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修指導(衍空法師)

  禅修指導

  衍空法師

  (2009年7月21日上午于普賢閣)

  

  現在向大家介紹禅修。

  學禅修跟你學習世界上其他東西都是一樣的,就是如果你不知道學這個東西有什麼好處,你不會學得好。如果你學這個東西你不清楚不學它有什麼問題和損失,你不會努力。所以我們現在跟大家介紹禅修,一定要大家清楚禅修對你、對我有什麼重要。爲什麼要修禅修呢?第一是修禅修就是去明白和調順我們的心,你要清楚知道你的心對你有多重要。好像大家今天坐在柏林寺,是誰安排你過來的?可能你說“是我的同學”、“是我的老師”,但是最後安排你過來的是你的心。你念什麼大學、你做什麼事情、做好的事情、做不好的事情,基本上都是你的心爲你安排的。有時候你的心令你很開心,有時候你的心令你很痛苦,但基本上我們一般人對我們的心是不明白、不了解,不曉得它是怎麼搞的!我們發脾氣時、我們罵人時,我們對它好像沒什麼辦法。所以如果你不清楚你的心,你在人生的路途上出錯的機會會很高。你說:好啦,我現在同意我的心對我很重要,因爲它安排我的一切,像很可憐。有什麼辦法好好照顧它一下呢?我們有很多方法照顧我們的身體:我給它吃東西、給它穿衣服、給它洗澡等等照顧身體的方法很多。但照顧我們心的方法好像真的不多。如果你沒有來柏林寺,可能你不知道你的心對你有多麼重要。所以你來到柏林寺,最重要是你明白了你的心對你是非常重要的。你要好好照顧它。

  你問:法師,我怎麼照顧我的心呢?這跟照顧你的小孩,照顧你的小朋友一樣,首先要看看它、明白它。你明白你的小孩,才能夠照顧好他。所以你首先要懂得照顧心的重要性,第二是要了解自己的心、關心它多一些,照顧它。所以現在我們來禅修,你要告訴自己:禅修對我是非常重要的。因爲如果不通過禅修這個方法,我要明白、照顧我的心就肯定沒有一個很好的方法。

  禅修就是修心。你禅修修得好,你的心就好。禅宗有一句話:“直指人心。”它所指的不是吃什麼東西,怎樣去過堂,怎樣去拜佛,怎樣去上殿,這些都是製造一種氣氛,製造一個環境,讓你好好去照顧你的心。照顧你的心就是用第二句話:“明心見性。”就可以搞好你的心。“明心見性”不是很複雜的事情,是很簡單的。“明”就是要明白。現在我們的心是怎麼運作怎麼搞的?你可能不太清楚。第一你就是要明白你的心。像你要來柏林寺,你要先明白來的方法。你首先要找一份地圖,看看坐什麼車過來,來了以後你又觀察一下。要明白你的心也是用同一個方法。首先要觀察一下你的心,它是怎樣搞的,是怎麼回事!我的心什麼時候開心?什麼時候不開心?什麼時候擔心?擔心時它是怎麼樣的?發脾氣時它是怎樣的?這就是對我們的心的明白和了解。在明白、了解你的心以後,你就明白它的特性、脾性。好像你觀察小孩,最初你不明白他什麼時候發脾氣?什麼時候乖乖的?他是一位怎麼樣的小孩?他是聰明的小孩?還是脾氣不好的小孩?當你明白他的脾氣以後,你將來跟他溝通時,跟他相處的時候就會曉得怎樣做。你的心也一樣。首先你要明白它,觀察它:它現在是開心不開心?什麼時候會開心?開心時會怎樣?發脾氣時又會怎樣?我在不同的時候怎樣用不同的方法,將不開心的心變成一顆安靜的心?把我興奮的心變爲一顆安靜的心?這其實都有方法。如果你在禅修的過程裏面認識了自己的心,認識以後,掌握它的脾氣。如果它是常發脾氣的,你最初是沒有辦法的,你還是會發脾氣的。但你要了解到它發脾氣,了解以後,慢慢你會將發脾氣的心調整過來,令發脾氣的機會減少。發脾氣後要怎樣讓它慢慢安靜下來。這基本上就是禅宗所說的:直指人心,明心見性。你明白你的心就曉得怎樣去管它。剛才解釋的就是希望大家明白,禅修對你是非常重要的,因爲禅修就是照顧你的心,好像照顧你的身體一樣。如果你照顧你的心照顧得好,你在人生的路途上會活得好多。我們常常見到大學生念了四年大學,畢業以後就“跳樓”、“自殺”,有些成績很好的同學,雖然考試時很好,但出來工作後跟老板、跟同事相處不來,相處不來就唯有離開……所以人生有很多的問題,但如果你讀書時、工作時明白你的心,能夠把你的脾氣搞好,那不單在你讀書時,到將來工作、結婚、跟老公老婆相處時,你的心是好的心,開心的心,你的人生也會好得多。所以對我們的心的照顧是非常重要的。這個先要大家明白爲什麼要禅修,禅修就是修好你的心,你的人生就會好得多。

  明白了禅修的好處,但你不一定會去學的。你現在覺得好你還要去發願,堅持下去。因爲禅修就像學鋼琴一樣,最初會覺得好痛苦、不容易的。你看法師禅修,一坐兩個小時,看上去很輕松,很自然;但如果是你坐上一個小時,你肯定現在會覺得很痛。我說這法師以前跟你一樣跟我一樣,我們最初坐禅的時候,腿肯定會痛的。學習什麼最初都會有一個痛苦的過程,如果你不能夠堅持下去,你無辦法成功。所以學習禅修你一定要下定決心:我一定要堅持下去。如果坐不下去就放棄那就不會成功。所以你一定要知道這是好的,好以後還要堅持下去,不堅持就沒有成功。就是這麼簡單。

