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跟你們介紹。
先找一個五戒的講義給你們看看。八關齋戒裏面,包括五戒。不一樣的是在家人在生活中受五戒,其中關于男女關系叫不邪淫。在法律和道德允許範圍內的夫妻關系沒有問題,在這個範圍之外和其他異性發生兩性關系叫邪淫。但是在八關齋戒中的要求跟出家人一樣,不淫欲。我們稱這個叫清淨五戒,八關齋戒裏的五戒是清淨五戒——不邪淫變成不淫欲。還有一個差別,五戒是終身盡形壽,八關齋戒是一日一夜,通常是一日一夜,當然也有的人二日二夜、叁日叁夜。
好了,我們現在看不殺生。這也是借這個機會讓你們了解一下佛教戒律的常識。佛教的戒律學,不是隨隨便便地判定一個人說,你犯戒了,你沒有犯戒,不是隨隨便便的,它有嚴格的判斷的條件。判斷一個人犯或是不犯,還有犯的程度的深淺,我們稱之爲成犯的緣,緣就是條件。我們以不殺生戒來講,有五個條件。第一對方是人,客觀對象是人;第二知道是人,叫人想,就是主觀對客觀的認定;第叁起殺心,就是動機;第四與方便,就是用工具;第五是結果,結果是對方命斷,現在醫學是腦死亡,過去是心髒停止跳動,基本上是心髒停止跳動,叫命斷。這五個條件每一個條件都會影響你這個行爲的輕重,它是輕還是重,乃至于相應的因果。比如說是人,這五個條件裏面,後面四條都到位了,第一條沒到位,比如不是人是狗,知道是狗,想殺它,用刀殺死了,這個也是殺生,但是不是殺生裏面的根本犯。一條戒律犯有根本犯,有方便犯。根本犯就是最重的,方便犯就是次重再次重。所以傷害動物是殺生,但是不是根本最重的,在戒律學裏就是說,不是那不可忏悔的。當然可不可以忏悔這個話也是相對的,即使是殺了人,在佛教教義裏仍有一個門可以忏悔,但是在戒律學的要求這樣一個平臺上,我們通常講殺人是不可忏悔。比較殺人,殺動物可悔。第二個是人想,知道是人,就是客觀是人,主觀不知道,是誤殺,算不算呢?不算。第叁個起殺心,這一條我們知道在醫院裏面,醫生拿刀給病人做手術,知道是人嗎?知道;是人嗎?是人;用了方便嗎?用刀嘛,結果手術中人死了嗎?命斷。那他算不算殺呢?不算。爲什麼呢?沒有殺心,不僅沒有殺心而且是希望他好。所以大家可以觀察,每一個條件,在生活中去對應。第四是與方便。與方便的意思是你一定要用一個手段。打個比方說,有一個人我很討厭他,他在石家莊待著,叫張叁。我在這兒說,張叁我真希望他死!就正在我正說的時候,他正好心髒病犯了,死了。那我算不算犯殺生戒呢?他是人,我知道他是人,我有殺心,希望他死嘛,他的命也斷了,但是缺哪一個呢?我只是咒了他一句,沒有用工具。氣死,依照我的理解不應該是根本犯,因爲你沒有用工具,你說言語是工具嗎?工具的意思,現在我們來判定什麼是工具。這個工具應該是對一般的人都有效。你把這個人氣得死,你這個話對別人不一定氣得死,所以他氣死他自己起碼也要付七分的責任,他心量小嘛,所以,氣死活該嘛。(掌聲)安靜下來,本來講戒律是很嚴肅,我怕你們枯燥。第五命斷。當然也有沒殺死又救活了,也不算的。所以殺生戒大概就是這樣的,就不講了。我們一般關于戒律的判罪,要是你們在家人的戒來說,而且是逆罪,大逆不道的逆。還有一種特殊案例,很多人派一個人去殺另外一個,是不是罪就可以平攤了變成輕的呢?不是,每個人都是重。
關于偷盜有六個條件,犯了成爲根本。第一個偷盜的東西有主人,第二個知道這個東西有主人,第叁個是有偷盜心,第四個偷盜的物的價值要到某一個水准之上。按照我們比丘戒的規定,是講五錢以上,但是這個五錢是古代印度,釋迦牟尼佛製定戒的時候,那個所在的印度的王國法律,就是五錢以上,國王就要出來依法論治。關于這個問題戒律學有不同的見解,弘一大師是研究這些的,大家有不同的見解。我個人趨向下面的這種見解,以今天來說,所偷的東西的價值夠得上司法部門來找你。比如我偷了你十塊錢,你去公安機關報案,公安局可能不理你。現在我知道是六百塊錢,要到六百塊錢。這講根本犯,你偷十塊錢,也是偷,不是那根本犯。第五與方便,與方便就是用各種手段。第六東西離開了原來的地方。有人說我偷了東西在半道扔掉了,就不算偷了吧。那也算,只要東西離開了原來的地方就算。這六個條件都具備就是關于偷盜的根本,嚴重的;缺一個或兩個,就是輕的。有主物,這個東西知道是有主人的,有幾個排除。什麼叫有主物呢?知道不是自己的,你們現在在一個寮房裏住,同寮的人的東西拿到一邊去,也離開原來的地方了,但是想我一會兒還拿回來,我不是想占有它,這不算,這叫非占用取,暫時用。還有非同意取的意思是什麼呢,這個人我跟他很好,我拿他肯定不會有意見,這也不算。當然你要假裝這麼想也不對了。他物,就是知道這是他的,有主的;他護,就是有人守衛。有主物的範圍,既包括沒有生命的東西,也包括人、包括畜生。