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也談生活禅(馮學成)▪P4

  ..續本文上一頁益善,但往往很多人也犯了個消化不良的毛病,盡管很刻苦用功,卻沒有轉化成自己的力量,所以說對佛教經典的學修、領會本身就有一個消化的問題。消化本身就是一個學問,禅宗就是專門講這個學問的。禅宗祖師的棒喝、機鋒、轉語就是在龐大、嚴密的佛教經典語錄狀況下,幫助消化的一付良藥。

  深入佛法的人都知道,理論的問題要盡善盡美,學習佛法沒有弄懂理論或者進入了錯誤的道路,那是無法修行的,所以,理論上必須是全面、正確、系統的。消化不良的結果就是對學習到的理論産生所知障,禅宗講修行要單刀直入、簡捷明快、提起能行、立地轉身,但這種單刀直入需要有強大、正確的理論作爲指導,弄不好會誤導別人,這就是理論與實踐的一個矛盾。對佛教經典、祖師開示,很多人把它當成了知識,那它就是知識;如果把它看成實踐的力量,指導我們修行的力量,那它就是力量。老是放在對祖師智慧的疑惑上,希望離開這個法還會找到更簡捷明快的法,去得個秘訣就能立竿見影,是沒有這回事的。這個就是因,這個就是法,就得在這方面修;這是因,這也是果,即因即果。天臺宗、華嚴宗、禅宗都講了很多,這都是中國佛教精髓,天臺宗的一心叁觀、叁谛圓融,可以去細細品嘗那個滋味;通過次第禅門,進入摩诃止觀也可以感覺一下;華嚴宗的十法界觀,同樣可以老老實實修一修,把這幾條梳成辮子,當成日常功課天天背、天天念、天天觀,試試看起不起作用。要好好反思在古人那裏能起作用,在我們這裏爲什麼不起作用。

  生活禅並不是一個空洞的招牌,我們要把修行落實在生活之中結合自己,讀佛經和祖師開示才會懂得。如果我們把佛經教典當成了概念,當成詞彙字典,就完了。其實,我們自己就是一本無字天書,我們應該多翻翻自己這本書,如果我們能這樣對照自己,學習佛法經典就可以看懂了,公案也可以看懂;就怕把自己放在一邊,把祖師的開示當成天上的東西,那中間就永遠連不上。

  現今社會變化很大,城市裏到處是水泥森林,已經很難聽到動物的聲音,使得我們離開自己的自然性越來越遠。我們更應該優化、強化自己的六根,善于使用、調動六根的功能,在社會有關領域發揮作用。比如耳朵功能好可以當聲樂家,眼睛好可以當畫家,舌頭好可以當烹調師,手腳靈敏可以在體育界有所發揮,思維功能好可以搞科學技術。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前面提到的“隨所在處建立學處”,就是要根據自己的特點去發揮,努力克製自己的弱點,盡量把自己向上、向善的方面豐富起來,盡量把天使的那一面充分發揮,別把自己魔鬼的一面表現出來。

  在浩瀚的佛法宗教學海中,選擇自己學修的法門要看自己的因緣,看能方便親近哪些善知識。在這裏就有我們的大和尚,有一個方便的生活禅,大家既然能來到這裏,就說明和禅宗早已結下了不解之緣。因此,我希望各位同學認真、持久地在禅宗上走下去。禅宗法門可以說是無形無相,沒有其他教派教義上的負擔,很灑脫、很光明,但全部佛教都是禅宗的基礎與依據,有了這些理論根據,我們就敢于相信禅宗,敢于在禅宗方面下功夫。禅宗的功夫是減法而不是加法,是把多余的東西——一切妄想都除掉、丟掉,丟到最後便花開見佛、會心一笑。

  本光老法師第一次和我們見面時講:“我沒什麼教你們的,什麼都沒有,你們自己去學就行了,但有一點可以教你們,無論你們到什麼地方,你都會覺得比別人高那麼一點點。”當時我很詫異,我憑什麼比別人高明一點?法師講:“這叫做般若,如果學了佛法的般若智慧,不比別人高明一點點,那是怎麼學的?”當時一聽就有些信心。我們真正如實地在佛法裏浸泡,多聽善知識的開示,在法上能發心用功,我相信肯定會走向非常光輝的境界,夏令營的旗幟會像奧運會的聖火一樣長時間傳遞下去。

  生活是美好的,禅生活更是美好的。我們要敢于在生活禅裏找到自己的滋味,找到自己的位置,使自己真正融于生活,並且把自己的生活融于禅境之中。只要我們堅持下去,多親近善知識,自己善于用功,肯定會有好消息的。這個好消息就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言語道就是念頭來來往往,意識層流,斷就是叫它不流,讓它在時間、空間當中暫停下來,全部凝固下來;心行處滅,滅了後是什麼境界?同學們可以試試這樣的感覺,去體會桶底脫落的那個感覺。參禅必須放在相應的位置上,離開了這個位置就無法談參禅,這個位置就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我們要把自己的生命、精神、思維放在這個平臺上,看自己能不能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然後才有下一步的發言權,不然是沒有的,那個時候是有境界和感覺的。我們在談生活禅時,還是應該在禅上與同學們作一下交流,這樣大家會覺得趣味性更大些,一方面要強調生活,離開生活哪有禅?另一方面還要談禅,不談禅大家來此幹什麼?正是由于大家對禅有一種仰慕、對佛法有一種信心才到這裏來。因此這兩方面都要兼顧,要打成一片,也就是開始所講的不二法門,真正地把生活與禅能打成一片,那就阿彌陀佛,恭喜啦!

  

  

《也談生活禅(馮學成)》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