都會遇到命難,我們這些老比丘經過艱難險阻,最終能守護清淨的戒體,現在你們持戒修行的環境這樣好,爲什麼不珍惜寶貴的戒體呢?”

  【若不能爾,則應審思,我剃須發披壞色衣,空無所義。

  如果不能這樣做,就應當考慮:沒有守戒,我剃須發、披壞色衣,也沒有任何意義。

  【如《叁摩地王經》雲:“于佛聖教出家已,仍極現行諸惡業,于財谷起堅實想,貪諸乘具及象車,諸不殷重持學處,此等何故而薙頭?”

  如《叁摩地王經》所說:“已經在佛的聖教中出了家,仍造很多惡業,把財物糧食看得很實在,貪著乘具、象、車等各種物質享受,不能認真守持各種學處。既然如此貪求,爲何要落發呢?”

  巳四、如是不護戒,則不能解脫輪回

  【若欲逃出有爲生死,趣解脫城,壞戒足者,非僅不能實行,反當流轉生死,衆苦逼惱。

  如果想逃脫有爲生死,到解脫城,可是毀壞了戒足,不但不能真正到達,反而會重新流轉在生死中,繼續被叁苦、八苦等無量衆苦逼惱。

  【並及譬喻如《叁摩地王經》雲:“若人爲諸盜賊逼,欲活命故而逃避,如其人足不能行,仍爲賊執而摧壞。”

  這種情形,就如《叁摩地王經》所說的比喻:“比如,有人被強盜逼迫,爲了活命想逃跑躲避,如果他的腿斷了,還是會被強盜抓住而免不了砍頭之苦。”

  【“如是愚人毀淨戒,而欲脫離諸有爲[33],由戒壞故不能逃,爲老病死所摧壞。”

  “同樣,愚人毀壞了清淨戒律卻想脫離生死,可是毀壞戒律如同斷腿,根本無法逃走,結果仍會被生老病死的強盜緊緊抓住而摧毀。”

  巳五、當今護戒功德極大之理

  【故此經又雲:“爲著居家服,我所說學處,爾時諸苾刍,亦無此學處。”爲近事[34]說五種學處[35]圓滿守護,苾刍亦無。

  先說末法時代守戒艱難的狀況。

  《叁摩地王經》中又說:“我爲穿在家衣服的居士所說的學處,到了那個時代,即使是比丘們也不具足。”對居士要求的五戒,連比丘也不能圓滿守護。

  正是由于守戒這麼難,所以功德尤爲巨大。

  【若于此時精修學處,其果猶大,故應策勵。

  如今正是佛授記的末法時代,如果此時能勤奮修習學處,其果報遠勝在正法時代護戒,所以應當策勵自己好好守戒。

  【即此經雲:“若經俱胝恒沙劫,淨心以諸妙飲食,傘蓋幢幡及燈鬘,承事百億俱胝佛。”

  《叁摩地王經》說:“比如,有人在俱胝恒河沙數大劫當中,恒時都以清淨心,用各種高級美妙的飲食、傘蓋、幢幡、明燈、花鬘等,在百億俱胝諸佛面前,一一供養承事。”

  【“若于正法極失壞,善逝聖教將滅時,晝夜能行一學處,其福勝前俱胝倍。”

  “如果有人在正法極度失壞、佛教接近毀滅的時候,能在一晝夜之中行持一分學處,此福德已經超過前者千萬倍。”

  巳六、以“造罪可悔而不防護”極不應理

  【又若念雲毀犯可悔。無後不犯防護之心,放逸轉者,說可還出,如食毒藥。

  如果心想:犯戒不要緊,反正可以忏悔。這樣沒有今後誓不再犯的防護心,叁門放逸而轉,還說可以使罪業還出,這就像服毒一樣。

  【如《彌勒獅子吼經》雲:“慈氏,末世末劫後五百歲,有諸在家出家菩薩,出現于世。”

  在《彌勒獅子吼經》中,佛對彌勒菩薩說:“末法時代末劫的後五百年,有在家和出家菩薩出現于世間。”

  【“彼作是雲:悔除惡業能無余盡,造作衆罪造已當悔,增上毀犯而不防護,我說彼等是作死業。”

  “他們這樣說:通過忏悔,能令惡業無余消盡,造罪之後應當立即忏悔。如果增上毀犯而不下決心防護,我說他們是在造死業。”

  【“雲何爲死?謂如人食毒,此亦同彼,命終之後,顛倒墮落。”

  “怎麼說是死業呢?譬如有人服毒只會自取滅亡,同樣,自己取毀戒的罪惡,死後一定會顛倒墮落。”

  【“又雲:慈氏,于此聖法毗奈耶說爲毒者,謂諸違越所製學處,故說汝等莫自食毒。”

  “佛又說:慈氏,在聖法毗奈耶當中所說的毒,就是指諸多違越佛製學處的罪毒,因此才說你們不應自服毒藥。”

  巳七、修密者也須如是護持淨戒分四:一、在家修密者也要修學多數律儀 二、由不護戒不但沒有叁種成就,也不得善趣安樂 叁、當依大德的傳統修學“戒和修行互爲助伴的方法” 四、一切所作須對照叁藏

  午一、在家修密者也要修學多數律儀

  【若具別解脫律儀,應以如是道理守護,密咒[36]亦然。

  如果是具有別解脫的律儀,應當依上述道理守護,而對修密法者而言,同樣也強調要守護好律儀。

  【如《妙臂請問經》雲:“佛我所說別解脫,淨戒調伏盡無余,在家咒師[37]《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士道講記(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