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第系列——中士道(新廣論講記6)▪P42

  ..續本文上一頁還任由這緣起鏈牽拉下去,往後將出現多少叁苦、八苦、六道諸苦!在見到生死之苦的漫長無際後,就意識到必須從這輪轉的循環中出離,如果不求出離,今後的苦惱將無有止境。

  一個人的眼光要放得足夠遠大,才能化解掉短淺狹隘的執著。能透徹地去思惟十二緣起流轉還滅的道理,就能展開心量,不但看到眼前有限的幾世,還能看到無盡的生死之流。智者在明見了生死的前因後果及緣起鏈無盡的流程之後,就真正了達生死純是苦性、是欺诳性,從此就不再希求世間圓滿而徹底放下了。

  所以,要由點到線、由線至面,鋪展開來統觀叁界。看清了輪回的本相,就不再受假相的蒙蔽,而有堅定的出離之心。

  要知道,在對待生死的方式上,並沒有出離與不出離兩種選擇。爲了解脫流轉大苦,就必須尋求出離。不然,佛就最不合情理了,他要我們舍離深深眷戀的世間。事實上,衆生就像《法華經》所說的稚童,身處在火宅中,玩得不亦樂乎,根本不考慮後面有什麼事發生。在叁界看似太平的假相之下,實際沒有一刹那的安穩。因此佛才來世上開示四谛、十二緣起。如果不首先開示流轉與還滅的緣起道理,啓開衆生見苦、見集、見緣起的慧眼,那麼就無以扭轉長劫熏習而成的樂著生死之心,由此必定被系縛在生死流轉中,萬劫難出。所以,觀修四谛、十二緣起是進入解脫道的要門,與我們生生世世的前途息息相關。

  “于斯道理善了知已,正修習者”:對于上述道理,不是模糊地知道,不是錯誤地了解,而是很清楚、很正確地認識。有了這一基礎,再安住正見中串習,就是所謂的正修習。

  “修”是把自己的心串習成那樣的體性。比如,凡夫遇到悅意境時任運就生起貪心,妄執此境是美妙的,由此愛著不舍,就是心已經串習成了貪的體性。觀察其因,是因爲非理作意串習極深,由串習的力量形成了這樣的妄心。轉過來,由數數不斷地觀察輪回苦使它達到量,也會一見輪回就顯現苦、不淨、無實義等相,由此任運就生起厭離心。

  巳二、如此修習之利益分叁:一、能破愚暗 二、能除邪見 叁、能生起出離心的感受

  午一、能破愚暗

  【能壞一切衰損根本極重愚暗。

  “愚暗”,是指蒙昧不知無我義的無明。“極重”,是指無量劫中念念加強此愚蒙,致使程度極爲深重。“一切衰損根本”,是指此愚暗是出生叁有一切衰損的根源。

  透過思惟十二緣起,便能發現叁界中的一切苦難都源于無明。《入中論》說:叁有的過患都是從薩迦耶見出生的。也就是,由念念執著有我,惑、業、苦的過患便隨之而來。《釋量論》說:有我知有他,有自他的分別,貪著自黨、嗔恚他黨,由此就生出了無數煩惱、無數業、無數血淚。假如有一天,人們的我執都被破除了,整個世間的苦難就會頓時消失。

  叁界無量衆生從無始輪轉至今,就是因爲不了知緣起,才長久地陷在愚蒙中不能自拔。因此,只有開示緣起道理,破除衆生的愚暗,才能把他們從苦海中救拔出來。佛陀成道之後,四十九年不辭辛勞地轉*輪,就是以智慧光明破除衆生的愚暗,使之生起緣起正見。因此,學習十二緣起十分重要。在緣起上看透徹了,就會通達無我。

  我們過去蒙昧不知世間內外諸法的來龍去脈。學習十二緣起之後,才知道怎樣由過去的因緣造成現在的身體與受用,又怎樣由現在的業行引生未來的果報。不知緣起,是非常愚癡的,生不知從何而來,死不知向何而去,不知道如何順應緣起規律遮止惡趣與生死,趣入善趣及解脫。

  總之,應當精勤地尋求認識十二緣起,不但在字面上了解,還要針對每一個法相、每一分道理,結合在自己身心上,觀察是否如此。逐漸地觀察、認定、串習,就能通達緣起,破除愚暗。

  午二、能除邪見

  【除遣妄執內外諸行從無因生及邪因生一切邪見。

  由修習十二緣起能除遣妄執內外諸有爲法(器情世間)從無因生及從邪因生等的一切邪見。

  執無因生的邪見,比如,富貴者認爲自己天生有福;相好者認爲自己天生麗質;具慧者認爲自己是天縱之才。都是昧于前因,不知道這只是由無明、行、因位識作爲能引,再加愛、取、有作爲能生,而在今生現前的果報。

  其次,邪因生也稱爲“不隨順因生”。比如,外教認爲自在天、上帝或真主等是創造萬物之因,以這些主宰的力量支配著衆生的生死苦樂。但是,自在天等因與有情的苦樂之間,並不存在同類隨順的關系,就像沙子不是米飯的因一樣(比如,有自在天爲因,才有這一苦,沒有自在天爲因,就沒有這一苦,可以說這一苦是隨自在天而轉,實際上並沒有這種果隨因轉的情形)。

  佛法是完全隨順真理的。佛陀從來不說由某一主宰的力量支配著衆生的苦樂。佛只說一切都依隨十二緣起,自造因,自受果。認識了十二緣起,就能看清器情世間的來龍去脈,由此將破除妄執諸法無因生及邪因生的一切邪見。

