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煩惱▪P4

  ..續本文上一頁是快樂的, 這就叫初善、中善、後善。就是說你所貪求的東西, 你不要去損害別人, 以佛法認爲合法的方式去得到, 這佛法並不反對。所以對于那些想要滿足自己貪欲的人, 每天、每個星期到處去吃喝玩樂, 只要沒有損害別人, 跟大家一起快樂, 這也沒有錯, 甚至于唱歌、跳舞也是沒有錯的。

  但, 如果一個人想要解脫生死, 那這個貪就很重要了。爲什麼呢?因爲嗔會使一個人要離開、遠離這個世間, 貪才會使人不想遠離這個世間。所以對一個要解脫生死的人來說, 貪 的煩惱是更難處理的, 嗔對他而言還是容易處理的。

  要解脫生死的人所面對的貪

  那麼, 一個要解脫生死的人, 他面對的貪有那一些呢?根據佛法說, 貪可以分爲兩大種類:1、以“我”來說, 可以分爲「我執」和「我所執」, 執著這個世間有一個“我”, 對“我”的貪愛;執著這個世間有我來說, 就有所謂的「我的貪愛」和「境界的貪愛」。我先解釋什麼是「我執」和「我所執」:首先我們執著我要存在著、我存在這個世間、希望我繼續存在, 這就是對“我”的貪愛, 跟著我們希望我過得更快樂、希望我得到快樂的感受, 這是對感受的貪愛。我們對于這個“我”的執著, 佛法說這叫作「我執」。根據佛法說本來就沒有一個“我”在裏面, 是我們執著, 以爲有一個“我”, 然後爲他起種種煩惱。那麼「我所執」呢, 是你執著了“我”之後, 更進一步執著“我擁有一些東西”“這些東西是我的”, 比如說你擁有這個外貌、擁有你的身體、擁有你的家庭、名譽, 認爲這些是你所擁有的東西, 這就叫「我所執」。一個人想要解脫生死, 他的「我執」和「我所執」都需要去除掉。如果只想在世間過得更好, 那麼他的這個「我執」和「我所執」是不需要去處理的。

  以另一個角度(境界跟我的關系)來說, 貪又分爲「我的貪愛」和「境界的貪愛」。我的貪愛就是“希望我繼續存在”;境界的貪愛就是“希望我所處的境界依然存在-”。因爲我們有這些貪愛, 死的時候就執著這個我要繼續存在, 不希望我不見掉;就同時也不希望我消失于這個境界, 可以繼續留在這個境界裏, 所以死的時候就留在當時的境界裏, 跟著就隨境界轉、轉、轉, 轉到下一世去了, 這就是爲什麼我們有生死輪回, 也就是生死輪回的根本——貪愛。

  五欲的貪

  我們貪的煩惱有那一些呢?

  以佛法簡單的說, 從我們生存的場所, 就是所謂的叁界, 我們現在生活在欲界裏, 就有所謂五欲的貪, 我們這個「我執」、「我所執」就是在五欲上發展的。如果你生在色界, 無色界裏, 就有另外的貪。我們就談談五欲的貪好了。

  五欲的貪是財、色、名、食、睡, 就是指我們貪求錢財、貪求異性的色—— 就是色欲、還有貪求名譽、貪吃、貪睡。

  (一)對錢財的貪:我們若爲了取得錢財而謀財害命, 就像剛才我所說的, 是不應該的。如果你貪錢財, 你盡量去賺錢(通過正當途徑), 以佛法說那是可以的。但這對于要解脫的人, 就不可以了。如果一個人既要修行、又想在這個世間繼續享受快樂, 這些人怎麼辦?這些人可以一面追求錢財, 一面將所得的錢財好好的利用。

  在佛法裏, 佛說要怎樣使用你的錢財呢?佛說要分成幾個部份:第一部份你要留給家裏用, 這是生活所需的費用。第二部份你要儲蓄起來以備發生一些意外, 你沒辦法得到生活的費用, 有了這個儲蓄, 你就不用擔心了。關于這個儲蓄的方式, 你可以買保險, 買保險就是屬于這一類了, 或者儲蓄在銀行。第叁部份呢, 佛說你應該拿來布施。爲什麼要拿來布施呢?因爲如果你希望今生過得好, 將來也同樣好或更好呢, 你就要去布施, 做一些善的業, 那這個布施就會使你將來得到更多的善報, 此外, 布施也會慢慢減輕你對錢財的貪欲, 所以你要拿一部份來布施。最後一部份, 佛說你應該留下來, 用來發展你的事業。這是我們應該把所得到的錢財分成的四個部份。我再重講一遍:第一部份就是應付生活上所需要的開銷;第二部份就是要儲蓄起來, 以防萬一;第叁部份拿來布施, 修一點福德;第四部份呢, 你可以拿來發展你的事業、拿來投資。這是佛親口所說的四種分法。任何一個在家人, 他有了錢財, 如果這樣運用, 就是在善用他的錢財了。

  如果你得到了錢財拼命累積, 越累積越想得到更多, 又不願意布施, 那麼你就一直增強你的貪, 貪無止境, 你就得天天爲錢財忙。所以有些人一生忙忙碌碌的, 賺了錢他自己沒辦法用, 是誰用呢?他的子女在用, 不是他自己用, 那又何苦呢?對于錢財, 我們要這樣來看待。

