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因果明鏡論》講記 叁▪P2

  ..續本文上一頁都不間斷,每一天聽經你都在積累福德資糧。天長日久,這個功夫就不是別人比得了的。所以,今天看你沒有變化,明天看你沒有變化,再過兩年叁年就有大變化,“你這個人怎麼變了呢?”還不是從因果當中修集起來的。

  所以,內心的因果以小感大,比外面事物上的因果實相來得更爲明顯。在《賢愚經》中,給我們講了兩個公案:有一天清晨,佛與阿難到城中去乞食,在路途上就看見一群小孩在做遊戲。這些小孩用泥沙堆砌宮殿、房屋,又做成倉庫儲藏“財寶”、“五谷”。這些財寶、五谷都是些泥土。我們小時候玩過沒有?玩過。其中有一個小孩老遠就看到佛走來,他凝望著佛的莊嚴相好,內心裏面禁不住非常歡喜踴躍,立馬跑過去把自己“糧倉”裏的“谷子”,其實都是泥土,虔誠地用手捧著,想要供養佛陀。但這個小孩身體矮小不能直接遞到佛陀的缽裏,于是他就對身旁的同伴說:“我踩在你的肩上供養五谷,可不可以?”他的同伴也很歡喜地答應了。于是這個小孩踩在同伴的肩膀上,將這把泥土供養給佛陀,佛也俯下身子接受了小孩的供養。然後對阿難說:“你拿這個小孩供養的土去塗我的房屋。”這天乞食完畢以後,返回祗桓精舍,回到寺廟裏了。阿難就將泥土塗在佛陀房子的一面。塗完之後,阿難去見佛陀,佛告訴阿難:“今天這個小孩以歡喜心供養了泥土,這土塗沫在佛房屋的一邊。他因爲這個功德,在我涅槃百年之後,應當作國王,名叫阿輸迦。就授記了。另外一小孩,要給他當大臣,他們共同統治南閻浮提一切國土,興隆佛法僧叁寶,廣設供養,他會把佛的舍利分布到整個南閻浮提,且爲佛造八萬四千座佛塔來供養佛的舍利。”這個小孩後世就轉生爲印度的一代名王,就是阿育王。

  這個小孩僅僅是在遊戲,然後把泥土當五谷來供養佛陀,就因爲這個功德做了大國王。幫助他供養的小孩,居然也成爲他的大臣。你想一想,一把泥土在土上有多少?可以說無量無邊,但是它能結下這個結果,不是因爲泥土的原因,而是因爲小孩發心供養的功德。所以,在一切修行當中都是觀照于心。看我們的發心如何,一切佛法都爲修心。只要把心修好了,功德就從自心當中來,福德資糧就從自心的因果當中來産生。所以,我們心裏原來沒有的,可以産生,無中生有。爲什麼?有因就有果。就怕你不造作因。這個小孩的供養,如果拿到今天來說,相比我們做的供養是很多很多的,掃地供養,贊歎供養,乃至用鮮花供養,聽經聞法依戒定慧修行來供養。如果你天天都這樣,想想這個功德將來有多大?小孩僅僅供養一把泥土,他就可以將來當國王。如果你好好地用虔誠恭敬心,來供養十方諸佛,禮拜十方諸佛,請問以後所結的果實有多大?可以說無量無邊。所以,我們一想起這些內心高不高興?法喜就是這樣産生的。要是懂了道理以後,每一天都告誡自己:今天我又上了早殿了,又誦了幾部經,又持了多少咒了,又念了多少佛了……這樣如理修習,有因必有果。將來所結的善業善果,暫時的人天福報,乃至究竟地解脫圓滿的福報不知道有多少!一想起這些碩果累累的功德,然何不生法喜之心?

