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彌陀經講記 二▪P2

  ..續本文上一頁都燒焦了的,不起作用。所以佛叫衆生都要起大悲心,要發菩提願,要成佛度衆生,人人都能成佛。

  佛字怎麼講?佛就是Buddha,佛陀的意思就是覺者,覺悟了的人,菩提是覺,佛陀是覺悟了的人。衆生就是沒有覺悟,這是一個譬喻。說覺有叁種覺,一種叫本覺,我們學念佛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一切衆生本來是佛,所以叫本覺,本來是佛不等于你現在是佛。爲什麼說本來是佛?一切衆生皆有佛性,這個話一定要懂得。一切衆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性,有成佛的菩提種子,能夠成佛的根子,有這一套本錢,本來就是可以成佛的,本來就是與佛齊等的,你能夠覺嘛。一切衆生都能覺悟,一切衆生都等于那睡覺的人能喊醒,不像死人喊不醒了,一切衆生等于在睡覺,本來是可以醒的,他現在就在睡覺一樣。

  爲什麼要睡覺?由無始無明。從哪年起我們變起的衆生?不曉得,起了無明就變了衆生,本來都是佛,可以跟佛一樣,有佛那麼大的功德,無始以來無明把我們跟著,本來都是清清楚楚的人,打瞌睡了。無明就是睡眠,就像瞌睡來了一樣,這個人就糊塗了,糊塗了就成了老凡夫,雖然是老凡夫但你那個能夠成佛的本能在,就像我們睡著了可以喊醒,不同于死人。這就是說雖然我們是凡夫,我們都具備本覺,本來是佛,本來就有成佛的佛性,所以先要承認一切衆生皆有佛性。不但我們有佛性,乃至六道衆生都有佛性,所以地藏菩薩才能發那麼大的願,衆生都要度盡。如果他沒有佛性,你怎麼把他度盡呢?一切衆生皆有佛性不光我們是人,佛性就是本覺,本來具足的。

  另一個就叫始覺,始覺是我們最初遇到佛法了,我們有點善根,培了福,然後就遇到佛法了,我們就開始相信佛法,對于這個世間開始有點認識了,我們就開始學佛法了,就像那個人被喊醒了,要醒了,開始覺悟,還沒有真正清醒,我們開始遇到佛法,如果我們能夠真正發起信心,有點始覺了,從這個開始慢慢學佛的經,聽善知識給我們講佛法,自己修行。就像一個人睡著了,人家在喊你,聽到了,雖然沒有醒,但你聽到了,你在自己鼓勁要想醒了。這樣修行到後來,一直到成佛才完全的醒來了,就叫滿覺。也叫覺滿。清醒了,成佛了。

  覺有叁個階段,本覺是我們本具的資本一樣,始覺是我們遇到佛法了,遇到善知識了,種了善根,自己向佛法走了,從我們開始學佛法一直到我們成佛,都是走的這個階段,一步步向著佛這個道走,到了成佛就叫滿覺。滿覺如十五的月亮圓滿了。菩薩,十地菩薩都不圓滿,只像十四的月亮,智慧沒有完全圓滿。要成了佛才像十五的月亮。我們念佛一定要懂得一切衆生皆有佛性,我們都能成佛。所以我們才敢相信念佛成佛。念佛這個法門就是要相信念佛就能夠成佛。

  爲什麼念佛就能夠成佛?因爲我們本來有佛性本來就是佛。念佛就能把我們的無明煩惱洗幹淨。洗幹淨了最後就能成佛,這就很簡單的道理,我們都能成佛。

  一般講佛是自覺,佛是無師智,自己就覺悟了。釋迦牟尼佛成佛哪個教他的?佛自覺。覺他:覺悟別人,自己醒了還把別人喊醒,就像大家在房子裏房子著火了,有個人醒了,他要把其他人都喊醒才對;如果他醒,不喊人,就不對了。阿羅漢就是房子燒起來了,他一個人跑了,不喊別人,不像菩薩,還覺他,還把別人喊起來。生死可怖,生死大海你們在這裏危險得很,大家都要起來走。我們心經念的“揭谛揭谛波羅揭谛波羅僧揭谛”,波羅僧揭谛:大家都要走。這個就是發了菩提心的人,這是菩薩,不但自己要成佛,還讓別人成佛,這才叫菩薩。但是菩薩還沒有成佛,要到什麼時候?要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行:heng就是采取行動。你光是覺悟了曉得這個娑婆世界苦,要出去,你不采取種種行動,也不能出去。行:heng就是有種種行門,依佛法修行。覺就是知,行heng就是行,要知行合一。光是有認識,你不實踐,那也不行,所以又要有覺悟,又要有實踐修行,這就是菩薩。菩薩是正在修行望著佛的果位走,還沒有圓滿,到了功德圓滿那就成佛了,所以叫覺行圓滿。覺就是現在話說的認識,佛才徹底把世出世間的道理都認識了,所以稱爲覺悟了的人。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佛字就這樣簡單講了。釋迦牟尼佛是這樣成佛的,阿彌陀佛也是這樣成的,佛佛道同,哪一尊佛都是經過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到後來功德圓滿了就成佛了。

