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士道講記(下)▪P9

  ..續本文上一頁,具足財富者以爲自己天生有福氣;相貌姣好者認爲自己天生麗質;智慧出衆者認爲自己是天縱之才,他們只看眼前的一段,認爲沒有前因,非常愚昧。

  邪因生也叫“不隨順因生”,比如,有些宗派認爲大自在天、上帝或者真主是能生因,以他們的力量創造萬民,以他們的意志支配人的苦樂沈浮。

  佛教的緣起論主張此有則彼有,既不會因爲布施而墮爲餓鬼,也不可能以他人意志把你扔入八寒地獄。佛法完全隨順了真理,佛從來不說以外在主宰的力量可以支配人的死活,唯一是說一切從自己的因緣出生。對十二緣起有所了解後,就能看清楚器情世界的來龍去脈,同時也就破除了無因生、邪因生的一切邪見。

  午叁、能生起出離心的感受

  【增盛佛語寶藏珍財,如實了知生死體相,便能發起猛利厭離,于解脫道策發其意。

  “佛語寶藏珍財”可以理解爲出離心。真正的寶藏就是佛語,而不是外在的黃金、鑽石、珊瑚等,這些外物並不可貴,可惜人們往往顛倒執著,對外物珍寶百般珍愛,卻將佛語視若瓦礫。試問:從古至今的成就者們,是不是依止佛語而成就?一切佛教的宗派是不是以佛語爲所依?一切聞思修的所緣是不是佛語?佛語是不是具有引德除過的作用?信受奉行一偈佛語,是不是會引發無量利益?透過這些觀察,才知道佛語超勝外在寶藏無量倍,而在這無量的教法如意寶當中,有一種珍貴之財,就是出離心。

  “增盛”是指只要能按四谛十二緣起的教法如理修習,心中的出離意樂將如海水高漲般,不斷擴大增上。

  “如實了知生死體相”就是真正透視到生死的體相。我們現在身心迷惑,智慧眼未開,往往感覺外在的妙欲美好、溫馨、幸福,造成這種顛倒心的原因,就是內心愚蒙,不知生死的體相。另外有種人,口中也會說叁有猶如火宅、苦海、羅刹洲,但這些比喻只是佛菩薩說的,自己有沒有真實的體會?說食數飽毫無用處,所以還得依靠自己如理觀察串習這些法義,才能真正透視到生死的自性。

  只要能這樣如理修習,“便能發起猛利厭離”,有了猛利厭離心後,無須他人鞭策,自己自然會生起強烈的求解脫心,提起心力勇猛地修行解脫道,這就是“于解脫道策發其意”。

  巳叁、攝義贊歎

  【是能醒覺諸先修者,能得聖位微妙習氣最勝方便。

  如此觀察修習苦集、十二緣起,是能夠蘇醒諸先行者內心能證四聖果位微妙習氣的最殊勝方便。

  古往今來,不可計數修行人舍棄世間的家庭、王位、財富,全身心地投入于修行,他們當時爲什麼能毅然決然地走這樣一條不歸之路呢?原因就是他們透過觀察,真正了解到生死唯一是痛苦的自性,從而蘇醒了內在能夠獲得聖果的微妙習氣。

  透過思惟四谛十二緣起,以教法的力量,能蘇醒聲緣種性者心中潛伏的證果習氣,再經持續地修習,就會現證聖果。更優秀的大乘種姓,經過這樣的潤發,很快就會趨入以救度天下蒼生爲己任的大乘菩薩道,再經過持續修習,就會成就佛果。所以,這個世上並沒有天生的釋迦、自然的彌勒,都是由凡夫成就四種聖者果位,不同之處就是他們有幸值遇受持了教法,喚醒了內心深處成聖成賢的微妙習氣。

  《寶性論·如來藏品》有這樣兩偈:“倘若無有佛種性,不能厭離輪回苦,及不希求于涅槃,亦無希欲之願心,于彼輪回及涅槃,觀見苦樂之功過,此依具有種性有,何故于無種性無。”每一位有情都具有如來藏,只要能借善緣激發,必定會蘇醒。透過對輪涅的如理觀察,看見了苦樂功過,此時自然就會厭離叁有痛苦,由衷希求涅槃的安樂功德,從此走上生命覺醒之路。

  辰二、對此顯密教典都有宣說

  【如是亦如《妙臂請問經》雲:“于愚癡者,以緣起道。”

  密宗續部的《妙臂請問經》中說:以緣起道對治愚癡。《時輪金剛續》也是這樣宣說。

  【《稻稈經》說:“善見緣起,則能遮除緣前後際,及緣現在一切惡見。”

  《稻稈經》說:“善巧了達緣起,就能遣除緣前際、後際、現在的一切惡見。”

  緣前際的惡見,就是不知道某個果法是從前面的因緣而來,認爲此法是自然而有,或者是從非因産生。不知緣起的世人都是這樣愚昧,比如,雖然知道色法上一分緣起的道理,但問他人是怎麼來的,他認爲是從受精卵分裂而來,至于前世則一概否認。

  緣後際的惡見,就是不知道以現在造因將來會感召何種果報,認爲一死永滅或者死後永遠升天。認爲一死永滅的人最是可憐,他的人生渾渾噩噩,活著就是爲了及時行樂,認爲人活一世就是吃穿二事,不會觀察自己的生活行爲與未來苦樂的關系。

