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人生的四種思維(淨因法師)

  人生的四種思維

  淨因法師

  (2010年7月25日上午于文殊閣)

  

  主持人明傑法師:各位營員,大家上午好!作爲法師的學生,我現在很榮幸地向各位介紹淨因法師。淨因法師1982年出家,先後就讀于南京中國佛學院棲霞山分院和北京中國佛學院。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受中國佛教協會趙樸初會長的委派,到佛教國家斯裏蘭卡留學,法師在斯裏蘭卡的克拉尼亞大學取得文學碩士和哲學碩士。之後又遠赴英國,在英國的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取得博士學位。現在法師是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的總監。昨天我們講到了,對于在香港大學這樣的一所國際知名的學校裏邊,有這樣的一個研究佛教機構,而且它的發展勢頭非常好,法師可以說是投入了非常大的心力。同時法師也積極地在香港和大陸從事于弘法的工作。比如說在一些報紙和雜志上開辟專欄,同時還出版一些佛教方面的著作。應該說淨因法師是對柏林禅寺生活禅夏令營支持最大的一位法師。自從第一屆我們舉辦生活禅夏令營的時候,法師就來爲我們做法布施,爲我們做佛學講座。之後無論多忙,只要我們邀請法師來,法師都非常慈悲地趕來柏林禅寺,跟大家結緣。他今天給我們講座的題目是《人生的四種思維》。現在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來歡迎淨因法師。

  從農業社會進步到工業社會、信息社會,人類都是處于智商時代,即左腦時代,推崇“知識就是力量”。然而,進入二十一世紀,一個“右腦時代”已經悄然來臨,人類進入情商時代,即右腦時代。盡管在信息時代標榜的“左腦”能力在今天的概念時代仍然必要,但是卻不再能滿足我們的需要。在信息時代曾經被低估、忽視的“右腦”功能——悟性、創造性、執著、快樂感、探尋意義以及全局觀點,對一個人的成功與幸福,將顯得越來越重要,這就要求我們要有一種全新的思維。現在我先和大家做第一個遊戲,看看大家對人腦的了解到什麼程度,人爲什麼用右手寫字,而不是左手?

  營 員:因爲左腦發達所以用右手寫字。

  淨因法師:左腦發達和右手有什麼關系呢?

  營 員:好像科學研究發現,一般左腦發達就用右手。

  淨因法師:嗯,好像你的答案是正確的,明傑法師,給他發今天的第一份獎品。

  確實是如此,早在一百年前,有一位鐵道建築工人在工作時發生了意外,一根小木棍從他的左眼刺入,刺穿右腦。萬幸的是,經過精心的治療,他身體康複良好,行動自如。所不同的是,意外之前他是位非常熱情、活躍、進取的人,而意外發生後,他失去了昔日的熱情,更無進取精神,對什麼事都缺少熱情。他的這一變化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研究,終于找到了答案:這是右腦受損所致,進而發現人的大腦分爲兩個半球,分別起著不同的作用:

  1.左腦控製右半側身體,右腦控製左半側身體;

  2.左半球擅長語言、順序、邏輯和分析能力,右半球則是非線性的、直覺的和整體的;

  3.左腦精于讀字面語意,右腦精于讀懂話外音,譬如說 “宰相肚裏能行船”,依句子的字面意思,左腦就納悶,怎麼可能有這麼大的肚子,是不是宰相的肚子有問題?這時,右腦會跟左腦解釋說,宰相並沒有可怕、異常的肚子,這句話是說,他是個慷慨大方和仁慈的人;

  4.左腦分析細節,右腦考慮全局。

  當然,即使完成一個最簡單的任務也需要大腦兩個半球同時運作。而那個建築工人意外前後在情緒上所發生的變化,恰恰正是管理情緒和創造力的右腦在受傷後沒有得到完全康複所致。

  由以上分析不難理解,處于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才幹非常重要,這是一個人成功必備條件,然而僅僅有知識、能幹並不一定代表你理所當然會成功,因爲在今天,知識、才幹僅僅是一個人成功的條件,而右腦如何善用這些條件,則成爲一個人成功的關鍵。

  以《西遊記》爲例,在西天取經的團隊中,看起來唐僧是最沒本事的人,他騰不了雲,駕不了霧,分不清人妖;要是肚子餓了,他只會說,“徒弟啊,我餓了,去化點齋吧”;如果沒有徒兒的幫忙,他甚至連水都喝不上!很多人不太明白,如來佛祖爲什麼要讓這樣一位老實人做老板,而讓具有通天能力的孫悟空做跑腿?以前我也一直想不明白,今年十月,我參加了香港大學舉辦的“轉換型領導”工作坊,在討論到經理(Manager)與領頭人(Leader)職能的異同時(見下表),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經理與領頭人職能要覽

