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經行。從前出家人住處專門修經行的地方,走過去走過來,慢慢走,一面走一面用功,在寶地上經行,上散有天花,奏天樂,有五欲境,但菩薩心頭不貪著,非常自在一心行道。所以不是吃了飯就耍,吃了飯要修行,或念佛,或參禅、修觀。飯食經行是很普通的事,我們也要吃飯,吃了飯我們要修行這是很平常的事,平常事裏頭就有道,不要把平常的事情看爲平常事情。修行就看成修行,所以我們生活勞動中間都是修行。蕅益大師說:你拈食放箸,拿起勺,放下筷子都在修行,吃飯也用功,口口都用功。舉足動身步步都在修行,不要說念經,磕頭才是修行,那是我們專門修行,真正修行放在日用中,吃飯也是修行走路也是修行,吃飯也是用功的時候,吃飯不用功就混過了這個時間,走路你光遊山玩水。
吃飯時,食存五觀,第一計工多少量彼來處,農民勞動還要用家具,家具從礦山來,工人用車運來,交通部門要勞動。一個包子要透過千人之手,這就叫計工多少量彼來處。我們吃飯要想一想這碗飯不容易,要經過好多人的勞動,才能有這一碗飯,不要看這一碗飯簡單,要好多人的勞動才端在桌子上。
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忖己德行,反轉想我有啥子功德,啥子修行,該不該受這個供養?用錢買,別人不勞動你也買不到,勞動錢代替不了。想我自己的修行該不該吃這碗飯?“全缺應供”阿羅漢才叫應供,應受供養,他斷完煩惱,修行畢業了,阿羅漢才叫全應供,完全有資格受你們供養。我還沒有成阿羅漢,還不夠,如果多少有點功德,勉勉強強可以吃點飯;一點修行都沒有,那不行,所以要“忖己德行全缺應供”,到底我有好大功德。
叁,防心離過貪等爲宗,吃飯時應防護自己的心,離過:不生過失,離哪些過失?“貪等爲宗”,貪等就是貪嗔癡。吃飯時好吃還想吃,貪;飯不好心不高興,就冒火,要防貪嗔。癡,就是糊裏糊塗吃,不存正觀。要防過失,“防心離過”。
四,正事良藥爲療形枯,要吃飯,吃飯是正事,吃飯是藥,因爲我們衆生的身體要營養。佛法說身是瘡痍,身體如像長的瘡,天天拿東西去敷它,不敷它要餓,它不好過,飯就是藥,不吃飯就會餓,吃飯當吃藥,不得已要吃,變了人娑婆世界的人就是要吃東西才行,這是一個要緊事,是正正大大的事,飯是良藥,正規該吃的。吃了“爲療形枯”形就是身體,身體不吃飯就沒有營養他要枯,如花不澆水一樣,所以吃飯當醫病,不吃飯活不下去,要餓。不得已要吃。
爲什麼要吃?五,爲成道業應受此食,最後的歸結點說,吃了飯還要修行,死不得,成就道業。這就是佛的規定,佛製,佛建立了這個製度,給比丘說,你們吃飯時五個觀點,應保存著,食存五觀,不要糊裏糊塗吃了就算了。這個作爲我們娑婆世界佛弟子吃飯時的看法。極樂世界的飲食雖然不要工人做,還有阿彌陀佛的加持,也還是各人修行的福報感得的,所以有這麼好的環境。阿彌陀佛的願力成就,我們自己的修行成就,所以沒有不勞而獲的。極樂國土衣食自然。
我們要講極樂國土的莊嚴。第二段爲什麼要說極樂國土的莊嚴?我們開始講經時說這是淨土宗,現在我們中國信仰佛教的人在漢民族地區,主要信淨土宗信徒最多。爲什麼信仰淨土宗的信徒最多?從前祖師分析佛教的宗派就把淨土宗列爲特殊法門,說淨土宗是易行道。我們學佛的人都要修道,佛法裏的道,各種各樣的法門多得很。什麼叫法門?法門就是引導衆生進入不同的門路,有不同的渠道,在許多宗派裏淨土宗是易行道,修起來容易。我們說有八宗,十宗,不管那一宗,宗也叫法門,佛法怎樣才進得去,看你走哪個法門,進入佛法走的路不同就成了不同的宗。不同的宗最後的歸宿是一個,所以佛法說:“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元:就是說我們本來就應該到的那個地方,衆生本來就是佛,最後還是成佛,恢複你本來具備的佛性,所以叫歸元。歸元就是最後要成佛,成佛沒有不同的路,就是現在說的:條條大路通羅馬,羅馬是意大利的首都,非常繁華的地方,我們中國條條大路通北京。佛法的大海條條大路都可以進去,就看你選擇哪條路,哪條路能進,好走,就看各人的根器,就像學生一樣你本來是哪一種資質該學哪一科就學哪一科。念佛法門比其它法門容易,特別阿彌陀經提出持名念佛,念佛名號的方法,這個方法再容易不過,隨便哪個都會念一句阿彌陀佛。爲什麼不信佛法的人也會念佛?因爲信佛的人,念佛的人多了。所以大家都會念佛。
念阿彌陀佛這個法門這麼簡單他能不能把佛法包含得完呢?徹悟禅師的念佛伽陀一百個頌子,他說念佛法門把什麼法都包含完了。念佛法門能包含佛法最根本的修持,什麼呢?同學們學了叁法印,法印就是佛法的中心思想,佛法主要的認識,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或者加上有漏皆苦。有漏皆苦,涅槃寂靜是一正一反的兩個方面,這是叁法印,符合這叁條就是真正的佛法,不符合就不是佛法。
