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修指導二(衍空法師)

  禅修指導(二)

  衍空法師

  (2010年7月22日上午于普賢閣)

  

  各位同學,大家早上好!開始講課之前,大家先靜坐十五分鍾好不好,我們把昨天學過的東西重新練習一下。

  首先把我們的身體姿勢調整好,你們把身體放松了,肩膀也要放松,然後手輕輕地放在小腿上,嘴角輕輕地微笑。現在我們可以去留意和感受自己的呼吸,但是不要去影響自己的呼吸。我們並不是在修煉氣功,我們是在培養自己的覺知,學習覺察,通過留意自己的呼吸去培養覺醒的心。我們並不是要影響自己的呼吸,而是讓我們像個第叁者,輕輕地去觀察自己的呼吸,看看它是快還是慢,是緊的還是松緩的,是流暢的還是斷斷續續的。不管是哪一種呼吸都無所謂,因爲它們不只是呼吸,亦是你們自己的一部分,沒有善也沒有惡,你們覺知就可以了。

  當你們感受到呼吸的時候,你就可以感覺到舒服和甯靜,然後你們可以開始數自己的呼吸,一吸一呼數一,再吸再呼數二,從一數到十,再重新數一遍。在數的時候盡量不要打妄想,如果你在數的時候打了妄想,而忘了你數的數字,就從頭再數一遍。我們現在就來一個十五分鍾數息的活動,在你數息的時候把你的注意力放在數字上,也可以把你的注意力放在你的呼吸上。可能你們專注在數字上,有時候會覺得比較容易一些,你們自己可以去調教或試驗,我們現在來做十五分鍾的禅修。

  (禅修)

  摩擦自己的雙手,然後撫摩你們自己的臉,有點像女孩子在敷面膜一樣,這樣子對你身體的血液循環是有幫助的。

  昨天我跟大家介紹了“四念住”的第一念住——觀身。其實這個是“四念住”的法門,是有次第的。“次第”的意思是它可以有一二叁四,有一個進步的空間。有的時候我們學佛,在初學佛時,你們的師父可能會教你們念“阿彌陀佛”。當你死去的那一天,你也是在念“阿彌陀佛”。你在參禅的時候,第一天你們會學參“念佛是誰”,開悟的那一天你也可能也是在參“念佛是誰”,但中間的次第可能不太清楚,要怎樣去進步呢?其實佛法的修行是有階梯的,禅宗有叁關。到底在念佛的時候怎樣才算進步呢,怎樣才算是念得好或是不好呢?其實是很值得我們去反思的。“四念住”的修行方法,因爲時間的關系,我只能說到這裏爲止,如果將來你們想對“四念住”的修行有更深入的了解,我建議大家到網上去尋找一本書,是一本由聖空法師寫的書。聖空法師是一位博學的法師,他精通巴利文、梵文、中文,他對南傳佛教的修行非常清楚,他現在在臺灣的香光裏佛學院,講《瑜伽師地論》,教大乘的修學方法。聖空法師的教導,是非常穩當的。將來如果你們想參考四念住的方法,可以參考聖空法師的著作。那漢傳的經典有沒有啊?我覺得講“四念住”講得最詳細和清楚的,就是《瑜伽師地論》裏講的“十六聖行”,不過文字比較深奧,不容易去掌握內容,但無論如何都是你們將來想在“四念住”這個方法裏,去找更多更深資料的地方。

  接下來我要跟大家講今天課文的內容,當然也是有關于禅修的。可是我們下手的方法有一點不同,兩個方法都很重要,你感覺它們可能會有所不同,只是用功的方法有所不同,在修行到一定的程度是沒有分別的。而事實上這兩個方法,是有互補的好處的。

  你們可以看看今天發給大家的講稿。我們一般所說的禅,其實是梵文的發音,梵文是Dhyana,譯成中文就是“禅那”。比如在我們香港,計程車叫Taxi,其實就是的士啦。Dhyana翻譯成中文的話,可以譯爲“棄惡”,或是“功德叢林”。意思就是通過禅修,可以去除我們所有的惡念,去除惡念就可以去除惡行,通過禅修也可以累積一切功德,所以就稱爲“功德叢林”,意思就是一切功德都由此而生起。由此可以看到禅修對于我們是多麼的重要啊!

