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可以找到一個永恒不變的星球,沒有那樣的地方啦!地球會有地震,是顯示大地在變動,表示地球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地球,才能夠涵蘊衆生,才能夠孕育衆生,如果我們去找一個都沒有地震的星球,固定不變的一個星球,是一個死的星球,你沒辦法在那裏存活。
所以,無常法印是遍宇宙一切處,現象界一切都是如此存在,「無我」也是一樣,好好去體會,就不會懼怕無常,不會一直在「抓」我。這是「法住、法空、法如、法爾,法不離如」法不會離開實相,「如」就是如是,一定不會離開現象界,法則不會離開實相,不會離開現象界。「審谛真實、不顛倒」是我佛陀可以向你保證的,「審谛真實」是千真萬確的真實,真理是超越時空,不管再怎幺跟你們保證,沒用啊!還是希望透過你的實修實證、親證,這樣才算!不是用相信的,我只能夠跟你講說:這是千真萬確!問題是,對我來講是事實,對你來講,你還沒有親證以前,都只是一種信仰而已,因此希望大家能夠好好去實修實證。
「多聞聖弟子,于此因緣法、緣生法正知善見,不求前際,言:『我過去世若有、若無?我過去世何等類?我過去世何如?』不求後際:『我于當來世爲有、爲無?雲何類?何如?』內不猶豫:『此是何等?雲何有此爲前?誰終當雲何之?此衆生從何來?于此沒當何之?』」。
如果真正體會無常法印、實修實證,你會了悟生死大事。具體就是要體會無常法印,再來體悟無我法印,還要體會這個「我」,它也都是緣起、緣起法,要去看到整個大自然的真理實相,去看到整個法界所告訴我們的真理實相,當你真正了解之後,就會了悟生死大事。當你了悟生死大事,就能夠體證到「無生」,因此都不是抽象的,
的會體證到「無生」。當你了悟生死大事之後,你會怎幺樣呢?「于此因緣法、緣生法正知善見」真正體證到之後,「不求前際」不會還去追溯我過去世是在哪裏,我這個波浪的前一世,到底在哪個海洋?我過去世是造了多重的業,這一世的命還這幺苦……,爲什幺我長得比較矮呀?爲什幺人家當總經理、當董事長啊?爲什幺我還在當個小職員?你總是在抱怨:我們的業障是不是很重啊?……衆生常常都這樣一直賠罪,我的業障很重……,我的罪業、罪孽深重……,都背著重重的包袱,拖著很重、很重的包袱在走路,你的生命很苦、很苦,被一些錯誤的知見扣上很多,然後自己又錯誤的顛倒。
一直抓著很多、很重的包袱,因此你會很苦、很苦,就是這樣放不下。一方面沒有了悟真理實相,放不下!因此就在探究:我過去世怎幺樣啊?我過去世怎幺樣啊?當別人告訴你之後,常常要去忏悔、常常去消災,結果你的前一世怎幺辦?當你花了一百萬去消災,然後沒多久,還是遭遇到災難、有了苦,于是人家又告訴你,因爲還有前兩世的業還沒有消,好啊!就再投入一百萬進來,再消一消,然後又覺得:奇怪!我怎幺還有苦、還有病痛?!因爲你十世以前還沒有消啊!……永遠沒完沒了。所以,耶稣回答得很單純、很潇灑,今天在地球的示現,是上帝派我來的,不是耶稣才是上帝派來的,每一個人都是上帝的子女,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耶稣是上帝的兒女,你也是上帝的子女啊!大家都是平等啊!這是佛陀所體證到的「無上正等正覺」,我們不要去錯誤解讀,認爲只有耶稣才是、其他的不是。
就像大海的波浪,不是說這個波浪才是大海的兒子、其他的波浪都不是,你們其他的波浪是孤臣孽子,你們是從其他地方跑來的……。所以,要回歸去深觀法界,比你在那裏打坐、在那裏求禅相、求……,比你在那裏修十年、廿年,還要好!真的是法本自然,法本來就是在大自然裏面,因此我們下一次的禅修,在大自然裏面的時間會比較多,我們會再進一步協助大家更具體體悟無常法流,然後溶入法界、溶入「空」裏面,要清楚體會、體證,不要在支流末節上面繞。但是,如果你要求禅相、要求感應、要求神通,就續繼另外再去求,不然你真正要見法,要體悟「叁法印」、要溶入「空」,就好好一步一步去做。
當你真正了悟之後,就不會去求:「我過去世若有、若無?我過去世何等類?我過去世在哪一道呢?是在黑道、還是白道呢?我過去世如何呢?……但是,並不是說講這些,一個解脫者就是沒有因果,沒有過去、現在、未來,有昨天、有今天、有明天,但是你所能夠活的只有現在,這個波浪有過去、有現在、也有未來,但是我現在的形成就是當下,有過去、有現在、有未來,你的整個生命就是當下、現在。你能夠掌握的,也只有當下、現在;你要解脫的,也是當下、現在。所以,你的出生不是你的錯,不要被宗教洗腦之後,又背著很多的罪業,忏不完的悔,一直背著重重的包袱。
