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談生活禅(馮學成)▪P7

  ..續本文上一頁要有最高的智慧,對一切法都了如指掌。不管學工的,學文的,搞企業的,搞行政的,都想把自己的專業弄成天下第一,清楚明白。誰不願意當個明白人啊?但是“老僧不在明白裏”,不在明白裏是什麼?如果讓咱們把這個明白丟下,稀裏糊塗地過日子,由人倒退到猿猴狀態,可能都不幹。從現代社會回退到“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原始社會,大家也不幹。但是咱們祖師可不是讓咱們回到原始社會,回到蒙昧時代。他是在對禅宗的提持,來參學的人,來參問的人,他們都有很多的知識,很多的見地,這樣也明白,那樣也明白,就是不明白什麼是道。趙州老和尚說:“老僧不在明白裏”,就要這個道坐得牢牢實實的了。當然下面還有,那個勘問的人的思辯是很厲害的,可能是一位哲學家,也是一位辯論家。他馬上就找到了趙州老和尚在表述語句邏輯上的矛盾。“才有語言是明白,老僧不在明白裏,還護惜也無?”既然不在明白裏,你還護惜什麼呢?稀裏糊塗的,也沒有什麼明白,也沒有什麼不明白。趙州老和尚說:“這個我亦不知。”這個參學的人馬上抓住趙州老和尚的話:“和尚既不知,爲什麼卻不在明白裏。”你既然說自己不在明白裏,你就知道你不在明白裏,你既然知道你不在明白裏,你就不能說你不知啊!這就是分別、思維打葛藤的力量。趙州老和尚就很決斷地說:“話問完了吧,禮拜,下去。”不跟你說了。

  我們到趙州來,都知道“庭前柏樹子”,“吃茶去”對這些公案我們怎麼理解?如果用雲門宗的那個宗綱給大家開開方便,可以這樣理解:雲門宗有叁句偈子,是它根本地教學方法,而且在一切善法之內都可以表現出來。第一就是“截斷衆流”,第二就是“涵蓋乾坤”,第叁個是“隨波逐浪”。什麼叫截斷衆流?剛才我們說到了意識流,談到了“言語道,心行處”,我們的生命之流,意識之流就這樣流淌著。這個流淌著的內容,我們把它誤認爲就是我們的生命,就是我們的精神。可是我們的精神未必就是這個。爲什麼呢?我們全部的注意力,我們的觀照力都陷在我們所思維的所感受的內容上了,但是我們所知、所了解的內容對宇宙萬物,對我們的心地而言,僅僅是很微小很渺小的一部分。我們現在起心動念就是當下,當下能有多少東西?你記憶力特別好,你又能記得多少東西?你讀一萬卷書,現在的信息庫那麼發達,知識大爆炸,你能把這些東西裝下嗎?所以“言語道,心行處”,是什麼在承受這個“言語道”?是什麼在派生這個“心行處”?産生這個內容的背後的母體是什麼?我們往往一問叁不知,不知道這個東西是什麼。所以禅宗才提倡“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在言語道咔嚓一下打斷的時候,啊喲,那一下,你恍然明白,言語道背後是什麼。

  當有人問趙州和尚:“老和尚,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啊?”達摩祖師到中國來,他是什麼目的啊?教法是什麼啊?四入二行啊?還是六祖大師的壇經啊?還是叁祖的《信心銘》啊?還有我這兒種種的理解,十方叢林說了那麼多,但是什麼是祖師西來意?抱著一肚皮的疑問,一肚皮的知見來,但是趙州老和尚手一指:“庭前柏樹子。”聽見這個話之後,大家想想有什麼感覺。同樣的,面對臨濟祖師,你提這個問題的時候,沒頭沒腦地一根棒子就給你打過來了,你是什麼感覺?你的疑問、你的知識、你的見地、你的言語道、你的心行處,那個時候可能就會到爪窪國去了。那個聰明的人,悟性大的人就在電光火石這麼一刹那,他可能有所領會,但是很多的人就在這個狀態下不知所歸了,也就稀裏糊塗的了。所以有的就問:“柏樹子成佛?”“虛空就落地“。虛空落地的那一天,柏樹子就成佛。如果你那個頭腦要打葛藤,要在“言語道,心行處”這裏面去轉,那就永遠也不知道什麼是祖師西來意,永遠不知趙州祖師在說“柏樹子”、“吃茶去”這一類開示的作用,你不會明白它背後的東西。如果他真正是參學,因緣到了的話,在祖師當下的這麼一種提持下,他就會明心見性,他就會開悟,我只能借祖師的說法來談這個問題。因爲這個問題面太大,經教裏面,學理裏面,叁天叁夜也講不完,所以只好用祖師的說法快刀斬亂麻,一下就截斷衆流,最是方便。截斷衆流之後就是涵蓋乾坤,涵蓋乾坤之後才知道原來我就是宇宙,宇宙就是我。

  那天我們聊天的時候,我問一個朋友“你在什麼地方?”他說“我就在這兒啊。”我說“你在牆壁上,你信不信啊?”他說:“不信。”“你拿一面鏡放在牆上,你看一看,那個鏡子裏面就有你啊。”我們互相注視的時候,一萬個人在看我,我就在大家的眼睛裏面了,但是同時大家都在我的眼睛裏面啊。大家是一,是萬,眼睛裏面是一,我在大家眼睛裏面是萬,爲什麼呢?所有人現在都在聽我說,都在看著我。這個一和萬的關系可以以這種簡單的感覺來理解。佛教裏面“芥子納虛彌”的這樣一個比喻。當我們在柏林寺晚上乘涼的時候,我們看到整個銀河系也就盡收眼底了。當年氣功熱的時候,我的一位朋友開過一個玩笑:“老馮,咱們到青城山去采氣。青城山的氣可好了,可美了。那個地方先天的元氣很棒的。”我說:“何必到青城山呢?今天晚上很晴朗,我們把銀河系的氣一下就采了,那比青城山的氣大多少萬萬倍,算術譬喻所不能及呀!”(學員們熱烈鼓掌)

  明海師:

  禅,它本來是特別不好講述的。古人講“描也描不成,畫也畫不就。”馮老師給我們一個深刻的印象,他能夠運用佛教的教理,根據現代人的根器,能夠把這種不好描、不好畫的禅,給我們展現出一二的風光,把我們領到禅的門口,推門而入,登堂入室還是要靠我們自己。讓我們再一次以熱烈的掌聲感謝馮老師!(掌聲)

  

  

《叁談生活禅(馮學成)》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