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藏敦煌文献》佛教资料考辨
宗舜法师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浙藏敦煌文献》中佛教资料部分的研究,给原本未能定题的绝大部分资料拟定了题目,并将同一写卷而分置数处的残页、残片进行了缀合,对拟题不确或有误的作了纠正,为进一步整理和研究浙藏敦煌文献提供了参考意见。
关键词:浙藏敦煌文献 佛教 文献 敦煌 浙江
--------------------------------------------------------------------------------
继《上海博物馆藏敦煌吐鲁番文献》、《北京大学藏敦煌文献》、《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敦煌文献》、《甘肃藏敦煌文献》等区域性敦煌文献图録本问世后,《浙藏敦煌文献》也于2000年7月面世。《浙藏敦煌文献》虽仅有201号(附录3号),但多为精品,象《黄仕强传》、《普贤菩萨说证明经》,首尾完整,而且抄写精善,字迹清晰,是现存同类写卷中最好的一种。加上这些藏品过去多为一些名学者收藏,写卷上留下了他们的题跋,为考订流传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
《浙藏敦煌文献》编纂委员会本着“能定则定、难定存疑”的原则,已经给大部分写卷定了题(占全部数量的90%),为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创之功,实不可没。但是,由于《浙藏敦煌文献》绝大部分文献都是佛教文献(占95%),受专业等方面条件的限制,在定题问题上,《浙藏敦煌文献》还存在一些瑕疵。有的拟题不确(如浙敦196忏悔歌辞,其实是《和菩萨戒文》),有的拟题有误(如浙敦100佛经残片,其实是道经残片),更多的是能定而未定。而这些能定而未定的资料,恰好最能反映《浙藏敦煌文献》的独特价值。如浙敦176(浙博151)佛经残片,其实是《大佛顶如来放光悉怛多钵怛啰陀罗尼》的释文,这是过去从来没有发现过的一个文献,对研究唐/不空的译经和梵文悉昙字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为此,我们对《浙藏敦煌文献》中的佛教文献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希望通过定题这一基础工作,方便更多的研究者。
因本文研究重点不在文字,加之计算机字库的限制,录文时,除特殊需要外,敦煌抄卷中常见的一些俗字写法,及“艹”头与“竹”头、“巾”旁与“心”旁等部首混用的情况,均改为通行写法。原文即为简体字者,一仍其旧,不改为通用的繁体字。原卷抄写错误者,不作改正,以存其本。
1、浙敦049(浙博024)佛经残片(1)
案:原件存2行,其文如下:
不目第八要具三义方得名预流一具果向无漏道故
此21字抄的是唐/圆晖《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三中的一段话。原文如下:
问:何缘此名,不目第八?答:要具三义,得预流名。一,具得果向无漏道故;二,具得见修无漏道故;三,于现观十六心流,遍至得故。第八三义俱阙。故预流名,不目第八。(2)
故此件可拟名为:俱舍论颂疏残片(3)
2、浙敦067(浙博042)佛经疏释残片(4)
案:原件存13行,用规范的今草抄写,今録其文如下:
正显真空分中初是罗汉尼说次是□(后残)
罗此云小山为魔王说 汝堕恶□(后残)
智者达非有 如车揽众分 □(后残)
释曰汝堕恶见趣者摽魔过也汝(后残)
二为痴覆三为惑因称之为恶趣(后残)
恶见趣于空行聚中妄执有有情(后残)
作者称之为空执实有情为恶□(后残)
圣达非有既除妄执故显真□(后残)
则喻显后则法合揽轮辋木以(后残)
实其次世尊于□□□(后残)
婆拖梨谛听(后残)
颠倒故执有(后残)
审□(后残)
这十三行文字抄的也是唐/圆晖《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九中的一段话。原文如下:
就正显真空分中,初是罗汉尼说,次是世尊说。今则是初。论云:有阿罗汉尼,名世罗(此云小山)为魔王说:汝堕恶见趣,于空行聚中,妄执有有情。智者达非有,如即揽众分,假相立为车。世俗立有情,应知揽诸蕴。
