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第系列——上士道(新廣論講記10)▪P35

  ..續本文上一頁

  學習四攝法成熟他相續分五:一、四攝各自的體性;二、安立攝受衆生的方便爲四種的理由;叁、四攝每一攝的作用;四、菩薩攝受眷屬必須依靠四攝法;五、稍微展開來解說四攝。

  【今初

  午一、四攝自性

  【布施如前六度時說;愛語者,謂于所化機開示諸度;利行者,如所教義,令所化機如實起行,或令正受;同事者,謂教他所修,自亦應修,與他同學。

  布施的自性:如前所說,是善舍思以及由此發起的種種身語之業。

  愛語的自性:對所化開示六度,即爲所化如實開示六度的內涵。

  利行的自性:讓所化按照所教法義如實發起修行,或者讓他真實納受。

  同事的自性:教導所化所修之法,自己也應修習,和他一起修學。

  【如《莊嚴經論》雲:“施同示勸學,自亦隨順轉,是爲愛樂語,利行及同事。”

  如《莊嚴經論》說:布施攝的自性如前布施度所說;爲有情如實開示六度;勸導有情學修六度,並將他安置在六度的修行中;教導有情修學六度時,自己也隨順他一起修持。以上“開示”、“勸學”、“隨轉”依次是愛語、利行、同事的自性。

  此處,布施攝是指叁種布施中的財布施,而且是意樂、實物兩種財施中的實物施。爲了讓所化成爲法器,對他布施所需財物,是布施攝。

  愛語攝,即爲所化講解法義,幫助他斷除疑惑、引生信解的發心及所說的語言。

  利行攝,即見所化對法義已生信解,爲了進一步引導他實修,而爲他說法的動機和語言。換言之,菩薩爲了讓所化將聞思的法義落實于修行中,成就修行的精要,而進一步引導他實際趣入修行的發心和語言。

  同事攝,即菩薩見所化已初步趣入修行,爲了護持他的修行,令其不退、穩固乃至圓滿,自己也同修此法。

  總之,培養弟子令其相續逐漸成熟的方法,就是四攝。

  我們既然已發心利他,就一定要學好四攝法。如果連攝受衆生的方法和步驟都不清楚,又怎麼能真正成熟衆生的相續?一般人都認爲四攝法很簡單,而往往輕視。其實,這是從發菩提心開始,乃至盡未來際都要切實奉行的大法。

  菩薩攝受弟子之後,要真正負起責任,將衆生安立于佛果不是口中說說便罷,而須實地履行誓言。就像一名良醫,要真正幫助癱患的病人站起來,讓他能一步步地行走。

  午二、立四之理由

  【第二,立四之理由。何故定爲四攝耶?

  攝受有情的方法,爲何一定是四種呢?

  【答謂攝受眷屬令修善行,須先使歡喜,此必先須施以資財,饒益其身。

  答:要攝受眷屬讓他修習善行,首先必須讓他生起歡喜心,這又必須先布施財物饒益他的身體。

  【既歡喜已,令修道時,先須令知雲何應修。此由愛語宣說正法,除其無知斷其疑惑,令其無倒受持法義。

  他生起歡喜心之後,要讓他趣入修道時,首先必須讓他了解應如何修學。這又需要由愛語宣說正法,遣除他的無知和疑惑,使他無顛倒地受持法義。

  【既了知已,由其利行令修善行。

  他明白如何修之後,再由利行讓他實修善行。

  【若自不修而爲他說應取應舍,彼不信受反作是難:且不自修,何爲教他,汝今尚須爲他所教。

  如果自己不修,而對他說哪些應取、哪些應舍,他不僅不會信受,反而將駁斥說:你自己尚且不修,爲什麼教別人,你現在還需要別人教!

  【若自實行,他便信受,謂教我等所修之善,彼自亦修,若修此善,定能利益安樂我等。先未修者能新修行,已修行者堅固不退,故須同事。

  如果自己實行,他就會信受,而認爲:教導我們所修的善法,他自己也在修,可見修習此善,一定能利益安樂我們。他被感動之後,先前沒有修的善法能夠開始修行,已經修的善法也能堅固不退。因此,最後必須以同事攝受他。

  【如雲[57]:“能利他方便,令取令修行,如是令隨轉,四攝事應知。”

  頌中叁個“令”,是指菩薩修後叁攝,分別能讓所化成辦“受取法義”、“實修六度”、“隨法而轉”等利益。

  如《大乘莊嚴經論》說:布施是能利益所化的方法,即菩薩依靠布施爲衆生解除饑寒等苦,而利益其身;愛語是能讓所化無倒受取法義的方便,即由愛語遣除他對波羅蜜多法相的無知、邪知和疑惑;利行是能讓所化實修波羅蜜多的方便;同事是能讓所化隨法而轉的方便,即菩薩以身作則,帶動所化隨法而轉,如果菩薩親自修行此法,所化也會隨學效仿。應知攝受有情爲眷屬之後,成熟其相續的方法,唯一是四攝。

  小結:

  攝受有情的方便不必更多,少了也不夠,四攝的數量決定。理由是:應對所化成辦的利益決定是四種,能成辦利益的方便也決定是四種。

  首先,應使所化成爲法器,可行的方法唯一是布施財物,利益他的身體,讓他生起歡喜心。

  其次,應使所化信解法義,可行的方法唯一是以愛語斷除他的無知、邪知和疑惑,使其生起定解。

  再次,應使所化趣入實修,可行的方法唯一是以利行讓他的心轉入實修。

  最後,應使所化的修行不退、穩固乃至究竟,可行的方法唯一是同事。

  因此,成熟他相續的方法,唯一是四種攝法。

  午叁、四攝之作業

  【第叁,四攝之作業。以此四攝于所化機何所作耶?

