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課
思考題
1.請談一談聞思修行、弘法利生與信心、悲心、智慧叁者之間的關系。爲什麼對具有勇猛心和空性智慧的菩薩魔衆無機可乘?請以事理說明。
2.爲什麼菩薩以嗔恨心引發爭論,魔衆會歡喜若狂?怎樣分辨魔、佛的加持,了知此理有何必要?
3.未得授記的菩薩與已得授記的菩薩爭論有何過患?應如何忏悔此種罪業?怎樣才能趨入真正的大乘佛法?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爲度化一切衆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下面我們繼續學習般若法。
大家都非常清楚,《般若攝頌》是佛陀第二轉*輪的精髓,對每一個人來講,一定要好好學習。不但要學,最好還要通達空性,因爲沒有通達空性就不能真正成佛,也不能離開叁界輪回的痛苦。若自己都不能離開痛苦,那更何況說度化衆生,恐怕也無能爲力。所以對每位修學者來講,修學般若空性確實是當務之急,絕對不可缺少。因此,大家在學大乘佛法時,一定要有強烈的希求心。如果沒有希求心,每天都得過且過、活一天算一天,就像山上的牦牛一樣,只要一天能吃到草、喝到水就可以,除此之外再沒有更遠的理想,那就不太好。我們以前都在諸佛菩薩面前發下誓願——一定要成佛度衆,若連自己的實執都沒有根除,甚或相續中般若智慧的種子都沒種下,那怎麼能成就佛果、利益衆生呢?這一點大家都應該好好想一想。
雖然我能力有限,但內心始終覺得:在如今這個時代,很多佛教徒對叁寶的信心、對衆生的悲心以及認識佛法的智慧都非常缺少。當然,這也是我再叁跟大家強調一定要在這方面下功夫的原因。以前,我去過一些出家人的道場,也去過一些在家居士的團體,在接觸或討論的過程中,很容易發現有些人根本沒有信仰。如果內心對叁寶的至誠心和恭敬心都沒有,怎麼能稱爲佛教徒呢?怎麼能依靠佛教的外殼來維持生活呢?真的,非常慚愧!所以,每一個人都應經常觀察自己,看內心中對叁寶到底有多少恭敬心和歡喜心。
相信大家從其他宗教信徒的演講和行爲都能看出,他們對自己的教主確實有不共的信心。最近我看了幾本書,有一本書叫《影響世界的經典演講》,裏面載有很多國際名人及政界知名人士的演講。雖然他們所講的內容不一定是宗教的意義,但在演講時很多都流露出對所信宗教教主特別虔誠的信心。還有一本書叫《美國的精神》,裏面主要介紹了美國總統等的演講,到中間或最後的時候,很多都說:祈禱上帝保佑你!而且不管他們做什麼事情,從內心當中或心坎深處都祈禱上帝能圓滿完成此事。還有一本書叫《諾貝爾和平獎獲獎演說》,本書從一百多年來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發表的演說中,選出了最精彩的27篇。裏面大多數人是基督徒,他們對上帝都表現出了特別恭敬的信心。
看了這些以後,我就想:雖然包括佛教協會的法師在內的諸多佛教人士,在演講時口頭上都會說“阿彌陀佛”,但到底有多少信心卻很難說。我跟一個寺院的住持交往過一段時間,雖然他是一個市佛教協會的會長,但我感覺他對佛陀並沒有恭敬心,只不過表面上拜拜佛,內心中卻對其他領導充滿尊重心。所以大家以後在信心上一定要轉變過來。
現在有些寺院很糟糕,完全成了賺錢的工具,根本沒有聞思修行。的確,現在學習佛法的道場基本上都沒有,所以佛教的狀況不得不讓人考慮。如果所有道場都變成旅遊開放的場所,一直飽受經濟的沖擊,那再過十幾年,恐怕真正實修實證的人就會越來越少。現在很多地方,不要說像以前禅宗等宗派出現的高僧大德那樣——證悟真正勝義谛的空性,到目前爲止,很多主持佛教的年輕人士,連佛教世俗谛的基本真理都一竅不通。如今的佛教應該說在這一代人手裏,那這一代人有什麼樣的境界傳給下一代人呢?最關鍵的是這一代人有多少開悟者。即使沒有開悟,也應該從內心中或骨髓裏對佛經或佛教生起信心,而這樣的人又有多少呢?所以,所有佛教徒皆應反觀內心。
當然,這跟各方面的因素也有一定的關系。如果在一個地方有一位強調實修的大德,或真正弘揚大乘佛法精神理念的法師,其影響也會很不錯。但如今很多人自己的實執都沒有破,利益衆生的心也沒有,每天都在實有執著支配下,一直爲自己奔波、忙碌、操心,那一切利益或引導衆生的行爲,恐怕只是表面的形象,根本靠不住或禁不起風雨的吹打。
所以我想,不管在座的道友是出家身份還是在家身份,也不管自己以後到哪裏,都應像法王如意寶在發願文裏所講的一樣——在心中,弘揚佛法、利益衆生這兩大事情絕對不可缺少[1]。既然如此,那我們就應對空性法門有所認識,這一點特別重要!
