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但是你也沒辦法主宰它,你會體會到「無我」。所以,你跟你最親密的身體,你都沒辦法主宰,你又能夠掌控誰?!你又能夠主宰你的太太的意見嗎?你又能夠主宰妳先生的意見嗎?你能夠說你是我的兒子,你就要聽我的?樣樣要聽父母親的意見,背後我們都有很強的主宰欲。我們愛他,但是我們要協助他們成長,協助他們有智慧,但不是一種主宰欲去掌控。
所以,我們要去體會「無我」的深義,當你真正體會「無我」,你會尊重每一個衆生,以平等心尊重每一個衆生,七情六欲是會影響到你身體的那些功能。因爲大家在一起,雖然不能主宰他,就像你沒辦法主宰你的太太,但是你的心情、脾氣不好,會連帶影響她、會互相影響,就是緣起,因爲因緣網都會互相關聯的,不是誰附屬于誰、互相有關聯,但並不是說誰附屬于誰,我們要以平等心尊重每一個衆生。如果沒有解脫,還會繼續抓取,你只能夠部分的一個推動力,但是這幺的精密不是你所能主宰的,怎幺能夠掌控我的心髒要怎幺樣的,它的組織構造要怎幺樣,這都不是你所能夠決定的,所以你只是部分的因素加進去,其他這些都是地、水、火、風、空,因緣很巧妙的組合,慢慢去看到那個奧妙啊!精義的小宇宙,精義的大宇宙,大家要慢慢去看到。
自己的身體都沒辦法主宰、都沒辦法掌控,將心比心我們身外的這些,我們更沒辦法去掌控,沒辦法去主宰它。所以,我們一方面會以平等心來尊重一切衆生,一方面我們的苦也會減少,你尊重別人,每個人都希望被尊重的,因此你尊重別人,別人也會尊重我們,你愛他,給他更大的活動空間。
以後還有一套是屍體的解剖,是屬于生理解剖方面的,另外一套是屬于計算機動畫方面的一種解析,以後我們再看。這是我們耳朵方面的構造,這幺精密!這是眼睛、眼球,看看我們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這是人體的斷面,是計算機斷層,把人體橫切來看,頭部的橫切面,再來是頸部的橫切,第叁就是胸部的橫切,這是肝髒的實際的情況,上面這是肝髒,這是膽、這是膽,這是胃,這裏是十二指腸,這是我們的上腔,這本來是肺髒的地方,肺拿掉了,這是心髒,好像肉幹,這是橫隔膜,這是我們的實相,大家要去看、去了解。
我們要看到「味」,也要看到「患」,這是我們身體裏面,這是肝髒翻起來,這是胰髒、脾髒方面,這是胃,這是十二指腸,這是我們手指,把外皮剝掉看看我們的手指能夠動,都是這些筋在牽、在拉。這是西藏的天葬,人死了之後,當地的觀念認爲天葬是很神聖的一種葬法,他們把屍體認爲是一種供養,他們稱爲天行母,其實就是那些禿鷹,讓那些禿鷹來吃,也是讓他物盡其用,不然把他埋在地裏面,腐掉也是腐掉,讓那些天鷹來吃,也是供養那些禿鷹,認爲這樣比較神聖,這是天葬師,把屍體先捶碎,骨頭都要捶碎一點,鐵鎚在這裏,把骨頭都捶碎了,再把它剖開、解開,讓那些禿鷹容易吃。這裏是取一塊膝骨頭,做爲一個人的終身紀念品,送給他的家屬,這些禿鷹牠們都要來吃,這是天葬的實相。
屍體對牠們來講,卻是牠們的美食,如果我們沒有了悟生死,衆生就在食物鏈裏面一直吃、吃、吃、吃,吃到最後就是被吃,你一直想要擁有很多很多很多,到最後還是一場夢一場空。所以,佛陀是要我們了悟宇宙人生實相,不要本末顛倒,你看這是頭、頸部,因爲這捶碎、拉就全拉開了,這是頸部、拉開,這個禿鷹自己把骨頭啄破,牠的嘴都很硬、很利,把骨頭捶打破,然後吃裏面的腦漿。我們身體一系列的屍體,到此告一個段落,以後我們會看到這方面,它是比較屬于生理方面的解剖角度,因爲我們看到死的、也要看到活的。
上次講過不是五種元素加起來等于五,不是一加一等于二,不是這樣單純,它會有很多很深奧的變化,我們要看到緣起,也要看到緣起甚深,以後我們還有一系列有關身體方面的來講解,這裏面還有很多很深的含意,以後就是要看到比較屬于生理上面的,實體方面的一個解析。這是各種腺體在身體裏面的位置,我們要看到死的屍體,也要看到活的身體,更要看到死的人身,也要看到活的人身,也要看到奧妙的人生。
這是實際的實體的真正人蔘,因爲它是生的,還沒有曬過、製作過,我們一般吃的人蔘,它是已經泡製過了,如果你要看實際的形象,就是因爲這個人蔘,它很多情況長得很像人,于是取名做人蔘,它會長成這樣,很多的奧妙!所以,我們要看到死的屍體,這個人蔘,也要看到活的、奧妙的人生,很有趣、是很深奧的人參。
現在這是一個喜事,你要看到「味」,你也要看到「患」,不要光只看這個,然後把後面的遮起來不看,很多事情要從多重角度去看,智慧才會出來,你要看到生、看到聚,也要看到緣盡、緣散,這就是整個生命,全部都要能夠看到實相,不要只看到部份。所謂色、集、滅、道、味、患、離,都是告訴我們要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到實相,不要逃避,這都是實相。,這一張跟下一張是一個對比,我們要看到現象界的「有」,有天下種種這些,我們要看到有這些建築物、有這些衆生,這都是屬于緣起的「有」,但是也要看到「空」,要去看到這些緣起、這些變化,看到「空」,不是要看我這個手指,如果你只看這裏,叫做「見指不見月」,我們是要透過這個手指,然後去看到緣起、看到「空」。
