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摄颂释 第四十一课

  

第四十一课

  

  

思考题

  1.请谈一谈闻思修行、弘法利生与信心、悲心、智慧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什么对具有勇猛心和空性智慧的菩萨魔众无机可乘?请以事理说明。

  2.为什么菩萨以嗔恨心引发争论,魔众会欢喜若狂?怎样分辨魔、佛的加持,了知此理有何必要?

  3.未得授记的菩萨与已得授记的菩萨争论有何过患?应如何忏悔此种罪业?怎样才能趋入真正的大乘佛法?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般若法。

  大家都非常清楚,《般若摄颂》是佛陀第二转*轮的精髓,对每一个人来讲,一定要好好学习。不但要学,最好还要通达空性,因为没有通达空性就不能真正成佛,也不能离开三界轮回的痛苦。若自己都不能离开痛苦,那更何况说度化众生,恐怕也无能为力。所以对每位修学者来讲,修学般若空性确实是当务之急,绝对不可缺少。因此,大家在学大乘佛法时,一定要有强烈的希求心。如果没有希求心,每天都得过且过、活一天算一天,就像山上的牦牛一样,只要一天能吃到草、喝到水就可以,除此之外再没有更远的理想,那就不太好。我们以前都在诸佛菩萨面前发下誓愿——一定要成佛度众,若连自己的实执都没有根除,甚或相续中般若智慧的种子都没种下,那怎么能成就佛果、利益众生呢?这一点大家都应该好好想一想。

  虽然我能力有限,但内心始终觉得:在如今这个时代,很多佛教徒对三宝的信心、对众生的悲心以及认识佛法的智慧都非常缺少。当然,这也是我再三跟大家强调一定要在这方面下功夫的原因。以前,我去过一些出家人的道场,也去过一些在家居士的团体,在接触或讨论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现有些人根本没有信仰。如果内心对三宝的至诚心和恭敬心都没有,怎么能称为佛教徒呢?怎么能依靠佛教的外壳来维持生活呢?真的,非常惭愧!所以,每一个人都应经常观察自己,看内心中对三宝到底有多少恭敬心和欢喜心。

  相信大家从其他宗教信徒的演讲和行为都能看出,他们对自己的教主确实有不共的信心。最近我看了几本书,有一本书叫《影响世界的经典演讲》,里面载有很多国际名人及政界知名人士的演讲。虽然他们所讲的内容不一定是宗教的意义,但在演讲时很多都流露出对所信宗教教主特别虔诚的信心。还有一本书叫《美国的精神》,里面主要介绍了美国总统等的演讲,到中间或最后的时候,很多都说:祈祷上帝保佑你!而且不管他们做什么事情,从内心当中或心坎深处都祈祷上帝能圆满完成此事。还有一本书叫《诺贝尔和平奖获奖演说》,本书从一百多年来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发表的演说中,选出了最精彩的27篇。里面大多数人是基督徒,他们对上帝都表现出了特别恭敬的信心。

  看了这些以后,我就想:虽然包括佛教协会的法师在内的诸多佛教人士,在演讲时口头上都会说“阿弥陀佛”,但到底有多少信心却很难说。我跟一个寺院的住持交往过一段时间,虽然他是一个市佛教协会的会长,但我感觉他对佛陀并没有恭敬心,只不过表面上拜拜佛,内心中却对其他领导充满尊重心。所以大家以后在信心上一定要转变过来。

  现在有些寺院很糟糕,完全成了赚钱的工具,根本没有闻思修行。的确,现在学习佛法的道场基本上都没有,所以佛教的状况不得不让人考虑。如果所有道场都变成旅游开放的场所,一直饱受经济的冲击,那再过十几年,恐怕真正实修实证的人就会越来越少。现在很多地方,不要说像以前禅宗等宗派出现的高僧大德那样——证悟真正胜义谛的空性,到目前为止,很多主持佛教的年轻人士,连佛教世俗谛的基本真理都一窍不通。如今的佛教应该说在这一代人手里,那这一代人有什么样的境界传给下一代人呢?最关键的是这一代人有多少开悟者。即使没有开悟,也应该从内心中或骨髓里对佛经或佛教生起信心,而这样的人又有多少呢?所以,所有佛教徒皆应反观内心。

  当然,这跟各方面的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在一个地方有一位强调实修的大德,或真正弘扬大乘佛法精神理念的法师,其影响也会很不错。但如今很多人自己的实执都没有破,利益众生的心也没有,每天都在实有执著支配下,一直为自己奔波、忙碌、操心,那一切利益或引导众生的行为,恐怕只是表面的形象,根本靠不住或禁不起风雨的吹打。

  所以我想,不管在座的道友是出家身份还是在家身份,也不管自己以后到哪里,都应像法王如意宝在发愿文里所讲的一样——在心中,弘扬佛法、利益众生这两大事情绝对不可缺少[1]。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应对空性法门有所认识,这一点特别重要!

