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要讓它越增長、越多越好的,就是「七覺分」。
(第六節)「修習七覺分已,多修習已,得四種果、四種福利」也就是初果到四果,「四念處」跟「七覺分」的配合,就是要證果的階段,不要小看這些,包括你在日常生活曆緣對境裏面,所謂「善用七覺分」都是很重要,因爲都是一種調整成長的過程。
我們一般人類,常常都站在自己的角度,然後來審判其他的衆生。審判之後,人類就把自己標榜爲萬物之靈,我們很容易犯這種毛病,在二元對立的世界裏面一比較,就要把別人比出是小的、別人是低的,我們是高的、別人是劣根,我是頓根、我是利根,于是在「自我」的比較裏面,都是一直要把別人比下去,然後顯現出自己的重要。
我們這樣一路上課下來,慢慢跟大家介紹:要從整個法界、大自然方面去見到法,有的宗教師、法師,就會認爲修行跟大自然無關,修行就只有在我們個人身心五蘊上面下工夫,不錯!我們也尊重這樣的一個說法,因爲這些我也經曆過,我以前也都是在個人五蘊身心方面下工夫,但是到後來發現沒有跳脫出來,如果光是在五蘊身心方面,你看不到活生生的法,而且很多的我慢很難破除。我們現在來把人類與一棵樹來做比較,我們平常認爲動物的靈性比植物高,人類又是動物中的萬物之靈、智慧最高。我們現在以整個層面來講,看看一棵樹跟人類對整個大自然的影響、貢獻,到底有什幺樣不同?樹對大自然的貢獻,怎幺樣?講具體一點,它能夠供給氧氣,能夠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當然包括淨化世間的空氣,還有它又能産生果實,養育衆生、讓衆生食用,又能夠防止土石流,做水土的保持,能夠讓衆生乘涼,也能夠美化環境。在治病方面,又可以當很多的原料……。所以,這棵樹對地球來講,是正面的,然後它是生産者;對衆生來講,它又是個正面的;對整個環境來講,它又是一個保護者。
我們來檢討人類對大自然、大地來講,扮演什幺樣的角色?消費者、消耗者、破壞者。人類用什幺反饋大自然?把這身體捐給大自然?但是你不是心甘情願的捐,很多衆生是心不甘情不願的捐。所以,我們平常反饋大自然什幺?有時候我們要靜下來,反省我們自己:很多的我是、我能、我慢,認爲自己很有聰明才智、才高八鬥,我智慧高、學問高,但是我們的所作所爲,都是以什幺爲出發點?都是以「我」爲中心,還有爲「我所」,都是以「我」爲中心,爲「我所」、「我」付出很多的努力,很多沾沾自喜的成就,往往都是從「我」來考量,爲「我」個人的成就,爲「我」的家庭更好,爲「我」的小孩能夠更好啊!爲「我」的公司更好,整個都是爲「我」跟「我所」在努力、在奮鬥。
而我們所用的,都是不斷在消耗大自然的資源,進入到大自然裏面,常常是扮演著破壞者的角色,人類走到哪裏,大自然就遭到蹂躏、遭到破壞。你要想想看,我們人類都是不斷取自于大自然的資源、能源,你才能夠活著,但是我們真正放下這些「我」、我所,我們真正反饋大自然的,有沒有想過說到現在爲止,反饋大自然的是什幺?對地球,我們活到現在,真正受益、受到你反饋的是什幺?現在縮小在樹方面,至于陽光、大地、空氣、水……是很深,以後我們還會再講,現在我們用樹來跟人來比,你從小到現在,真正反饋大自然是什幺?二氧化碳不是你反饋的,那是你排出的廢物,植物並不是需要你的二氧化碳,才能夠活著呢!植物可以不需要人類而活著,人類卻需要植物。
從小到現在,你反饋給地球、大自然的是什幺?種過幾棵樹,是一種反饋,當然也不錯啦!但是我們可能種十棵樹,然後砍一百棵。真正反饋大自然的,不管你再才高八鬥,死後當肥料,很多不是心甘情願的,心不甘、情不願。其實,我們真正反饋大自然的,只有大便、小便,是你的不要,但是本來你所排棄的、你最不喜歡的,你平常覺得最沒什幺的,但是整個大自然裏面,真正從你身上受益的,只有這個大、小便。所以,當人類以人本主義出發,把自己標榜很高、很重要,我們跟一棵大樹來比比,過去以前你不以爲然的一棵樹,竟然它們對世間的存在貢獻,不輸于人類啊!如果你能夠去過濾、好好思惟,我慢的心就會很明顯的減少,慚愧心也會漸漸地生起。
以後當你看到一棵樹,看到一花、一草、一木,你會以感恩的心,你會以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眼光,來重新善待它們、面對它們,這裏你能夠慢慢去體會到,我慢才會明顯的降服,你的身心才會漸漸柔軟,你會珍惜一花、一草、一木,珍惜整個大自然,慢慢的你會溶入一體的世界,溶入一體的世界。不只是超越人我的對待而已,跟整個大自然,你會以平等心來善待它們,會跟整個大自然溶爲一體。
【幻燈片】
今天的幻燈片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實際屍體方面,來看我們身體的各部器官,這一系列比較屬于生理深入的解析,上次是實際的屍體,這是生理的一種解析,等于說圖片方面來解析,但是它這個滿詳細的,這是前一半的系列。我們還有一半的資料,要下個禮拜才播放,今天是播放前半。我們今天播放的後一半,就是我們剛才有講到人跟一棵樹、大自然的比較。