  緣現在的惡見,就是對于現在的一切,既不知前因也不知後果,在這種惡見推動下,一切行爲取向都以自己的迷亂感覺來決定。

  可以說不懂緣起,人們時時處處都是增上惡見,沒有緣起之光的照耀,整個世界就是一片漆黑,表面上,現代的大都市都是耀眼輝煌,其實人們都生活在內心的黑暗之中。如果能如理思惟緣起善見,就可以徹底破除這些惡見黑暗。

  【龍猛菩薩雲:“此緣起甚深,是佛語藏寶。”

  龍猛菩薩說:此緣起法非常甚深,是佛語庫藏中的珍寶。這個法界無量時空極其微細、廣大深邃的緣起,唯有佛才能徹底了達,其他人無法完全通曉,所以說是佛語寶藏中的無上珍寶。這也告訴我們,應當隨順佛語來思惟緣起,其實學習佛法的過程,就是不斷深入認識緣起的過程。

  辰叁、以往昔因緣證明分叁:一、宣說生死輪的緣起 二、介紹生死輪的組成及意義 叁、以公案策勵精進

  巳一、宣說生死輪的緣起

  【毗奈耶教中說第一雙[5]所有現行,謂時時中遊觀五趣,遊觀之後還贍部洲,爲諸四衆宣說彼等所有衆苦。

  在《律本事·宅舍事》中,說到當年佛陀弟子中的第一雙——智慧第一的舍利子和神通第一的目犍連,二人經常到輪回的五趣中遊觀,返回南贍部洲之後,就以現量所見爲四衆弟子宣說輪回的衆多痛苦。

  【諸有共住[6]、近住[7]弟子不樂梵行,即便引彼付第一雙,請爲教誨。二人受已教誨彼等,得教授已,愛樂梵行,便能證得殊勝上德。

  有些共住近住的弟子不樂梵行,修行懈怠,就將他們交給第一雙教育。第一雙接受之後,就給他們宣說輪回的痛苦。這些弟子得到教授後,認識了苦谛,心想:“生死這麼苦,今生一定要把握機會出離生死。”自然就愛樂梵行,如此就能修行證得殊勝的功德。

  【大師見此,問阿難陀。

  佛陀見到這麼好的現象,就問阿難:“這些人爲什麼轉變這麼大?”

  【啓白其事。

  阿難就向佛彙報,原來是第一雙的教育方法很好。

  【佛曰:一切時處,不能遍有如第一雙,應于門房畫生死輪,分爲五分,周圍當畫十二緣起流轉還滅。其次乃興畫生死輪。

  佛陀說:教育方法是很好,但是不可能一切時處都有象第一雙這樣的好老師現身說法,所以應當在寺門的房屋外牆畫生死輪,總共分成五個部分,在生死輪的外圈和圈外應當畫十二緣起流轉還滅的表示圖。從此以後,才興起畫生死輪。直到現在,西藏很多寺院的外牆上都有生死輪的圖像,這也是根據佛言,如是而行。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叁十四卷》說:“爾時世尊告阿難陀,……是故我今敕諸比丘,于寺門屋下畫生死輪,……應差比丘于門屋下坐,爲來往諸人婆羅門等,指示生死輪轉因緣。”(世尊吩咐諸比丘在寺門的房屋下畫生死輪,而且應當派比丘坐在門屋下,爲來往的人們指示生死輪轉的因緣。)

  下面簡單介紹生死輪的組成部分及各自表示的意義。

  巳二、介紹生死輪的組成及意義

  生死輪圖總的是要表示四谛:生死輪的主體表達的是苦谛與集谛的含義;左上方的月亮,表示滅谛;佛陀以手指向月亮和兩首偈的偈文,則表示道谛。

  生死輪的主體分成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生死輪最內圈畫有豬、蛇、雞,比喻愚癡、嗔恚、貪欲叁毒。叁毒煩惱是讓我們不斷輪回生死的根本原因,所以畫在最核心的部位。

  在旁生中,雞的特征是貪欲強、不知滿足;蛇是嗔恚的象征,只要輕輕碰一下蛇,它馬上就會發怒、咬人還擊;豬是表示愚癡,沒有認識辨別所知法的能力,豬不會辨別好壞淨穢,只會狼吞虎咽地吞食所有東西,這是愚癡的相。

  另外,畫中蛇和雞都被豬咬住,從豬的口中出來,這是表達貪嗔源自愚癡的含義。由于我們愚癡,耽著自我,這樣才會對可愛境生起貪欲,又在得不到所欲時生起嗔恚,這就是貪嗔由愚癡出生的道理。

  生死輪的第二圈是由黑白兩個半環的部分組成,是表達有關生死與中有的教法。

  第叁部分,在黑的半環中,畫有受生旁生、餓鬼、地獄道的中有,背景是黑色,表示這叁種中有的顯色如陰暗夜色,這些生前造作黑業的中有都是眼睛向下倒著走,這是將墮落受生惡趣之相;另一半環,畫的是善趣天、人、阿修羅的中有,這些中有的顯色如白衣光或者晴明夜色,所以背景畫成白色,他們頭部向上,表示造白業將會向上受生在善趣中。

  第四部分,黑白圈的外圈描述了輪回的…

《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士道講記(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