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由其性嗔天德故,此等由其趣性障[59],具慧不能見聖谛。”】
如《親友書》說:“非天意苦深重,(照理來說,非天具有很大的福報和能力,爲什麼心裏還那麼苦?)這是因爲非天天性愛嫉妒,見到天人的福德勝過自己,便起嗔恚心,所以意苦深重。而且由于非天有趣入自性的障礙,所以非天雖然具有智慧,但是無法見到四聖谛。”
以下解釋論文含義。
【此由不忍,嫉天富樂,令意熱惱。由此因緣,與天鬥诤,受割裂等傷身衆苦。】
非天見到叁十叁天圓滿的享受時,內心無法忍受,嫉妒天人的富貴安樂,內心熱惱。由此因緣發動戰爭,與天人交戰,有些頭被砍斷、四肢斷裂,有些被天人的金剛、利矛、鐵輪等擊傷,感受割裂等身體受創之苦。
天界的如意樹,根長在非天的境內,果實卻供天人享用,所以非天難以忍受,與天人交戰,但多數是以非天的慘敗而告終。據說天人將寶劍輪系在天象的鼻子上,派出天象,能殺死數十萬的非天,他們的屍體從須彌山頂紛紛掉入遊戲海,鮮血將海水染得通紅。
【此等雖具智慧,然由異熟障故,于彼身中不堪見谛。】
非天雖然也具有一定智慧,但是因爲異熟障的緣故,以非天之身就沒有能力現見四聖谛。
所謂異熟障,就是一轉生到非天趣,自然就具有此障礙,非天的所依身,終其一生也無法現見四谛。
《瑜伽師地論·卷二十九》說:“異熟障者,謂若生處,聖道依彼不生不長,于是生處異熟果生。或有生處,聖道依彼雖得生長,而于其中異熟果生,聾呆愚鈍、盲鼓喑啞,以手代言,無有力能解了善說惡說法義,是名異熟障。”異熟障可分爲兩類:一、轉生到某一生處後,就無法修行佛法,在此生處成熟相應的異熟果;二、轉生到某生處後,雖然能修行佛法,但在這個生處成熟了盲聾喑啞、癡呆愚鈍等的異熟果,只能以手式代替語言,沒有能力理解各種善說和惡說的意思,這就是異熟障。在阿修羅道,因爲被嫉妒煩惱所障,內心熱惱,相續難以調順,所以法爾無法見到真谛。
以人間而言,有一類人競爭心非常強,雖然擅于經商、爭權奪利等,但由于競爭成性,而成爲現見無我空性的嚴重障礙,無法內觀,也可以說是人間修羅的障難。
反觀自相續,如果現前在因位具有嫉妒煩惱、競爭心等,以此煩惱種子隨逐,將來遇緣必定感受非天之類種種的鬥爭、嫉妒之苦。所以爲求解脫,一定要厭離非天的痛苦和苦因。否則,若轉生爲非天,便成無暇之身,如此空耗、毀壞自己,最後還會墮入惡趣。因此應如《心性休息》中說:“故求善妙寂滅衆,當速修持解脫法。”
【《念住經》說此爲旁生,《瑜伽師地論》說爲天趣。】
《念住經》將非天歸類爲旁生,《瑜伽師地論》將非天歸在天趣當中。
非天的鬥诤和不堪見谛之苦,其根源就是行苦。因爲五取蘊當中,始終安住著煩惱粗重,所以一旦轉生到阿修羅道後,以天界的圓滿作爲所緣境,會引發猛利的嫉妒、鬥爭等衆苦,如此痛苦必然會發生,無法逃脫。
午叁、思惟天人之苦分二:一、欲天叁苦 二、上二界粗重苦
【思惟天苦分二:一、欲天叁苦;二、上二界粗重苦。】
【今初】
在講述天苦之前,首先根據《瑜伽師地論·聲聞地》宣說欲界天的受用安樂。
《聲聞地》說:諸天享受廣大的天界富樂,非常惬意。天人的身體內外都非常清潔,沒有臭穢,也沒有塵垢、筋骨、脾腎、心肝等不淨物。天人長久安住在自己的宮殿當中,宮殿分別是由金、銀、琉璃所合成,以各種文采绮飾作爲莊嚴,又排布有種種臺閣、樓觀、窗戶、羅網等,非常美觀可愛,點綴著珠寶的耀眼光彩。
天宮當中有食樹,自然流出青黃赤白四種名爲酥陀的美味食物;又有飲樹,流出甘美的瓊漿;又有乘樹,出現種種奇妙的車乘;又有衣樹,長出種種細軟妙色鮮潔的妙衣;又有莊嚴具樹,顯現寶珠、臂印、耳珰、環钏等各種莊嚴具;又有熏香鬘樹,出生種種塗香、熏香和華鬘;又有大集合樹,樹根深入地下五十由旬,樹身高大挺直有四百由旬,枝葉覆蓋方圓八十由旬,樹上盛開著五顔六色的鮮花,花香隨風飄散一百由旬,逆風也可熏到五十由旬,每逢叁十叁天四個月的雨季,天人們聚集在大集會樹的樹蔭下,以天界的五欲盡情娛樂;還有歌笑舞樂樹,長出歌、笑、舞等用的種種樂器;還有資具之樹,長出飲食、坐臥等各種資具,天人們想要受用時,隨著自己的心願和福業,就會自然顯現。
天王帝釋的普勝殿,在一切天人的宮殿中最爲殊勝。普勝殿中分布有一百座樓觀,每座樓觀中又有一百個臺閣,每個臺閣又有七所房屋,其中有七位天女,每位天女都配有七個侍女。
