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浙藏敦煌文獻》佛教資料考辨▪P2

  ..續本文上一頁真難滅

  但有分毫  眼中見邪

  無得無所(說)正路頭  加鞭進步向前修

  時時提起不放舍  直到娑婆彼岸頭

  無得無所(說)佛祖西來玄妙訣笑殺大迦葉

  神光將背(臂)卸方便演叁車救度衆生早

  

  考其內容,並不是禅宗的文稿,乃是用詩偈的方式,闡發《金剛經》之玄旨。自從梁代昭明太子蕭統將《金剛經》分爲“法會因由分”至“應化非真分”等叁十二個段落後,曆代注疏《金剛經》者多采用“叁十二分”法,這叁頁抄本亦不例外。其中,浙博069的“一相無相,迷人自強”以下,所釋即是“一相無相分第九”。浙博102的“無爲福勝最難尋”以下,所釋即是“無爲福勝分第十一”。浙博103的“正信希有”以下,所釋即是“正信希有分第六”。“無得無所,是真難滅”以下,所釋即是“無得無說分第七”,只是抄者誤寫“說”爲“所”而已。由此可知,其原件的排列次序,應該是浙博103在前,浙博069在中,浙博102在後。

  但這叁頁抄本,既不同于《金剛經》的“講經文”,也不同于現存敦煌文獻中的《金剛經贊》(17)或者《金剛經贊疏》(18)、《金剛經贊釋》(19)。現存于大藏經中的唐代《金剛經》注疏,均無類似的形製。通過研究,我們發現在宋/宗鏡述、明/覺連重集的《銷釋金剛經科儀會要批注》和明/屠垠注《批注鐡鋑州》(此據正文及卷後所附作者名,《卍續藏經》的編者改書名爲《金剛經批注鐡鋑州》,作者名則作屠根),保存了這些詩偈。《銷釋金剛經科儀會要批注》中保存的有:

  

  因勝果勝,信心明了無疑。人空法空,真性本來平等。直饒名相雙泯,取舍兩忘,要且猶存筏見。咦,彈指已超生死海,何須更覓渡人舟。(正信希有分第六)(20)

  所以稱揚德勝,了達性空,徹諸佛之本源,豁一經之眼目。還見四句親切處麼?真性洞明依般若,不勞彈指證菩提。(依法出生分第八)(21)

  人天往返,諸漏未除。道果雙忘,無诤第一。超凡入聖,從頭勘證。將來轉位回機,透底盡令徹去,委悉麼?勿謂無心雲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一相無相分第九)(22)

  滿積恒沙七寶,周回布施叁千。福德分明,因果不昧。能宣四句之偈,勝前萬倍之功。用真智以照愚,如急流而勇退。且道退後如何?象踏恒沙徹底過,大千沙界百雜碎。(無爲福勝分第十一)

  

  《金剛經批注鐡鋑州》中保存的有:

  正信希有,鐵牛嗷吼。震倒須彌,邪魔奔走。

  正信希有妙法傳,一念無差遍大千。九曲黃河顛倒轉,普天徹地一輪圓。

  正信希有,有(23)名利貪花水上漚。功名未成就,莫要相爭鬥。佛。急急早回頭,火燒眉毛纔把頭救。一日無常萬事休。一日無常萬事休。(24)

  

  無得無說,是真難滅。但有絲毫,眼中著屑。

  無得無說正路頭,加鞭進步向前修。時時提起不放舍,直到波羅彼岸頭。

  無得無說,佛祖西來玄妙訣。笑殺大迦葉,神光將臂卸。佛。方便演叁車,救度衆生,早早離叁界,好念彌陀歸去來。好念彌陀歸去來。(25)

  

  一相無相,迷人只強。兩個五百,卻作一貫。

  一相無相太分明,只在當人一念中。十二時中勤搬用,超出生死涅槃門。

  一相無相,好似虛空不可量。本體原無相,虛空難度量。佛。非白亦非黃,緃有丹青,巧手難描樣。無相空中有相光。無界空中有相光。(26)

  

  無爲福勝,出頭端正。俱住佛法,人人有分。

  無爲福勝最難尋,百尺竿頭進步行。卻是雲中孤燕子,冥冥杳杳覓無蹤。

  無爲福勝,福慧雙修不落空。布施福力重,持經功德勝。佛。體用並雙行,智能光中六度並萬行,四季花開滿樹紅。四季花開滿樹紅。(27)

  

  尊重正教,皆繇心造。舉目動靜,無不是道。

  尊重正教念彌陀,時識方知一剎那。蛟龍翻起千尺浪,汲水灘頭鳥作窩。

  尊重正教,無舌兒童談話妙。鐵鳳空中叫,石女岩前笑。佛。這事甚蹊跷。除是靈山,古佛他知道。萬像森羅一性包。萬像森羅一性包。(28)

  

