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因果明鏡論》講記 四▪P2

  ..續本文上一頁善惡的業力不會因爲時空的轉換,而無緣無故地減弱或者消失。雖然業力的成熟有快慢的不同,有的現前感受,有的需要經曆非常漫長的時劫因緣,等到因緣聚會時才會受結果。所以,不管時間因緣會延續多長,我們平時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沒有任何一種業會被時間、水、火等外法所毀滅。就像智悲光尊者所比喻的那樣:“高空飛翔金翅鳥,雖暫不見身影現,然與其身無離合,因緣聚合定現前。”鳥,在高空當中飛行,陽光照射下,鳥有沒有影子?有影子。就像你坐飛機,看見地上有飛機的影子,有的時間看的見,有的時間看不見。看得見時,因緣條件就合適了;看不見的時候,往往就有一些因緣阻礙。所以我們造的善惡業也是這樣。雖然暫時沒有顯現果報,但是這些業最終不可能不降臨到自己的頭上。一旦我們造作的業力成熟了,即使是斷除業障的聖者也要感受自己的業果,更何況我們凡夫呢?有一個公案就說明哪怕是已經斷除業障的聖者,他也要感受自己的業果。

  公案說,曾有一日,佛在精舍中正爲弟子講經說法,突然之間走來一位孕婦,指著佛陀說道:“沙門!你害人不淺!你讓我懷孕又將我抛棄,我到處找你都找不到,原來你在這裏逍遙享福,現在你說你如何安置我?” 其實這女人並沒有真的懷孕,她是受外道的指使,將臉盆捆在自己肚子上,僞裝成懷孕在身,企圖誹謗佛陀。當然她的伎倆最終還是被佛弟子發現了。在場的佛弟子都非常詫異,心中有許多疑惑:“爲什麼佛陀是一切智者,已經滿解徹底解脫了,但是仍會遭到女人的誹謗?當時舍利弗就代弟子問佛,是什麼因緣致使這個女人誹謗佛陀呢?佛告訴衆弟子,他說:“在很久遠以前,在一王城中,有一各賢女,非常賢惠的女人,她叫“善幻女”,她對修行人非常恭敬,時常對出家人予以供養,尤其對“無勝”和“常觀”這兩位法師。無勝法師修持精進、德行高尚,很受大衆敬重,而常觀法師,世俗習氣卻很深重。雖然善幻女每天都以同等供品來供養無勝法師和常觀法師,但在態度上難免有凡夫的分別念,對修持精進、德行高尚的無勝法師她更加恭敬。日子一久,常觀法師心裏不平衡:“雖然說每天拿同樣的供品來供養我們,但是態度上也看得出來你對無勝法師更加恭敬,對我就不那麼恭敬。”于是他心裏生起強烈的嫉妒煩惱,逢人就說善幻女一定與無勝法師有私通,不然爲什麼特別對他好?雖然她表面上供養我們兩個人同樣的供品,但私下卻對無勝法師另有厚意。當時有人聽了以後,就勸告他:“你不要這樣去誹謗別人,她是有信心有善根的女子,怎麼會這樣做呢!”就這樣勸告他不要去誹謗別人。但是這個法師仍然不斷地造謠,不斷地誹謗。釋迦牟尼佛最後揭示:“那位常觀法師就是我的前身。” 釋迦牟尼佛往昔做常觀法師的時候,就因爲見不管善幻女對無勝法師的恭敬,所以造謠誹謗。因爲惡意誹謗有德的修行人,曾經遭受無數千年地獄猛火燒身的苦報。雖然現在我已經得到究竟解脫,但是由于往昔惡業的余報沒有徹底消盡,所以今生今世還要遭受到同樣惡意的誹謗!”像釋迦牟尼佛這麼圓滿的人,還要遭受這種果報,何況說我們這些凡夫。我們解脫沒有?我們的業忏悔幹淨沒有?我們的正念是不是時刻都能保持?沒有。所以我們受過去惡業的影響,今天遭受到各種各樣的苦果,就是很自然的事情。我們有什麼想不通的呢?所以要想得通。想得通的時候,就知道罪魁禍首不在別人,就是我們自己,就是我們所造作的惡業。所以,見到這些苦果了以後,我們只有一門心思地忏悔,怪不了別人。只有在好好地忏悔,發願,精進修行過程當中,才能夠改變苦果的來臨。所以,即使是圓滿成就的佛陀,也示現因爲往昔誹謗有德的修行人,在曆經久遠劫後,仍然絲毫不爽地感受到惡業的報應。

  還有一個故事,說過去有人想出家,找到舍利弗、阿難等大阿羅漢,這些阿羅漢運用神通一觀察,這人八萬劫中沒有善根,沒有出家的因緣。所以不允許他出家。今天出家還是要看因緣條件,沒有因緣條件你出不了家。因爲不讓他出家,這人就傷心地流著眼淚走出寺廟,剛好遇上佛回來。佛問他:“你爲什麼掉眼淚?”說:“我想出家,大阿羅漢不收我。說我沒有善根,沒有因緣。”佛一觀察,這個人還是可以出家的。爲什麼?他說八萬劫之前,這人曾在山中遇到老虎,驚慌失措爬到樹上,而且因爲恐懼就失聲喊了一句“南無佛”。南無佛,就是向佛求救。因爲這個善根而得出家、證果。所以釋迦牟尼佛把他帶回寺院,允許他出家。那些大阿羅漢就想不通,我們觀這人八萬劫當中都沒有善根。釋迦牟尼佛說:“是。你們是觀察到他八萬劫之中是沒有善根,但是在八萬劫之前他有這樣的善根,你們觀察到沒有?”沒有能力。雖然有神通,但是神通有限,看不到更久遠的事情。所以,一個人在八萬劫之前念了一句“南無佛”,以至因爲這種因緣,而得以出家,得以修行,得以成道。因果是不是毫厘不爽?就是這樣。