離本處,離本處的界定很豐富了,包括位置移動,位移,包括改變形狀。比如你的同學有件衣服,非常漂亮,然後你把它弄破了,或者把它的顔色破壞了,也算。雖然東西還在原來的地方,在水裏,從水面到水底,涉及到土地,土地不能讓它離開原來的地方,但是把土地的界標移動。如果以現代社會來說,這種離本處的界定就更豐富了,在電腦上把別人的賬號破譯改變,也是移本處。在詐騙罪中,跟對方簽協議扣章生效,叫離本處。許多人派一個人去偷東西,平均一分,每個人都不夠五錢,那麼是不是所有人都是輕呢?不是,每個人都重,這不能用除法。還有一些特殊情況,你剛才說滿六百塊錢,現代社會中六百塊錢夠到根本了,我把六百塊錢分叁次偷,那每次都是輕的。這全部是戒律討論過的,弘一大師就是研究這些的。那怎麼算?如果你剛開始的時候就想分幾次偷,這就算。如果你偷了一次二百,心裏想,再不幹了,洗手不幹了,過了兩天,又忍不住了,又偷了二百,又想,再洗手不幹了,真的洗手不幹了,然後過了兩天又想偷,這就是輕的,這就是叁個輕加起來還是輕。偷盜的心念是連續的還是中斷,連續的就算,中斷的就不能累計,不能用數來累計。還有個問題就是你在美國偷的東西值五百,到中國來值八百,那是按美國的價還是按中國的價呢?按中國的價。
現在我們看淫欲,這個是邪淫。這個淫欲戒是指的在戒律裏面的規定,男性和男性,男性和女性,女性和女性,都有可能。身體的部位,叁個地方,小便道,大便道,口,都算,只要一接觸,就算。
下面說下一條,不著香花鬘及香油塗身。就是說在你受八關齋戒的期間呢,不要刻意地裝飾你的身體,我相信你們體會的到,所以你們受的時候要注意這一點。
第七個呢,不歌舞伎樂就是唱歌跳舞,以及不去看別人唱、跳,這個唱歌跳舞呢,當然說也不是不適宜,以歌唱來贊美叁寶,這個沒問題。
第八個呢,不坐臥高廣大床,不坐臥高廣呢,它也是與身體有關的,這說明不要把身體看得太重要,這個高廣大床,這種身體舒適,不要追求于它。
八關齋戒,八條戒律,大家可以再溫習一下。八條戒律,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飲酒、不著香花鬘及香油塗身、不歌舞伎樂不故往觀聽、不坐臥高廣大床。下面我們看非時食。非時食要求是中午到第二天天亮可以喝水,當然現在不是這個樣子。允許可以放寬,可以喝果汁啊,蜂蜜啊,這是身體弱的人。另外如果是身體有疾病的,到了晚上吃藥也可以。嚴格的說,是從今天中午吃完飯到明天天亮不要再進固體的東西。因爲現在我們天亮的早,受戒應該不費勁。你們同學們可能會問,爲什麼我們要出離非時食呢?所有的八條戒,實際上它是讓我們過一種清淨的生活,那麼這種清淨的生活,它是將這些內容互相關聯,是聯成一起的。過了中午到第二天天亮之前不吃東西,實際上是一個生命體製,高于普通人的習慣。如果你自然做到,那麼你就是生命體製高于普通人的習慣。飲食,我們知道在生活中很重要,因爲要維持身體。但是我們的飲食呢,現在的飲食有很多的內容,包括我們每天吃的飯裏面,很多情況下又超出了維持身體需求的這樣一個標准。我們爲貪圖口福之欲而食,這就超出了這個範圍。實際上,嚴格的清貧呢,一定要從吃飯開始!這樣講,真正的修行一定要從吃飯開始。我們心念中所有的煩惱都是貪欲、嗔恨、愚癡,在吃飯裏都有。有一個福建人問我:“師父,爲什麼我脾氣這麼大啊?”我心想這太難改了,因爲脾氣特別大的人,嗔恨心一起,在走路的時候有嗔恨,在開車的時候有嗔恨。對吧!前面車把我擋住了,馬上被罵了;有紅燈了,又罵了!在他吃飯時有沒有嗔恨呢?也有嗔恨。不如意的,他會厭惡,對食物厭惡就是一種欲。那麼貪欲也是一樣的,貪欲也是在一口一口食物中,在一口一口的吃東西中孕育出來的,不過只是在心態中。當然,現在這種行爲貪欲,在食物中去過分的吃一些補品,或一些稀奇古怪的動物,或者貪著食物的口味,所以在食物裏有貪欲。大家想一想,如果不從這個地方下手的話,怎麼可能跟清淨的生活相應呢?我們在吃飯的過程中呢,大家有沒有發現,它是一個很複雜的生理和心理反應過程。看到食物的時候,我們的生理反應開始,口中有唾液,口中、腸胃、消化系統分泌,腸胃蠕動。那麼食物到嘴以後嚼的時候,口腔繼續分泌一些生物酶,胃裏胃酸消化性分泌很多,幫助吸收和消化食物的物質。吃飯結束以後,這個過程停下來呢,我們的咀嚼動作結束以後,腸胃還在那裏活動。實際上,這樣吃一頓飯呢,我覺得這可以計算,從看見食物開始吧,做飯不算,從看見食物開始到吃,這前後心理和生理的動蕩,這個動蕩呢,起碼要延續叁個小時。要是吃飯說話,那麼時間更長。有一些師父習慣過午…
《戒律的意義和受持八關齋戒的要求》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