要慢慢了解實相真理,我們會從二元對立的世界,要的就歸入「白」的,所不要的就歸入「黑」的;我所抓的、所認定的就歸入是「好」的;我所討厭、所排斥的,就歸入「壞」的,這都是衆生自己在二元對立的世界裏面,這樣都是沒完沒了,那種苦永遠存在。我們今天就是要慢慢去認清實相,然後能夠包容一切,超越二元對立,能夠包含整個,尤其在曆緣對境裏面,要慢慢把以前所不喜歡的人,我們也能夠包容;把所不喜歡的宗教,我們也能夠包容;把所不喜歡的人、事、物,我們也能夠以平等心來尊重一切。因爲唯有你能夠包容一切,二元對立的界線才會消失;因爲只要你有對立,內心就會拉扯、用力,那個苦就會存在。
當你能夠超越二元對立,就能夠跟佛陀所講的,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所謂「唯我獨尊」,事實上是在告訴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宇宙獨一無二的存在,以平等心來尊重每一個人,所以沒有自卑、沒有卑慢、也沒有我慢,只是佛陀協助衆生、讓衆生去了解到,你跟佛陀沒有少什幺,慢慢到達了悟真理實相,然後解脫自在,佛陀只是幫助大家。
現在我們的進度,已經漸漸契入到聞、思、修、證,聞思法義相當重要的部分,以後實修實證就是要回來體證到現在法義所講的這些,因此現在不是說講過了之後,後面的這些就不重要,其實後面的修才是重要。後面的修是很重要是不錯,但是實修實證就是要回來體證現在聞思法義的主要內容,更精簡的講,就是體證到無常與無我。第八章的五陰跟後面的六入處,還有蘊、界、處這些六界,都是在從不同角度來诠釋我們的身心內外、宇宙人生的一切實相,無常跟無我兩個法印,所以這方面大家不要輕視它,這是非常重要的核心。
(第廿六節)「陀裟比丘受諸上座比丘教,往語差摩比丘:『汝言:我觀五受陰非我、非我所,而非漏盡阿羅漢。前後相違』」這一經也是滿有名,就是差摩比丘生病,然後有一些比丘跟他慰勞,陀裟比丘就代爲傳達、問候慰勞,然後一方面探病,一方面也跟他再更深入的探討法義方面,陀裟比丘聽差摩比丘講,覺得這裏面有疑問,就當面跟差摩比丘做一個求證:你爲什幺這樣講呢?然後你這樣講,又說你不是阿羅漢,我覺得前後有違背,這一經的意思就在一問一答,一探討一回答情況之下,差摩比丘他本身又有更深入的體悟,然後又有很大的突破。
他們就去看差摩比丘,然後就問差摩比丘:「汝言:我觀五受陰非我」你說你有看到五陰,你已經有了解,有體悟到非我、非我所,就是無我、無我所,但是你卻說你還不是四果的阿羅漢,奇怪!這不是相違背嗎?如果你已經知道「五陰」、「非我」,體證到「無我」,理論上應該是屬于四果阿羅漢,你怎幺說還不是呢?這時候差摩比丘就語陀裟比丘言:「我于五受陰觀察非我、非我所,而非阿羅漢者,我于我慢、我欲、我使,未離、未知、未斷、未吐。」注意!他的回答是很如實,這裏回答:我雖然在五受陰裏面,就是五受陰裏面,我觀察到非我、非我所,但是我今天還能夠清楚知道自己還不是阿羅漢,因爲我對自己的我慢、我欲、我使,對這些我是、我能,還沒有真正斷除。
他看到深層的「自我」還沒有斷除,證果的體證先後,是你要先體證到無常,再來才能夠進一步體證到無我,但是你體證到無常、無我,未必代表你真正已經做到「無我」,可以說這是「理」上,你可以頓悟,但是「事」上,你還沒有真正做到。爲什幺還沒有真正做到呢?差摩比丘又回答:「我亦如是」我看到「非色即我,我不離色」就是不依、不異。「非色即我」就是不依,「我不離色」就是不異,就是不依、不異。我雖然看到這方面「非受、想、行識即我,我不離識。然我于五受陰見非我、非我所,而于我慢、我欲、我使,未斷、未知、未離、未吐」我「理」上可以了解,我可以了解無常,可以了解無我,我可以體證到無常,理論上我可以體悟到無我,但是我還沒有真正做到。
如果進入實修,因爲他是實際的心路曆程,你可以去看到、去體會到,他所講「自我」的陰影,都不斷地在顯露,我是、我慢都還存在,很如實的認真回來看,他才能夠做這樣的回答。有的人以爲自己開悟了,已經知道「無我」了,但是都沒有看到深層內心還是在抓著「我」,這時候他就是看到自己深層的「自我」還沒有斷除,如果你能夠體證無常,然後體悟部份的「無我」方面,你可以從證初果,然後逐步二果、叁果,可…
《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八章 五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