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俄藏黑水城文獻》之漢文佛教文獻擬題考辨▪P4

  ..續本文上一頁爲:正法念處經觀天品之二十二殘頁。

  六、俄TK310BV 佛經(77)

  今案:原件爲一殘頁,存十五行:

  慢□□□□(後殘)

  如是人中少(後面文字無法辨認)

  況天中此則是慢

  彼天愛聲觸味香色念念之中增長傲慢傲

  慢行故命則稍減不覺命行不知命盡不知

  行盡不知善業若不善業彼一切時常恒如

  是乃至命盡慠慢不止次第乃至善愛業盡

  業盡則退臨至退時爾乃覺知起如是心境

  界诳我令我生染如是慢诳身壞命終墮於

  惡道生在地獄餓鬼畜生如是慠慢妨世間道

  又複天衆以慠慢故(後面文字無法辨認)

  善業故以正法故於此天處夜摩中生以天

  慢行不知自業不近其馀少慢行者不近一

  切不慢行天不樂見佛及法衆僧於正法中

  此段文字,爲元魏/瞿昙般若流支譯《正法念處經》卷第四十叁“觀天品之二十二(夜摩天之八)”中的內容:

  雲何傲慢於出世間法律爲妨?雲何複於傲慢者中以爲妨礙?謂彼人中有出家人,傲慢之行,最爲鄙劣。此法毗尼,能離傲慢,一切端嚴。不離傲慢,則不端嚴。彼傲慢人,不能修禅,不知住止。常行城邑聚落等中,不行好處。不能說法調伏檀越,唯貪飲食床臥敷具,唯不善觀。如是之人,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在地獄餓鬼畜生。如是之人,非世間道、出世間道二處安隱。傲慢有七:一者色慢。二者財慢。叁者生慢。四者服飾莊嚴等慢。五者爲王供養故慢。六者婦女親近故慢。七者他妻亂心故慢。此總爲慢。減句殘句,或複滿句,此一切法,彼慢爲妨。如是人中,少有富樂,微少命行,微行慠慢,何況天中,此則是慢。

  彼天愛聲觸味香色,念念之中增長傲慢。傲慢行故,命則稍減。不覺命行,不知命盡,不知行盡。不知善業、若不善業。彼一切時,常恒如是。乃至命盡,慠慢不止,次第乃至善愛業盡。業盡則退,臨至退時,爾乃覺知,起如是心:境界诳我,令我生染。如是慢诳,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在地獄餓鬼畜生。如是慠慢,妨世間道。

  又複天衆,以慠慢故,妨出世道。彼一切天,愛善業故,以正法故,於此天處夜摩中生。以天慢行,不知自業,不近其馀少慢行者,不近一切不慢行天。不樂見佛,及法衆僧。於正法中,不信不入。以於正法不隨順故,行於惡道。不能觀察十二因緣。不敬尊長,亦不親近有智慧天。爲欲所诳,貪著境界。於此天處,臨欲退時,乃生悔心。是故天人,應捨放逸,應離慠慢。若不捨離,則如熾火,燒胡麻等(78)。

  故此件可擬題爲:正法念處經觀天品之二十二殘頁。

  七、俄TK321 4。佛經(79)

  今案:原件爲叁片殘片。

  殘片一:存兩行,可辨識“父而”、“□得一□”四字。

  殘片二:存八行:

  施于□(後殘)

  故作是語已(後殘)

  歲過是已後(後殘)

  菩薩作如是法(後殘)

  □淨明德佛國(後殘)

  □然化生即爲(後殘)

  經行彼處 即(後殘)

  行大精進 捨(後殘)

  此段文字,爲後秦/鸠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卷六“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叁”中的內容:

  善男子,是名第一之施,於諸施中,最尊最上,以法供養諸如來故。作是語已,而各默然。其身火燃千二百歲,過是已後,其身乃盡。一切衆生憙見菩薩,作如是法供養已,命終之後,複生日月淨明德佛國中。於淨德王家,結加趺坐,忽然化生。即爲其父,而說偈言:

  大王今當知我經行彼處

  即時得一切現諸身叁昧

  勤行大精進捨所愛之身

  供養于世尊爲求無上慧(80)

  殘片一殘存的四字,正是此片所阙的。今拼合如下(圓括號內是根據原經所補的內容,方括號內是殘片一的內容):

  “(忽)然化生即爲其【父而】說偈言(大王今當知 我)經行彼處 即時【得一切】 (現諸身叁昧 勤)行大精進 捨(所愛之身 供養于世尊 爲求無上慧)”

  殘片叁:存五行,可辨識文字有:

  (上殘)複□

  (上殘)中轉

  (上殘)衆經

  (上殘)中王

  (上殘)天王

  這也是後秦/鸠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卷六“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叁”中的內容,爲便于了解,現將此段內容按這一刻本過去的版式還原(殘片原文下加下劃線,未加者乃根據原經所補內容):

  經亦複如是于千萬億種諸經法中最爲

  照明又如日天子能除諸闇此經亦複如

  是能破一切不善之闇又如諸小王中轉

  輪聖王最爲第一此經亦複如是于衆經

  中最爲其尊又如帝釋于叁十叁天中王

  此經亦複如是諸經中王又如大梵天王

  一切衆生之父此經亦複如是一切賢聖

  這一還原,使我們了解到,原刻本每行16字,這爲將下面的另一殘片與殘片一和殘片二拼合提供了可能(詳下)。

  故此件可擬題爲:妙法蓮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叁殘片。

  八、俄TK322 5。鐵髪亥頭欲護神求修序等(81)