我順便說,報上登載說高王觀音經是僞經,不是釋迦佛親口所說,是在高歡時代,有一死囚在監獄中夢到觀世音菩薩判了死刑,觀世音菩薩爲他傳了這卷經,到殺他在刑場上執刑的人,把他的頭砍不下來,刀缺了,這個成了很稀奇的事,死囚不殺怎麼行,就報給皇帝,皇帝說奇怪,把他叫去問,什麼因緣頭砍不下來?他說:我也莫名其妙。“你有什麼奇特的事?”他說:我在獄中夢見觀世音菩薩,菩薩傳了這個經,我就天天念。後來高歡就把囚犯釋放了,這卷經就流傳下來。究竟這個經算不算經,從前不算,不是釋迦佛親口所說,算僞經。現在這個經被收在續臧經,承認了。從前佛經入藏要經過皇帝批准,現在要民主一點。要說這個經是不是僞經,從流傳說,不是釋迦佛親口說,而是這個人夢見觀世音菩薩所說,但他念這個經有靈感。這個經內容盡是佛菩薩的名號,不長,有兩叁篇,裏面沒有不符合叁法印的地方。這個經我們可否承認它?它不違背叁法印,我們要承認它。也可能他聽見觀世音菩薩說,這個事不能是假的。人問我爲什麼學佛?我的外婆就念那個經,她念我就在旁邊跟她念,我就是《高王觀音經》把我引來學佛的,我外婆初一十五念,我跟著它念,就入了佛這條路。我就是《高王觀音經》入的門,是非常好聽的佛號,佛號就能接引人,因爲佛號都是佛的功德所感動,每句佛號都代表佛的功德,所以阿彌陀佛這句名號叫萬德洪名,包含了佛的無量無邊的功德,偉大的名號,一念就對我們凡夫有號召力,把你召喚了,你自然對于佛就有緣了。所以念一句佛號功德不可思議,就是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裏頭就包含叁法印。爲什麼包含叁法印?第一念阿彌陀佛就念無常,諸行無常,就是佛法真理第一個。真理只有一個,但你要懂得佛法真理,必先都是諸行無常。行:佛法叫有爲法,有生有滅,因緣所生的法、有生滅的法。
有爲法它怎樣生起的?因緣所生的。佛法的基本理論就講緣生,睜眼一看所有的事物,我們說花花草草,不種種子,不澆水,不曬不露你看它生不生,一切的植物都如此,動物更如此,更是因緣生。一個人出生有父母,父母就是緣,佛法說真正的因是自己,自己前生造了善業才能得這個人身,遇到有緣的父母才能去投生變人,自己本人的善業是主要的因,父母是緣,還有許許多多的條件,變個人不是那麼簡單。人是因緣生,一切動物跟人差不多。若胎生、若卵生、若濕生、若化身,都是因緣。父母是他的助緣。濕生化身沒有父母,濕生,只要有水份就産生,水份是緣。月亮裏有沒有生命?上去看月亮裏沒有水,找不到一個有生命的東西。佛法說濕生,最下等的動物都要有濕氣才長得起來。不定有父母,父母是高等動物。有化身,佛法裏講化身,我們一般不曉得化身。化身既不要濕氣,也不要父母,去生如做夢。佛法講六道,天堂地獄都是化身,化身的境界,我們不是他那一道境界就隔了膜,就跟人家做夢,你怎麼知道。化身跟做夢一樣。極樂國土是蓮花化身,不可能用胎、卵、濕生這個框框去套。化身一彈指頃就往生,化身化土,我們不管哪種生,有情有生必有死。西方極樂世界不死,阿彌陀佛他老人家就不死,阿彌陀佛不死叫無量壽,爲什麼他會有無量壽?他自己修行就有無量壽。我們這個世界一切有爲法一切因緣所生法都是無常,無常就是一個最大的逼迫,什麼逼迫?你再有本事,非老不可,你會營養,保健、運動。你沒有找到一條不死,氣功是一條道,我們探索這條道路看是不是不死,氣功講成神仙,神仙講不死,我們沒有看到不死的神仙。彭祖八百歲,幾千歲還是要死,沒有說寶掌千歲不死。生命有生就有死,這就是生死問題。佛法裏說要了生脫死,解決生死問題,到不死程度,什麼時候才不死?只有學佛的人成佛了,才能說不死,還沒有成佛可不可不死?還沒有成佛有個辦法,西方極樂世界不興死,那個世界的阿彌陀佛本身不死,他是無量壽佛,他發了願的,所有在他那投生蓮花化身,在蓮花生出後,從此不死,壽命無量,除非以後去哪個世界成佛,一直都在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人不死。這個大大解決了一個問題,這個世界沒有可能,只有極樂世界去了就不死。這就解決了娑婆世界生死問題。那不是就是常?這是另外一種常,常無常以後講。我們世俗無常,有的無常大家不懂,但人要死的無常哪個都懂。我的祖宗先人都死了,人家屋頭的祖宗先人也要死。中國人外國人同樣要死,地球上找不到哪個國家的人說不死。人跟動物一樣的受了血肉之軀,天天都在變,所以我們人不覺悟,第一是常倒,什麼叫常倒?老覺得我不死。人說你長壽,說來好聽,誰也保不了你活一百二十歲。人哪天死?誰也不能保證,醫生保不到,人壽保險公司也保不到,這個是非常粗淺的無常。但是我們人類凡夫對于這個東西,睜起眼睛看到等于沒有看到,叫熟視無睹。熟視:常時看到別人都…
《阿彌陀經講記 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