  所以,很多人修法,修了很久還是一個黑臉包公,起不了歡喜心。他說:“師父,我是不是修出問題來了?怎麼修了這麼久心裏面不歡喜呢?”原因就是對功德想少了。念佛的人,今天念,明天念,年年念,但是他念得無精無神,念得不歡喜,念得焦眉爛眼。爲什麼?他沒有去想這一句萬德名號會給自己帶來多少好處!由于我們這樣念念之間念“阿彌陀佛”,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要說世間上的果報,就是究竟成佛的果報也是指日可待。不然,這個娑婆世界,五濁惡世,修行不知道要經過多少阿僧祗劫,你才能夠成就道業。今天做一天就很不耐煩了,念一個月就很不耐煩了。請問,你今天至少得到人身能夠修行,還能夠遇上佛法,有善根了,假如這一輩子無常以後,你的人身還保得住嗎?不一定保得住了。哪怕是生而爲人,是否有善根能接觸佛法?今天內江四百多萬人,有多少人接觸佛法?內江城裏四十萬人口,又有多少人來聽經聞法?把數字兩相比較,我們今天有緣聽經聞法,有緣念佛學佛的究竟占多大比例。今天我們在座的非常幸運,都已經在這少數的人當中,真是難遭難遇!這就是平時說要作難遭難遇想,要做稀有想。你想得起來嗎?只要你想得起來,爲什麼不高興?!一想起來肯定高興!一高興了肯定不願意間斷!不願意間斷,善業種子一天天都在增長!所以,要善巧思維,善巧用心。“運用之妙,在乎一心。”所以,雖然我們今天沒有做驚天動地的事業,但是在平常的修行過程當中,真是非常地難能可貴。想到這些我們應該高興。這就是由于思維法而來的歡喜。

  你只要會用其心的時候,會思維佛的功德的時候,法喜什麼時間不産生呢?不要說思維法的功德,有時候我看到供桌上的這一朵花也很歡喜。爲什麼?這不是平常的花,是居士們的心花,心花怒放,放在這裏很美麗。看到的不僅僅是花的美麗,而是居士心的美麗。歡不歡喜?很歡喜。在世間上吃一頓午飯,看到美味的時候,嘴都笑得咧開了。法的功德,超出美味多少?超出花朵多少?難道還不能夠引起你的歡喜嗎?今天有人給我發了個消息,他說:“師父,有同修說末法時代,祈求其他菩薩不如祈求地藏王菩薩的功德大。”其實,佛法平等,哪一位菩薩都有他的因緣,不要在諸佛菩薩中妄比高下。法無高下,對基者良。一切的佛,一切的菩薩,要是你有感應那就有緣。怎麼是緣呢?感應從哪裏來?就是要側發你的心,激勵你的心。看看你能不能夠如理思維,能不能夠起善根,看你能不能夠與這尊菩薩相應。只要你相應了,哪一尊菩薩的功德都大。所以,一切法應該回歸到自性當中。只要對基了,能夠側發自己的善根了,感應就來得最快,來得最大。所以,要好好地把這些法用在心裏。要是不用在心裏的時候,說釋迦牟尼佛的功德大,但你對釋迦牟尼佛一點感覺都沒有。念了十幾二十年的釋迦牟尼佛,沒有感覺。到最後,你說修行有沒有感應?相當于冷水泡石頭,再泡多少萬年石頭也不能夠當雞蛋吃。原因就在這個地方。所以感應的大小,一個是外面的諸佛菩薩,二個是我們內心相不相應。

