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士道讲记(下)▪P9

  ..续本文上一页,具足财富者以为自己天生有福气;相貌姣好者认为自己天生丽质;智慧出众者认为自己是天纵之才,他们只看眼前的一段,认为没有前因,非常愚昧。

  邪因生也叫“不随顺因生”,比如,有些宗派认为大自在天、上帝或者真主是能生因,以他们的力量创造万民,以他们的意志支配人的苦乐沉浮。

  佛教的缘起论主张此有则彼有,既不会因为布施而堕为饿鬼,也不可能以他人意志把你扔入八寒地狱。佛法完全随顺了真理,佛从来不说以外在主宰的力量可以支配人的死活,唯一是说一切从自己的因缘出生。对十二缘起有所了解后,就能看清楚器情世界的来龙去脉,同时也就破除了无因生、邪因生的一切邪见。

  午三、能生起出离心的感受

  【增盛佛语宝藏珍财,如实了知生死体相,便能发起猛利厌离,于解脱道策发其意。

  “佛语宝藏珍财”可以理解为出离心。真正的宝藏就是佛语,而不是外在的黄金、钻石、珊瑚等,这些外物并不可贵,可惜人们往往颠倒执著,对外物珍宝百般珍爱,却将佛语视若瓦砾。试问:从古至今的成就者们,是不是依止佛语而成就?一切佛教的宗派是不是以佛语为所依?一切闻思修的所缘是不是佛语?佛语是不是具有引德除过的作用?信受奉行一偈佛语,是不是会引发无量利益?透过这些观察,才知道佛语超胜外在宝藏无量倍,而在这无量的教法如意宝当中,有一种珍贵之财,就是出离心。

  “增盛”是指只要能按四谛十二缘起的教法如理修习,心中的出离意乐将如海水高涨般,不断扩大增上。

  “如实了知生死体相”就是真正透视到生死的体相。我们现在身心迷惑,智慧眼未开,往往感觉外在的妙欲美好、温馨、幸福,造成这种颠倒心的原因,就是内心愚蒙,不知生死的体相。另外有种人,口中也会说三有犹如火宅、苦海、罗刹洲,但这些比喻只是佛菩萨说的,自己有没有真实的体会?说食数饱毫无用处,所以还得依靠自己如理观察串习这些法义,才能真正透视到生死的自性。

  只要能这样如理修习,“便能发起猛利厌离”,有了猛利厌离心后,无须他人鞭策,自己自然会生起强烈的求解脱心,提起心力勇猛地修行解脱道,这就是“于解脱道策发其意”。

  巳三、摄义赞叹

  【是能醒觉诸先修者,能得圣位微妙习气最胜方便。

  如此观察修习苦集、十二缘起,是能够苏醒诸先行者内心能证四圣果位微妙习气的最殊胜方便。

  古往今来,不可计数修行人舍弃世间的家庭、王位、财富,全身心地投入于修行,他们当时为什么能毅然决然地走这样一条不归之路呢?原因就是他们透过观察,真正了解到生死唯一是痛苦的自性,从而苏醒了内在能够获得圣果的微妙习气。

  透过思惟四谛十二缘起,以教法的力量,能苏醒声缘种性者心中潜伏的证果习气,再经持续地修习,就会现证圣果。更优秀的大乘种姓,经过这样的润发,很快就会趋入以救度天下苍生为己任的大乘菩萨道,再经过持续修习,就会成就佛果。所以,这个世上并没有天生的释迦、自然的弥勒,都是由凡夫成就四种圣者果位,不同之处就是他们有幸值遇受持了教法,唤醒了内心深处成圣成贤的微妙习气。

  《宝性论·如来藏品》有这样两偈:“倘若无有佛种性,不能厌离轮回苦,及不希求于涅槃,亦无希欲之愿心,于彼轮回及涅槃,观见苦乐之功过,此依具有种性有,何故于无种性无。”每一位有情都具有如来藏,只要能借善缘激发,必定会苏醒。透过对轮涅的如理观察,看见了苦乐功过,此时自然就会厌离三有痛苦,由衷希求涅槃的安乐功德,从此走上生命觉醒之路。

  辰二、对此显密教典都有宣说

  【如是亦如《妙臂请问经》云:“于愚痴者,以缘起道。”

  密宗续部的《妙臂请问经》中说:以缘起道对治愚痴。《时轮金刚续》也是这样宣说。

  【《稻秆经》说:“善见缘起,则能遮除缘前后际,及缘现在一切恶见。”

  《稻秆经》说:“善巧了达缘起,就能遣除缘前际、后际、现在的一切恶见。”

  缘前际的恶见,就是不知道某个果法是从前面的因缘而来,认为此法是自然而有,或者是从非因产生。不知缘起的世人都是这样愚昧,比如,虽然知道色法上一分缘起的道理,但问他人是怎么来的,他认为是从受精卵分裂而来,至于前世则一概否认。

  缘后际的恶见,就是不知道以现在造因将来会感召何种果报,认为一死永灭或者死后永远升天。认为一死永灭的人最是可怜,他的人生浑浑噩噩,活着就是为了及时行乐,认为人活一世就是吃穿二事,不会观察自己的生活行为与未来苦乐的关系。

