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系列——上士道(新广论讲记10)▪P35

  ..续本文上一页

  学习四摄法成熟他相续分五:一、四摄各自的体性;二、安立摄受众生的方便为四种的理由;三、四摄每一摄的作用;四、菩萨摄受眷属必须依靠四摄法;五、稍微展开来解说四摄。

  【今初

  午一、四摄自性

  【布施如前六度时说;爱语者,谓于所化机开示诸度;利行者,如所教义,令所化机如实起行,或令正受;同事者,谓教他所修,自亦应修,与他同学。

  布施的自性:如前所说,是善舍思以及由此发起的种种身语之业。

  爱语的自性:对所化开示六度,即为所化如实开示六度的内涵。

  利行的自性:让所化按照所教法义如实发起修行,或者让他真实纳受。

  同事的自性:教导所化所修之法,自己也应修习,和他一起修学。

  【如《庄严经论》云:“施同示劝学,自亦随顺转,是为爱乐语,利行及同事。”

  如《庄严经论》说:布施摄的自性如前布施度所说;为有情如实开示六度;劝导有情学修六度,并将他安置在六度的修行中;教导有情修学六度时,自己也随顺他一起修持。以上“开示”、“劝学”、“随转”依次是爱语、利行、同事的自性。

  此处,布施摄是指三种布施中的财布施,而且是意乐、实物两种财施中的实物施。为了让所化成为法器,对他布施所需财物,是布施摄。

  爱语摄,即为所化讲解法义,帮助他断除疑惑、引生信解的发心及所说的语言。

  利行摄,即见所化对法义已生信解,为了进一步引导他实修,而为他说法的动机和语言。换言之,菩萨为了让所化将闻思的法义落实于修行中,成就修行的精要,而进一步引导他实际趣入修行的发心和语言。

  同事摄,即菩萨见所化已初步趣入修行,为了护持他的修行,令其不退、稳固乃至圆满,自己也同修此法。

  总之,培养弟子令其相续逐渐成熟的方法,就是四摄。

  我们既然已发心利他,就一定要学好四摄法。如果连摄受众生的方法和步骤都不清楚,又怎么能真正成熟众生的相续?一般人都认为四摄法很简单,而往往轻视。其实,这是从发菩提心开始,乃至尽未来际都要切实奉行的大法。

  菩萨摄受弟子之后,要真正负起责任,将众生安立于佛果不是口中说说便罢,而须实地履行誓言。就像一名良医,要真正帮助瘫患的病人站起来,让他能一步步地行走。

  午二、立四之理由

  【第二,立四之理由。何故定为四摄耶?

  摄受有情的方法,为何一定是四种呢?

  【答谓摄受眷属令修善行,须先使欢喜,此必先须施以资财,饶益其身。

  答:要摄受眷属让他修习善行,首先必须让他生起欢喜心,这又必须先布施财物饶益他的身体。

  【既欢喜已,令修道时,先须令知云何应修。此由爱语宣说正法,除其无知断其疑惑,令其无倒受持法义。

  他生起欢喜心之后,要让他趣入修道时,首先必须让他了解应如何修学。这又需要由爱语宣说正法,遣除他的无知和疑惑,使他无颠倒地受持法义。

  【既了知已,由其利行令修善行。

  他明白如何修之后,再由利行让他实修善行。

  【若自不修而为他说应取应舍,彼不信受反作是难:且不自修,何为教他,汝今尚须为他所教。

  如果自己不修,而对他说哪些应取、哪些应舍,他不仅不会信受,反而将驳斥说:你自己尚且不修,为什么教别人,你现在还需要别人教!

  【若自实行,他便信受,谓教我等所修之善,彼自亦修,若修此善,定能利益安乐我等。先未修者能新修行,已修行者坚固不退,故须同事。

  如果自己实行,他就会信受,而认为:教导我们所修的善法,他自己也在修,可见修习此善,一定能利益安乐我们。他被感动之后,先前没有修的善法能够开始修行,已经修的善法也能坚固不退。因此,最后必须以同事摄受他。

  【如云[57]:“能利他方便,令取令修行,如是令随转,四摄事应知。”

  颂中三个“令”,是指菩萨修后三摄,分别能让所化成办“受取法义”、“实修六度”、“随法而转”等利益。

  如《大乘庄严经论》说:布施是能利益所化的方法,即菩萨依靠布施为众生解除饥寒等苦,而利益其身;爱语是能让所化无倒受取法义的方便,即由爱语遣除他对波罗蜜多法相的无知、邪知和疑惑;利行是能让所化实修波罗蜜多的方便;同事是能让所化随法而转的方便,即菩萨以身作则,带动所化随法而转,如果菩萨亲自修行此法,所化也会随学效仿。应知摄受有情为眷属之后,成熟其相续的方法,唯一是四摄。

  小结:

  摄受有情的方便不必更多,少了也不够,四摄的数量决定。理由是:应对所化成办的利益决定是四种,能成办利益的方便也决定是四种。

  首先,应使所化成为法器,可行的方法唯一是布施财物,利益他的身体,让他生起欢喜心。

  其次,应使所化信解法义,可行的方法唯一是以爱语断除他的无知、邪知和疑惑,使其生起定解。

  再次,应使所化趣入实修,可行的方法唯一是以利行让他的心转入实修。

  最后,应使所化的修行不退、稳固乃至究竟,可行的方法唯一是同事。

  因此,成熟他相续的方法,唯一是四种摄法。

  午三、四摄之作业

  【第三,四摄之作业。以此四摄于所化机何所作耶?

