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惱品粗重所隨逐,沒有堪能性,不能自主。叁界有情各種行的生起,都有煩惱品粗重隨逐不離。總之,因爲有新生的、安住的、增長的煩惱種子隨逐流轉,所以不堪能安住在善法上,也不能隨意自在而轉。
這個苦相就是沒有能力自主。苦因即粗重隨逐。比如:黃金當中攙雜鐵等成分,就會導致散裂,不能隨意打造成飾品。同樣,相續中有煩惱品的種子,以此習氣勢力的反作用,便會導致心不堪能安住在善法上,不能隨意自在而轉。比如:不能自在地令心不散亂,不能自在地使心思擇諸法,不能自在地實修加行等。
“粗重”是法尊法師參照玄奘大師的翻譯,從藏文直譯爲取惡處,即會以此獲取惡趣果之意,指留存在心相續中,能使顛倒心識輾轉增長的習氣勢力。
“煩惱品粗重”即煩惱所攝的惡取處。
《瑜伽師地論》說:“又于諸自體中,所有種子。若煩惱品所攝,名爲粗重,亦名隨眠。若異熟品所攝,及余無記品所攝,唯名粗重,不名隨眠。若信等善法品所攝種子,不名粗重,亦非隨眠。何以故?由此法生時,所依自體,唯有堪能,非不堪能。”
《瑜伽師地論》中宣說了叁類:一、既是粗重也是隨眠,即煩惱品所攝的種子;二、是粗重而不是隨眠,即異熟品所攝的種子和無記品所攝的種子;叁、既不是粗重也不是隨眠,即信、精進等善法品所攝的種子。
【衆苦所依故,生爲苦者。謂于叁界既受生已,由此因緣,便能增長老病死等無邊衆苦。】
因爲衆苦所依的緣故,所以生是痛苦。在叁界受生之後,由于這個受生因緣,就能增長老、病、死等無邊衆苦。
換句話說,在依靠業和煩惱而受生的當下,以法性理,法爾就具足衰老病死等痛苦。所以,這一相是由所引的老病死苦等,對能引的生安立爲苦。
【煩惱所依故,生爲苦者。謂于生死既受生已,便于貪境、嗔境、癡境發生叁毒,由此能令身心苦惱不靜、不安樂住。謂諸煩惱由種種門逼惱身心。】
因爲是煩惱所依的緣故,所以生是痛苦。在生死中受生之後,便對貪境起貪、對嗔境起嗔、對癡境起癡,由這些因緣,能使有情身心處在苦惱不寂靜、不安樂的狀態中。也就是種種煩惱將從各個方面逼惱身心。
唐譯《瑜伽師地論》說:“雲何煩惱所依故苦,謂受生已,于愛境愛、于嗔境嗔、于癡境癡,由是因緣,住不寂靜昏蕩身心不安穩苦,故名煩惱所依故苦。”受生之後便會隨境引發貪嗔癡,由于這個因緣,而使有情處在不寂靜、昏蕩身心不安穩的痛苦中。所以,這一相是從所引的煩惱不寂靜、不安穩苦,而對能引的生安立是苦。
【不隨所欲離別法性故,生苦者。謂一切生最後邊際,鹹不出死,此非所愛,此複能令惟受衆苦。】
因爲生具有違背自己的意願、終將離別的法性,所以生是痛苦。即一切生的最後邊際都不出死亡,這不是有情所喜愛的,由這個因緣能使有情唯一感受衆苦。
唐譯《瑜伽師地論》說:“雲何不隨所欲離別法故苦?謂諸有情,生者皆死,生必殒殁,所有壽命,死爲邊際,死爲終極。如是等事,非其所愛,由此因緣,唯受衆苦。是以不隨所欲離別法故,說生爲苦。”(什麼是因爲生具有違背自己的意願、終將離別的法性,所以生是痛苦呢?諸有情凡有生者都將死亡,生必殒沒,一切叁有的壽命都是以死亡爲終點。但是這些有情並不喜愛,由于這個因緣,有情唯有領受衆多大苦。這是因爲不隨所欲離別法性的緣故,而說生是痛苦。)
四大假合之生,必定以四大分離而死,這是生的離別法性。有情貪生卻無法逃避死,這是不隨所欲。由此因緣,有情只有感受痛苦。這一相是以所引的不隨所欲苦,對能引的生安立是苦。苦因是生本爲離別法性。
以下是生苦五相的攝義。
【故應思惟如是生時,衆苦俱生、粗重俱生,生複能引衰老病等煩惱死亡,此亦能令受苦道理。】
所以,應當思惟在受生的同時,衆苦伴隨而生、煩惱品粗重伴隨而生。又從能引來說,生能引起老病等痛苦、能引起煩惱、能引起死亡,應當思惟由這些因緣也能使有情受苦的道理。
酉二、特別思惟住胎之苦分五:一、處胎不淨之苦 二、母食之苦 叁、住胎熱苦 四、以母威儀飲食引生之苦 五、出胎之苦
戌一、處胎不淨之苦
【特住胎時,受何苦者,如《弟子書》雲:“極猛臭穢極逼切,最狹黑暗遍蔽覆,住胎猶入那洛迦,身屈備受極重苦。”】
特別是住胎時,遭受的是何種痛苦呢?如《弟子書》所說:極其濃烈的臭穢、極其逼切的苦觸、極爲狹小的空間,完全籠罩在黑暗當中,有情住胎就像墮入地獄一樣,身體彎曲,倍受極其深重的痛苦。
