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恼品粗重所随逐,没有堪能性,不能自主。三界有情各种行的生起,都有烦恼品粗重随逐不离。总之,因为有新生的、安住的、增长的烦恼种子随逐流转,所以不堪能安住在善法上,也不能随意自在而转。
这个苦相就是没有能力自主。苦因即粗重随逐。比如:黄金当中搀杂铁等成分,就会导致散裂,不能随意打造成饰品。同样,相续中有烦恼品的种子,以此习气势力的反作用,便会导致心不堪能安住在善法上,不能随意自在而转。比如:不能自在地令心不散乱,不能自在地使心思择诸法,不能自在地实修加行等。
“粗重”是法尊法师参照玄奘大师的翻译,从藏文直译为取恶处,即会以此获取恶趣果之意,指留存在心相续中,能使颠倒心识辗转增长的习气势力。
“烦恼品粗重”即烦恼所摄的恶取处。
《瑜伽师地论》说:“又于诸自体中,所有种子。若烦恼品所摄,名为粗重,亦名随眠。若异熟品所摄,及余无记品所摄,唯名粗重,不名随眠。若信等善法品所摄种子,不名粗重,亦非随眠。何以故?由此法生时,所依自体,唯有堪能,非不堪能。”
《瑜伽师地论》中宣说了三类:一、既是粗重也是随眠,即烦恼品所摄的种子;二、是粗重而不是随眠,即异熟品所摄的种子和无记品所摄的种子;三、既不是粗重也不是随眠,即信、精进等善法品所摄的种子。
【众苦所依故,生为苦者。谓于三界既受生已,由此因缘,便能增长老病死等无边众苦。】
因为众苦所依的缘故,所以生是痛苦。在三界受生之后,由于这个受生因缘,就能增长老、病、死等无边众苦。
换句话说,在依靠业和烦恼而受生的当下,以法性理,法尔就具足衰老病死等痛苦。所以,这一相是由所引的老病死苦等,对能引的生安立为苦。
【烦恼所依故,生为苦者。谓于生死既受生已,便于贪境、嗔境、痴境发生三毒,由此能令身心苦恼不静、不安乐住。谓诸烦恼由种种门逼恼身心。】
因为是烦恼所依的缘故,所以生是痛苦。在生死中受生之后,便对贪境起贪、对嗔境起嗔、对痴境起痴,由这些因缘,能使有情身心处在苦恼不寂静、不安乐的状态中。也就是种种烦恼将从各个方面逼恼身心。
唐译《瑜伽师地论》说:“云何烦恼所依故苦,谓受生已,于爱境爱、于嗔境嗔、于痴境痴,由是因缘,住不寂静昏荡身心不安稳苦,故名烦恼所依故苦。”受生之后便会随境引发贪嗔痴,由于这个因缘,而使有情处在不寂静、昏荡身心不安稳的痛苦中。所以,这一相是从所引的烦恼不寂静、不安稳苦,而对能引的生安立是苦。
【不随所欲离别法性故,生苦者。谓一切生最后边际,咸不出死,此非所爱,此复能令惟受众苦。】
因为生具有违背自己的意愿、终将离别的法性,所以生是痛苦。即一切生的最后边际都不出死亡,这不是有情所喜爱的,由这个因缘能使有情唯一感受众苦。
唐译《瑜伽师地论》说:“云何不随所欲离别法故苦?谓诸有情,生者皆死,生必殒殁,所有寿命,死为边际,死为终极。如是等事,非其所爱,由此因缘,唯受众苦。是以不随所欲离别法故,说生为苦。”(什么是因为生具有违背自己的意愿、终将离别的法性,所以生是痛苦呢?诸有情凡有生者都将死亡,生必殒没,一切三有的寿命都是以死亡为终点。但是这些有情并不喜爱,由于这个因缘,有情唯有领受众多大苦。这是因为不随所欲离别法性的缘故,而说生是痛苦。)
四大假合之生,必定以四大分离而死,这是生的离别法性。有情贪生却无法逃避死,这是不随所欲。由此因缘,有情只有感受痛苦。这一相是以所引的不随所欲苦,对能引的生安立是苦。苦因是生本为离别法性。
以下是生苦五相的摄义。
【故应思惟如是生时,众苦俱生、粗重俱生,生复能引衰老病等烦恼死亡,此亦能令受苦道理。】
所以,应当思惟在受生的同时,众苦伴随而生、烦恼品粗重伴随而生。又从能引来说,生能引起老病等痛苦、能引起烦恼、能引起死亡,应当思惟由这些因缘也能使有情受苦的道理。
酉二、特别思惟住胎之苦分五:一、处胎不净之苦 二、母食之苦 三、住胎热苦 四、以母威仪饮食引生之苦 五、出胎之苦
戌一、处胎不净之苦
【特住胎时,受何苦者,如《弟子书》云:“极猛臭秽极逼切,最狭黑暗遍蔽覆,住胎犹入那洛迦,身屈备受极重苦。”】
特别是住胎时,遭受的是何种痛苦呢?如《弟子书》所说:极其浓烈的臭秽、极其逼切的苦触、极为狭小的空间,完全笼罩在黑暗当中,有情住胎就像堕入地狱一样,身体弯曲,倍受极其深重的痛苦。
