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含解脫道次第 原書教材 第八章 五陰▪P2

  ..續本文上一頁實實在在的依阿含解脫道而行,必然水到渠成,自然漏盡、心得解脫。

  十一    雜  四一(二六四)

  爾時,世尊手執小土抟,告彼比丘言:「汝見我手中土抟不?」

  比丘白佛:「已見,世尊!」

  比丘!如是。少土,我不可得;若我可得者,則是常、恒、不變易、正住法。

  佛告比丘:「我自憶宿命,長夜修福,得諸勝妙可愛果報之事。曾于七年中,修習慈心,經七劫成壞,不還此世。七劫壞時生光音天,七劫成時還生梵世,空宮殿中作大梵王,無勝、無上,領千世界;從是以後,複叁十六反,作天帝釋。……

  灌頂王法有……八萬四千寶床,唯臥一床;八萬四千宮殿,唯處一殿;八萬四千城,唯居一城,名拘舍婆提;八萬四千寶車,唯乘一車……

  比丘!此是何等業報,得如是威德自在耶?此是叁種業報。雲何爲叁?一者布施,二者調伏,叁者修道。比丘當知:凡夫染習五欲,無有厭足;聖人智慧成滿,而常知足。比丘!一切諸行,過去盡滅、過去變易,彼自然衆具及以名稱,皆悉磨滅。是故,比丘!永息諸行,厭離、斷欲、解脫。比丘!色爲常?無常?」……

  【法義分享】

  ◎任何你所抓取的,都只是一場夢、一場空。

  ◎若只修人天福報,到最後仍會福盡還墮。

  ◎凡夫因爲不知足而成爲欲望的奴隸;解脫者因爲知足而常樂。

  十二    雜  四叁(二六六)

  無明所蓋,愛結所系,衆生生死輪回;愛結不斷,不盡苦邊。……

  比丘!譬如狗子系柱,彼系不斷,長夜繞柱,輪回而轉。如是,比丘!愚夫衆生不如實知色、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長夜輪回,順色而轉。如是不如實知受、想、行、識、識集、識滅、識味、識患、識離,長夜輪回,順識而轉。

  【法義分享】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愛」綿綿無絕期。因爲貪愛染著,讓衆生如狗子系柱一般,長夜繞柱,輪回而轉。

  十叁    雜  四四(二六七)

  比丘!心惱故衆生惱,心淨故衆生淨。比丘!我不見一色種種如斑色鳥,心複過是。所以者何?彼畜生心種種故,色種種。……

  佛告比丘:如嗟蘭那鳥種種雜色,我說彼心種種雜亦複如是。所以者何?彼嗟蘭那鳥心種種故其色種種。是故,當善觀察思惟于心長夜種種,貪欲、瞋恚、愚癡種種,心惱故衆生惱,心淨故衆生淨。譬如畫師、畫師弟子,善治素地,具衆彩色,隨意圖畫種種像類。

  【法義分享】

  ◎心惱故衆生惱;心淨佛土淨。有貪、瞋、癡的衆生,其心都是一面凹凹凸凸、很不平的鏡子。每個人的心鏡凹凸程度都不同,所以每個人的世間都不同。

  十四    雜  四七(二七○)

  譬如日出,能除一切世間闇冥。如是,無常想修習多修習,能斷一切欲愛、色愛、無色愛、掉慢、無明。

  諸比丘!雲何修無常想,修習多修習,能斷一切欲愛、色愛、無色愛、掉慢、無明?若比丘于空露地、若林樹間,善正思惟,觀察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如是思惟,斷一切欲愛、色愛、無色愛、掉慢、無明。所以者何?無常想者,能建立無我想。聖弟子住無我想,心離我慢,順得涅槃。

  【法義分享】

  ◎如果能深觀身心內外一切無常,則能斷除種種結縛,包括深層的我執與我慢。問題是修行人大多只把「無常」當做一個名相、口頭禅、或頭腦中的一種知見。

  十五    雜  四二/五五

  觀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  法無有吾我,亦複無我所;

  想如春時燄,諸行如芭蕉,  我既非當有,我所何由生?

  諸識法如幻。   比丘解脫此,則斷下分結。

  【法義分享】

  ◎把此兩偈背下來,再慢慢去禅思、消化、求證。

  十六    雜  五六(六五)

  雲何色集,受、想、行、識集?愚癡無聞凡夫于苦、樂、不苦不樂受,不如實觀察;此受集、受滅、受味、受患、受離不如實觀察故,于受樂著生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純大苦聚從集而生,是名色集,是名受、想、行、識集。

  雲何色滅,受、想、行、識滅?多聞聖弟子受諸苦、樂、不苦不樂受,如實觀察;受集、受滅、受味、受患、受離如實觀察故,于受樂著滅,著滅故取滅,取滅故有滅,有滅故生滅,生滅故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純大苦聚皆悉得滅,是名色滅,受、想、行、識滅。

  十七    雜  六二(七一)

  雲何斷關?謂斷五下分結。雲何度塹?謂度無明深塹。雲何超越境界?謂究竟無始生死。雲何脫諸防邏?謂有愛盡。雲何建聖法幢?謂我慢盡。

  【法義分享】

  ◎若真的要弘法、真的要爲法做見證,最好先「我慢盡」。達到無學位的四果阿羅漢才能真正建聖法幢。

  十八    雜  五五(六四)