  (问:)以这四种摄法能对所化起到哪些作用?

  【谓由布施故,令成闻法之器,以于法师生欢喜故;由爱语故,能令信解所说之法,以于法义令正了解、断疑惑故;由利行故,如教修行;由同事故,已修不退,长时修行。

  (答:)由布施的缘故,能使有情成为闻法的法器,因为对法师生起欢喜心的缘故。

  由爱语的缘故,能使有情信解自己所说之法,因为让他对法义正确了解、断除疑惑的缘故。

  由利行的缘故,能使有情按照所教的内容修行。

  由同事的缘故,能使有情趣入修行之后不退转,长期坚持修行。

  【如云:“由初为法器,第二令胜解,由三使修行,第四成净修。”

  如《大乘庄严经论》说:以第一布施摄能使有情成为法器(有情接受菩萨布施恩惠之后,自然会对菩萨生欢喜心,而堪为闻法的法器);以第二爱语摄能使有情对波罗蜜多和其它正法生起胜解;以第三利行摄能使所化修持波罗蜜多;以第四同事摄能使所化反复修持波罗蜜多,从而清净一切垢染。

  小结:

  首先,对所化布施财物,以此缘起能使他生起欢喜心,而乐于听受你的教导,并且依言行持,由此成为堪能接受教化的法器。其次,以爱语能遣除他的障碍,断除他对法义的无知、邪知或疑惑,使其信解所说之法。再次,以利行能让他一心串习闻思所引生的定解,将他从不善业中拔出,而修持善法。最后,自己以身作则,安住修道,让他随学自己修持,因此以同事能促使所化修行不退转,直至究竟。

  午四、摄受眷属须依四摄

  【第四,摄受眷属须依四摄。佛说此为成办一切众生义利贤善方便,故摄徒众,应须依此。

  佛在《宝积经》、《妙臂请问经》等经中,宣说四摄法是成办一切有情义利的善妙方便,因此摄受弟子务必要依靠四摄法。

  即:要让所化堪为法器,应依财布施;要让所化对自己所讲之法生起信解,应依爱语;要让所化将闻思所生之定解转为实修的加行,真正对法义加功用行,应依利行;要让所化修行之后不退转并且达到究竟,应依同事。因此,摄受眷属必须依靠四摄。

  末法时代有一些颠倒现象,比如,有些人摄受弟子,需要弟子供养、赞叹、做“利行”和“同事”。这是倒行逆施,将菩萨道变成了谋取名利、恭敬、承事的世间八法。虽然身为弟子理应这样做,但作为师长也应检查自己摄受弟子的动机和行为是否如法。

  【如云:“诸摄眷属者,当善依此理,能办一切义,赞为妙方便。”

  如《大乘庄严经论》所说:想摄受眷属的菩萨们应当切实依止四摄法,由此能成办一切有情的义利,这是诸佛赞叹的善妙方便。

  午五、略为解说分六:一、广说四摄中后三者体性 二、四摄事摄为二事 三、四摄是利他唯一之道 四、六度四摄是成就二利的总纲 五、根本后得位时如何行持 六、难行串习极重要故,教诫对此精勤

  【第五,略为解说。

  未一、广说四摄中后三者体性分三:一、爱语 二、利行 三、同事

  申一、爱语

  【爱语有二:一、随世仪轨[58]语,谓远离颦蹙,舒颜平视,含笑为先,慰问诸界为调适等,随世仪轨慰悦有情。

  爱语有两方面。第一,随顺世间规范的语言,即远离皱眉等不悦的表情,舒展容颜,双目平视,首先含笑,慰问身体是否安康等,随顺世俗礼仪,和蔼可亲地慰问有情。

  【二、随正法教语,谓为利益安乐有情,依能引发信戒闻舍慧等功德,宣说正法。

  第二,随顺正法的教言,即为了利益安乐有情,依靠能引发信、戒、闻、施、慧等的功德而宣说正法。

  以下再说三种难行的爱语。

  【又于能杀害怨敌之家,无秽浊心说利益语;于极钝根心无疑虑,誓受疲劳,为说法语,令摄善法;于其谄诈欺二师等,行邪恶行诸有情所,无恚恼心说利益语,于此难行爱语,亦当修学。<…

《菩提道次第系列——上士道(新广论讲记10)》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