下面講精進般若的菩薩魔衆不能損害。
酉二(魔不能害彼之理)分二:一、宣說無機可乘之理;二、附帶說明違品有機可乘之因。
戍一、宣說無機可乘之理:
智者具有勇猛心,晝夜觀勝般若義,
如鳥飛空身心淨,魔衆豈能有機乘?
一般來講,在學習大乘佛法空性意義時,有成千上萬魔衆不歡喜。爲什麼魔衆不高興呢?因爲它們害怕衆生獲得成就,所以才不斷以誹謗等方式來阻擾、作難。但實際上,以善巧方便度化衆生,通達一切萬法無有實質的空性智慧的智者,遇到再大的違緣和魔障都不會退轉。因爲他們具備不退轉大乘道的勇猛意樂,行爲上日日夜夜觀修遠離一切戲論的般若空性之義,除此之外再沒有別的事情。也就是說,他們對世間各種各樣亂七八糟的事情根本沒有興趣,就像對大人來講,孩童的玩耍根本沒有任何價值一樣,他們唯一喜歡觀修般若空性的意義。在行持般若空性的意義時,他們的身心得以清淨、自在,就像飛禽在空中飛翔時無有任何阻礙一樣,所以縱然魔衆不斷製造障礙也根本不能得逞。
麥彭仁波切講:就像飛禽在空中自由自在飛翔時,地面上狂吠的狗等對它根本無有任何危害一樣;真正具有智慧、精進的菩薩,在利益衆生或修學般若時,魔衆也不能危害他。《華嚴經》雲:“十方一切諸魔王,菩薩威德悉調伏,勇猛安住莫能壞,決定修行究竟法。”可見,即使十方一切魔衆都來危害菩薩,以菩薩的威德力也能無余調伏。也就是說,不管魔衆幻化成什麼樣的形象來進行攻擊,因爲菩薩安住于如如不動的境界,它們唯有羞愧難當、遠遠逃避,最終菩薩的修行也得以究竟圓滿,根本不會有絲毫障礙。《佛本行集經》中講:“魔衆如是可畏來,彼聖卓然不驚動,如大智見小兒戲,菩薩觀魔亦複然。”其意是說,大智者佛陀或菩薩對魔衆製造的違緣就像大人看待孩童的遊戲一樣,無論它們怎麼樣操作,自己始終不會有任何動搖。本經還說:“魔軍身意悉亂迷,種種方便欲害聖,不能驚動彼坐處,以有誓願智力強。”爲什麼魔衆再怎麼樣危害也不能驚動菩薩呢?因爲菩薩在利益衆生方面誓言特別堅定,而且其智慧也非常超勝,或者說菩薩的幻變遠遠超越魔衆的伎倆。因此,真正具有精進和對般若法門有所認識的人,在修行過程中絕對不會以魔障退失道心。
《佛說華手經》裏有這樣一個公案:普德增上雲音燈如來出世轉*輪後,閻浮提中有一位叫聲明的法師四處雲遊,講經說法、度化衆生。在一座叫堅牢的城中,有一個人叫堅衆,他因前世所種善根深厚,一直日思夜想地希求正道。有一次空中發出聲音說:現在如來已經涅槃,沒有佛陀住世。這個時候堅衆非常傷心。後來空中傳出聲音說:在你東方叁百六十由旬處,有一位叫聲明的法師,他宣說深廣妙法,你可以去請求他。聽到此話後,他便帶著自己的眷屬,拿著各種供品,前往那裏依止。依止後,他聽到了一些前行法門的教義,心裏生起了極大的歡喜心。
後來,有一叫常求便的魔開始對他進行阻擾,它先幻變成聲明法師與一美女做不淨行,然後在旁邊跟堅衆說:你所認爲的像真佛一般的聲明法師,跟女人有不清淨的關系,請你親眼看一看。他看了以後也沒退失信心,說:雖然我肉眼見到了這樣的現象,但是因爲我得到了法利,再加上我聽到了空中的授記,從各方面的因緣來看,我根本不相信。最後他說:我這次所見如果不是真的,願它立即消失。他一說這樣的谛實語時,當下他眼前不清淨的幻術全都消失了。然後常求便魔非常羞愧、自然消失。後來他在法師前一直希求正法,最終應該得到了正行甚深法要,但經典裏不明顯。方便的時候希望大家能看一看,我以前講過,《佛說華手經》在漢文當中有。
可見,在修行或修道過程中,魔衆會變化成各種各樣的相來製造違緣或障礙。在這個時候,信心不具足、沒有得授記、沒有佛陀守護的菩薩就會被魔掀翻。其實這不僅是佛教當中,在世間,勇敢和脆弱的人也有很大的差別。有些人看起來特別可憐,但他有特別堅強的意志,那他不但不會倒下來,其毅力反而會越來越強。
像二十世紀美國最著名的盲聾作家——海倫·凱勒,她于1880年降生,1968年“六一”兒童節去世,她的一生就爲後人樹立起了一座豐碑。她出生十九個月就因猩紅熱導致盲聾,也就是說,從那時起她就成了耳朵聽不到、眼睛看不到的人。大家想一想,如果自己耳朵聽不見、眼睛看不見,會是什麼樣的情況。(其實,耳朵看也可以說,因爲菩薩就具有這樣的功德,相信了知一地菩薩功德的人都清楚。另外,爐霍那邊的農區經常說“拿懇內側[2]”,通過口語來看…
《般若攝頌釋 第四十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