  「此色是無常,受、想、行、識是無常;色是苦,受、想、行、識是苦;色是無我,受、想、行、識是無我;此色非當有,受、想、行、識非當有;此色壞有,受、想、行、識壞有;故非我、非我所,我、我所非當有。如是解脫者,則斷五下分結。」

  時,彼比丘白佛言:「世尊!斷五下分結已,雲何漏盡,無漏心解脫、慧解脫,現法自知作證具足住: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佛告比丘:「愚癡凡夫、無聞衆生于無畏處而生恐畏。愚癡凡夫、無聞衆生怖畏--無我、無我所。二俱非當生。

  攀緣四識住,何等爲四?謂色識住、色攀緣、色愛樂、增進廣大生長;于受、想、行識住,攀緣、愛樂、增進廣大生長。比丘!識于此處,若來、若去、若住、若起、若滅,增進廣大生長……比丘!離色界貪已,于色意生縛亦斷;于色意生縛斷已,識攀緣亦斷,識不複住,無複增進廣大生長。……識無所住故不增長;不增長故無所爲作,無所爲作故則住,住故知足,知足故解脫,解脫故于諸世間都無所取,無所取故無所著,無所著故自覺涅槃……我說識不住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除欲見法,涅槃滅盡,寂靜清涼。」

  【法義分享】

  ◎能深入體悟無常、非我、非我所,則能斷五下分結而證到叁果。但「我慢」仍未斷。

  ◎走在修行路上的衆生,雖然知道無常、無我,也很會宣說,但往往骨子裏是抗拒無常、很怕無我。所以種種扭曲變質的修行法門就不斷衍生出來。

  ◎若能做到「識無所住」,就能做到金剛經所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但不容易啊!只要你還處在二元對立的世界裏,就處處有所住,只是自己有無覺察到而已。

  十九    雜  五九(六八)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常當修習方便禅思,內寂其心,如實觀察。雲何如實觀察?如實知此色、此色集、此色滅;此受、想、行、識,此識集、此識滅。

  雲何色集,受、想、行、識集?緣眼及色--眼識生,叁事和合生觸;緣觸生受,緣受生愛‧‧‧‧‧‧ 乃至純大苦聚生,是名色集。如是,緣耳、鼻、舌、身、意,緣意及法--生意識,叁事和合生觸;緣觸生受,緣受生愛……如是乃至純大苦聚生,是名色集,受、想、行、識集。

  二十    雜  八二(叁六)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住于自洲,住于自依;住于法洲,住于法依;不異洲不異依。比丘!當正觀察,住自洲自依,法洲法依,不異洲不異依。……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比丘!色是無常。若善男子知色是無常、苦、變易,離欲、滅、寂靜、沒,從本以來,一切色無常、苦、變易法知已,若色因緣生憂悲惱苦斷,彼斷已無所著,不著故安隱樂住,安隱樂住已,名爲涅槃;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佛說此經時,十六比丘不生諸漏,心得解脫。

  【法義分享】

  ◎親近善知識就是要學習如何才能自依、法依、不異依。

  ◎真正的善知識,他會引導你去如實正觀宇宙人生的實相,而達到自依止、法依止。

  二一    雜  八叁(叁七)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不與世間诤,世間與我诤。所以者何?比丘!若如法語者,不與世間诤,世間智者言有,我亦言有。雲何爲世間智者言有,我亦言有?比丘!色無常、苦、變易法--世間智者言有,我亦言有。如是受、想、行、識,無常、苦、變易法,世間智者言有,我亦言有。世間智者言無,我亦言無:謂色是常、恒、不變易、正住者--世間智者言無,我亦言無。受、想、行、識,常、恒、不變易、正住者,世間智者言無,我亦言無。是名世間智者言無,我亦言無。比丘!有世間世間法,我亦自知自覺,爲人分別演說顯示,世間盲無目者不知不見,非我咎也。

  諸比丘!雲何爲世間世間法,我自知,我自覺,爲人演說,分別顯示,盲無目者不知不見?是比丘!色無常、苦、變易法,是名世間世間法;如是受、想、行、識,無常、苦,是世間世間法。比丘!此世間世間法,我自知自覺,爲人分別演說顯示,盲無目者不知不見。我于彼盲無目不知不見者,其如之何!

  【法義分享】

  ◎「我不與世間诤,世間人與我诤」。一位到達彼岸的解脫者,他只如實述說宇宙人生的實相、真理,以及如何去體悟及到達解脫之道。但世間盲目者不知不見、也不去求證,佛陀又能奈何?要把阿含經判爲小乘,佛陀又能怎樣?

  二二    雜  八八(四二)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七處善、叁種觀義。盡于此法得漏盡,得無漏,心解脫、慧解脫,現法自知身作證具足住: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雲何比丘七處善?比丘!如實知色、色集、色滅、色滅道迹、色味、色患、色離如實知……

  雲何色如實知?諸所有色、一切四大及四大造色,是名爲色,如是色如實知。雲何色集如實知?愛喜是名色集,如是色集如實知。雲何色滅如實知?愛喜滅是名色滅,如是色滅如實知。雲何色滅道迹如實知?謂八聖道:…

《阿含解脫道次第 原書教材 第八章 五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