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藏敦煌文獻》佛教資料考辨
宗舜法師
內容提要:本文通過對《浙藏敦煌文獻》中佛教資料部分的研究,給原本未能定題的絕大部分資料擬定了題目,並將同一寫卷而分置數處的殘頁、殘片進行了綴合,對擬題不確或有誤的作了糾正,爲進一步整理和研究浙藏敦煌文獻提供了參考意見。
關鍵詞:浙藏敦煌文獻 佛教 文獻 敦煌 浙江
--------------------------------------------------------------------------------
繼《上海博物館藏敦煌吐魯番文獻》、《北京大學藏敦煌文獻》、《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敦煌文獻》、《甘肅藏敦煌文獻》等區域性敦煌文獻圖録本問世後,《浙藏敦煌文獻》也于2000年7月面世。《浙藏敦煌文獻》雖僅有201號(附錄3號),但多爲精品,象《黃仕強傳》、《普賢菩薩說證明經》,首尾完整,而且抄寫精善,字迹清晰,是現存同類寫卷中最好的一種。加上這些藏品過去多爲一些名學者收藏,寫卷上留下了他們的題跋,爲考訂流傳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資料。
《浙藏敦煌文獻》編纂委員會本著“能定則定、難定存疑”的原則,已經給大部分寫卷定了題(占全部數量的90%),爲進一步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開創之功,實不可沒。但是,由于《浙藏敦煌文獻》絕大部分文獻都是佛教文獻(占95%),受專業等方面條件的限製,在定題問題上,《浙藏敦煌文獻》還存在一些瑕疵。有的擬題不確(如浙敦196忏悔歌辭,其實是《和菩薩戒文》),有的擬題有誤(如浙敦100佛經殘片,其實是道經殘片),更多的是能定而未定。而這些能定而未定的資料,恰好最能反映《浙藏敦煌文獻》的獨特價值。如浙敦176(浙博151)佛經殘片,其實是《大佛頂如來放光悉怛多缽怛啰陀羅尼》的釋文,這是過去從來沒有發現過的一個文獻,對研究唐/不空的譯經和梵文悉昙字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爲此,我們對《浙藏敦煌文獻》中的佛教文獻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希望通過定題這一基礎工作,方便更多的研究者。
因本文研究重點不在文字,加之計算機字庫的限製,錄文時,除特殊需要外,敦煌抄卷中常見的一些俗字寫法,及“艹”頭與“竹”頭、“巾”旁與“心”旁等部首混用的情況,均改爲通行寫法。原文即爲簡體字者,一仍其舊,不改爲通用的繁體字。原卷抄寫錯誤者,不作改正,以存其本。
1、浙敦049(浙博024)佛經殘片(1)
案:原件存2行,其文如下:
不目第八要具叁義方得名預流一具果向無漏道故
此21字抄的是唐/圓晖《俱舍論頌疏》論本第二十叁中的一段話。原文如下:
問:何緣此名,不目第八?答:要具叁義,得預流名。一,具得果向無漏道故;二,具得見修無漏道故;叁,于現觀十六心流,遍至得故。第八叁義俱阙。故預流名,不目第八。(2)
故此件可擬名爲:俱舍論頌疏殘片(3)
2、浙敦067(浙博042)佛經疏釋殘片(4)
案:原件存13行,用規範的今草抄寫,今録其文如下:
正顯真空分中初是羅漢尼說次是□(後殘)
羅此雲小山爲魔王說 汝墮惡□(後殘)
智者達非有 如車攬衆分 □(後殘)
釋曰汝墮惡見趣者摽魔過也汝(後殘)
二爲癡覆叁爲惑因稱之爲惡趣(後殘)
惡見趣于空行聚中妄執有有情(後殘)
作者稱之爲空執實有情爲惡□(後殘)
聖達非有既除妄執故顯真□(後殘)
則喻顯後則法合攬輪辋木以(後殘)
實其次世尊于□□□(後殘)
婆拖梨谛聽(後殘)
顛倒故執有(後殘)
審□(後殘)
這十叁行文字抄的也是唐/圓晖《俱舍論頌疏》論本第二十九中的一段話。原文如下:
就正顯真空分中,初是羅漢尼說,次是世尊說。今則是初。論雲:有阿羅漢尼,名世羅(此雲小山)爲魔王說:汝墮惡見趣,于空行聚中,妄執有有情。智者達非有,如即攬衆分,假相立爲車。世俗立有情,應知攬諸蘊。
釋曰:汝墮惡見趣者,摽魔過也。汝此魔王,墮惡見趣。身見名惡,一障聖道,二爲癡覆,叁爲惑因,稱之爲惡。趣向生死,爲流轉因,因之爲趣。惡見即趣,名惡見趣。于空行聚中,妄執有有情者,正釋惡見也。五蘊和合,名爲行聚。都無作者,稱之爲空。執實有情,爲惡見也。 智者達非有者,顯真空也。有情是假,聖達非有。既除我執,故顯真空。 如即攬衆分至攬諸蘊者,舉喻釋成。初則喻顯,後則法合。攬輪辋等,以成其車,車則是假。攬五蘊法,以成有情,情何得實。