  那“禅那”的意譯是什麼呢?就是思維修,或者靜慮。“思維修”叁個字非常有意思,思維是我們的心運作的一部分。我們的心其實可以簡單分爲受、想、行、識。但是我們現在專注的是我們思維的修煉,因爲通過思維的訓練,可以將我們的心改變。佛法對我們很重要,其中一個原因是它能帶給我們希望。我們有希望可以來改變自己,如果沒有希望改變我們就不需要努力。因爲有希望去改變,這會讓我們做得更好,可以更幸福。所以修行、學佛是非常重要的。古人有一句話:“心,心,心,難可尋,寬時遍法界,窄也不容針。”它的意思就是過去、現在、未來這叁心,其實我們是很難去找到它們的。過去的心已經不見了,你只能得到一些記憶,一些虛幻的記憶,未來同樣也是找不到的。你可以預算、希望,但是這些都是以當下的心去做的。所以不論過去、未來,都不能離開現在的心。但是現在的心又是怎樣的呢?我們現在的心是刹那刹那地變化,所以也是不能留住,所以也是尋不到的。“寬時遍法界”,有時候我們的心可以大到像宇宙那樣大。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是由他的四十八大願所成就的。極樂世界是多麼的莊嚴,多麼的幸福,占的空間也是多麼的大,這一切是由阿彌陀佛的心念所成就的。我們這個柏林禅寺,也是由老和尚的心所成就的。今天我詳細問過老和尚,十八年前的柏林禅寺是個小小的寺院,我問他是如何夢想有今時今日的柏林禅寺,其實講到底也是老和尚的心念。他的願望,還有他的心是這麼的大,所以今天的柏林禅寺也有這麼的大。“寬時遍法界,窄也不容針”,什麼是“窄也不容針”呢?如果你碰到一個你不喜歡的人,他對你笑,你的心可能會想,他的笑容特別讓人討厭;你看到他所穿的襪子,也是特別的醜。其實他的笑容和他的襪子沒什麼特別,只是因爲你的心不能容納他,他就變得特別討厭,事實根本不關他的事,只是因爲你的心非常的狹窄。其實無所謂,你非常狹窄的心,可以變成像老和尚這樣寬大的心願,可以成爲阿彌陀佛這麼大的心願,也可以像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心願。最微妙的是我們的心,心是可以通過修煉,而去改變的,所以稱之爲“思維修”。因爲可以修行,改變自己,改變命運,所以我們的生命才有希望。

  講稿下面所說的“靜慮”是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禅修有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寂靜,就是首先要讓我們的心靜下來。一杯很渾濁的水,裏面有很多沈澱和沙粒,你們要看清楚杯底,是看不到的。首先你要把這杯水放下,允許這些沙泥沈澱下來,水才會變清。當你的心非常渾濁,充滿貪心、恐懼、貪嗔癡,你是沒有辦法産生智慧的。我們現在的社會,知識是爆炸的。大家要找知識,其實上網就可以找到了,所以說知識並不值錢了,因爲太多,太容易找到了。那麼什麼才是最值錢的呢?就是洞察力。你在知識裏面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東西,這就是我們的洞察力。怎麼樣才能培養洞察力呢?首先要培養我們的甯靜,在甯靜之中,才能培養出這一份洞察力,見到一些其他人看不到的東西。大家讀書的時候,都是讀一樣的課程,有的人記得特別好,那他們考試就可以取得比較好的成績。但是如果你要考得非常好,你就要在同樣的課文裏面,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東西。如果大家將來要在研究院考上博士生,你也需要在你的課程裏面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東西。不單如此,你如果想要在股票市場上發財,大家也是看同樣的知識,同樣的圖表,你怎樣看到一些比較遠的東西呢。大家現在都說股票沒有希望了,股票跌到了很低的水平,使得大家都快忘記了。你在那個時候會不會懂得去買呢?那個時候價位是最便宜的,因爲大家都放棄了股票。有時股票也會炒到很高的水平,大家都爭著去買,你會不會在那個時候有這個洞察力,太貴了你不會隨波逐流去買,而是要把股票賣出去。怎樣擁有這樣一個洞察力不會隨波逐流呢?怎樣在一些平常的事物上面,看到別人看不到的美麗,一些更有深度的智慧呢?其實都要有一份甯靜的心,因爲有甯靜的心,你才懂得去思考,去深入了解,所以才稱之爲“禅那”,不是很繁忙之中的思慮,是甯靜之中的思慮,也稱之爲定慧。這些智慧是在甯靜和專注裏面培養出來的。禅就是禅那,有“棄惡”和“功德叢林”的意思,或者有“思維修”和“靜慮”兩個意義。

  那接下來,就要給大家介紹禅修的工具。你們做什麼東西都需要有工具,炒菜需要有鏟子,煮飯要有鍋,要有火等等,這些都是做飯的工具。禅修要有什麼工具呢?有“尋”和“伺”。首先給大家介紹的是“尋”、“思”和“作意”之間的區別。首先給大家解釋“作意”。“作意”是心的造作,能令心轉向目標。通過它,目標得以呈現于心。就好像昨天我跟大家介紹的,把你們的專注力,輕輕地帶去留意你的呼吸,其實就是我在引導你們“作意”。“作意”就是你的心給自己一個指示。你的心本來在浮浮遊遊,或者在做其他事物,現在我給它一個指示,當你的心得到這個指示後,它就會朝著指示去專注,所以說“作意”對我們的心和修行是非常重要的。作意就好像船的舵手,控製著船的方向以朝向目的地。我教大家觀呼吸,觀呼吸就是你的“作意”了。我教你們念“觀音菩薩”,你的心就要“作意”,要自己默念觀音菩薩,或者你自己的心要自己去念“阿彌陀佛”。所以禅修的第一步就是要去“作意”,就是心給自己一個指示,你的心收到這個指示,它就會依你的指示去做。

  第二就是思,是催促心與心所朝向目標。意思就是當你得到“作意”的指示之後,比如說觀呼吸,你要留意你的小腹的上下,或者留意你的呼吸是長還是短,你就會想現在是長還是短,或者你觀察你的小腹是上還是下,或是數一二叁,意思就是你的心依據這個“作意”的指示去思維,你的思維並不是沒有方向的,是依據“作意”的指示去思維。這就像龍船上的鼓手,他是有催促的作用,船要劃快一點,他打鼓的節奏就快一點,船…

《禅修指導二(衍空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