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卅五章 至人只是常--反璞歸真▪P4

  ..續本文上一頁。但是一個真正證到阿羅漢的人,他是可以分辨真假阿羅漢,對真的阿羅漢他不會去批判,他祇會分辨出這是假的,這樣而已。如果是假的,因緣不成熟也不會去得罪他,還是讓他繼續作他的夢。

  (第七節)因爲波斯匿王的祖母往生,因此很難過就跟佛陀報告:如果我能用再多的金銀財寶、或是用再多的條件,可以喚回我最敬愛的祖母,我都願意。因爲他是一個國王,要什幺金銀財寶、要什幺條件、王位、權勢……,他都可以跟人家交換,但是他卻發現都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才體會到黑洞、死神的厲害。于是他有相當多的體悟,就在體會佛陀以前跟他們說過的「一切衆生、一切蟲、一切神」,包括一切神、一切衆生、六道裏面的都是,所有的衆生、一切神,「生者皆死,無不窮盡,無有出生而不死者,今日乃知世尊善說」波斯匿王說:以前我還很鐵齒銅牙,認爲說我權高權勢大,可以做更好的醫療保健,但是沒想到還是喚不回啊!于是他就會有更深的體悟。

  你再怎幺愛的人,你付出再多的條件,還是沒辦法讓他不死啊!這時候因爲境界的考驗之後,又有更多的體會啊!這時候佛陀就說「大王!如是!如是!」你今天有更深的體會,「一切衆生、一切蟲、一切神」,六道裏面、包括種種的天神一樣,「生者辄死」有生必有死,「終歸窮盡,無有一生而不死者」現象界的一切都生住異滅、成住壞空,這是大自然的運轉法則,大自然的運轉法則不是任何個人所能夠改變的,你也沒辦法讓自己不死。因此佛陀後面就講:回憶佛陀以前,包括說他所看到的、以及他自己,不管你是當「剎利大王灌頂居位」當上最偉大的國王、最有權勢的總統,「王四天下,得力自在」包括中國以前稱爲中原、中土,認爲是天子,但是你當天子又怎幺樣?你就不死嗎?照死不誤啦!所以「于諸敵國無不降伏,終歸有極,無不死者。」不管你再高的權位、不管你再多大的名利,你都沒辦法避免的。

  「若複,大王!生長壽天」就算你生到長壽天去,「王于天宮」在天宮上你稱王啦!「自在快樂,終亦歸盡,無不死者」六道裏面的衆生一定是如此的,只是壽命長短而已,但是你的苦還是一樣,會因爲老病的接近逼迫,而內心不斷的不安。所以,佛陀最後就做一個結論,「諸佛世尊十力具足」就算一個解脫者「十力具足,四無所畏」證到四無所畏,「勝獅子吼」勝過獅子吼,也就是法音威猛,但是「終亦舍身,取般涅槃」,我佛陀也沒辦法作得了主,我這個色身要維持多久就維持多久,沒辦法的!因爲這是整個法界的因緣,法界的因緣不是任何人所能夠主宰的,這一方面去體會「無常」、一方面去體會「無我」。

  【法義分享】有生必有滅,一切衆生、一切天神、一切天帝、一切修行人,都一定會終歸窮盡、無有一生而不死者,佛陀也不例外。一切現象界必然是緣生緣滅。不論再怎幺神通廣大,在死神黑洞面前,都只是--雕蟲小技。這不是在潑冷水!而是讓你進入如實觀,不管再怎幺法力無邊、再怎幺神通廣大,你只要有我慢、有自我,你的苦就一定存在,而且你再怎幺神通廣大,只要你有我慢,都只是雕蟲小技。那修行人所追求的「不生不死」之境在哪裏?能永恒存在、不生不滅、不生不死、不增不減的只有「空」。上到彼岸的究竟解脫者,就是融入空海,也就是《心經》所講的境界。這是活著之際就能夠契入,不是死後才到達。

  佛陀了知我的色身一樣會隨著法界的運轉緣生緣滅,任何人都沒辦法去扭轉的。修行跟一般凡夫一樣,都不能夠不死、不能夠長生不老,佛界解脫者所追求的不生不死,到底是什幺樣的境界?涅槃寂靜到底是什幺樣的境界呢?凡夫就是不了解自然的運轉法則,于是一直在逃、一直在避,內心過得很苦,一直在構築你的夢幻世界,而一個了悟真理實相的人他發現到:哇!是事實就是如此,沒有任何人能夠改變得了。而他發現說只要你不清楚,不管你再怎幺逃,你永遠都是苦,因此佛陀體悟到實相之後,而且也體悟到雖然生住異滅,但事實上更深層的去體會,他世若生、若住、若異、若滅。事實上,他只是不斷的變化、變化。當你體悟到這些之後,也會體證到什幺叫做無生。

  你有去看到整個法界的大因緣之後,我這個波浪消失,只是回歸大海而已,並不是真正的滅。當你了悟到無生、了悟到不生不死,你當下就解脫自在、快快樂樂,因此能夠契入到不生不死的世界。那不是幻想,而是你如實去了解之後,哇!你終于不懼怕現象界的生生滅滅了,「虛空不礙白雲飛」就是這樣。

