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單?簡單。說這個世間上的事情不管再複雜,不管再多,你總要一個事情一個事情地做,這樣就簡單了,要化複雜爲簡單。不要把那些東西都放在心裏面,只要分得清楚輕重緩急,先做哪一個,後做哪一個,分清楚以後,就把心落實下來,選自己要做的事情,清清淨淨,專專心心,歡歡喜喜,圓圓滿滿地做,這就得法了。
所以修行也是這樣。不要看叁大阿僧祇劫的業障,不管它再多,你只要安住于現前一念心上,好好地修,好好地思維,好好地安住于正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可以把叁大阿僧祇劫的業障清淨幹淨。原因是什麼?就是這樣。只要你把一句“阿彌陀佛”念好了,只要我們的自心好好地安住于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一切的惡業都生不起來。慢慢地,念念之間能夠消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天長日久,日積月累,我們的功力深厚了,是非,一天一天都在消失;業,一天一天都在消失,消業。功德一天天在增長。這個是不可思議的一種修行方法。說念“阿彌陀佛”是這樣,我們持咒是不是這樣呢?也是這樣。我們參禅,安住于當前的心念,是不是這樣子呢?或者說我們安住于戒律當中,時時刻刻讓我們的心安住于戒律當中而不違背戒法,是不是這樣子呢?還是這樣。修行,往往就是這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能夠把你這一念正念,當前介爾一念安住好了,往往就能夠好好地修行。所以,你需要知道很多嗎?也不需要知道很多。有很多人,他說:“師父,我就是沒有知識,聽了也記不了。”我說:“你知道阿彌陀佛嗎?”“知道。”“能不能念?”“能念。”“好,只要知道這個你就成功。”這也很簡單。不念“阿彌陀佛”,你說你念“觀世音菩薩”,可以。你說你念“嗡嘛呢叭咪吽”,也可以。只要你把心好好地安住于法上,天長日久,這就是功夫。說一千道一萬,都要落實在這樣的功夫上。如果不然的話,就很艱難。所以,心念,它有這樣一個竅訣在裏面。前念的善心不去,後念的惡心就來不了;前念的惡心不去,後念的善心就生不起來。所以,要知道這個心,說寬也很寬,說窄其實也很窄。你掌握這種訣竅,用在修行過程當中,其實並不是很複雜。只要得了法,這樣去修就能夠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專專心心去修,六根都能夠收攝起來,八萬四千煩惱都能夠收攝起來。這是邪見的發心,在認識上他認爲他的邪見是正確的,真實的,圓滿的。由此,他就要排斥真理,誹謗真理,那就是發起心。
第叁個,加行。依這種發心而策發各種各樣的實際行爲。比如,誹謗。排斥真理。有誹謗因、誹謗果、誹謗作用、誹謗有這種事,分爲這樣四個方面。首先,謗因。比如,善有善因,惡有惡因,善因惡因將來都要結果的,他、認爲我們今天所有的行爲無善亦無惡,沒什麼善,沒什麼惡。這個是誹謗什麼?誹謗善因惡因,認爲沒有。認爲善因惡因沒有結果,這是第二個,謗果。認爲善因不能夠結安樂的果實,認爲惡業不能夠結痛苦的果實,認爲異熟果報不存在,爲善沒有作用,爲惡也沒有作用,將來沒有結果。這是謗果。第叁個,謗作用。謗作用分爲叁種,一個是誹謗殖種,二個是誹謗持種。比如,認爲自己不是父母所生;誹謗往來作用,否認前世後世的存在;或者誹謗受生作用,就是否認化生有情的存在。這些都是誹謗作用。比如說,我們今天念起念落都是在殖種,善念惡念起來以後,它在心裏面有影響,它就把種子種下去了,就相當于殖種。阿賴耶識又能夠把善念惡念的種子保存下來,只要你沒有忏悔,沒有對治,沒有修法,乃至沒有結果,這樣的種子(因)不會輕而易舉地失掉。我們平時所說,比如你對一個人的嗔恨心,如果不加以對治,就會發現一天比一天厲害,一天比一天厲害,見了他你就不高興,見了他你就要冒火,見了他你就要用白眼對他。爲什麼這樣呢?說:“你昨天已經嗔恨過了,今天就過了!”“沒有!”昨天嗔恨他沒有對治,今天嗔恨心一面臨對境的時候更厲害。平時所說的懷惡不舍,懷恨不舍。再比如我們的善念,昨天看他很高興,今天你一看他還高興。照理說昨天的行爲已經過去了,今天應該沒有了,但是今天你一見還高興。隔了二叁十年你再見他,“這個人太好了!”你還高興。爲啥呢?內心有持種的作用,阿賴耶識有保存種子的勢力。今天我們認爲在事情上不是父母所生,于是對父母不感恩,這就是誹謗作用。誹謗往來作用,比如從前因後果,從前世一直到今生乃至到後世,你誹謗其不存在,這就是誹謗作用。誹謗受生作用,比如將來你因爲這些業而托生在什麼地方,就是受生作用,你誹謗這些不存在就是誹謗作用。第四個方面,謗實有的事情。毀謗實實在在的事情。西方極樂世界有沒有?沒有。這就是誹謗它。說:“阿羅漢有沒有?”“沒有。”“聖賢有沒有?”