释曰:汝堕恶见趣者,摽魔过也。汝此魔王,堕恶见趣。身见名恶,一障圣道,二为痴覆,三为惑因,称之为恶。趣向生死,为流转因,因之为趣。恶见即趣,名恶见趣。于空行聚中,妄执有有情者,正释恶见也。五蕴和合,名为行聚。都无作者,称之为空。执实有情,为恶见也。 智者达非有者,显真空也。有情是假,圣达非有。既除我执,故显真空。 如即揽众分至揽诸蕴者,举喻释成。初则喻显,后则法合。揽轮辋等,以成其车,车则是假。揽五蕴法,以成有情,情何得实。
其次,世尊于《杂阿笈摩》中,为婆罗门婆抱梨说(婆抱梨此云枣。父母怜子,目此枣名也):婆抱梨谛听,能解诸结法,谓依心故染,亦依心故净。我实无我性,颠倒故执有,无有情无我,唯有有因法。谓十二有支,所摄蕴处界,审思此一切,无补特伽罗。既观内是空,观外空亦尔,能修空观者,亦都不可得。(5)
故此件可拟名为:俱舍论颂疏残片(6)
3、浙敦068(浙博043)佛经残片(7)
案:原件存15行,其文如下:
宝无君臣法又□□□□持五戒不信□(后残)
有受者多所毁犯于是地下鬼神及祠□(后残)
五官料(8)蕑除死定生或驻录精神未判□(后残)
定者奏上阎罗阎罗监察随罪轻重考□(后残)
痿病黄之病困笃(9)不死一绝一生犹其罪福□(后残)
其精神在彼王所或七日五三七日乃至七七日□(后残)
其精神还其身中如(10)从梦中见其善(后残)
明了者信验罪福是故我今劝诸四辈□(后残)
幡燃卌九灯放诸生命以此幡灯放生功德拔彼□(后残)
得度苦今世后世不遭厄难
救脱菩萨语阿难言如来世尊说是经□(后残)
利益不少坐中诸鬼神有十二王从坐而起往(后残)
跪合常白佛言我等十二鬼神在所作护若□(后残)
空闲林中若四辈弟子诵持此经令所结愿无求(后残)
问言其名云何为我说之救脱菩萨言灌顶(后残)
考其内容,为东晋/帛尸梨蜜多罗译《佛说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之结尾部分:
救脱菩萨语阿难言:阎罗王者,主领世间名籍之记。若人为恶,作诸非法。无孝顺心,造作五逆。破灭三宝,无君臣法。又有众生,不持五戒,不信正法。设有受者,多所毁犯。于是地下鬼神及伺候者,奏上五官,五官料简,除死定生。或注录精神,未判是非。若已定者,奏上阎罗。阎罗监察,随罪轻重,考而治之。世间痿黄之病,困笃不死,一绝一生,由其罪福,未得料简。录其精神,在彼王所。或七日,二、三七日,乃至七七日,名籍定者,放其精神,还其身中,如从梦中,见其善恶。其人若明了者,信验罪福。是故我今劝诸四辈,造续命神旛,然四十九灯,放诸生命。以此旛灯、放生功德,拔彼精神,令得度苦。今世后世,不遭厄难。救脱菩萨语阿难言:如来世尊,说是经典,威神功德,利益不少。座中诸鬼神有十二神王,从座而起,往到佛所,胡跪合掌,白佛言:我等十二鬼神在所作护,若城邑聚落空闲林中,若四辈弟子诵持此经,令所结愿,无求不得。阿难问言:其名云何,为我说之。救脱菩萨言:灌顶章句,其名如是。(11)
故此件可拟名为:佛说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残片(12)
4、浙敦069(浙博044)佛教禅宗文稿(13)
浙敦102(浙博077)佛教禅宗文稿(14)
浙敦103(浙博078)佛教禅宗文稿(15)
案:据《叙录》考证,原件为唐写本。从字体、纸张、大小、内容等多方面来看,原为同一写本分散成三页。这是《浙藏敦煌文献》中最有研究价值的文献之一,先按其原来的格式录文如下:
(1)浙敦069(浙博044)佛教禅宗文稿
了达性空彻诸佛之本源豁一经之眼目
还见四句亲切处处(么)
真性洞明依般若 不劳弹指证菩提
一相无相 迷人只强
两个五尺 却微一丈
一相无相太分明 只在当人一念中
十二时中勤搬用 超出生死涅槃门
一相无相好似虚空不可量本体元无相
虚空难度量非白亦非黄总(緃)有丹青巧
手难描样无相光中有相藏
人天往返诸漏未除道果双亡无静(诤)第一
超凡入圣从头勘证将来转位回机透底
尽令彻去还委悉么
勿谓无心云(16)是道 无心犹隔一重关
(2)浙敦102(浙博077)佛教禅宗文稿
但是佛祖 人人有分
无为福胜最难寻 百尺竿头进步行
犹如云中孤雁子 冥冥杳查(杳)觅无踪
无为福胜福慧双修不落空希(布)施福利重持
经功德胜体用并双修智能光中六度并
万行四季开花满地红
满积恒步(沙)七宝周回布施三千福德分明因
果不昧能宣四句之福胜前万倍之功用真
智以照遇(愚)如急流而勇退
旦(但)道退后如何
象踏恒沙彻底过 大千沙界百杂碎
尊重正教 皆由心造
举手动足 无不是道
(3)浙敦103(浙博078)佛教禅宗文稿
九曲黄河颠倒转 普天匝地一轮圆
正信希有名利虚花水上沤功名未成就
莫要相争斗急急早回头火烧眉毛纔把
头来救一旦无常万事休
因胜果胜信心明了无疑人空法空真性本
来平等直饶名相双泯取舍两忘要且犹存
筏见咦
弹指已起生死海 何须更觅度人舟
无得无所(说) 是…
《《浙藏敦煌文献》佛教资料考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