  午叁、能生起出離心的感受

  【增盛佛語寶藏珍財,如實了知生死體相,便能發起猛利厭離,于解脫道策發其意。

  “佛語寶藏珍財”,可理解爲出離心。真正的大寶藏是從佛大智慧、大慈悲中流現的叁藏聖教,而不是黃金等外在寶物。遺憾的是,無數人舍本逐末,顛倒執著,對外在的珍寶百般珍愛,卻視佛語聖言爲瓦礫。

  請思惟,古往今來的無數成就者,是不是依止佛語而成就的?佛教諸宗是不是以佛語爲所依的?聞思修的所緣是不是佛語?佛之聖言是不是具有除過生德的作用?信受一偈佛語,是不是極具利益?如此觀察,就一定能認識到佛語遠遠勝過外在寶藏。在無數的佛語如意寶中,有一種珍貴之財,就是出離心。

  “增盛”,是指依照四谛、十二緣起的教法如理修習,心中的出離意樂將如海水高漲般擴大增長。

  “如實了知生死體相”,即如實地透視到生死原本的體相。其效果爲“能發猛利厭離”。由此猛利厭離的驅使,不必他人鞭策,就能發起心力勤修解脫道,這便是“于解脫道策發其意”。

  巳叁、攝義贊歎

  【是能醒覺諸先修者能得聖位微妙習氣最勝方便。

  依上述教法觀察苦集與十二緣起,即是能蘇醒諸先行者能證四聖果位微妙習氣的最勝方便。

  古往今來,有無數修行者抛棄世間,一心尋求大道。爲什麼他們會走上這樣的不歸之路呢?推究其因,是因爲透過如理觀察,真正認識了生死唯是苦性,由此便蘇醒了能證聖果的微妙習氣。也就是說,二乘種性者經由思惟四谛、十二緣起,能蘇醒內心的證果習氣,再經持續修習,便能斷煩惱、得解脫。大乘種性者,經由觀察生死之苦,能蘇醒成就無上菩提的微妙習氣,也就是以觀衆生苦爲方便,會觸動大乘善根,進入到以拔濟群生苦難爲己任的大乘道中,再經持續修習,便能成就佛果。世上沒有天生釋迦、自然彌勒,聖佛都是由凡夫修成的。不同之處是幸遇聖教,喚醒了內在成聖的微妙習氣。

  《寶性論》雲:“倘若無有佛種性,不能厭離輪回苦,及不希求于涅槃,亦無希欲之願心。于彼輪回及涅槃,觀見苦樂之功過,此依具有種性有,何故于無種性無。”可見,一切有情都同具如來藏,只要借助善緣激發,便會蘇醒過來。在如理地觀察到輪回與涅槃的體相,而明見苦樂之後,就自然厭離叁有,欣求涅槃。從此就走上了覺悟之路。

  辰二、對此顯密教典都有宣說

  【如是亦如《妙臂請問經》雲:“于愚癡者,以緣起道。”

  如是也如同密續《妙臂請問經》所說:對于愚癡,以緣起道作對治。《時輪金剛續》也如是宣說。

  【《稻稈經》說:“善見緣起,則能遮除緣前後際,及緣現在一切惡見。”

  《稻稈經》說:善巧了達緣起,便能遮除緣于前際、後際及現在的一切惡見。

  “緣前際的惡見”,是指愚蒙不知某一果只是由先前的因緣而生,反而錯謬地認爲它是自然生或邪因生。世人不明緣起,多有這種愚昧。比如當問到人的由來時,都說是從受精卵分裂而來,至于前世因緣,則一概不談。

  其次,“緣後際的惡見”,是指愚蒙不知由現在造作此業會感得後有彼果,認爲一死永滅,或死後永升天堂。其中,以持一死永滅的斷見最爲可憐,這類人的人生觀念就是“人活一世,及時享樂”,從不觀察自己造業會造成何種苦果。

  “緣現在的惡見”,是指對現前顯現的內外諸法,既不知前因,也不知後果。隨此惡見而轉,一切行爲都只聽憑自己的迷亂感覺而定。

  總之,不見緣起的結果是恒時陷于惡見中。可以說,沒有緣起之光的照耀,整個世間都陷在無邊無際的黑暗中。現代的都市表面上耀眼輝煌,人們的內心卻極爲愚暗。如果能透過思惟聖教善見緣起,則能破盡內心一切愚暗。

  【龍猛菩薩雲:“此緣起甚深,是佛語藏寶。”

  龍猛菩薩說:此緣起是極爲甚深的,是佛語庫藏中的珍寶。

  一切有情中,只有佛照見了全法界深廣、微細的緣起,因此說“緣起是佛語寶藏中的珍寶”。這也表明,一定要隨順佛的聖言思惟緣起。實際上,學習佛法的過程,就是不斷認識緣起的過程。

  辰叁、以往昔因緣證明分叁:一、宣說生死輪之緣起 二、介紹生死輪的組成及意義 叁、以公案策勵精進

  巳一、宣說生死輪之緣起

  【毗奈耶教中說第一雙所有現行,謂時時中遊觀五趣,遊觀之後還贍部洲,爲諸四衆宣說彼等所有衆苦。

  《律本事·宅舍事》中,說到當年佛弟子中的第一雙——智慧第一的舍利子與…

《菩提道次第系列——中士道(新廣論講記6)》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