  第叁樣東西就是禅修的方法。方法弄不清楚,肯定會碰釘子。像開車一樣、像讀書一樣,裏面有很多學問。禅修不是單單坐在一個地方就算,怎麼坐法?坐著時怎樣做?坐著時心怎樣安排它?怎麼觀察它?每一個部分都有它的方法的。所以學佛、修行、禅修,應該有一個好的師父。找不到師父就要多看書去學。佛學常說:聞、思、修。“聞”就是去聽。聽別人的,聽佛的。爲什麼要聽呢?因爲我們自己的經驗不夠。聽別人的就是把人家的經驗、智慧,像用計算機一樣下載下來。下載別人的東西可以很快學習很多東西,所以禅修一樣,第一你要去聞,聽一下人家怎麼說。不但聽我的,還要聽大和尚的。多聽以後,回去還要反思一下,想一下。我說的是我對佛法的理解,但我的理解跟佛講說的未必一樣。佛直接跟你說的是爲你而說的,那肯定是不會錯的,但佛跟很多人說了很多東西,而且過了兩千年多年了,現在我向你解釋的是我對佛跟以前的弟子所說的話,而我的解釋亦可能是佛說的一部分。所以你聽到我說的,你不應該覺得這必定是完全對的,這裏面有部分可能是對的,有部分可能是跟你不相應的,所以聽了以後要反思一下:這對我合適不合適?合用不合用?來柏林寺以後,我跟你解釋坐禅的方法,大和尚、老和尚,都是禅修的專家,有機會你請他們開示更加好!所以聽了以後想一下、反思一下,跟自己合用不合用。裏面有什麼東西是我需要學?哪些東西是聽過以後可能不適合的,你可以反思一下。多聽一些對你將來學習禅修都會有貢獻。

  禅修要有資糧,好像我們去旅行。旅行時我們要買很多東西,食的餅幹呀……禅修也是,你來了柏林寺,坐禅的需要都給你們安排好了,坐的墊子呀、毛巾呀……這些都是重要的。你將來回家以後,這些東西影響你的坐禅,你要明白、要安排好。我們坐禅的資糧,包括坐禅的知識亦很重要的。

  下一樣東西就是“所緣”。所緣就是心所攀緣,心所想的對象。我們坐在這裏,不動的;但你的心不是不動的,你坐下來,你的心一定有一個“所緣”。所緣就是你的心想什麼、專注些什麼。你可以把你的心專注在你的呼吸,你可以把你的心專注在一個話頭,好像是“念佛是誰呀”,你可以把你的心專注在一句經文,好像《金剛經》裏的“如夢幻泡影”。你的心專注在什麼地方,就是你的所緣。你的所緣對你禅修時是非常重要的。你要弄清楚,你的所緣是什麼。如果你不明白你的心放在哪裏你坐禅肯定不會坐得好。所以你一定要弄清楚:我現在坐禅了,我的身體坐好以後,我的心應該是專注在一個什麼東西上面。可能是呼吸,呼吸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呼吸是一件很複雜的東西。呼吸時究竟是專注在我的肺部活動?還是我呼吸時“出入”的狀態?抑或是其他東西?所以你的所緣你肯定要弄清楚。你沒有弄清楚你的所緣,你不曉得把心專注在哪些地方,看不清楚就肯定不會安定,不安定就肯定不會定下來。如果你希望你的心定下來,你就要想清楚你現在坐禅所緣是什麼。所緣清楚以後,你才一步步地對你的所緣進行觀察,盯在你的所緣上面。如果你的所緣不清楚,你也無辦法把你的心盯在一個地方。所以等一下我向大家介紹,你的所緣可以是什麼東西。但是這個是很重要的。你的所緣不清楚,你就無法坐禅坐得好。

  下一部分爲大家介紹所謂禅修,就是把你的心專注在你的所緣上面。所以第一你要清楚你的所緣,第二就是把你的心專注、留心你的所緣。這基本上就是禅修。你留心在什麼東西,你的所緣是什麼東西,這肯定會有不同的後果。好像現在天氣熱,你把你的所緣,放在冰淇淋上面:哎呀,這個冰淇淋真好!那天我吃了個很好吃的冰淇淋,冰淇淋凍凍甜甜,感覺真好!那這個冰淇淋就是你的所緣。但如果你把心放在冰淇淋上面,過了兩分鍾,你就會流口水,這就是你想什麼東西,對你肯定有影響。你現在想冰淇淋,你就會想去找冰淇淋,你的身體也受到冰淇淋的影響。如果你把心流連在冰淇淋上,你很快會進入“冰淇淋叁昧”。這個冰淇淋叁昧對你來說沒什麼好處。你想一年兩年,你肯定會變得很胖,所以沒有什麼好處。所以你挑選你的所緣,最簡單就是以你的身體、你的心作爲你的所緣。你挑選你的所緣以後,就專注留心你的所緣。你的所緣不是不動的,好像是你專注你的呼吸,不是把你的呼吸定下來,只是你對你的呼吸不斷地去留心它,看看你的呼吸是怎麼進?怎麼出?出入是怎樣的?如果你是觀察《心經》裏面的句子,你就把句子作爲你觀察、留心的所緣的對象。這就是修禅。你的心專注一個適合的東西,對這東西不斷地…

《禅修指導(衍空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