  所以,只要我們已經造作了這樣的業,任何時間、因緣條件都不可能憑空地讓它消失。就像今天吃了一點金剛砂,金剛砂不容易消化,哪怕是一點點,也消化不了。所以,今天哪怕是散亂心入于寺廟當中,一稱“南無佛”,將來因此善根而將究竟成佛。所以我們對自己有沒有信心?應該要有信心。對于我們目前付出的善業,何至于以散亂心念一句“阿彌陀佛”。每天我們都在寺廟裏,或者禮佛,或者聽經聞法,或者念佛,或者誦經。我看,在座的居士大多都堅持了很多年。相比別人以散亂心念一句“阿彌陀佛”,善因種得更殊勝,更深入。所以,要相信我們將來究竟成佛,那是沒有懷疑的。知道業因果,只要我們造作了這樣的因,不要懷疑它不存在,不要懷疑它不結果。我們今天點點滴滴的修行,現前沒有結果,但是你要有信心。很多人都急功近利:“師父,我怎麼還不成佛?”那麼快?真那麼快所有的人都成佛了。你多生累劫造成的惡因忏悔了沒有?心態改正過來沒有?善根福德資糧你積聚得怎麼樣?問一問自己的修行,自然而然就知道爲什麼現在自己沒有成佛。有人問:“我現在爲什麼不往生呢?”“我現在爲什麼還要遭受到這些惡業呢?”問自己,別問別人。所以,只有問自己,要相信我們目前的善業、福業種下去了,終究有一天這些福德因緣會成熟,離我們究竟成佛爲期不遠。要有這樣堅定的信心!

  像那人在八萬劫之前,無意之間造下的一個善因,在因緣成熟之際,也自然而然能夠結出它的果報。何況說,我們今天是有信心,有願心,主動地投入,以非常明確的意識在修行,何愁它不結果?所以要有信心。在修行過程當中,我們就能夠安身立命。如果沒有這樣的信心,目光短淺,往往就是急功近利。急功近利就是很容易出魔障,很容易出問題的。太急功近利了,修行有的時間就不能夠堅持下去。爲什麼呢?因爲他很久看不到結果,就喪失信心了,就退轉了。我經常講走路的故事,你要走遠路,叁十裏、四十裏。會走的人,一路上想各種各樣的方法,讓走路變得非常有趣,每一步的當下都是享受。然後時間到了,自然而然就走到了。有的人不會走路,剛跨出兩步他就在想:“哎呀,什麼時間到啊?什麼時間到啊?”老問。于是,把走路變成對自己的折磨。是不是這樣?自然而然就是這樣。所以,享受于當下這是很重要的。你看你到一個新的地方,也許大家都有這樣的一種感受,第一次去不知道路,東問西問。本來很短的距離,自己卻覺得走了很長的時間。但是去了以後再回來,一會兒就回了。什麼原因呢?因爲你原來很陌生,因爲你的心在不斷地進行虛妄分別。時間,就是虛妄分別心的一種假象。你的分別心多了,分別的對象就多,于是時間空間就顯得更爲長遠,更爲繁雜,在自己的經驗上就感覺到時間更長。因爲回來你熟悉了,慢慢地距離變很短了。爲什麼?沒有怎麼去分辨它。就像我們今天聽經一樣,你要是好好地聽聞,每一句都能夠如理作意,隨文起觀,隨著聲音,把你帶入法理的思維過程當中,除此而外不再想別的,不再思維別的。一個小時,兩個小時,自己覺得怎麼這麼快就過了。如果說你不好好地聽經,自己拿一本書翻過去,翻過來,腦海裏面想這樣,想那樣。天南海北,到處跑遍了。于是你老是看手表,老是看手機,“怎麼還不結束?一個小時怎麼變成十個小時了?”原因是什麼?原因就是分別心造成的。所以說要享受生命,要享受修行,最重要的就是如理作意,最重要的就是專心致志,最重要的就是享受當下。

  所以我們往昔所造的一切惡業,如果沒有對治力來忏悔,那麼在今生或者來世乃至千劫萬劫以後,也一定能夠感受它的苦果。在因緣條件還未成熟之前,絕不可能自動消失。所以不可存一點僥幸之心,“今天沒有死!明天沒有死!是不是就不死了?”可不可能不死?“業報今天沒來,明天沒來,估計沒有報應了吧?”所以,我們現在就常常存有這樣的僥幸心理。天長日久,你就淡忘了。所以,剛剛造作一種惡業的時候,任何人都誠惶誠恐,深怕惡業馬上就報應。但是今天不報應,明天不報應,慢慢地心就放松警惕了,“估計這個因果不會是假的吧?估計不會報應吧?”于是,我們的心就淡漠了因果觀念。你看你頭一次做壞事,心裏面緊張得不得了。頭一次偷東西,好像到處都是攝像頭,到處都是眼睛,到處都在看自己。所以,你那只手想幹壞事,老是伸不出去。但是,偷過兩次你就不再害怕了。爲什麼?一次沒有抓住,二次沒有抓住,叁次估計也沒有人抓住。所以說,我們的心就很容易存在這樣的僥幸心理。一旦有僥幸心理,認爲業果報應不會存在,于是我們自己的道德觀念就放松了,沒有了,慢慢淡化了。如果說真實有智慧的,念念之間都能夠觀察自己的內心,而且能夠看到業對自心的影響。你說它有沒有報應?肯定有報應。比如…

《《因果明鏡論》講記 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