  下面讲精进般若的菩萨魔众不能损害。

  酉二(魔不能害彼之理)分二:一、宣说无机可乘之理;二、附带说明违品有机可乘之因。

  戍一、宣说无机可乘之理:

  

智者具有勇猛心,昼夜观胜般若义,

  

如鸟飞空身心净,魔众岂能有机乘?

  一般来讲,在学习大乘佛法空性意义时,有成千上万魔众不欢喜。为什么魔众不高兴呢?因为它们害怕众生获得成就,所以才不断以诽谤等方式来阻扰、作难。但实际上,以善巧方便度化众生,通达一切万法无有实质的空性智慧的智者,遇到再大的违缘和魔障都不会退转。因为他们具备不退转大乘道的勇猛意乐,行为上日日夜夜观修远离一切戏论的般若空性之义,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事情。也就是说,他们对世间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事情根本没有兴趣,就像对大人来讲,孩童的玩耍根本没有任何价值一样,他们唯一喜欢观修般若空性的意义。在行持般若空性的意义时,他们的身心得以清净、自在,就像飞禽在空中飞翔时无有任何阻碍一样,所以纵然魔众不断制造障碍也根本不能得逞。

  麦彭仁波切讲:就像飞禽在空中自由自在飞翔时,地面上狂吠的狗等对它根本无有任何危害一样;真正具有智慧、精进的菩萨,在利益众生或修学般若时,魔众也不能危害他。《华严经》云:“十方一切诸魔王,菩萨威德悉调伏,勇猛安住莫能坏,决定修行究竟法。”可见,即使十方一切魔众都来危害菩萨,以菩萨的威德力也能无余调伏。也就是说,不管魔众幻化成什么样的形象来进行攻击,因为菩萨安住于如如不动的境界,它们唯有羞愧难当、远远逃避,最终菩萨的修行也得以究竟圆满,根本不会有丝毫障碍。《佛本行集经》中讲:“魔众如是可畏来,彼圣卓然不惊动,如大智见小儿戏,菩萨观魔亦复然。”其意是说,大智者佛陀或菩萨对魔众制造的违缘就像大人看待孩童的游戏一样,无论它们怎么样操作,自己始终不会有任何动摇。本经还说:“魔军身意悉乱迷,种种方便欲害圣,不能惊动彼坐处,以有誓愿智力强。”为什么魔众再怎么样危害也不能惊动菩萨呢?因为菩萨在利益众生方面誓言特别坚定,而且其智慧也非常超胜,或者说菩萨的幻变远远超越魔众的伎俩。因此,真正具有精进和对般若法门有所认识的人,在修行过程中绝对不会以魔障退失道心。

  《佛说华手经》里有这样一个公案:普德增上云音灯如来出世转*轮后,阎浮提中有一位叫声明的法师四处云游,讲经说法、度化众生。在一座叫坚牢的城中,有一个人叫坚众,他因前世所种善根深厚,一直日思夜想地希求正道。有一次空中发出声音说:现在如来已经涅槃,没有佛陀住世。这个时候坚众非常伤心。后来空中传出声音说:在你东方三百六十由旬处,有一位叫声明的法师,他宣说深广妙法,你可以去请求他。听到此话后,他便带着自己的眷属,拿着各种供品,前往那里依止。依止后,他听到了一些前行法门的教义,心里生起了极大的欢喜心。

  后来,有一叫常求便的魔开始对他进行阻扰,它先幻变成声明法师与一美女做不净行,然后在旁边跟坚众说:你所认为的像真佛一般的声明法师,跟女人有不清净的关系,请你亲眼看一看。他看了以后也没退失信心,说:虽然我肉眼见到了这样的现象,但是因为我得到了法利,再加上我听到了空中的授记,从各方面的因缘来看,我根本不相信。最后他说:我这次所见如果不是真的,愿它立即消失。他一说这样的谛实语时,当下他眼前不清净的幻术全都消失了。然后常求便魔非常羞愧、自然消失。后来他在法师前一直希求正法,最终应该得到了正行甚深法要,但经典里不明显。方便的时候希望大家能看一看,我以前讲过,《佛说华手经》在汉文当中有。

  可见,在修行或修道过程中,魔众会变化成各种各样的相来制造违缘或障碍。在这个时候,信心不具足、没有得授记、没有佛陀守护的菩萨就会被魔掀翻。其实这不仅是佛教当中,在世间,勇敢和脆弱的人也有很大的差别。有些人看起来特别可怜,但他有特别坚强的意志,那他不但不会倒下来,其毅力反而会越来越强。

  像二十世纪美国最著名的盲聋作家——海伦·凯勒,她于1880年降生,1968年“六一”儿童节去世,她的一生就为后人树立起了一座丰碑。她出生十九个月就因猩红热导致盲聋,也就是说,从那时起她就成了耳朵听不到、眼睛看不到的人。大家想一想,如果自己耳朵听不见、眼睛看不见,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其实,耳朵看也可以说,因为菩萨就具有这样的功德,相信了知一地菩萨功德的人都清楚。另外,炉霍那边的农区经常说“拿恳内侧[2]”,通过口语来看…

《般若摄颂释 第四十一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