  缘现在的恶见,就是对于现在的一切,既不知前因也不知后果,在这种恶见推动下,一切行为取向都以自己的迷乱感觉来决定。

  可以说不懂缘起,人们时时处处都是增上恶见,没有缘起之光的照耀,整个世界就是一片漆黑,表面上,现代的大都市都是耀眼辉煌,其实人们都生活在内心的黑暗之中。如果能如理思惟缘起善见,就可以彻底破除这些恶见黑暗。

  【龙猛菩萨云:“此缘起甚深,是佛语藏宝。”

  龙猛菩萨说:此缘起法非常甚深,是佛语库藏中的珍宝。这个法界无量时空极其微细、广大深邃的缘起,唯有佛才能彻底了达,其他人无法完全通晓,所以说是佛语宝藏中的无上珍宝。这也告诉我们,应当随顺佛语来思惟缘起,其实学习佛法的过程,就是不断深入认识缘起的过程。

  辰三、以往昔因缘证明分三:一、宣说生死轮的缘起 二、介绍生死轮的组成及意义 三、以公案策励精进

  巳一、宣说生死轮的缘起

  【毗奈耶教中说第一双[5]所有现行,谓时时中游观五趣,游观之后还赡部洲,为诸四众宣说彼等所有众苦。

  在《律本事·宅舍事》中,说到当年佛陀弟子中的第一双——智慧第一的舍利子和神通第一的目犍连,二人经常到轮回的五趣中游观,返回南赡部洲之后,就以现量所见为四众弟子宣说轮回的众多痛苦。

  【诸有共住[6]、近住[7]弟子不乐梵行,即便引彼付第一双,请为教诲。二人受已教诲彼等,得教授已,爱乐梵行,便能证得殊胜上德。

  有些共住近住的弟子不乐梵行,修行懈怠,就将他们交给第一双教育。第一双接受之后,就给他们宣说轮回的痛苦。这些弟子得到教授后,认识了苦谛,心想:“生死这么苦,今生一定要把握机会出离生死。”自然就爱乐梵行,如此就能修行证得殊胜的功德。

  【大师见此,问阿难陀。

  佛陀见到这么好的现象,就问阿难:“这些人为什么转变这么大?”

  【启白其事。

  阿难就向佛汇报,原来是第一双的教育方法很好。

  【佛曰:一切时处,不能遍有如第一双,应于门房画生死轮,分为五分,周围当画十二缘起流转还灭。其次乃兴画生死轮。

  佛陀说:教育方法是很好,但是不可能一切时处都有象第一双这样的好老师现身说法,所以应当在寺门的房屋外墙画生死轮,总共分成五个部分,在生死轮的外圈和圈外应当画十二缘起流转还灭的表示图。从此以后,才兴起画生死轮。直到现在,西藏很多寺院的外墙上都有生死轮的图像,这也是根据佛言,如是而行。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三十四卷》说:“尔时世尊告阿难陀,……是故我今敕诸比丘,于寺门屋下画生死轮,……应差比丘于门屋下坐,为来往诸人婆罗门等,指示生死轮转因缘。”(世尊吩咐诸比丘在寺门的房屋下画生死轮,而且应当派比丘坐在门屋下,为来往的人们指示生死轮转的因缘。)

  下面简单介绍生死轮的组成部分及各自表示的意义。

  巳二、介绍生死轮的组成及意义

  生死轮图总的是要表示四谛:生死轮的主体表达的是苦谛与集谛的含义;左上方的月亮,表示灭谛;佛陀以手指向月亮和两首偈的偈文,则表示道谛。

  生死轮的主体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生死轮最内圈画有猪、蛇、鸡,比喻愚痴、嗔恚、贪欲三毒。三毒烦恼是让我们不断轮回生死的根本原因,所以画在最核心的部位。

  在旁生中,鸡的特征是贪欲强、不知满足;蛇是嗔恚的象征,只要轻轻碰一下蛇,它马上就会发怒、咬人还击;猪是表示愚痴,没有认识辨别所知法的能力,猪不会辨别好坏净秽,只会狼吞虎咽地吞食所有东西,这是愚痴的相。

  另外,画中蛇和鸡都被猪咬住,从猪的口中出来,这是表达贪嗔源自愚痴的含义。由于我们愚痴,耽著自我,这样才会对可爱境生起贪欲,又在得不到所欲时生起嗔恚,这就是贪嗔由愚痴出生的道理。

  生死轮的第二圈是由黑白两个半环的部分组成,是表达有关生死与中有的教法。

  第三部分,在黑的半环中,画有受生旁生、饿鬼、地狱道的中有,背景是黑色,表示这三种中有的显色如阴暗夜色,这些生前造作黑业的中有都是眼睛向下倒着走,这是将堕落受生恶趣之相;另一半环,画的是善趣天、人、阿修罗的中有,这些中有的显色如白衣光或者晴明夜色,所以背景画成白色,他们头部向上,表示造白业将会向上受生在善趣中。

  第四部分,黑白圈的外圈描述了轮回的…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士道讲记(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