我們現在來看,這是生命之始--生命的開始,這是女子的整個生殖系統,陰道、子宮,還有卵巢、輸卵管,這是男性的精蟲,精蟲像小蝌蚪,精蟲本身就是一個生命體,它就是一個衆生,卵本身也是一個衆生,也是一個生命體。在它們沒有結合以前,一樣都各自有自己的生命,維持幾天、它們就會消失,新陳代謝這樣。如果當它們有因緣結合之後,一加一不是等于二的,綜合起來的生命體,就會重新誕生出來,這裏就是有排卵出來,這是卵巢,排卵出來之後,然後這個卵會自然進入輸卵管,然後精蟲呢?在陰道裏面之後,它會一直跑、跑,它要遊很長的路程,就像一個人在大海要遊四十二公裏長的路程,遊到這裏來,要跟排出來的卵結合,這樣就産生一個受精卵,然後開始經過一天一天之後,就開始從一分裂爲二,然後再分裂爲四,再來又八個,不斷的再增加。所以,它在這裏受精之後,然後它慢慢的向前移、向前移,移到這裏的時候,在子宮裏面,就在子宮著床。
這是一個受精卵,它不斷一直在分裂、分裂、變化,然後它來到這裏的時候,好樣有腳、樹根那樣釘住了,釘在這裏,叫著床。這是一個生命的開始,這是男性的,這是女性的,這是男性更深入的解析,這是睪丸方面,裏面就是製造精蟲的地方,精蟲製造好之後,然後它會上來,這是屬于精囊,它會在這裏,再來是精子的構造。如果是射精的時候,它是從這裏跑出來,這裏是把精蟲更放大,這是整個精蟲的構造。所以,我們不要以爲精蟲本身沒生命,它一樣都是地、水、火、風、空、識,所組合而成。精蟲本身還是一樣,有「識」的存在,展現在你的身、口、意中,它是你身體裏面的一部分。
精蟲裏面,它有分做前、中、後,真正的核心是在這裏,這是它的能源,就像一個火箭的能源,這是它整個尾巴、像一只蝌蚪,前進是這樣擺動它的尾巴,然後靠這樣前進,它前面頂體部分,如果遇到受精卵,這一部分就是要破除受精卵那層膜,破除之後,這個核就會跟卵結合,會形成一個新的生命體。受精卵當受精,本來一個卵跟精蟲結合之後,然後它就開始分裂,從原來一個受精卵,然後分裂爲兩個,就是受精一天半之後,它就開始分裂兩個,然後不斷的分裂,兩個變四個、四個變八個,它在分裂的過程,都是需要能源,母體本身就是會不斷的供應能源,于是就不斷的分裂,然後就這樣慢慢的出來、慢慢的成長,這是五周大的時候,這八周、十二周,然後慢慢的成長。
這是胎兒在子宮裏面的特寫鏡頭,這是整個母體的子宮,然後這是裏面的羊膜,胎兒就浸泡在羊水裏面,這是子宮裏面的胎盤、胎衣,胎兒就是透過母體子宮的營養,透過胎盤營養的集合,然後透過臍帶輸送到胎兒裏面,所謂「母子連心」、「母子連體」,這是生産的幾個過程步驟,這是臨生産的時候,一個婦女子宮的變化情況,這是沒有懷孕以前,這是懷孕幾周,這是越來越大,這是臨生産前的情況……,她整個體內的這些變化,這是正要生産的時候,這整個四個步驟這樣逐步的,必須要打開、胎兒才能夠出來。出來之後,就是助産士要做的工作,把臍帶切斷,胎兒也是一樣,每個人的肚臍都會紮一個小結,都是在出生的時候,就要把它切開,這就是出生的胎兒。
你看我們是這樣赤裸裸的來到世間,「空無所得「」的來到世間,就是這樣很單純、很單純,但是在這成長、教育的過程之中,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很多的染汙,也是這樣不斷加入。小孩子眼睛的明亮、單純,在大人的臉上,很難看到赤子之心,再來有的生命成長之後,我們看六根,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這些六根,這是眼根,我們眼根的實際情況,在我們身體裏面解剖出來,看眼球的轉動,都是需要肌肉來牽、來拉,肌肉裏面都一定有神經的傳導,所以叫做意根。眼根,不是眼球本身就能夠轉動,它一定要有意根,以現在醫學名詞來講,就是一定要有眼神精的傳達,它才能夠轉動。如果眼神經遭受到破壞,縱然有這個眼球,眼睛還是沒辦法動、沒辦法看,「意根」能夠透過眼根方面産生作用,這是眼球的整個構造。
再來是耳朵,這是描繪出一個透視圖,我們耳朵裏面的實際構造跟位置是這樣,這是外耳,然後這裏有一個耳膜,進到這裏面,這是叁半規管的位置,這裏是畫出實際透視裏面的位置,這是外耳道,這是耳膜、鼓膜,人家說耳膜破了,就是這個受損,就像鼓的那一層鼓皮,如果那個破了,聲音就沒辦法正常傳導,透過這一層鼓膜,傳達聲音來這裏,叫叁半規管。如果叁半規管有問題、故障,我們會産生什幺樣的現象?平衡方面會有問題,走路沒辦法平衡。所以,叁半規管都…
《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廿六章 善用七覺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