其次,世尊于《雜阿笈摩》中,爲婆羅門婆抱梨說(婆抱梨此雲棗。父母憐子,目此棗名也):婆抱梨谛聽,能解諸結法,謂依心故染,亦依心故淨。我實無我性,顛倒故執有,無有情無我,唯有有因法。謂十二有支,所攝蘊處界,審思此一切,無補特伽羅。既觀內是空,觀外空亦爾,能修空觀者,亦都不可得。(5)
故此件可擬名爲:俱舍論頌疏殘片(6)
3、浙敦068(浙博043)佛經殘片(7)
案:原件存15行,其文如下:
寶無君臣法又□□□□持五戒不信□(後殘)
有受者多所毀犯于是地下鬼神及祠□(後殘)
五官料(8)蕑除死定生或駐錄精神未判□(後殘)
定者奏上閻羅閻羅監察隨罪輕重考□(後殘)
痿病黃之病困笃(9)不死一絕一生猶其罪福□(後殘)
其精神在彼王所或七日五叁七日乃至七七日□(後殘)
其精神還其身中如(10)從夢中見其善(後殘)
明了者信驗罪福是故我今勸諸四輩□(後殘)
幡燃卌九燈放諸生命以此幡燈放生功德拔彼□(後殘)
得度苦今世後世不遭厄難
救脫菩薩語阿難言如來世尊說是經□(後殘)
利益不少坐中諸鬼神有十二王從坐而起往(後殘)
跪合常白佛言我等十二鬼神在所作護若□(後殘)
空閑林中若四輩弟子誦持此經令所結願無求(後殘)
問言其名雲何爲我說之救脫菩薩言灌頂(後殘)
考其內容,爲東晉/帛屍梨蜜多羅譯《佛說灌頂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之結尾部分:
救脫菩薩語阿難言:閻羅王者,主領世間名籍之記。若人爲惡,作諸非法。無孝順心,造作五逆。破滅叁寶,無君臣法。又有衆生,不持五戒,不信正法。設有受者,多所毀犯。于是地下鬼神及伺候者,奏上五官,五官料簡,除死定生。或注錄精神,未判是非。若已定者,奏上閻羅。閻羅監察,隨罪輕重,考而治之。世間痿黃之病,困笃不死,一絕一生,由其罪福,未得料簡。錄其精神,在彼王所。或七日,二、叁七日,乃至七七日,名籍定者,放其精神,還其身中,如從夢中,見其善惡。其人若明了者,信驗罪福。是故我今勸諸四輩,造續命神旛,然四十九燈,放諸生命。以此旛燈、放生功德,拔彼精神,令得度苦。今世後世,不遭厄難。救脫菩薩語阿難言:如來世尊,說是經典,威神功德,利益不少。座中諸鬼神有十二神王,從座而起,往到佛所,胡跪合掌,白佛言:我等十二鬼神在所作護,若城邑聚落空閑林中,若四輩弟子誦持此經,令所結願,無求不得。阿難問言:其名雲何,爲我說之。救脫菩薩言:灌頂章句,其名如是。(11)
故此件可擬名爲:佛說灌頂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殘片(12)
4、浙敦069(浙博044)佛教禅宗文稿(13)
浙敦102(浙博077)佛教禅宗文稿(14)
浙敦103(浙博078)佛教禅宗文稿(15)
案:據《敘錄》考證,原件爲唐寫本。從字體、紙張、大小、內容等多方面來看,原爲同一寫本分散成叁頁。這是《浙藏敦煌文獻》中最有研究價值的文獻之一,先按其原來的格式錄文如下:
(1)浙敦069(浙博044)佛教禅宗文稿
了達性空徹諸佛之本源豁一經之眼目
還見四句親切處處(麼)
真性洞明依般若 不勞彈指證菩提
一相無相 迷人只強
兩個五尺 卻微一丈
一相無相太分明 只在當人一念中
十二時中勤搬用 超出生死涅槃門
一相無相好似虛空不可量本體元無相
虛空難度量非白亦非黃總(緃)有丹青巧
手難描樣無相光中有相藏
人天往返諸漏未除道果雙亡無靜(诤)第一
超凡入聖從頭勘證將來轉位回機透底
盡令徹去還委悉麼
勿謂無心雲(16)是道 無心猶隔一重關
(2)浙敦102(浙博077)佛教禅宗文稿
但是佛祖 人人有分
無爲福勝最難尋 百尺竿頭進步行
猶如雲中孤雁子 冥冥杳查(杳)覓無蹤
無爲福勝福慧雙修不落空希(布)施福利重持
經功德勝體用並雙修智能光中六度並
萬行四季開花滿地紅
滿積恒步(沙)七寶周回布施叁千福德分明因
果不昧能宣四句之福勝前萬倍之功用真
智以照遇(愚)如急流而勇退
旦(但)道退後如何
象踏恒沙徹底過 大千沙界百雜碎
尊重正教 皆由心造
舉手動足 無不是道
(3)浙敦103(浙博078)佛教禅宗文稿
九曲黃河顛倒轉 普天匝地一輪圓
正信希有名利虛花水上漚功名未成就
莫要相爭鬥急急早回頭火燒眉毛纔把
頭來救一旦無常萬事休
因勝果勝信心明了無疑人空法空真性本
來平等直饒名相雙泯取舍兩忘要且猶存
筏見咦
彈指已起生死海 何須更覓度人舟
無得無所(說) 是…
《《浙藏敦煌文獻》佛教資料考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