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入不思議解脫境界華嚴經 普賢菩薩行願品 講記 二▪P4

  ..續本文上一頁經習慣了這種信仰。當然我們也承認他們也接引了日本的佛教徒,但佛法講“緣起論”叫二力往生,自力和他力,所以有位韓國的法師開玩笑說“因爲佛法是經過中國傳入日本的,當然也有的說經過韓國,由中國到韓國再到日本,那麼就是說中國是爺爺,韓國是爸爸,日本就是孫子,佛教徒也是這樣認爲的,自力在過海的時候被魚吃掉了,只剩下他力了。當然傳到日本的時候就只剩下他力了。”我們今天可以考慮到日本他有一些民族的劣根性,他是根本不自信的。日本人原來哪裏有這麼先進的科技,當年他是靠打魚爲生的。日本的女人爲什麼那麼溫柔,因爲打魚的人出海了,可能幾天之後再也回不來了,所以她做的非常好,他們不自信的時候就希望有一個主宰;所以就發現了“他力法門”,極端的他力法門是非常可怕的,你胡作非爲,殺了千人萬人,你都可以“往生”。包括據說南京大屠殺的司令官,就是一個他力法門者,是個佛教徒,所以很可怕的,學佛要走中道的,不能走極端。

   下面來探討“華”——大方廣佛華

   “華”是比喻的意思,華幔是一種裝飾。從感得莊嚴而言,感是感果,感萬行圓滿成就。

  “嚴”是莊嚴自身,就是指衆德完全具備。

  從人而言,指普賢菩薩或者也指文殊菩薩,因爲文殊是開始,智慧是第一的,五十叁參智慧爲首,沒有智慧這條路,再也走不下去。學佛就是這樣,沒有智慧你怎麼走這條路?有了智慧這條路,才可以行得通。所以從文殊菩薩開始,從普賢菩薩結束。從人而言,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從法而言,有十大願王;有文殊菩薩的發願,所以十大願王都是明明曆曆的擺在那裏。所有人所有法,一一行願具有無量的行願。並以此因地之花,延承佛果地之果。因地之花,有行有願 ,有人來延承佛果地之果。嚴是以華嚴來裝飾,佛果是無量的行願,也就是文殊的智慧,普賢的行來裝飾成就的。沒有這樣的花是不行的,這個花就是指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指他們的願望。所以從這裏能夠表現出來,沒有華是不行的,當年釋迦牟尼佛在靈鸠山上拈花微笑,拈花的時候只有迦葉破顔微笑,因爲兩者是相應的,是一種裝飾;表法的,當然此處既表法,也是表示用。文殊的智慧,普賢的行願。文殊、普賢來裝飾很華美的佛果,嚴是以功用而突寫的,嚴就是支柱莊嚴而意!即知廣大之體用,裝飾真用之佛身,就是因修萬行爲——能莊嚴。

  六度萬行爲能莊嚴,學佛的人必須要落實在六度萬行上,不然的話你受了菩薩戒,無疑也就是個假菩薩而已,所以要在六度萬行之中體現出來,所以是能莊嚴。果莊衆德爲所莊嚴,當然果報是佛陀了,無論能莊嚴的菩薩,所莊嚴的佛,都是“嚴”。所以既——能嚴之法是六度萬行,所言之法是——大、方、廣;大、方、廣當然是佛的境界了,既講所迷的大、方、廣,究竟證得,成就福慧二嚴之人。諸佛兩足尊,一足是福,一足是慧,所以究竟圓滿,能嚴的六度萬行,所言的是大、方、廣、最終的成就,福慧二嚴之人也就終于成就了兩足尊,成就了福慧的圓滿。這是最重要的。所以華嚴用這樣非常美麗的花,文殊的智,普賢品行來莊嚴。當然我們也需要莊嚴,用文殊的智普賢的行來莊嚴自己的六度萬行,成就最終的究竟圓滿的佛果,我們僅僅看到了文殊、普賢或者《華嚴經》的許多菩薩們莊嚴是不夠的;因爲我們在走這樣一條路,總而言之,《華嚴經》既普賢行嚴福,普賢行;文殊智,嚴慧;普賢行是福——修福;文殊智是修慧,莊嚴我們的智慧。普賢的行是莊嚴我們的福德,所以我們需要福德,需要努力耕耘;有了智慧還不行,還得去行它,不行不行…….所以,普賢的行,行嚴佛,莊嚴我們的福德;文殊的智慧是莊嚴我們的智慧,即以此二嚴,一個是福嚴,一個是慧嚴而成就佛果,不能離開這兩點。所以修福一定要修慧,修慧一定要修福,兩足尊嗎!不能離開這兩足,否則只能偏離,就不能圓成佛道了,也就是用花來莊嚴果德之意。

  花,很漂亮的花,也就是所謂的智慧之花,福德之花,可見若無福慧,無以延承佛之果報;沒有福慧,成佛變成了沒有實在,沒有根,所以必須要用福、用慧。所以才能裝飾成我們每一個人的佛國。菩提沒有是不可以的。

  我們講完了大、方、廣、佛、華嚴,下面來探討“經”——經者,法也;經者——徑也,經就是法,佛法,佛說的法,叫佛法;經是佛說的,這是恒古不變的。當然也有六祖壇經,他的地位和佛經等同,因爲他覺悟了,所以我們給了他一個相當高的地位,這是另當別論的,但就大體而言,經一定是佛所說的,論是菩薩造的,律當然也是佛製定的。