  (二)對于色欲:財、色、名、食、睡裏這個色的貪。我們生存在欲界裏。所有欲界衆生都有男女之間的貪愛, 不同的人貪愛的輕重不一樣。對于這個男女間的貪愛, 如果你不想今生解脫, 那你也可以去談戀愛、結婚、成家立業, 做一個居士來修道。不要因爲聽了佛法之後就開始苦惱, “師父啊, 我談戀愛, 怎麼辦?”也可以的, 並非不可以。如果你想要解脫生死, 那談戀愛就不對了, 這也是一個煩惱。貪的煩惱, 我說過, 我們一滿足它我們就快樂了, 那我們生存在人世間就爲了活得更幸福、更快樂, 既然你不想解脫, 你就不妨追求這快樂、擁有這快樂, 沒有錯的。如果你想要解脫, 就要放棄這個, 爲什麼?因爲佛說, 妻子跟家庭就有如枷鎖跟牢獄一樣把你綁著, 使你不想出離這個世間。如果你本來沒想要出離這個世間, 那你就不妨結婚、成家立業。

  但, 色欲並沒那麼簡單。例如有些人因爲過去世的因緣, 有了妻子後, 他還會有外遇——這是那個人跟他過去世有緣, 今生看到了, 他就貪、就執著在裏面了。這個呢, 佛法就強製了, 把它列入在五戒裏, 佛法說你不可以有夫妻以外的淫欲了。爲什麼呢?因爲佛說這就叫「自通之法」, 就是說你若不希望你的妻子、子女被別人侵犯, 你就不應該破壞別人的婚姻或跟人家的妻子、兒女搞淫欲而不成婚。這是你自己應該做的, 所以五戒裏就強製你一定要這樣做了, 錢財方面也一樣, 你不能去偷, 你可以用合法的方式去得到。在我們的法律裏面就規定一夫一妻, 有些地方可以一夫多妻, 這是人爲的, 既然是一夫一妻的話, 那你就只好一夫一妻了, 但有人因爲有外遇, 他沒辦法。以佛教說, 你一定要強製自己切斷, 這一類的貪, 佛說不允許。剛才我說佛允許你滿足淫欲的貪, 是夫妻之間, 但不允許有夫妻以外。

  (叁)名:人會執著這個名, 我們所謂的面子其實也是屬于名, 甚至一個人的外表形象也是因爲這個名, 喜歡人家贊歎他、欣賞他、看得起他, 希望在這個世間, 人家知道他的存在, 這些都是因爲對于名的執著。不過這個名是人類才有, 在動物界裏沒有名這件事, 其他衆生也沒有, 只有人類才貪著名。對這個名, 佛是怎麼說的呢?佛說是不需要的, 說我們不應該去追求這個名。爲什麼?對你沒有用處, 是因爲你思想上認爲你比人家強一點, 你就執著在裏面了。佛說衆生是平等的, 你卻以爲自己高人一等。比方一些做母親的, 兒女讀大學她就覺得臉上有光, 兒女不能讀大學她就覺得很丟臉, 她沒有想想那是兒女而不是她在讀大學。我經常這樣嘲笑的形容:有些人養了一些名狗, 當他的狗獲得一些比賽的冠軍時, 他也把自己當作狗來, 他也第一名了, 這些都是執著名相的煩惱。

  關于這個執著名的煩惱, 我們要弄清楚, 比方我是讀電腦, 而你是學裁縫的, 那你就做你裁縫的工作, 我做我電腦的工作, 假如我執著的話, 我就說我做電腦比你做裁縫殊勝, 這是名的煩惱。而這做裁縫可能就不那樣想了, 他會說“哎呀, 你做電腦的要爲別人打工;我做裁縫, 開了一間裁縫店——我做老板。”他就有另外的看法了。所以你執著這個名是你自己一廂情願、你認爲的, 別人不一定那樣看法, 你在那邊執著, 就自己沾沾自喜——貪名的人往往不知道是這樣子。甚至有些人執著名, 他說“你知道嗎?我姓李咧!”因爲李光耀姓李, 所以他跟你說他也姓李, 那是他執著名, 傲慢。執著名是什麼煩惱呢?就是佛法說的「我慢」和「驕」。

  (四)至于吃(食):佛法說你所吃的只要足夠滋養這個身體, 就對了。根據佛法, 我們的身體需要吃, 被形容爲是一種病態。當你進食時, 你應該當成“我在養病”, 就是照顧這個身體。既然它需要被照顧, 就是它給你麻煩, 有病嘛!所以佛說當你要吃的時候, 你要當成是治療這個身體、養這個身體。如果是一個修行的人, 他吃的時候要想“我爲了修行, 所以吃這頓飯”。但很多人不是, 他吃是在滿足什麼呢?滿足嘴巴的感受, 就是舌頭上的感受。舌頭把他拉著走, 拉到這裏那裏去吃, 這就是他迷失在舌頭的感覺上, 就是貪吃。很多人不明白到底怎樣叫貪吃?怎樣叫不貪吃?剛才我說過了, 只要你有得吃, 你吃呢, 這不叫貪吃。如果你沒得吃而你一直去追求, 那就叫貪吃。比方我現在想辦法去買雪糕來吃, 這是我貪吃雪糕了, 但是如果雪糕在我面前我吃呢!我沒去追求, 只是有得吃就吃, 這樣就不是貪了。爲什麼?因爲我們有這個感覺器官, 在吃這些東西時我的感覺是樂受, 那我就享用這個樂受嘛!如果我一直去追求, 就是我貪了——貪這個樂受。所以我們要清楚這個吃, 如果你是有得吃就吃, 那是無妨的, 但如果你整天去追求, 這就是貪吃了。

  (五)睡覺:每個人都需要睡覺, 但…

《煩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