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入不思議解脫境界華嚴經 普賢菩薩行願品 講記 五▪P4

  ..續本文上一頁的病。那麼能忏悔的藥呢?是心,什麼藥,應該對治什麼病。什麼病有什麼心。第一個是明,信因,治前第十心,拔無因果,有因與果麼!哪裏沒因,世上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事。毛主席都說過“世上麼有無緣無故的啊,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都是有原因的,哪裏有沒有原因的事。第二是自愧自責,克則以治第九心無慚無愧,自己很不自覺。傷害了別人,你應該自己很不好意思你自己很慚愧,愧疚,責怪自己。否則的話,麻木不仁,理直氣壯,這樣人在社會上純粹是渣子,活著沒有意義,活著只能是糟踏糧食,汙染環境。就是這樣的,迷時能自責則善心勝過惡心。第叁,不畏惡道,對治前第八不畏惡道之行,怕下地獄,爲什麼?要講因果律啊,實際上一怕下地獄,他就開始規範自己的行爲。第四是不瑕疵,對質前第七心,伏藏過失,我不伏藏自己的過失,我自己是什麼樣的,我可以在大家面前刮露心扉,因爲這樣做對自己有好處。不養癰爲患,過去有一種身上長著的一個癰,是一種毒瘡,如果你總不把它根除,將來早晚有一天要麻煩。第五斷相續心,對治前第六,惡心相續,發錄罪過,永不再造,誓不再造。第六菩提心,發菩提心對治前第五,廣大惡心,故轉惡心爲善心。第七修功補過,以持戒修福的功德山,持戒修福就想造一座功德山,填罪過之河,山來填河,一定能填滿,山是太高大了。對治第四爲惡心。第八守護正法,對治第叁不隨喜心,守護佛陀正法既是守護自己正法。能說以上八點,即能成就做法忏,可以成就忏悔了,當然做法忏是事相的忏悔。第九念十方佛,對治第二惡知識緣,十方叁世佛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立無畏毅然,清心目淨十方佛消滅我心。一直在恭敬十方佛,就能消滅我心,無我之我即是真我,沒有我,沒有一個我執的話,才能達到真我,真我是什麼?去除了我與無我,超越。平等,才能夠達到真我,打碎中間的界限,應該如此,自然與佛合二爲意,佛心我心,二心相契。第十觀罪性空,觀罪性本空,返往歸真,實之惑業沒有自性,沒有不能改變的東西,那麼一切真的也就是已經過去,就象弘一大師所說:“昨日種種比如昨日死,今日種種比如今日生”。那麼我們的命運就掌控在我們自己的手裏。使之惑業無自性,無非一眼見空花,就是說我們的眼睛有了毛病,眼睛有了毛病,上面一層膜,看到空中就有花在動,空中有花麼

  沒有花,只是眼睛有了毛病,我們也是一樣的道理,所以無名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無名的實性就是說沒有智慧,真的是沒有智慧是永遠的麼?不是。它的自性是空性,所以無名實性即空性,換花空身即法身,我們這個身體是幻化的,如果你能夠與法性相應,那你一定可以證得法身,娑婆世界犯戒緣份特別多,所以一定要去常修忏悔,普賢菩薩奉勸大衆虛空界盡,忏悔乃盡,而虛空界等不可能盡故,如是忏悔也無有盡故。所以我們要學習普賢菩薩不斷不斷的忏悔,從有相忏到無相忏,與空性相應,才是真正的忏悔。

  下面的經文是:“複次善男子,言隨喜功德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叁世一切佛刹,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從出發心爲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目手足,如是一切難行苦行。圓滿種種波羅蜜門,證入種種菩薩智地,成就諸佛無上菩提,及般涅槃,分舍利布所有善根,我皆隨喜”。