  “說”講經的人以叁個字解,叫“說所懷也”。古寫的“說”與悅通,所懷:就是心裏想的事情,自己的抱負。這個人的雄心壯志,叫所懷。佛的所懷,佛的雄心壯志就是要度衆生。衆生的根機成熟了,佛就爲他們說相應的法,不說,佛心頭過不去,就像我們心頭有話,非說不可,不說心頭過不去,說了就歡喜,舒服了。佛就是爲了要度衆生,有這麼殊勝的法門,西方淨土這個殊勝法門,不給衆生說佛心放不下去,非說不可,說了心頭就舒服了。所以佛就是要給衆生說法,衆生機緣成熟了,該聽什麼法佛就說什麼法,成了佛就了不起,不像我們凡夫,佛在定中可以到十方世界,一切衆生的面前都可以給他說法,現在要說阿彌陀經這個殊勝的法,佛看到衆生的根機必須要用這個法門來度,所以佛才非說不可,不說他老人家心頭放不下,說了他就丟心了,所以叫說(yue)所懷也。

  從前我們在北京聽喜饒大師講經,他的那個秘書給他當翻譯,就告訴我們:“這個老頭,叁天沒有人來聽經,他就不高興”。因爲他肚子裏一肚子的佛法沒有人聽,他就過不得了。那時聽經的人少得很,在喜饒大師那聽經的只有我們少數五六個人。所以善知識跟佛一樣,他要給衆生說法,說了他心頭才舒服。“說”就是這樣講的。說出來了心頭就痛快了。

  一個字一個字講,佛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我們平時講得多了,今天我們不再講了,你們同學們應該對釋迦牟尼佛應該多學習,把釋迦佛的曆史翻來看,把佛的傳記拿來讀。讀書就是最大的享受。現在我們主要講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我們熟悉的,釋迦牟尼佛就是來給我們介紹阿彌陀佛而說這本經,怕我們這些東土衆生不知道阿彌陀佛的功德、悲心,你們還有一個大靠山在那等著你們,你們都不知道所以要給你們說。經就是說阿彌陀佛的依報正報的莊嚴,說阿彌陀佛的悲心、功德。阿彌陀佛爲極樂世界的導師,導師就是給你帶路的領路人。你要到極樂世界去,要阿彌陀佛來引導你、教化你、化導你。我們說一個人思想不通,叫人去開導。開導就是給他說話,開他的智慧,把他導引向正確的方向,開導他。阿彌陀佛是極樂世界的導師,引導我們到極樂世界去,開導我們修行的方法,就是阿彌陀佛要來度我們。釋迦牟尼佛度東土衆生度得太費事了,老是不好度,所以釋迦牟尼佛就給我們再介紹一位老師——阿彌陀佛。

  這位阿彌陀佛他過去最初發心時是個轉輪聖王,他遇到佛後發心出家修行,發了四十八大願,四十八大願在無量壽經(大本彌陀經)講,小本彌陀經裏沒有講四十八願,所以我們應讀大本彌陀經。阿彌陀佛在因中修行時發了四十八大願,第一願:我以後成佛我佛土裏沒有地獄餓鬼畜生,沒有叁惡趣。我們娑婆世界有地獄餓鬼畜生,危險得很,一不小心就掉在叁惡趣裏了。所以西方淨土那個世界根本沒有叁惡趣,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願,他要精進修行,光是發了願不修行那不行。有願力還要精進修行,培福培慧才能夠達到這個地步,才能夠感得成佛以後極樂世界的種種莊嚴,開辟了這個清淨莊嚴的世界,接引念佛的衆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地方有什麼好?“衆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我們常念彌陀經,後面要講,主要就是這一句。什麼叫阿鞞跋致?就是不退轉的菩薩叫阿鞞跋致。我們這些叫輕毛菩薩,發了菩提心都叫菩薩,但是那個菩提心發不得紮實,發一會兒轉過背就忘了,菩提心忘了就不成菩薩,不退的菩薩不會退菩提心,這是第一個,菩提心無論如何不會忘,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菩薩就不退菩提心了。因爲我們在娑婆世界苦得很,雖然自己發了菩提心,行起菩薩道來艱難得很,衆生不拿給你度。釋迦牟尼佛度個兄弟來出家都要搗他的亂。這個極樂世界才能使菩薩到了那地方永遠不退,他不會遇到違緣,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後,一直都是成聖人,不會當凡夫,菩提心不會退,菩薩當定了,所以叫“位不退”,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位置就坐穩當了,永遠不退菩提心,所以叫不退菩薩,所以極樂世界“衆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一切衆生只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都是不退菩薩。我們這些菩薩是輕毛菩薩,當一會兒菩薩就不當,如雞毛一樣,風一吹就倒了。極樂世界的菩薩不會遇到違緣,所以到了那裏就是不退菩薩。凡是往生了西方極樂世界都不會退,保了險能夠一直度衆生。第叁念不退,心中的念頭要成佛的菩提心的念頭不會退,做好事有本錢了,所以叫“衆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這說極樂世界的第一個好處,這是最大的好處,只要你去了永遠都是菩薩,阿羅漢都不當,墮叁惡趣更不會,極樂世界根本沒有叁惡趣,說了世界如此。

  阿彌陀佛就是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爲什麼又叫阿彌陀佛?我們和尚那些人嘲笑我們,看到我們就說“你們都是念阿彌陀佛的”。我們是念阿彌陀佛的,阿彌陀佛是怎麼一回事呢?我遇到過一些人,他們對佛教有好心,有些信佛,有些不信,向我說:“那是什麼一回事,我在廟裏去參觀,我問殿上的和尚,阿彌陀佛是怎麼一回事?他給我說不上。”人家很失望,你們這些和尚怎麼搞起的?在守殿堂,連阿彌陀佛是怎麼一回事都不知道。所以我們學一下阿彌陀經,以後人家問阿彌陀佛怎麼回事,“阿彌陀”叁字是梵語,印度話,梵語,印度人種。

  世界的人種到底從哪來?大家都在研究這個問題,講進化論說人種是猴子變的,印度的說法,最初地上沒有人,是光音天的天人下來…

《阿彌陀經講記 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