天界地面如手掌般平坦,沒有高下凸凹。腳踩大地時,就會生起安樂,恒時都有曼陀羅華鋪滿大地。微風吹去枯萎的花朵之後,又會引來新的天花。
天宮四面都有天街,布局美觀,排列整齊,街道清淨端嚴。天宮四面又有四座大門,規模宏偉,天門前有各類的妙色藥叉,常常守護天門。又在天門四面有四所林苑,分別名爲缋車、粗澀、和雜、喜林。
天人的身體會自然放光,如果天身顯現暗相,就知道白晝已經過去,夜晚正在降臨,天人們就紛紛在此時休息,各種天鳥也不再和聲鳴叫。
在天上,常常聽到各種歌舞、音樂、鼓噪以及戲笑等音聲,常常見到各種可意的色相,常嗅各種微妙香氣,又常品嘗種種妙味,又常觸及種種天女的最勝妙觸,天人就是這樣,常被種種欲樂牽著,以放逸散亂,荒度時光。
未一、欲天叁苦分四:一、死墮苦 二、悚栗苦 叁、斫裂殺害驅擯苦 四、散亂苦
申一、死墮苦分二:一、死殁苦 二、墮落苦
【初死墮苦中有二。】
死墮苦中有二種苦,即死殁苦和墮落苦。
酉一、死殁苦
【死殁苦者,如雲:“諸天趣樂雖極大,然其死苦大于彼,如是思已諸智者,莫愛有盡天趣樂。”謂較昔受天欲生樂,將臨殁時,五死相現,所起痛苦,極重于彼。】
死亡的痛苦,如《親友書》所說:“諸天的安樂雖然極大,但其死亡的痛苦更大,如是思惟欲天痛苦之後,智者們不應當希求終將窮盡的天趣安樂。”比較往日享受天界妙欲所生的安樂,天人臨死時,現前五種死相所起的痛苦,遠遠重于前者。
此處的死苦是指現前五衰相的痛苦。
【五死相者,即如彼雲:“身色變爲不可愛,不樂本座華鬘萎,衣服垢染身出汗,是于先時所不出。”】
五種死相者,就如《親友書》所說:“一、身色退變爲不可愛,本來天身自具光明,臨終時天人身光首先退失;二、不能安坐在寶座上;叁、華鬘枯萎;四、衣服出現垢染,本來天衣不會沾染灰塵,但臨終時天衣染塵;五、身體出汗,天人身體本來不會出汗,但臨終時,腋下出汗。”
《本地分》中說:天子臨終時,躺在樹林之間,眼睜睜看著所有的采女移情別戀,和其余天子一起遊戲,內心的痛苦,比刀割還要難受。
【“天趣報死五死相,起于住天界諸天,等同地上諸人中,傳報當死諸死相。”】
“這五種衰相以前不曾出現過,每當天子顯現五衰相時,其余的天子就會互相傳報此消息,猶如人間,輾轉傳報某親友行將死亡或者已經現出諸死相的消息。”
《心性休息大車疏》中還說:天人現前死相時,身體惡臭,其父母、親友會在遠處喊他的名字,而且說:“願你死後生在南贍部洲的人間,在那裏行持十善業,將來再投生到這個天界。”如此邊說邊散花,然後全部離開。只留下天子孤單一人,極爲淒慘,猶如人間傳染病患者被隔離出人群一樣。
酉二、墮落苦
【墮下處苦者,如雲:“從天世間死殁已,設若全無少余善,彼無自在往旁生,餓鬼地獄隨一處。”】
墮落到下界的痛苦,如《親友書》所說:“在天界死亡之後,假如沒有一點其余的善根,天人會不由自主地墮入旁生、餓鬼、地獄當中的某一處。”
欲界天人都具有神通,能知後世,所以臨死之前,又要承受知道自己即將墮落某處的痛苦。如同在離懸崖五百米的地方,小車忽然刹車失靈,快速沖向懸崖,車主會極度恐懼。或如十分鍾後,就要被就地槍決的囚犯,恐懼得全身發抖。
《普賢上師言教》說:天人看到轉生之處而痛苦時,死亡的痛苦還沒有去除,又加上墮落的痛苦,使痛苦增長兩叁倍。他們大聲哀嚎,這種情形要停留七天,叁十叁天的七天等同人間七百年。回憶起往日的快樂幸福,如今卻沒有自主繼續住留,感受即將死亡的痛苦;又見後世生處的悲慘,感受墮落之苦。遭受這兩種痛苦的折磨,天人內心的憂苦已經超過了地獄的痛苦。
下面歸納一下天人“死墮苦”的內容,天人死墮時,五衰現前:原本光耀燦爛的身體變得暗淡無光;原本喜歡的寶座再也無法安坐;身上的花鬘突然枯萎;原本一塵不染的天衣開始沾染灰塵;原本香潔從不出汗的身體開始流汗臭穢;原本屬于自己的衆多美麗天女無情地抛棄自己,和其他天子遊戲享樂。從此永別一切的美好與快樂,如此殘酷,令人難以接受。
更可怕的是,如果沒有其余善業,死後唯有惡道可去,隨後而來的是極其漫長而劇烈的痛苦。
其實由死墮之苦充分顯露了天界欲樂的真正面目,天人一生之中的種種美好、享樂全是欺诳之法,並不是穩定不變的真實安樂。如果那些安樂是有自性、有實義…
《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士道講記(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