  可見這叁頁文獻抄寫的就是一種《金剛經》的批注,雖然使用了禅宗似的語言(這和般若類經典重在心性解脫,故很容易與禅宗見解契合有關),但其根本目的還是在于導歸淨土(恰好有關往生淨土的內容缺失),不能稱爲禅宗文獻。不過,原書名和作者的問題仍是撲朔迷離。從書名問題來看,如果據覺連的《批注》,則應名《銷釋金剛科儀》。如果據屠垠的《批注鐡鋑州》,則應名《金剛經鐡鋑州》。從作者問題來看,屠垠沒有說明《金剛經鐡鋑州》的作者是誰。覺連稱《銷釋金剛科儀》的作者爲宋代的宗鏡禅師:“爰有宋宗鏡禅師者,乃應真之一數也。……故將梁昭明太子所判叁十二分金剛經,依文衍義,剖析精要微,乃立科儀,發明經趣,總有七種規模:一提綱,二要旨,叁長行,四結類,五頌經,六警世,七結歸淨土。或博采經論,或廣引他宗。……自宋迄今,四海盛行。”(29) 並說:“自佛說經之後,至大宋第十四帝理宗淳佑二年,立此科儀。”(30)可知著作時間是宋理宗淳佑二年,即公元1242年。如果據此,《敘錄》確定原書爲唐寫本就有問題了。但是,抄本有些內容不見于《銷釋金剛經科儀會要批注》而見于《批注鐡鋑州》(31),同樣,《批注鐡鋑州》沒有的內容而在《銷釋金剛經科儀會要批注》卻有(32)。只能大致推斷,在唐代有這麼一個金剛經批注行世,其後逐漸散佚,部分內容被後人吸收到自己的著作中而得以保存。由于這一問題比較複雜,我們擬另撰文論述。

  

  此件可擬名爲:金剛經注

  

  5、浙敦081(浙博056)佛經殘片(33)

  案:原件存3行,其文如下:

  

  兩舌相磕地獄形骸碎破罪報忏悔衆合黑

  耳地獄解剔罪報忏悔暗冥肉山□獄斬銼

  罪報忏悔鋸解釘身地獄斷截罪報忏悔鐵

  

  考其內容,抄寫的是《慈悲水忏法》卷下的一段:

  

  忏悔兩石相磕地獄,形骸碎破罪報。忏悔衆合黑耳地獄,解剔罪報。忏悔暗冥肉山地獄,斬銼罪報。忏悔鋸解釘身地獄,斷截罪報。忏悔鐵棒倒懸地獄,屠割罪報。(34)

  

  故此件可擬名爲:慈悲水忏法殘片(35)

  

  6、浙敦084(浙博059)佛經殘片(36)

  案:原件存5行,原文如下:

  

  智能狹劣少(中殘)□之法(後殘)

  應生信敬貴重之心必當得至無上正(後殘)

  文殊師利問佛言世尊佛說是藥師琉(後殘)

  無量功(37)德如是不審誰肯信此言(後殘)

  言唯有百億諸菩薩摩诃薩當信(後殘)

  

  考其內容,抄寫的是東晉/帛屍梨蜜多羅譯《佛說灌頂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之後半部分:

  

  佛言:汝智能狹劣,少見少聞。汝聞我說深妙之法、無上空義,應生信敬貴重之心,必當得至無上正真道也。文殊問佛言:世尊,佛說是藥師琉璃光如來無量功德,如是不審誰肯信此言者?佛答文殊言:唯有百億諸菩薩摩诃薩,當信是言耳。唯有十方叁世諸佛,當信是言。(38)

  

  這個殘片和浙敦068(浙博043)佛經殘片的字體和抄寫的內容完全相同,卷子的很多特征一致,如天頭均爲1.3cm(據《敘錄》),抄錯字均于旁加兩點表示刪去等,似爲同一卷而斷開者。但《敘錄》稱浙敦068爲鉛欄線,墨色淡,而浙敦084爲墨欄線,墨色濃,則使人未敢遽定,尚待質諸高明。

  

  故此件可擬名爲:佛說灌頂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殘片(39)

  

  7、浙敦095(浙博070)佛經注疏殘片(40)

  浙敦178(浙博153)佛經注疏殘片(41)

  案:浙敦095原件存36行,草書,全文700馀字。浙敦178原件存22行,草書,全文近600字,文長不錄。這兩殘頁原本爲一件而被人裁割爲二,故字迹、紙質等特征完全一致。考其內容,是《金剛經》的一種注疏。

  浙敦095解釋的是鸠摩羅什所譯《金剛經》開頭的第叁段:

  

  菩薩于法應無所住行于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于意雲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42)

  

  故原件中有“經曰:須菩提應如是不住于相”、“經曰:何以故”、“經曰:須菩提東方虛空可思量”、“經曰:南西北方可思量不”等句子。而且,其于注釋中引用了天親(世親)所造《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菩提流支譯)中的偈子:“自身及報恩,果報斯不著,護存已不施,防求于異事。”(43) 

  浙敦178解釋的是《金剛經》開頭的第二段: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诃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衆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衆生,實無衆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44)

  

  故原件中有“經文我皆令入已下此第一心”、“經文如是滅度以下此常心”、“經曰所有一切衆生者”等句子。注釋中也引用了天親所造《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中的偈子:“廣大第一常,其心不顛倒。”(45)

  從內容可知,浙敦178應該排在浙敦095前面。但此注疏不見于現有的《大正藏》和《卍續藏經》,當爲藏外佚作。

  

  故此件可擬名爲:金剛經注疏殘片

  

  8、浙敦099(浙博074)佛經注疏(問答)(46)

  案:原件存9行,今…

《《浙藏敦煌文獻》佛教資料考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