“沒有。”他沒有見到,從自己非常狹隘的認識觀念當中,誹謗這些實實在在存在的事情。說:“佛有沒有?”“沒有。”今天很多學者他去考古,兩千五百多年之前釋迦牟尼佛存不存在?考古過來,考古過去,得出一個結論:釋迦牟尼佛不存在。爲啥呢?沒有考古依據。所以這是非常狹隘的一種。比如,今天他是從自己的父母生出來,父母又有父母,父母又有父母,這一生的父母考據得出東西,自己的祖祖輩輩越考東西就越少,時間拉得越長他就找不到根據了,“完了,我自己不是從祖先而來的!”你說這個狹隘不狹隘?這是非常狹隘的東西。天長日久,自己的認知不能夠完全認識這種東西了,他就否認它不存在。就想我們今天否認曆史一樣,不能夠認爲曆史真實存在,過去了就不存在了。是不是不存在了?不是。我們今天的人,好多都活在曆史當中。比如,上一代的曆史,今天在你的身心行爲當中還能找出非常對應的東西,你的祖祖輩輩。你看生了一個小孩以後,看這個小孩長得像誰呢?鼻子像媽媽,眼睛像爸爸,乃至于從性格上也能夠分的出來,這個性格對誰的脾氣,那個性格對誰的脾氣。有沒有這種東西?他有對應的東西,哪裏會沒有。我們這個人,能脫離曆史而存在嗎?不能夠脫離曆史而存在。我們多生累世所造作的業,雖然說成爲曆史了,只要它還沒有結果,只要它還沒有對治,只要它還沒有忏悔幹淨,它一定在我們的身心上要發生作用。一生又一生,一世又一世,不斷地積累,不斷地傳遞,一直到今天它還是存在著這種勢力,乃至將來說由于業力的關系地球也不存在了,但是我們的業力還存在。地球不存在了,我們由于業力,將來往什麼地方去受生呢?自然而然會有地方給你往生。就像我們自己,由于業力,身體躺在床上,但是心由于業推動著就往生到夢境當中去了。一會兒到天堂,一會兒到地獄。但是醒過來,天堂地獄在哪裏呢?好像不存在。這都是你自心造作的。所以,這種東西它是有作用的,不能夠否認這些實實在在的事情不存在。這就是加行。從因果作用和實實在在的事情這四個方面,由于邪見而發生誹謗,這就是邪見。
邪見怎麼才算是究竟呢?執持這樣錯誤的見解,愚癡的見解,內心決定對其它正確的道理要進行排斥,進行誹謗,邪見就算究竟了。今天,只要你有一個不正確的見解,很難接納正確的道理。我們平時所說,障礙有很多,有煩惱障,有所知障。煩惱障,就像剛才所說的貪心、嗔恨心,它就要産生障礙,叫煩惱障。所知障,往往就落實在邪見上,愚癡上。你的內心裏面有邪見的時候,價值觀確定了,其它的觀念就進不來,自然而然有一個屏蔽作用。所以,生而爲人難免就會拉幫結派,難免就會畫地爲牢,難免就會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與自己觀念不相合的,自然而然就排斥別人,所以就會發生這樣的抵觸與誹謗,不接受。這是邪見心達到究竟。
邪見要圓滿,具備有五種方面的心。第一個,愚昧心。什麼叫愚昧心呢?不能夠如實地了知所應該知道的真理。就是我們所說的所知障。要想了解真理,要想覺悟世出世間一切法理,這個就是障礙,就是成見,就是邪見。它往往障礙我們覺悟不了。這個就是愚昧心,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愚癡、無明。無明,不是說你沒有見解;愚癡,也不是說啥都不知道,就像畜生、娃娃一樣啥都不知道。不是那樣的。往往愚癡就體現在什麼地方?體現在邪見上,錯誤的見解上。他還蠻以爲自己很聰明,蠻以爲自己很正確,就有這種觀念。我們平時說愚癡是你啥都不懂,這叫愚癡,不是那樣的。啥都不懂的愚癡,是另外一種。這種自以爲自己很了不得,自認爲自己掌握了真理,但是自己的見解偏偏是與真理背道而馳的,那就是愚癡心,那就是愚昧心。
第二個,暴酷心。什麼叫暴酷心呢?對于顛倒的、錯誤的道理很歡喜,很依賴,誰要是排斥,駁斥他這種不正確的道理,他要生嗔恨。他一旦有成見了,要想讓他改變,他要跟你打架,要拿刀子的,白刀子進,紅刀子出。印度那些辯經的,高僧大德爲了去度化他,用正確道理把邪見給他破斥掉了,讓他轉變道理。往往師父還很高超,辯輸了他就知道這種道理不存在,也就改變了;徒弟,就不能夠以道理爲核心,辯輸了自己還不服氣,往往就要拿刀子去刺殺別人,要把別人殺掉,只要把你殺掉我這個道理好像就存在了。其實哪裏是那樣呢?你把別人殺掉你的道理還是不成立。所以,這種暴酷就表現在這種地方。對于這個見解,他很依賴,很看重,不允許別人去破斥它。如果別人去破斥它,他要千方百計地維護它,甚至要傷害別人。今天他的見解是那樣的,你讓他改變觀念容不容易?不容易。所以我們說,娑婆世界衆生剛強,難調難伏。你又要善巧,又要讓他歡喜,又要讓他改變,容不容易?不太容易。人家說:“慈悲出禍害,方便出下流。”太慈悲,太方便,太將就他了,他什麼也改變不了。相反的,你要拿起棍子了,現憤怒相了,要降魔了,要伏怪了,這個時候你徹底把它降住了,他能夠改變過來。但是對衆生非常不容易,你要現憤怒相,…
《《因果明鏡論》講記 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