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因果明鏡論》講記 二▪P2

  ..續本文上一頁果就是這樣,表面看好像憑著誰我們富貴起來了,其實都是各人的業。

  有一天,波斯匿王睡覺之前,聽到兩個內官,就是宮內的執事者在爭論。兩人當中的一人說:“我這一生一世全仰仗波斯匿王,我的生活才這樣富足。”另一人駁斥他:“不對!是自己的業決定了自己的人生,並不依靠大王。” 波斯匿王聽了以後,你說他喜歡誰?喜歡主張依靠他而過活的人,想:“這個人還知恩圖報,受我的恩德。好,這個人可以獎賞。”于是派人告訴王後:“等會我派人前來,你可重賞他。”先約好。然後又把那位說“依靠波斯匿王而過活”的人叫來,令他送美酒給王後。誰知這人剛一出門,鼻孔中就出血,難以前行,他請那位說“依自己的業而過活”的人幫他把東西拿去。這人把東西教給王後以後,重到了重賞,王後把錢財、衣服、璎珞獎賞給他。內官回來見到波斯匿王,波斯匿王一看,不是自己所派遣的人,深感意外,把說“依王而過活”的召來,問:“我叫你去,爲什麼不去?”這人以實情相告:“大王,我不是不去,我剛要去,鼻孔中就出血了。”陰差陽錯,得到獎賞的是另外一個人。所以,波斯匿王聽了以後非常感歎:“佛所說的話真實不虛!自己造的業還自己來受報,並不是他人所能夠主宰的!”

  所以說,世間上有很多非常狂傲的人,以爲自己就可以主宰別人的命運。隨便發脾氣,隨便剝奪別人的權利,隨便損害別人,好像自己就是上帝,能夠決定別人的苦與樂。但是不一定。我們看世間上的人害人,誰把誰害住了?往往都是越害越聰明,越害越有前途。沒有經過苦難,往往還成長不起來。所以,我們自己的業自己受報,並不是別人能夠主宰的。波斯匿王想將受用賜予說“依王而過活”的人,但是哪裏料到這人沒有種此福因,他就沒有辦法領受賞賜,而他不願賜福的人,說“依自己的業而過活”的,因爲自己有福報,有這種因,他居然得到了。所以,苦樂果報都是自己的業力所感召,並不是“萬能的主宰”,上帝,所能賜予我們的。

  基于以上自作自受的道理,我們應該明白惟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未來的果報取決于自己現在所造作的善業惡業;我們的前途和命運只把握在自己的手裏,就看我們如何運用自己的人生來實現這一生一世生命的價值。所以,我們平時說學佛學的是什麼?學的是自愛、自立、自尊。就是在生命的每時每刻,對自己的所思所言所行,身口意叁業所表現出來的行爲造作,都要負有責任感,這樣才會一生無悔。能夠謹慎自己的造作,不要造作惡業,大量地積聚善業,乃至要積聚世出世間一切圓滿樂因,這樣未來才很光明,才很快樂,才很圓滿。所以,明了自作自受的道理以後,就不要再期待,不要再依賴了。有的人學佛學成依賴分子,“佛,你來救我!這輩子就靠你了!”但是自己坐著,什麼善業也不積聚;佛給他講的經法,他也不學習;教他要如理思維,他也不思維;教他要好好聞思修,他也不好好聞思修;就想坐著,想現成。一滴汗水都不流,一點辛苦都不付出,一點修學都不付出,就想:“我要往生,我要成佛!”這樣的人能不能往生,能不能成佛?我看就是癡心妄想。爲什麼?往生有往生的因果,成佛有成佛的因果,而這一切都要依靠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要把自己身口意叁業謹慎地掌握,要爲了成佛的因果好好修。所以說,不管通途法門也好,淨土法門也好,自作自受的原則是前提。有人說:“我念佛,憑他力往生,我就可以超脫出自作自受了。”雖然依靠“阿彌陀佛”這句萬德名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殊勝的依正二報,我們可以快速成佛,但是它始終只是一個殊勝的條件而已。但是,能不能夠得到阿彌陀佛的加持,能不能夠得到阿彌陀佛的幫助,關鍵看我們自己的內因——信願之心具備沒有。如果自心的信願之心不具備,阿彌陀佛再圓滿,也沒有辦法得到加持。所以說,這樣的道理每個人都要清楚。不管是通途法門還是淨土法門,道理都是相通的。所以,自力、他力結合在一起,只不過在自力他力的過程當中,阿彌陀佛這種緣分實在是太殊勝了。但是,如果你自己內因——信願之心不具備的話,再殊勝的緣分也接不通,也得不到加持,得不到幫助。所以這一點要清楚。我看我們這裏念佛的,成天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但是不守口,不攝意,左瞧右瞧,東張西望。一句“阿彌陀佛”念得不滋潤,到最後一個念佛七下來,說:“師父,我怎麼沒有多少受用呢?不是說阿彌陀佛那麼厲害嗎?我念了七天咋沒多少感應呢?”你說怪阿彌陀佛還是怪你自己?當然怪自己。你要虔虔誠誠,至誠懇切,專專心心,不東張西望,一個念佛七打下來肯定有不一樣的感覺。所以,一句萬德名號要能夠攝心,要從自己信願之心才念得起來。如果這樣好好地念佛,內因具備了,外在人家的幫助,諸佛菩薩的加持,自然而然就能夠領略。所以說,我們自己不救自己,世間上所有的人都想救你,也沒有辦法,救不了。所以要懂自作自受的道理。當然,你把這樣的因造作起來以後,我們把阿彌陀佛當成唯一的救主,依靠殊勝的萬德名號,以信願之心到最後,還是自業自果,還是你自己修來的。所以,阿彌陀佛這種殊勝的加持條件,還是要依靠自己修爲,所以不要簡單地說:“他力信仰,我們自己的努力就全部不要了。”你坐著睡覺,阿彌陀佛能加持你嗎?你心地裏貪嗔癡不能夠對治,阿彌陀佛能加持你嗎?所以,今天我們就是念佛,也要知道念佛的道理。特別的法門,它和普通的法門自然有圓融的地方,自然有相通的地方。好多念佛的人,對通途的業果法則沒有了解,所以就養成了依賴性,養成了自己不修行,養成了一句“阿彌陀佛”,沒有信願之心,念得不滋潤。念了一輩子,沒有什麼受用。非常可惜!把自因自果好好了解以後,到最後阿彌陀佛還是自性的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還是自性的西方極樂世界。自他圓融。如果說失缺了我們自己的信願之心,自他怎麼圓融?他力法門怎麼顯現得出阿彌陀佛殊勝的力量?顯現不出來。所以,我們今天要把這種道理明了。這是第一個法則,因果的第一個規律,自作自受。