“極猛臭穢”是說處母胎時臭穢之苦。“極逼切”是說種種苦觸逼迫切身。“最狹”:胎在生藏之下、熟藏之上,空間極爲狹窄。“黑暗遍蔽覆”:漆黑一片,沒有絲毫光亮。“身屈”:身體被擠壓而彎曲等。
【此諸文義,如《入胎經》[21]雲:“無量不淨周遍充滿,多千蟲類之所依處,具足最極臭穢二門,具足非一骨鎖穴孔,複有便利、清腦[22]、腦膜[23]、髓等不淨。生藏之下、熟藏之上,面向脊骨、背對腹皮,于月月中,出諸血相以之資養。”】
《弟子書》中這兩頌具體的含義,就像《入胎經》中所說:母親腹中周遍充滿無量的不淨物,有數千蟲類寄生,具有最臭穢的大小便道,而且有許多骨鎖的穴孔,此外,還有尿、清腦、腦膜、骨髓等不淨物。位于生藏之下、熟藏之上,胎兒[24]面向母親的脊椎、背對母親的腹皮。母親每個月出月經資養胎兒。
戌二、母食之苦
【“母食食時,以二齒鬘細嚼吞下。其所吞食,下以口穢津涎浸爛,上爲腦膜之所纏裹,猶如變吐。所有食味,從母腹中入自臍孔而爲資長,漸成羯羅藍、頞部陀、閉屍、健南,手足微動,體相漸現。”】
母親吃食物的時候,用兩排牙齒細細咀嚼後吞下。所吞的食物,下面被口水浸爛,咽入喉嚨時,上面又被腦膜纏裹,就像嘔吐物一樣。所有食味流到母親的腹部,再輸入胎兒的臍孔。胎兒依靠這樣的不淨物做爲資養而生長,逐漸變成羯羅藍、頞部陀、閉屍、健南,最後手足微動,胎兒的體相漸漸顯現。
根據《瑜伽師地論》,“羯羅藍”等是指胎藏八位(階段)的前五位,即:第一個七日,父母的不淨精血和合凝結,猶如生酪,稱爲羯羅藍位。第二個七日,表裏如酪,還沒有到肉位,稱爲頞部陀位。第叁個七日,已經形成肉,但還很柔軟,稱爲閉屍位。第四個七日,肉已經堅厚,肉團堅實,稍微能觸摩,稱爲健南位。第五個七日之後,肉團增長,支分相現,兩髀、兩肩、身、頭等形分出現,稱爲缽羅奢佉位。此後,發、毛、爪出現,稱爲發毛爪位。再後,眼等根出生,稱爲根位。最後,根的所依處分明顯現,稱爲形位。
【“手足面等胎衣纏裹,猶如糞穢生臭變臭猛暴、黑暗不淨坑中上下遊轉。”】
胎兒的手、腳、臉部等都纏裹在胎衣內,就像在充滿了糞便的惡臭變臭極爲強烈、黑暗的不淨坑當中,上下遊轉一般。
【“以諸苦、酸、粗、鹹、辣、淡,猶如火炭食味所觸。猶如蒼蠅,以不淨汁而爲資養。如墜不淨、臭穢熾然淤泥之中,命根非堅。”】
母親所吃的種種苦、酸、粗、鹹、辣、淡等食物,輸入胎兒體內時,成爲如火炭般,一接觸便令人痛苦的食味所觸。胎兒又像廁所裏的蒼蠅、蛆等一樣,依靠汙穢的液汁來資養身體。胎兒的處境,就像沈溺在肮髒、惡臭的淤泥當中,生命非常脆弱。
“命根非堅”:胎兒的身體非常脆弱,就像風中的水泡。
戌叁、住胎熱苦
【“又母身內所有火力,煎炙、遍炙、極遍煎炙[25],燒熱、遍熱、極遍燒熱,燒然、遍然、極遍燒然,受諸猛利、粗惡、難忍[26]非所悅意極大苦受。”】
另外,母親體內所有的火氣,煎炙、周遍煎炙、極爲周遍地煎炙著胎兒的身體;燒熱、周遍燒熱、極爲周遍地燒熱著胎兒的身體;燒燃、周遍燒燃、極爲周遍地燒燃著胎兒的身體。胎兒因此感受種種猛利、粗惡、難忍不悅意的極大熱苦。
由于母親體內的火氣有微弱、中等和強烈等差別,對胎兒造成的熱觸也有弱、中、強的差別,所以經中分別以煎炙、燒熱、燒燃來表示差別。其中,又以程度的差別而分成叁類,例如,“煎”又分爲煎炙、遍炙、極遍煎炙。比如:母親發熱、喝熱水、劇烈運動時,胎兒會感受不同強烈程度的熱苦。
戌四、以母威儀飲食引生之苦
【“如如其母轉動、遍動、極遍轉動,如是如是如被五縛,亦如投擲煻煨坑中,受諸猛利、粗惡難忍、非所悅意、難以爲喻極大苦受。”】
當母親行住坐臥,作輕微、較大以及劇烈運動時,胎兒的頭和四肢就像被五花大綁,有時又像被扔進煻煨坑中,因而感受極其猛利、粗惡難忍、不悅意而又無法形容的極大痛苦。
【如是其母,若受飲食太多、太少及食太膩、太幹、太冷、太熱,鹹、淡、苦、酸及太甘辛。若行欲行,若太急走,若跳若倒,…
《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士道講記(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