  (問:)以這四種攝法能對所化起到哪些作用?

  【謂由布施故,令成聞法之器,以于法師生歡喜故;由愛語故,能令信解所說之法,以于法義令正了解、斷疑惑故;由利行故,如教修行;由同事故,已修不退,長時修行。

  (答:)由布施的緣故,能使有情成爲聞法的法器,因爲對法師生起歡喜心的緣故。

  由愛語的緣故,能使有情信解自己所說之法,因爲讓他對法義正確了解、斷除疑惑的緣故。

  由利行的緣故,能使有情按照所教的內容修行。

  由同事的緣故,能使有情趣入修行之後不退轉,長期堅持修行。

  【如雲:“由初爲法器,第二令勝解,由叁使修行,第四成淨修。”

  如《大乘莊嚴經論》說:以第一布施攝能使有情成爲法器(有情接受菩薩布施恩惠之後,自然會對菩薩生歡喜心,而堪爲聞法的法器);以第二愛語攝能使有情對波羅蜜多和其它正法生起勝解;以第叁利行攝能使所化修持波羅蜜多;以第四同事攝能使所化反複修持波羅蜜多,從而清淨一切垢染。

  小結:

  首先,對所化布施財物,以此緣起能使他生起歡喜心,而樂于聽受你的教導,並且依言行持,由此成爲堪能接受教化的法器。其次,以愛語能遣除他的障礙,斷除他對法義的無知、邪知或疑惑,使其信解所說之法。再次,以利行能讓他一心串習聞思所引生的定解,將他從不善業中拔出,而修持善法。最後,自己以身作則,安住修道,讓他隨學自己修持,因此以同事能促使所化修行不退轉,直至究竟。

  午四、攝受眷屬須依四攝

  【第四,攝受眷屬須依四攝。佛說此爲成辦一切衆生義利賢善方便,故攝徒衆,應須依此。

  佛在《寶積經》、《妙臂請問經》等經中,宣說四攝法是成辦一切有情義利的善妙方便,因此攝受弟子務必要依靠四攝法。

  即:要讓所化堪爲法器,應依財布施;要讓所化對自己所講之法生起信解,應依愛語;要讓所化將聞思所生之定解轉爲實修的加行,真正對法義加功用行,應依利行;要讓所化修行之後不退轉並且達到究竟,應依同事。因此,攝受眷屬必須依靠四攝。

  末法時代有一些顛倒現象,比如,有些人攝受弟子,需要弟子供養、贊歎、做“利行”和“同事”。這是倒行逆施,將菩薩道變成了謀取名利、恭敬、承事的世間八法。雖然身爲弟子理應這樣做,但作爲師長也應檢查自己攝受弟子的動機和行爲是否如法。

  【如雲:“諸攝眷屬者,當善依此理,能辦一切義,贊爲妙方便。”

  如《大乘莊嚴經論》所說:想攝受眷屬的菩薩們應當切實依止四攝法,由此能成辦一切有情的義利,這是諸佛贊歎的善妙方便。

  午五、略爲解說分六:一、廣說四攝中後叁者體性 二、四攝事攝爲二事 叁、四攝是利他唯一之道 四、六度四攝是成就二利的總綱 五、根本後得位時如何行持 六、難行串習極重要故,教誡對此精勤

  【第五,略爲解說。

  未一、廣說四攝中後叁者體性分叁:一、愛語 二、利行 叁、同事

  申一、愛語

  【愛語有二:一、隨世儀軌[58]語,謂遠離颦蹙,舒顔平視,含笑爲先,慰問諸界爲調適等,隨世儀軌慰悅有情。

  愛語有兩方面。第一,隨順世間規範的語言,即遠離皺眉等不悅的表情,舒展容顔,雙目平視,首先含笑,慰問身體是否安康等,隨順世俗禮儀,和藹可親地慰問有情。

  【二、隨正法教語,謂爲利益安樂有情,依能引發信戒聞舍慧等功德,宣說正法。

  第二,隨順正法的教言,即爲了利益安樂有情,依靠能引發信、戒、聞、施、慧等的功德而宣說正法。

  以下再說叁種難行的愛語。

  【又于能殺害怨敵之家,無穢濁心說利益語;于極鈍根心無疑慮,誓受疲勞,爲說法語,令攝善法;于其谄詐欺二師等,行邪惡行諸有情所,無恚惱心說利益語,于此難行愛語,亦當修學。<…

《菩提道次第系列——上士道(新廣論講記10)》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