  經者,法也。經者——徑,也是路,這是一條路,他指引我們怎麼走這條路。但我們常常會發現,許多人讀經的時候,並沒有走路,只是心不在焉的一遍一遍的念。據說當年淨空法師說,念無量壽經,只要念叁千遍一定可以往生。但居然有人讀了叁千遍,他找不到他,就找到了我問:“爲什麼我沒往生呢?”我說:“是啊!我還問你呢?”六祖壇經裏說“迷時法華轉,悟時轉法華”;法達見到六祖的時候,他給六祖頂禮的時候他的頭不挨地。六祖就說:“你心中有一物”。他說“是啊!我讀了叁千遍法華經。”他很驕傲,覺得很了不起,自己的煩惱沒辦法化解,自己有疑惑。所以六祖說:“迷時法華轉,悟時轉法華”悟了你才能用法華,《法華經》是路,你不走這條路,那與你何幹?那是佛陀證悟的經驗。你若不走,等于又把他還給佛陀了。你可能僅僅是一架錄音機而已,那又有何意義呢?不能只憑你去念多少遍作爲一個標准,這樣不行。

  還有“典”——也萬古之常規。法典是不能變的,萬古之常規,恒古至今徑直的修行之法,是一條筆直的大道。所以你做就一定有希望,這是“經”,不走沒希望。

  常恒不變,這是真理,就象叁法印一樣“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還有大乘佛法的一實相印,誰也不能去動它,整個佛法,都圍繞著他們而言而鋪展開來了。這點一定清楚,如不清楚的話佛法就講偏了,說佛法必須符合叁法印,在涅槃經中有這樣一句話“佛從法生。”不聞佛法,怎麼能成佛呢?“法是佛母”“叁世諸佛皆供養法”。“法供養最”在經典裏說“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最好的供養絕對是佛法。因爲佛法可以離苦得樂,可以免除輪回之苦,不受後誦。

  法有十種意思:

  第一種是“湧泉義”比如說談論佛法永遠不會枯竭,所以大藏經浩如煙海,乃至祖師大德造的論也浩如煙海;因爲有湧泉義,這是經。

  第二是出生義,能夠出生諸佛因爲它是佛母啊!因爲聞法所以能成佛,所以出生諸佛。

  第叁是顯示義,顯示一真法界原來是空性,原來是一塊布,原來是大、方、廣,一真法界。

  第四是神未義,來校定正邪的,比如說爲什麼說李洪志的“法論功”是胡鬧呢?李洪志把我們的*輪偷去了。把它安在了衆生的肚子裏去了,然後他說往左轉如何,往右轉如何,但是*輪是佛法的專有名詞,

  在印度來講輪是個武器,是一種非常尖利的戰場上的武器,因爲佛陀說法,所以叫轉*輪。能夠摧邪顯正;使各種邪知邪見不能存在,沒有安立的可能性。所以叫轉*輪,但今天的轉*輪已經變了樣了,有一句話叫偷來的鑼鼓敲不得,但李洪志還在敲,這同時說明了兩個問題:

  第一點,我們現在的人都是佛盲,佛教的知識都沒有,他說轉*輪大家就都相信了;

  第二點,是我們佛教徒弘法力度不夠,我們沒有把轉*輪——佛法的真實意義去告訴大家,所以導致了很多人上當受騙,這是這兩點造成的後果。

  所以佛法能夠糾定正邪,馬上就知道你是正的還是邪的,因爲你的說法不符合佛法的法印,不符合佛法的叁法印,第實相印,你不符合這個標准,所以就是邪知邪見。但現在我們發現號稱成佛的人越來越多,就是搗鬼、弄虛作假越來越多,但你看他就是似是而非,好像是,是又絕對不是,爲什麼?他騙別人家。

  所以在佛法中我總結出叁種人,就是學佛的叁種人;但我們不能夠成爲這叁種人;第一種是瘋子,胡說八道,想說就說因爲他憋的慌,不說難受,他要表現自我,他有我執;第二種是騙子,別有用心騙你沒商量,心裏面有譜,但他一定跟你甜言蜜語;第叁種就是傻子,就是那些愚昧的衆生,隨波逐流,哪兒熱鬧就往哪去,看哪兒熱鬧了他去了,看人家那真善忍也是佛法呀!就是這樣。

  有一個*輪功的弟子跑到我那兒試圖跟我辯論。我說“你給我滾”,他一下就急了,臉紅脖子粗說“你這個和尚,怎麼能對我這樣?”我說你請坐,我跟你說兩句,你的師傅告訴你真善忍,你怎麼忍不了了?這是要靠做的,不是瞎說的;你都忍不了了,還和我扯什麼?所以要落實到實處,正是因爲佛經有這種糾定正邪的作用,所以它才能非常偉大。去真正讀了幾本佛經的人,一看李洪志的那個馬上就知道是邪理歪說,不讀才跟著瞎跑.學佛人一定要杜絕瘋子、騙子、傻子,不能做這叁種人;一定要做一個有智慧的人,有道德修養的人…….

  第五是貫穿義,不會使之散落,事和理要融合在一起,不能分家。修行是修行,講佛法是講佛法,那樣不行,理事要圓融。所以說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所以要把他貫穿起來,用一根線把它穿起來,所以叫貫穿義;

  第六是射持義,射衆歸本,射持衆生歸諸法實相,歸一真法界。你不能夠歸旁門左道,邪門歪道,要走直道,不應讓它攀緣六塵緣影。因爲那都不是真實的,但我們還執著。所以我們需要去改變自己的思維觀念,但卻很難改變,所以你不改變去攀緣就又會輪回,如果你改變了,不去攀緣了,就是解脫。迷悟就在這一念之間。如果在一念之間能夠改變觀念的話,那我們就能解脫了,否則就是輪回的。

  以上六種…

《大方廣佛入不思議解脫境界華嚴經 普賢菩薩行願品 講記 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