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烦恼▪P4

  ..续本文上一页是快乐的, 这就叫初善、中善、后善。就是说你所贪求的东西, 你不要去损害别人, 以佛法认为合法的方式去得到, 这佛法并不反对。所以对于那些想要满足自己贪欲的人, 每天、每个星期到处去吃喝玩乐, 只要没有损害别人, 跟大家一起快乐, 这也没有错, 甚至于唱歌、跳舞也是没有错的。

  但, 如果一个人想要解脱生死, 那这个贪就很重要了。为什么呢?因为嗔会使一个人要离开、远离这个世间, 贪才会使人不想远离这个世间。所以对一个要解脱生死的人来说, 贪 的烦恼是更难处理的, 嗔对他而言还是容易处理的。

  要解脱生死的人所面对的贪

  那么, 一个要解脱生死的人, 他面对的贪有那一些呢?根据佛法说, 贪可以分为两大种类:1、以“我”来说, 可以分为「我执」和「我所执」, 执着这个世间有一个“我”, 对“我”的贪爱;执着这个世间有我来说, 就有所谓的「我的贪爱」和「境界的贪爱」。我先解释什么是「我执」和「我所执」:首先我们执着我要存在着、我存在这个世间、希望我继续存在, 这就是对“我”的贪爱, 跟著我们希望我过得更快乐、希望我得到快乐的感受, 这是对感受的贪爱。我们对于这个“我”的执着, 佛法说这叫作「我执」。根据佛法说本来就没有一个“我”在里面, 是我们执着, 以为有一个“我”, 然后为他起种种烦恼。那么「我所执」呢, 是你执着了“我”之后, 更进一步执着“我拥有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是我的”, 比如说你拥有这个外貌、拥有你的身体、拥有你的家庭、名誉, 认为这些是你所拥有的东西, 这就叫「我所执」。一个人想要解脱生死, 他的「我执」和「我所执」都需要去除掉。如果只想在世间过得更好, 那么他的这个「我执」和「我所执」是不需要去处理的。

  以另一个角度(境界跟我的关系)来说, 贪又分为「我的贪爱」和「境界的贪爱」。我的贪爱就是“希望我继续存在”;境界的贪爱就是“希望我所处的境界依然存在-”。因为我们有这些贪爱, 死的时候就执着这个我要继续存在, 不希望我不见掉;就同时也不希望我消失于这个境界, 可以继续留在这个境界里, 所以死的时候就留在当时的境界里, 跟著就随境界转、转、转, 转到下一世去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生死轮回, 也就是生死轮回的根本——贪爱。

  五欲的贪

  我们贪的烦恼有那一些呢?

  以佛法简单的说, 从我们生存的场所, 就是所谓的三界, 我们现在生活在欲界里, 就有所谓五欲的贪, 我们这个「我执」、「我所执」就是在五欲上发展的。如果你生在色界, 无色界里, 就有另外的贪。我们就谈谈五欲的贪好了。

  五欲的贪是财、色、名、食、睡, 就是指我们贪求钱财、贪求异性的色—— 就是色欲、还有贪求名誉、贪吃、贪睡。

  (一)对钱财的贪:我们若为了取得钱财而谋财害命, 就像刚才我所说的, 是不应该的。如果你贪钱财, 你尽量去赚钱(通过正当途径), 以佛法说那是可以的。但这对于要解脱的人, 就不可以了。如果一个人既要修行、又想在这个世间继续享受快乐, 这些人怎么办?这些人可以一面追求钱财, 一面将所得的钱财好好的利用。

  在佛法里, 佛说要怎样使用你的钱财呢?佛说要分成几个部份:第一部份你要留给家里用, 这是生活所需的费用。第二部份你要储蓄起来以备发生一些意外, 你没办法得到生活的费用, 有了这个储蓄, 你就不用担心了。关于这个储蓄的方式, 你可以买保险, 买保险就是属于这一类了, 或者储蓄在银行。第三部份呢, 佛说你应该拿来布施。为什么要拿来布施呢?因为如果你希望今生过得好, 将来也同样好或更好呢, 你就要去布施, 做一些善的业, 那这个布施就会使你将来得到更多的善报, 此外, 布施也会慢慢减轻你对钱财的贪欲, 所以你要拿一部份来布施。最后一部份, 佛说你应该留下来, 用来发展你的事业。这是我们应该把所得到的钱财分成的四个部份。我再重讲一遍:第一部份就是应付生活上所需要的开销;第二部份就是要储蓄起来, 以防万一;第三部份拿来布施, 修一点福德;第四部份呢, 你可以拿来发展你的事业、拿来投资。这是佛亲口所说的四种分法。任何一个在家人, 他有了钱财, 如果这样运用, 就是在善用他的钱财了。

  如果你得到了钱财拼命累积, 越累积越想得到更多, 又不愿意布施, 那么你就一直增强你的贪, 贪无止境, 你就得天天为钱财忙。所以有些人一生忙忙碌碌的, 赚了钱他自己没办法用, 是谁用呢?他的子女在用, 不是他自己用, 那又何苦呢?对于钱财, 我们要这样来看待。