  隨喜功德麼,我們一定要去學習,所謂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叁世一切佛刹極微塵數諸佛如來是所學之人,從最初發起菩提心,所謂盡法界,盡虛空十方叁是一切佛刹,而且把那個佛刹轉化成極微塵數,微塵那麼多的諸佛如來,這是我們所喜之人,我們要隨喜,隨他們所作所爲而要隨喜。那麼從最初發起智慧之心,實覺惑業生死本空,惑業若本來是空的,沒有自性的,菩提涅槃本有,當然這是從空生出的妙有,打妄本空本有,即空即有,空有平等,要借助修行,你才能顯現,你不去修行,你只在理上感受到即有即空,即空即有,真空妙有,緣起星空,你說得頭頭是道,也沒有用,因內通過修行才能相應相契,才能夠顯現出來。所以說從出發心爲一切智,勤修福聚,那麼要修福德當不惜聲明,以難舍之頭、目、手、足而行布施,你要求功德,求成佛的資糧,必須要把我執去掉,你一定願意去把頭、目、手、足拿去布施。爲什麼布施,因爲它不是真的,緣起呀!四大五蘊和合的你說哪個是真的?如果他是真的話,你想去,布施你也沒有辦法布施,因爲他真的,你布施了你給別人,別人也有辦法受用。如果能以難舍指頭、目、手、足而行布施,何況錢物,因爲那是身外之物,我都是假的,更何況錢物等,而且要經過是舍,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要舍那麼多不可說不可轉變成微塵樹木那樣的頭目手足,如果你不去布施的話,那麼怎麼能行呢?所以說行難行能行,原來說難行能行我們都已經夠爲難的了,現在一看就更可怕了,所以這正的是覺悟人生,奉獻人生,把這一生布施出來,有又何幹呢?沒有關系,如果我們能夠這樣去做,難行能行以自己無量無邊的那樣的頭目手足來去布施給衆生,那就會圓滿種種波羅蜜門,智慧到彼岸,據說當年舍利佛曾經發菩提心,有一個智者,梵天王就應化成一位老百姓,向舍利佛乞,乞他的眼睛,說:“你把你的眼睛給我吧,我的母親病了,要用它去做藥啊!”請你慈悲,慈悲吧!舍利佛一想,他自己發菩提心的難舍能舍,就把眼睛給了梵天了,當然他是化現爲人,然後他說:“錯了,我要的是右眼,不是左眼”。舍利佛有將左眼給了他,梵天拿過來用鼻子聞了一聞,說這個臭了,不能做藥了,不但說臭了,它用腳又踩了一下,于是舍利佛不發菩提心了,說“算了,還是做自了漢吧!”你看這種考驗不值得我們深思嗎?如果舍利佛真的能夠學普賢菩薩行願的話,那我相信,他一定不會有怨言的,還會保持它的菩提心。但是可喜的很,我們連舍利佛都做不到,我們自己都不能了,更何況能了他了,所以不這是個容易做到的事。聞佛法要去實踐,光說不練沒有用的。很多老前輩在前邊去那樣實實在在的修持,堅定不移的走自己的路那是真的。只是講講連社會學者都能去說,所以法師從佛法的角度應該尊重他,如果從學問的角度沒有什麼必要的,沒有什麼意義,只是說我們要建立起正知見的時候,當然需要法是的幫助。那麼布施波羅蜜中也具足戒、忍、進、禅、慧等波羅蜜。在你布施的時候,你把自己的眼、頭、手、腳……那出去布施的時候,同時也具足了持戒,你不能去打衆生,不能嗔恨。所以你同時也是忍辱,同時也是精進,能夠忍得下來就是定力呀!所以禅,禅就是動力,智慧。你能觀這個諸法如幻如化,這個身是不實在的,四大五蘊和合的,那就是放不下了。但現實中,誰也不願割自己的身體,就是你說他兩句他都受不了,晚上可能一夜沒睡覺,這個絕對會有的,而且很計較,很在意說:“我有理”,誰有理呀!你本來就是假的,你有什麼理,你有理你就不跑這來了,對吧?爲持戒故,內財多財既舍之,能舍即能忍。說舍便舍,即是精進,難舍能舍心不動,即是禅定,如果沒有智慧的話,一切不能成就,沒有智慧你想舍也不願意舍,自己舍了之後心裏很難受,心裏很痛苦,比如忍辱,你忍了是忍了,但憋得難受,肚子直咕噜咕噜響。然後起的沒有辦法,這只能叫忍辱,不能叫忍辱波羅蜜,因爲忍的無可奈何,不行的,所以一定要有智慧,沒有智慧那不是六度,一度都不度,連自己都度不了,更何況能度別人,如進別人像你一樣的,忍得很辛苦,很難受,最後都的肝炎,肝癌了。那誰還學佛,誰也不學了。脾氣好,爲什麼呢?看明白了,看透了不計較,不值得計較,是遊戲是忍無可忍,能忍所忍兩者了不可得,中間罵的話,我覺得都不真實的,所以我不計較,不計較,自免禍殃,否則的話各不相讓就不撞到一起,當然這是所有的佛教徒都應該好好的想一想的事情。沒有智慧絕對不可以,可以一一波羅蜜可以互*拉攏,只有在智慧得得導引下,才能夠互攝互攏,龍樹菩薩曾經說過“五度如盲,六度如導”。無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都是瞎子,只有般若波羅蜜才會是眼睛,能夠導引,前五度成爲波羅蜜。所謂正入種種菩薩智地的,即是說從出發心到叁賢十地,一位一位的證入成就諸佛所正的無上菩提,又能成就諸佛所證之大涅槃,並且又能分布舍利在人間和天上。他涅槃之後,佛法的涅槃叫不生不滅,就是空性,跟空性相應就是不生不滅,所以叫圓滿,也叫圓寂。他一期性命結束了,圓滿到不生不滅,與空性相應之後把所余下的假身的遺骨,所謂的舍利,布施給人間和天上。將舍利留下來還要做佛事。利益一切衆生,所以法門寺的指骨舍利拿到臺灣,利益臺灣的衆生。所以你看佛多慈悲呀,苦賢菩薩就要學呀!隨喜功德,我們也要學呀!那麼爲衆生生善之根,如沒有這樣一個依止,你怎樣去拜呀!怎樣去禮敬,所以要有這樣一個舍利,要有這麼一個指骨舍利,要有一個佛像,有人說佛教是拜偶像的,佛教絕不拜偶像,因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金剛經》講的。所以佛教最不崇拜偶像的。爲什麼?因爲我們把他放在那裏,就提醒我們自己,改造我們的身口意是不是與佛相應,他是警醒我們自己,就像一個人在自己的變化上寫一句座右銘:“天行見,君子以自強不息,不能空過時光”。佛像是一樣的道理,他往那一放,就告訴你,你天天的身口意在胡思亂想些什麼?我覺得這是最關鍵的。佛未成佛時,增長成佛的善根,佛沒有成佛的時候,可以去布施,手足、頭、目……作爲成佛的資糧,這也是善根。佛已成就既能爲一切衆生生善之根,把自己的舍利留下人間,天上去供好了,包括佛牙,去供好了,能夠生成善根的,我皆隨喜,所有佛所做的一切,我都隨喜,沒有一件不隨喜的。所以我們今天看別人做…

《大方廣佛入不思議解脫境界華嚴經 普賢菩薩行願品 講記 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