  (第八節)「佛、辟支、聲聞,一切皆歸滅」一切修行人不管有沒有修證,一切衆生都會消失的,波浪不管再怎幺大,它都一定會回歸大海的。「無常無選擇,如火焚山林」無常是大自然的運轉法則,沒有任何人能夠改變得了的。「阿難白佛言:『雲何名爲供養如來?』」什幺才是真正的供養如來呢?後面的回答很重要,佛陀就告訴阿難:「人能受法,能行法者,斯乃名曰供養如來」偈語更清楚!「受法而能行,覺華而爲供」身心柔軟、然後好好去聞思法義,叫做「受法」。你接受這個法與丹露之後,又能夠去聞、思、修而能行!又實際去體悟、去體證--聞、思、修。「覺華而爲供」經過你的聞思修之後,又實際去覺悟到、去體證到。「華」就是佛法的法,也就是覺悟到真理。你覺悟到真理實相,才叫做真正供養佛陀。

  「紫金華如輪,散佛未爲供」佛陀講說如果你用的只是一般世間很大的蓮花,或是用很多很美好的物質種種來供養佛陀,佛陀說這不是叫做真正的供養,佛陀要你供養的不是世間的財勢名利,這些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你要能夠在陰、界、入裏面體證到「無我」。「陰」就是你要在「五陰」裏面、或是在「六界」裏面、或是在六入處,在根、塵接觸的當下,都能夠體證到「無我」,才是「乃名第一供」,才是真正最高的供養,也就是你要實修實證啦!「爲法作見證」才是真正的反饋供養佛陀。

  【法義分享】◎若能從五陰、六界、六入處各種角度去體悟無我,依法次法向而行→ 斷除我慢諸結,體證到無我、無爲,以身爲法作見證,這才是真正供養如來。◎佛陀不是要來讓你膜拜;佛陀是要協助你此生此世就解脫自在。如果你再怎幺虔誠的供養禮拜,但你沒有體會到法味、沒有解脫自在,都不是佛陀的目的。佛陀只是要協助你解脫自在啊!其他的供養可有可無、那是次要。但是真正成爲一個解脫者、真正爲法作見證,這才是佛陀講經說法的目的,協助你去解脫自在。當你真正體悟到法、真正解脫自在,就必然能夠佛光普照,就能夠自利利人、利益衆生。◎「無常無選擇」。凡夫的苦來自于與「無常」的法則相對抗,也就是常逆流而遊、背道而馳。解脫者了悟宇宙人生身心內外的實相,所以悟道、體道而行道。內心與「空」相應,外相是隨順緣起。這一次的禅修,就是協助大家去體證這方面,如何應用到我們在日常生活曆緣對境中,來實修、實踐。

  這一次的禅修,原則上就是把前面的聞、思、修、證,要落實更踏實深入的去實修實證。協助大家更深入的去體悟、體證,如何把聞思的這些與實修結合?怎幺樣在工作之中、在上班之中、在家庭工作之中,能夠把法應用上來,因此未來半年是協助大家以實修實證方面。每個月原則上有兩天的時間,可能是每個月的第四個禮拜六、禮拜天,找出這樣兩天的時間,可以到花園新城來打坐也可以,因爲那邊可以接近山水、接近大自然,也可以活動、移動式的到其他地方,有時候要到溪頭、到拉拉山、到陽明山都可以,你要一天的、兩天的都可以。如果是在新店,星期六開始。如果星期五下班之後有時間,星期五晚上就可以上去,那個地方是可以開放給大家使用。以後第二個階段像高雄那邊,開始第二階段的上課,也是會找時間,一個月禅修一次,宜蘭大概再兩叁個月過年後,也是要每個月找出一兩天的禅修。

  希望大家實際的聞思之後,實際去應用、實際去體悟,讓你的體證真的很落實、很實實在在,什幺時候能大徹大悟,都看你用多少心去體證,能夠歸○就很快。以後我們在課堂這裏上課,除了比較重點式深度的來解析以外,因爲我們第一個階段是要全程、全面式的,也是要對外發行的一個光盤,有些點方面我們沒辦法深入,這也是沒辦法。再來第二個階段,我們有時候就要對一些點,來更深入的解析。當我們上課的時候,不是單純的上課了,分叁等份,第一部份是上一點課,解析一些更深入的重點、再來就是大家有實際的來操練練習、也就是進入實修。第叁個階段就是大家有問題的來互動,有什幺樣的問題提出來討論,或是有什幺樣的心得提出來討論,或是你這樣的聞思、體會、體悟正不正確,提出來心得報告,有需要校正的地方,我們協助大家校正過來,你有什幺樣的心得,可以提出來跟大家討論分享,如果在應用上面有什幺樣的問題提出來,別人有這方面的問題也可以來回饋。

  所以,第二個階段會比較靈活、比較深入,更重視在實用方面。如果大家能夠在未來半年落實在實修實證方面,你要超越都很快啦!

  (第九節)「佛陀于後夏安居中,佛身疾生,舉體皆痛」佛陀一樣生病,全身上下都痛啊!「佛自念言:我今疾生,舉身痛甚,而諸弟子悉皆不在」佛陀常常是這樣獨行俠啊!當然阿難也有在身邊啦!但不是後來所想象的那幺風光,總是那幺多人跟在旁邊,不是啦!因爲佛陀是這樣,當協助你有成、協助你有證量、協助你成就阿羅漢之後,就是希望你到各處去弘法,到各處去弘法不是說你到各處去成立分支機構,不是這樣啦!他也不會去掌控你,因爲當你真正的體證之後,你會很自然的大慈大悲,要跟衆生分享這一條解脫法,都是自自然然的要跟衆生分享,因此他們都是這樣到各處去弘法。但是在你還沒有真正爲法作見證之前,就是要不斷的虛心學習。…

《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卅五章 至人只是常--反璞歸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