  第二個方面是苦樂法則。天邊無際的衆生,由于自愛的本能,沒有不希求安穩快樂,沒有不希求逃避痛苦的。離苦得樂是我們每個人的本能。即便我們覺得微不足道的螞蟻、蚊蟲,也是每一天都在尋求自己的安穩快樂。然而大多數的衆生根本不明了苦樂的法則,不知苦樂來源于什麼地方,所以根本沒有辦法踏上安樂的正道,往往背道而馳。我們想求得安樂,但是從來沒有種下安樂的原因;想遠離痛苦,但是每時每刻都在製造痛苦的原因,如果這樣我們怎麼能夠離苦得樂呢?世間上的芸芸衆生,他喜歡受苦嗎?傻瓜才喜歡自己去找苦吃;他不喜歡快樂嗎?人人都喜歡快樂。但是爲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根本無法離苦得樂呢?原因就是愚癡、無明。不知道快樂來源于什麼地方,不知道痛苦來源于什麼地方。其實苦樂的根源和我們的心息息相關,苦樂的根源在于我們自心,苦樂的根源就是我們自己所造作的業。

  每當我們生起善心,說愛語或者幫助他人的時候,內心總是那麼滿足,總是那麼歡喜;反面,如果我們生起惡心,說粗語,損害他人的時候,內心快不快樂?不快樂。舉起拳頭打在別人身上的時候,它的反作用力等于打自己。痛苦還是自己的,所以是損人不利己;我們用惡語辱罵他人的時候,也許言語還沒出來,心裏的惡心已經形成了。自己舒服嗎?你說一句贊美別人的話,你的心是那樣的光明爽朗;你說一句罵別人的話,還沒有罵出來,臉孔就相當于閻羅修羅一樣的憎惡。是不是傷害我們自己?還是傷害自己;當你在想陰謀詭計害別人的時候,也許你的行爲還沒有發出來,陰謀詭計已經讓你變得很龌龊了。所以,這些實際還是損害我們自己的。所以,我們在做惡業的時候,沒有起觀照。當仔細觀照以後,就會覺得內心實實在在是不快樂的,是壓抑難受的。所以這種因果法則,在我們自心就可以體驗。要觀照自心,要認識自心。這些天學誠法師在網上講《百法明門論》。《百法明門論》講的是什麼?更多的就是揭示內心的因果。內心的因果不待求諸于叁世,而求諸于當下,回光返照,你就可以體驗到百法唯識的因果。你起個善心,它會帶來什麼結果?唯識因果給你揭示得清清楚楚。你起個嫉妒心,它將會帶來什麼結果?因果給你揭示得清清楚楚。實際上《百法明門》,就是一道門,就是明了自心,明了自心的因果緣起是怎麼樣的。所以,我們說業果緣起和唯識緣起也是圓融的。希望你們空了去聽聽學誠大和尚講《百法明門論》,揭示自心的因果。

  所以,這是人所皆知的淺近常識,它就發生在我們的內心,就發生在我們的當下。而苦樂的範疇遠遠不僅于此,凡是一切適悅人心的感受都可以稱之爲樂受,一切使人心不適悅的感受都稱之爲苦受,它包括外面的環境、身體、心理所引起,發生在過去現在未來一切時一切處的感受。關于這一切苦樂感受的來源,成道的聖人比我們見得更爲深廣,更爲徹底,無數的佛菩薩都覺悟到宇宙中有一條永恒的法則,巨細無遺地貫穿于萬事萬法當中。所以,我經常說,不管你信不信佛,哪一個宗派都是。包括執政黨,它主不主張與人爲善?爲人民服務,解放生産力,爲老百姓當家作主等等,難道不是體現一個因果嗎?還是體現因果。所以各大宗教,都要講善惡法則;各種文化,幾乎都要講善惡法則。這些值得引起我們自己的重視。

  這條永恒的因果法則,宗喀巴大師在《菩提道次第廣論》當中,他這樣歸納:“不論是凡夫還是聖者,他們身心相續當中所有的安樂感受,下至地獄衆生能夠得到一絲涼風的快感,都是往昔造集善業的結果,絕對不會有從不善業産生安穩快樂的可能;反過來,衆生相續中所有的痛苦逼迫,上至聖者阿羅漢,它身心相續當中所…

《《因果明鏡論》講記 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