  

  

經理/取經團隊CEO(孫悟空)領頭人/取經團隊領頭人(唐僧)
強調完成某件事的策略、結構與系統(Emphasize tactics, structure and systems)強調事業背後的哲理與核心價值(Emphasize philosophy, core values)
問如何與何時(Ask how and when)問是什麼與爲什麼(Ask what and why)
有特定目標(Have a short-term view)有共同目標(Have shared goals)
把事件做正確(Do things right)做正確的事(Do the right thing)
維持(Maintain)發展(Develop)
管理(Administer)創新(Innovate)
專注于系統與結構(Focus on system and structure)專注于人(Focus on people)
依賴控製(Rely on control)依賴信任(Rely on trust)
關注點是工作效率(Are interested in efficiency)關注點是事件的效用(Are interested in effectiveness)

  由上表可知,CEO與領頭人的職能確有不同。基于這種認識,好的取經團隊領頭人並非理所當然就是好的取經團隊CEO;反之,好的取經團隊CEO,並不一定就能勝任取經團隊領頭人之責。孫悟空業務能力強,能按時、按質、高效率地完成某個具體降妖除魔的任務,基本上還是屬于左腦管理的範疇,而唐僧正是因爲有著“求取真經,利益華夏”的核心價值觀,才會有“若不至天竺,終不東歸一步,甯可就西而死,豈歸東而生?”的決心,義無反顧地在“上無飛鳥,下無走獸,複無水草”的大沙漠上西行求法;他不拘一格,大膽使用各種“專業”人才;他對人真誠,關心團隊中的每一位成員,因而把大家緊緊團結在一起,向既定目標邁進。所有這一切,都屬于右腦管理的範疇,因而他成爲一位合格的老板。

  現在我總結一下剛才討論的內容,左腦和右腦的分工不同,但左腦和右腦卻是一個整體,缺一不可。如果我們只用半個腦袋來思考問題,問題會層出不窮。譬如說,不少有權、有地位的人,掙的錢十輩子都用不完,但是他仍然不會滿足,因貪汙腐化而身敗名裂,原因很簡單,因爲他們只用左腦來思考問題,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顧眼前利益,不考慮前因後果;只見局部,而無全局觀念。反過來,一個人若只用右腦來思考問題,過于誇大精神的力量,清高得有點不食人間煙火,脫離實際,生活也會過得很苦。因此我們在強調對右腦進行訓練的同時,並不意味著貶低左腦在當今社會的功用。事實上,只有左、右腦並用,我們才會擁有完美的思維。只因爲以前我們太偏重于左腦的功用,所以人類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情商時代,我提醒大家重視對右腦的訓練,即強調思維的重要性,因爲有什麼樣的思維,就有什麼樣的人生。

  也許在座的人會問:我們都是大學生,接受高等教育,難道對自己的思維都不了解嗎?爲了回答這一問題,我和大家做第二個遊戲:失戀的感覺是什麼?

  女營員:天像黑了一樣。

  淨因法師:還有其他感覺嗎?

  女營員:心很冷。

  淨因法師:還有不同的感覺嗎?兩個女營員已發表了看法,再聽聽男營員的看法,好嗎?男生和女生的感覺可能不同。

  女營員:心碎。

  淨因法師:還有其他感覺嗎?都是暗無天日嗎?好,我明白你們女生的感覺了,男生可能會和你們不同。

  男營員:痛苦、挫敗、自卑。

  男營員:占有欲,想掌控她但沒法實現。

  淨因法師:怎麼你和女孩的感覺一樣呢?有沒有和女孩感覺不一樣的,那邊,有沒有心很硬的人,有不一樣的感覺?

  男營員:本來有美好的希望,但破滅了,放不下。

  淨因法師:放不下,不是和女孩的感覺一樣嘛。你們中間有沒人在失戀後感到輕松、平靜、氣憤或解脫呢?

  男營員:先開始感覺天要掉下來了,就是一段時間後感覺非常的自由。

  男營員:好像以前被拴住了、被束縛了。

  淨因法師:由以上討論可知,一般人的思維是,失戀的感覺很痛苦,依依不舍,內心充滿遺憾和不甘心,難以想象和接受自己的伴侶將來會和別人在一起,吃不…

《人生的四種思維(淨因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