你的出生、在世間的形成,是法界的恩賜,要去體會、敢去承擔,這不是我慢,事實本來就是這樣。你能夠在地球誕生,是法界的恩賜,你要感恩啊!當你真正去體會之後,你的生命是充滿著感恩、充滿著法喜。如果沒有真正了解,你的生命是充滿著業力、充滿著苦、充滿著包袱啊!如果你沒有勇氣放下過去,你就繼續背嘛!當你真正了悟之後、放下啊!何其自在!放下不是沒因果,而是了解緣起法,知道未來要得到什幺果,現在就播種什幺因,所謂「衆生畏果,菩薩畏因」。當你真正了悟這些因、緣起法,就是當下、現在怎幺讓我自己快樂、輕松、自在,能夠把這種快樂、輕松、自在跟衆生分享。所以,你是重視每一個因,再來「不求後際:『我于當來世爲有、爲無?雲何類?何如?』」你不會去設想說:當我死了之後,不知道要到哪裏去?我要趕快預訂個位子,一定要保證,我才能夠安心……。
你永遠不會安心啦!如果你不能夠當下安心,你永遠不會安心的,不管你到他方世界去,你要安心,還是要在當下。所以,你不會去求,「不求後際」就是不會去設定我未來世要到哪裏去,我一定要去哪裏啦!我下一世要投胎到哪裏,我要轉世到哪裏……。真正體證「無我」,不會這樣啦!就像一棵稻穗,結出稻米之後,稻米還會決定說:我這個稻米不可以被煮、我這個稻米不可以被吃,我這個稻米要決定運到哪裏,很厲害的稻米要跑到哪裏去,然後一定要把我放在哪裏……,沒有那些啦!都是緣起、因緣啊!所以,佛法講的就是「無我」,講的是「無常」,講的是「緣起」,不要把它當作名相,真的要好好去體會,亦即「不求後際」。
「內不猶豫」現在世、你現在呢?也不會猶豫不決,真的嗎?是嗎?這樣嗎?人家都告訴我說:我的罪業深重,我應該怎幺樣啊……,現在是「末法時期」,怎幺可以現在世就見法呢?現在是「末法時期」,我們怎幺可以見法?怎幺能夠成佛呢?我們都被很多錯誤的知見灌輸之後,頭腦裏面輸入很多錯誤的病毒,輸入了很多錯誤的訊息,結果你不歸零,就被那些框框侷限住了,你的生活就過著很不灑脫、很猶豫,常常在人我比較,常常想要去努力修,修成……變成某個人的形象。我今天是一朵小太陽花,小太陽花太小了,我不能開花呀!我不敢開花呀!我不好意思開花呀!我很有自卑呀!我要趕快努力的閉起來,然後修、修、修到將來,我要成爲大太陽花、向日葵,才可以開……。這一生、這一世,你就過得很苦。
「內不猶豫」當你真正了悟這些,這一生這一世,你都活得很全然、很自在,你是很全然的活在每一個當下,我們也播放過那些花讓大家看,向日葵或是一朵小花,法界都是各安其位,不會像人類都在自作聰明,對自己作繭自縛。「內不猶豫」就是現在世一樣活得很全然、很自在,不會還有什幺猶豫,不會懷疑:是這樣嗎?是這樣嗎?不敢承擔。「內不猶豫:『此是何等?雲何有此爲前?誰終當雲何之?此衆生從何來?于此沒當何之?』他不會再去探討前世是從哪裏來,我這個波浪的前世是從哪裏來,當我死之後、消失之後,我又要去到哪裏……,還是沒有了悟生死大事。當你真正了悟生死大事之後,這些問題都消失了,這些都是過程,是要經曆過很多不斷的覓道、求道、修道,到後來才能夠悟道。除非你是大利根性,才能夠當下、直下承擔,不然你還是「是嗎?我還要回去再想一想,我還要回去再好好打坐,我還要再去禅修,是嗎?參加這裏的禅修沒有神通感應,沒有什幺特殊的,人家哪裏都講能夠神通感應的,我覺得不是這樣而已呀!我還要趕快再去……」你就繼續嘛!要讓你經曆過十八般武藝、所有八萬四千法門,就要讓他繞、繞到後來,才會來到「無爲法」,要繞到你甘願啦!繞到你死心啊!
跟你講最高的法就是「無爲法」,「無招」是最高的招數,但是沒讓你經曆過,你不會死心。真正的是「無我」,但是你的我慢,沒有讓你一直展現,展現到你感覺到處處碰到苦了之後,我慢不會消失,但是到最後你會體悟到,真的是「無我」、解脫自在、最輕松。所以,最高的修行是「無修」,但是我告訴你最好的法門,最高的是來到無修、無爲法,但是你就是沒辦法體會,還是要透過很多很努力的修,沒辦法!這也是一個過程,一定要經過這些過程,當有一天,才體會到什幺叫做「無修之修」,什幺叫做「無爲法」,什幺叫真正的「無我」。當你真正體會到這些,十八般武藝都經曆過了之後,才會體會到什幺叫做「無爲」。
如果你真正體道、悟道之後,「若沙門、婆羅門起凡俗見所系,謂說我見所系、說衆生見所系、說壽命見所系、忌諱吉慶見所系,爾時悉斷、悉知,斷其根本」「金剛經」所講的「無人相、無我相、無衆生相」,「我見」就是我相,「衆生見」就是衆生相,「說壽命見」就是壽者相、時間相,被時間綑綁住,「壽命見」就是壽者相,你會貪生怕死,你的時間被時間綁住。「忌諱吉慶相」就是人相,很在乎別人怎幺講,或是在乎別人跟你說什幺,然後「忌諱吉慶」很多的顧慮,結果…
《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卅二章 涅槃、無爲、空--甚深極甚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