  還有一個公案,說佛在世的時候,有批商人前往其他國家經商,商人帶了一只狗。行到半途中,人馬困頓,商人們就地休息。當閑靜時候,趁商人不備,狗就去偷商人的肉,但是很不幸,被商人發覺了,遭受一頓毒打。狗腳被打斷,最後被棄于曠野之中。當時舍利弗以天眼看見這只狗,攣躃在地,腿被打斷了只有蜷在地上,行動不方便。饑餓困笃,奄奄一息,眼看就要沒有生命了。舍利弗尊者隨即著衣持缽,穿上袈裟,拿上缽,進入城裏乞食。糧食乞到以後,立刻以神通飛到這只狗的面前,以慈悲心哀切地將所乞得的食物喂給狗吃。漸漸地病狗的身體得到恢複,它內心歡喜,踴躍異常,這時舍利弗就爲它講經說法。給狗講經說法它能聽懂嗎?也能夠。你看經常和你的狗交流,說這樣,說那樣,說著說著,狗和你的感情就不一樣了。你說它聽不懂嗎?聽得懂,不要以爲狗聽不懂。所以對一切動物都可以講經說法,乃至對于一切植物你也可以講經說法。種花的,有個人說了個例子,種花的人整天對著花叽叽咕咕,跟它交流,跟它說話:“牡丹花,你要長好一點,要不然對不起肥料啊!”整天跟它談情,整天跟它唱歌,結果這支花長得非常壯碩,開得非常鮮豔。農民種谷子,種莊稼,老農民沒事就扛著一只鋤頭,到田地裏面,就跟它說話,跟它唱歌,跟它聊天,這個莊稼長得很好。怎麼來的?所以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你對植物、動物都可以交流。這只狗聽了法以後,不久便命終,超脫轉生爲人。由狗轉生爲人不容易。以前我們說,只要遭受到叁惡道的果報,很不容易跳出來。變爲畜生了,還有多少機緣做善事呢?沒有多少機緣。有些狗惡性不改,生而爲狗只能夠去咬,去起嗔恨心,去造作惡業,能夠造善業的有多少?不像人。人,要造作善業很容易。所以,因爲舍利弗的教化功德,這只狗命終以後轉生爲人。後來阿難問佛:“這狗過去時候究竟是造作什麼惡業,導致它今生今世墮落爲狗?”佛告訴阿難:“過去迦葉佛時,有衆比丘聚集在一處,其中一個年少比丘音聲非常好,很響亮,梵呗唱贊十分善巧,人人愛聽。另外有一個老比丘,他的聲音不如少年比丘,聲音非常渾濁,暗鈍。誦經,唱梵呗時往往不行,但他自己還是喜歡唱,沒事的時候,自娛自樂。但這個老比丘,實際是出家功德圓滿,已經成爲聖者阿羅漢。當時老比丘在自娛自樂的時候,年少的妙音比丘聽見了,很聽不慣,自視自己的聲音好,非常傲慢,就呵斥老比丘:“長老,你的聲音真像狗叫。”等他罵完,老比丘便呵斥他:“你認識我嗎?”年少比丘說:“怎麼不認識?你不就是迦葉佛時的比丘嗎?”上座看他還不驚醒,點醒他:“我已成就阿羅漢的果位。沙門儀式,一切都具足成就!”年少比丘一聽警醒了:“既然是聖者阿羅漢,我這樣呵斥他,誹謗他,果報不得了。”頓時心驚毛豎,惶恐自責。隨即近前,在老比丘面前忏悔過失。當時老比丘接受了妙音比丘的忏悔。因爲這妙音比丘發出惡口的罪業,說惡語罵阿羅漢,因此在此後的五百世中,常受狗身,倍受痛苦煎熬。

  一句話,五百世中淪爲狗身,倍嘗諸苦。一輩子受狗身已經很痛苦了,五百世做狗,罪業太大了。但是罪因,僅僅是一句話,呵斥老比丘:“你就像狗叫。”如果拿這樣的因果來檢點我們,今天要嚇死幾個人。因爲什麼?我們所發出的惡口比妙音比丘所做的惡口事業不知道要廣大多少倍!但是我們知道忏悔嗎?往往我們還不知道忏悔。所以,發惡口的時候我們很勇敢,很無知,很無畏。但是,如果你知道這樣的因果要把人嚇死。所以,有些比丘在得了天眼通以後…

《《因果明鏡論》講記 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