  今案:此頁共五片殘片:

  1、 殘片二行半,原題“鐵髪亥頭欲護神求修序”。

  2、殘片叁行半,世俗文獻。從內容來看,此殘片似與“俄TK314 類書(82)”有關。

  3、殘片叁行,可辨識文字爲:

  (上殘)□燒香末香塗香天缯幡蓋及□(後殘)

  (上殘)□檀之香如是等種種諸物供養所

  (上殘)假使國城妻子布施亦所不及善

  此段文字,爲後秦/鸠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卷六“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叁”中的內容:

  滿千二百歲已,香油塗身,於日月淨明德佛前,以天寶衣而自纏身,灌諸香油,以神通力願,而自然身,光明遍照八十億恒河沙世界。其中諸佛同時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若以華、香、璎珞、燒香、末香、塗香、天缯幡蓋,及海此岸栴檀之香,如是等種種諸物供養,所不能及。假使國城妻子布施,亦所不及。善男子,是名第一之施,於諸施中,最尊最上,以法供養諸如來故。作是語已,而各默然。其身火燃千二百歲,過是已後,其身乃盡(83)。

  現將俄TK321號殘片一、二和此殘片拼合,恢複此頁原刻本舊貌如下(其中叁片殘片文字部分加下劃線,未加者乃根據原經所補內容):

  華香璎珞燒香末香塗香天缯幡蓋及海

  此岸栴檀之香如是等種種諸物供養所

  不能及假使國城妻子布施亦所不及善

  男子是名第一之施于諸施中最尊最上

  以法供養諸如來故作是語已而各默然

  其身火燃千二百歲過是已後其身乃盡

  一切衆生憙見菩薩作如是法供養已命

  終之後複生日月淨明德佛國中于淨德

  王家結加趺坐忽然化生即爲其父而說

  偈言

  大王今當知 我經行彼處 即時得一切

  現諸身叁昧 勤行大精進 捨所愛之身

  供養于世尊 爲求無上慧

  4、殘片四行,可辨識文字爲:

  (上殘)爲第一□經亦複如是於一切□(後殘)

  (上殘)爲第一如佛爲諸法王此經亦

  (上殘)經中王宿王華此經能救一切

  (上殘)□能令一切衆生離諸苦惱此

  此段文字,爲後秦/鸠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卷六“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叁”中的內容:

  有能受持是經典者,亦複如是。於一切衆生中,亦爲第一。一切聲聞、辟支佛中,菩薩爲第一。此經亦複如是,於一切諸經法中,最爲第一。如佛爲諸法王,此經亦複如是,諸經中王。宿王華,此經能救一切衆生者,此經能令一切衆生離諸苦惱,此經能大饒益一切衆生,充滿其願(84)。

  此殘片和俄TK321號殘片叁爲同一部分,中阙十馀行。

  5、殘片叁行,背面朝上,爲世俗文獻。從內容來看,此殘片也似與“俄TK314 類書”有關,但不解此片因何印反?

  此件可擬題爲:1。鐵髪亥頭欲護神求修序;2。古籍殘片;3。妙法蓮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叁殘片;4。妙法蓮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叁殘片;5。古籍殘片。

  九、俄A9 2。陀羅尼(85)

  今案:原件爲一刻本殘片,存五行:

  (上殘)□滿哆(後殘)□哩秫弟(後殘)

  嚩怛他蘖□八十□纥哩□合(後殘)

  野八十叁地瑟□二合曩八十四(後殘)

  地瑟恥二合哆八十五摩賀母(後殘)

  嚩賀

  內容爲唐/佛陀波利譯《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中的“佛頂尊勝陀羅尼”,見《大正藏》第19冊967號350頁下25至28行。此殘片與俄TK294號陀羅尼殘片爲同一種刻本。

  故此件可擬題爲:佛頂尊勝陀羅尼殘片。

  第六冊(86)

  一、ИнвNO。951 A。佛經

  今案:此件爲一刻本殘頁,存十叁行,從“悉能製伏一切外道悉能解脫一切煩惱”始,至“經於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普於十”終,爲《普賢行願品》中的內容。參見《俄藏黑水城文獻》第二冊所收之“俄TK61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21-11)第16行和(21-12)第8行(87)。

  故此件可擬題爲: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殘頁

  二、ИнвNO。1044 禅宗文獻

  今案:此件爲一抄本殘片,存十二行。可辨識文字如下:

  (上殘)身處酌然

  (上殘)處試舉看

  (上殘)說不著爛泥裏(88)

  (上殘)河南正河北在

  (上殘)□相唾饒你

  (上殘)還見麽 便打

  (上殘)言句何故

  (上殘)擇有不見

  (上殘)□地便道

  (上殘)出語不知

  (上殘)□未見本

  (上殘)□單傳

  此殘片所抄,是宋/克勤評唱、宋/重顯頌古的《佛果圜悟禅師碧岩錄》卷第一之第八末第九初中的內容:

  若無透關底眼轉身處,到這裏灼然不柰何。且道如何是透關底眼轉身處?試舉看。

  【九】舉僧問趙州:如何是趙州河北河南,總說不著。爛泥裏有刺。不在河南,正在河北?州雲:東門西門南門北門開也。相罵饒爾接嘴,相唾饒爾潑水…

《《俄藏黑水城文獻》之漢文佛教文獻擬題考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