“极猛臭秽”是说处母胎时臭秽之苦。“极逼切”是说种种苦触逼迫切身。“最狭”:胎在生藏之下、熟藏之上,空间极为狭窄。“黑暗遍蔽覆”:漆黑一片,没有丝毫光亮。“身屈”:身体被挤压而弯曲等。
【此诸文义,如《入胎经》[21]云:“无量不净周遍充满,多千虫类之所依处,具足最极臭秽二门,具足非一骨锁穴孔,复有便利、清脑[22]、脑膜[23]、髓等不净。生藏之下、熟藏之上,面向脊骨、背对腹皮,于月月中,出诸血相以之资养。”】
《弟子书》中这两颂具体的含义,就像《入胎经》中所说:母亲腹中周遍充满无量的不净物,有数千虫类寄生,具有最臭秽的大小便道,而且有许多骨锁的穴孔,此外,还有尿、清脑、脑膜、骨髓等不净物。位于生藏之下、熟藏之上,胎儿[24]面向母亲的脊椎、背对母亲的腹皮。母亲每个月出月经资养胎儿。
戌二、母食之苦
【“母食食时,以二齿鬘细嚼吞下。其所吞食,下以口秽津涎浸烂,上为脑膜之所缠裹,犹如变吐。所有食味,从母腹中入自脐孔而为资长,渐成羯罗蓝、頞部陀、闭尸、健南,手足微动,体相渐现。”】
母亲吃食物的时候,用两排牙齿细细咀嚼后吞下。所吞的食物,下面被口水浸烂,咽入喉咙时,上面又被脑膜缠裹,就像呕吐物一样。所有食味流到母亲的腹部,再输入胎儿的脐孔。胎儿依靠这样的不净物做为资养而生长,逐渐变成羯罗蓝、頞部陀、闭尸、健南,最后手足微动,胎儿的体相渐渐显现。
根据《瑜伽师地论》,“羯罗蓝”等是指胎藏八位(阶段)的前五位,即:第一个七日,父母的不净精血和合凝结,犹如生酪,称为羯罗蓝位。第二个七日,表里如酪,还没有到肉位,称为頞部陀位。第三个七日,已经形成肉,但还很柔软,称为闭尸位。第四个七日,肉已经坚厚,肉团坚实,稍微能触摩,称为健南位。第五个七日之后,肉团增长,支分相现,两髀、两肩、身、头等形分出现,称为钵罗奢佉位。此后,发、毛、爪出现,称为发毛爪位。再后,眼等根出生,称为根位。最后,根的所依处分明显现,称为形位。
【“手足面等胎衣缠裹,犹如粪秽生臭变臭猛暴、黑暗不净坑中上下游转。”】
胎儿的手、脚、脸部等都缠裹在胎衣内,就像在充满了粪便的恶臭变臭极为强烈、黑暗的不净坑当中,上下游转一般。
【“以诸苦、酸、粗、咸、辣、淡,犹如火炭食味所触。犹如苍蝇,以不净汁而为资养。如坠不净、臭秽炽然淤泥之中,命根非坚。”】
母亲所吃的种种苦、酸、粗、咸、辣、淡等食物,输入胎儿体内时,成为如火炭般,一接触便令人痛苦的食味所触。胎儿又像厕所里的苍蝇、蛆等一样,依靠污秽的液汁来资养身体。胎儿的处境,就像沉溺在肮脏、恶臭的淤泥当中,生命非常脆弱。
“命根非坚”:胎儿的身体非常脆弱,就像风中的水泡。
戌三、住胎热苦
【“又母身内所有火力,煎炙、遍炙、极遍煎炙[25],烧热、遍热、极遍烧热,烧然、遍然、极遍烧然,受诸猛利、粗恶、难忍[26]非所悦意极大苦受。”】
另外,母亲体内所有的火气,煎炙、周遍煎炙、极为周遍地煎炙着胎儿的身体;烧热、周遍烧热、极为周遍地烧热着胎儿的身体;烧燃、周遍烧燃、极为周遍地烧燃着胎儿的身体。胎儿因此感受种种猛利、粗恶、难忍不悦意的极大热苦。
由于母亲体内的火气有微弱、中等和强烈等差别,对胎儿造成的热触也有弱、中、强的差别,所以经中分别以煎炙、烧热、烧燃来表示差别。其中,又以程度的差别而分成三类,例如,“煎”又分为煎炙、遍炙、极遍煎炙。比如:母亲发热、喝热水、剧烈运动时,胎儿会感受不同强烈程度的热苦。
戌四、以母威仪饮食引生之苦
【“如如其母转动、遍动、极遍转动,如是如是如被五缚,亦如投掷煻煨坑中,受诸猛利、粗恶难忍、非所悦意、难以为喻极大苦受。”】
当母亲行住坐卧,作轻微、较大以及剧烈运动时,胎儿的头和四肢就像被五花大绑,有时又像被扔进煻煨坑中,因而感受极其猛利、粗恶难忍、不悦意而又无法形容的极大痛苦。
【如是其母,若受饮食太多、太少及食太腻、太干、太冷、太热,咸、淡、苦、酸及太甘辛。若行欲行,若太急走,若跳若倒,…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士道讲记(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