  (二)对于色欲:财、色、名、食、睡里这个色的贪。我们生存在欲界里。所有欲界众生都有男女之间的贪爱, 不同的人贪爱的轻重不一样。对于这个男女间的贪爱, 如果你不想今生解脱, 那你也可以去谈恋爱、结婚、成家立业, 做一个居士来修道。不要因为听了佛法之后就开始苦恼, “师父啊, 我谈恋爱, 怎么办?”也可以的, 并非不可以。如果你想要解脱生死, 那谈恋爱就不对了, 这也是一个烦恼。贪的烦恼, 我说过, 我们一满足它我们就快乐了, 那我们生存在人世间就为了活得更幸福、更快乐, 既然你不想解脱, 你就不妨追求这快乐、拥有这快乐, 没有错的。如果你想要解脱, 就要放弃这个, 为什么?因为佛说, 妻子跟家庭就有如枷锁跟牢狱一样把你绑著, 使你不想出离这个世间。如果你本来没想要出离这个世间, 那你就不妨结婚、成家立业。

  但, 色欲并没那么简单。例如有些人因为过去世的因缘, 有了妻子后, 他还会有外遇——这是那个人跟他过去世有缘, 今生看到了, 他就贪、就执着在里面了。这个呢, 佛法就强制了, 把它列入在五戒里, 佛法说你不可以有夫妻以外的淫欲了。为什么呢?因为佛说这就叫「自通之法」, 就是说你若不希望你的妻子、子女被别人侵犯, 你就不应该破坏别人的婚姻或跟人家的妻子、儿女搞淫欲而不成婚。这是你自己应该做的, 所以五戒里就强制你一定要这样做了, 钱财方面也一样, 你不能去偷, 你可以用合法的方式去得到。在我们的法律里面就规定一夫一妻, 有些地方可以一夫多妻, 这是人为的, 既然是一夫一妻的话, 那你就只好一夫一妻了, 但有人因为有外遇, 他没办法。以佛教说, 你一定要强制自己切断, 这一类的贪, 佛说不允许。刚才我说佛允许你满足淫欲的贪, 是夫妻之间, 但不允许有夫妻以外。

  (三)名:人会执着这个名, 我们所谓的面子其实也是属于名, 甚至一个人的外表形象也是因为这个名, 喜欢人家赞叹他、欣赏他、看得起他, 希望在这个世间, 人家知道他的存在, 这些都是因为对于名的执着。不过这个名是人类才有, 在动物界里没有名这件事, 其他众生也没有, 只有人类才贪著名。对这个名, 佛是怎么说的呢?佛说是不需要的, 说我们不应该去追求这个名。为什么?对你没有用处, 是因为你思想上认为你比人家强一点, 你就执着在里面了。佛说众生是平等的, 你却以为自己高人一等。比方一些做母亲的, 儿女读大学她就觉得脸上有光, 儿女不能读大学她就觉得很丢脸, 她没有想想那是儿女而不是她在读大学。我经常这样嘲笑的形容:有些人养了一些名狗, 当他的狗获得一些比赛的冠军时, 他也把自己当作狗来, 他也第一名了, 这些都是执着名相的烦恼。

  关于这个执着名的烦恼, 我们要弄清楚, 比方我是读电脑, 而你是学裁缝的, 那你就做你裁缝的工作, 我做我电脑的工作, 假如我执着的话, 我就说我做电脑比你做裁缝殊胜, 这是名的烦恼。而这做裁缝可能就不那样想了, 他会说“哎呀, 你做电脑的要为别人打工;我做裁缝, 开了一间裁缝店——我做老板。”他就有另外的看法了。所以你执着这个名是你自己一厢情愿、你认为的, 别人不一定那样看法, 你在那边执着, 就自己沾沾自喜——贪名的人往往不知道是这样子。甚至有些人执着名, 他说“你知道吗?我姓李咧!”因为李光耀姓李, 所以他跟你说他也姓李, 那是他执着名, 傲慢。执着名是什么烦恼呢?就是佛法说的「我慢」和「骄」。

  (四)至于吃(食):佛法说你所吃的只要足够滋养这个身体, 就对了。根据佛法, 我们的身体需要吃, 被形容为是一种病态。当你进食时, 你应该当成“我在养病”, 就是照顾这个身体。既然它需要被照顾, 就是它给你麻烦, 有病嘛!所以佛说当你要吃的时候, 你要当成是治疗这个身体、养这个身体。如果是一个修行的人, 他吃的时候要想“我为了修行, 所以吃这顿饭”。但很多人不是, 他吃是在满足什么呢?满足嘴巴的感受, 就是舌头上的感受。舌头把他拉着走, 拉到这里那里去吃, 这就是他迷失在舌头的感觉上, 就是贪吃。很多人不明白到底怎样叫贪吃?怎样叫不贪吃?刚才我说过了, 只要你有得吃, 你吃呢, 这不叫贪吃。如果你没得吃而你一直去追求, 那就叫贪吃。比方我现在想办法去买雪糕来吃, 这是我贪吃雪糕了, 但是如果雪糕在我面前我吃呢!我没去追求, 只是有得吃就吃, 这样就不是贪了。为什么?因为我们有这个感觉器官, 在吃这些东西时我的感觉是乐受, 那我就享用这个乐受嘛!如果我一直去追求, 就是我贪了——贪这个乐受。所以我们要清楚这个吃, 如果你是有得吃就吃, 那是无妨的, 但如果你整天去追求, 这就是贪吃了。

  (五)睡觉:每个人都需要睡觉, 但…

《烦恼》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