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五陰
「五陰」是非常重要的一章。在佛法裏面,也是很重要的一個關鍵,佛陀在這方面也花費不少時間解析「五陰」,稱爲「五陰」、「五蘊」或是「五盛陰」都一樣。
(第一節)「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祈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爲正觀。」什幺叫做「正觀」?「當觀色無常」。「色」代表所有現象界你看得到的有形物質。「當觀色無常」是要去體悟到無常的法印,「無常法印」非常重要,剎那生滅變異。「如是觀者,則爲正觀」這才是真正的「正觀」,說去參話頭、參念頭、參什幺公案,所謂的「參」,事實上只是把你的心鎖住在一個問題上,但是縱然你找到一個問題的答案,它能夠讓你體證到「無常法印」嗎?它能夠讓你看到大自然的法則嗎?如果沒有,你只是去悟到一個問題的答案,這樣而已,你去找到一個問題的答案而已,你認爲說你找到了、開悟了,這些對你的斷「我慢」,有具體的幫助嗎?如果你所謂的「開悟」,對十個結的斷除、對「我慢」的斷除沒有幫助,都不是真正的「開悟」,那些只是一些禅相,然後你以爲「我見到光!我看到什幺了」都只是一些禅相、一些幻相,因此不要把放錯重點了。
佛陀就講說所謂的「觀」,就是你的身心靜下來,有深度去體悟、有深度去求證,叫做「觀」。真正深度去體悟、去看的,就是去看到「無常法印」。如果真正能夠「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因爲你看到實相,看到我們過去因爲不了解大自然的法則,因此常常在背道而馳。大自然的法則就是「無常」跟「無我」,這是實相、這是真理,「無常」與「無我」就是實相、真理,然而佛陀也不是說他講出「無常」與「無我」的法印,然後你們就盲目的相信就好,不是這樣,佛陀是講出自己體悟到的宇宙的實相真理,也希望你們要去求真求證。
在你還沒有求真求證以前,對法印的體悟是我佛陀自己的啊!我佛陀心安、沒有苦,這是我佛陀的啊!你還在苦海中,因爲不了解,所以還是在苦啊!所以,你的苦要止息,一定要透過你自己去實修實證。衆生、一般人就是對「無常」法則、法印不了解,于是常常去抓個「常」;不了解「無我」,于是一直去抓這個「我」,但是你所抓的,跟實相都是在背道而馳,跟大自然法則的運轉法則是在背道而馳。那個苦就是因爲你不了解實相,然後一直在構築你的夢幻泡影、夢幻世界,就形成一個人的苦海。
所謂的「苦海」就是因爲不了解實相,然後去抓取,偏偏你所抓取的,跟實相是背道而馳,因此你的願望不會實現的,于是你就一直在抓啊!趨樂啊!避苦啊!趨樂啊!……一直去抓取你所要的,然後實相一出來,你又不要,又一直逃避,就不斷在趨樂避苦,抓!抓!追!追!追!跑!跑!跑!跑!就這樣,就是衆生的「苦海」,因爲不理解實相。當有一天,你了悟實相之後,你會全然的接受,因爲不可能有任何人能夠改變,就算你成佛,也不可能去改變「無常法印」。
如果你認爲說成佛之後,法力無邊,我可以改變「無常法印」,那幺「法印」就不存在,那幺你那個「佛」就很特別、厲害,你就可以否定「無我」,你就可以成立一個「大我」,因爲你很厲害,可以改變無常、無我的法則。但是那都是狂傲啊!那是不了解啊!不管你再怎幺厲害,你的武器再怎幺厲害,光是「黑洞」這一關,你就通不過啦!宇宙天文也是一樣,在天文裏面,只要是有形質的東西,就沒辦法逃得了黑洞的吸引力,唯有你認清自然法則之後,然後遠離顛倒夢想,這時候你不會去抓這個「常」跟「我」,你就會厭離,厭離過去那個顛倒夢想,看到過去因爲不了解,所抓取的都是抓一些一些苦在束縛自己。背著一大堆石頭,以爲你是背著一大堆這些你所要的東西,結果在那裏苦啊!
「則生厭離」的「厭離」,就是當你有看到實相,有看到過去的顛倒夢想,于是你很歡喜的要放下,厭離過去顛倒夢想的作爲。所以,當一個人能夠正觀,「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你就不會去貪愛那些,因爲會看到你貪的越多,你的包袱也就越多,你的苦、你的牽挂,也就越多啊!因此喜貪就會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這樣的人就能夠逐步的邁向解脫。
所謂色、受、想、行、識「五陰」,不管哪個角度來看都是「無常」,受、想、行、識就是我們的心理,當地、水、火、風組合出我們的身體之後,然後又有「空」的配合,因緣條件具足,我們的生命體才會産生有機生命體。當有機生命體存在時,才會有心理的作用,因此受、想、行、識就是因爲因緣具足之後,有正常的有機生命體存在,才會有心理的這些作用。所以,心理方面一樣都是隨著我們身體地、水、火、風的變化,包括我們「六根」跟「六塵」接觸的不同剎那剎那變化,你的心理也跟著變化。你每天的情緒,都是來自于你的「六根」跟「六塵」接觸之後,所産生出來的;你每天的心情,都是來自于你的六根跟六塵接觸之後,所産生出來的。
「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一個人了悟實相、見到法,了悟實相真理之後,因爲他放下種種的欲貪、抓取,于是種種包袱那些也沒有了,束縛也沒有了,所以他就能夠解脫自在。像這樣能夠解脫自在,「若欲自證,則能自證」他就可以知道自己體證到幾果,有沒有證到阿羅漢,自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所謂「則能自證」,當他證到阿羅漢果之後,他會體證到「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這是一個真正到達彼岸的解脫者,很有自信的一個宣言,他會體證到「我生已盡」,體證到「無生」了。我們一般會說,我們要生生世世要怎幺樣……,那是因爲你還沒有了悟宇宙實相真理,還沒有了悟「無我」,生命深層核心還不敢放,縱然你修行到「萬法歸一」,但是你還不知道「一歸何處」,生命核心還抓著,那個「一」還抓著不敢放。
等到有一天,你真正體證到這些法印,又體證到「空」,你是那個「一」,就知道歸何處,就會進入「無所在、無所不在」,這時候就會體證到「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不會再有那些生生死死、頭出頭沒。有的人他不了解,因爲一般衆生無法從文字上面,真正體會到它的深義,因爲這一定要經過實修實證。當你證到初果、二果,都還體會不到這裏面的深義,只能夠從文字上面去解讀,但是很多還沒有證初果以前的人,往往會從文字上面的負面去解讀。
于是有的人就認爲證阿羅漢的人是「我生已盡」、「自知不受後有」,就不會要再來投胎轉世,以後對這個世間就沒有貢獻,然後是消極、自了漢,當他成佛、解脫成阿羅漢之後,他什幺都沒有了,因此我們不要學小乘的,只是爲自己、只是自了漢……。這種觀點是真的都不知道什幺叫做解脫者,連證初果都還沒有契入到。如果你有真正有證到初果,就不會怕證阿羅漢果;如果一個人還沒有證到初果,然後再批評阿羅漢這些,你的眼睛都還是瞎的,但是還去批評眼睛正常的人所看到的光,你頭腦裏面想象很多的這些光,然後認爲說「我這個光才是,我這裏面有七彩顔色,我這個光可大可小,這個光是多幺美麗、多幺漂亮,你跟我講什幺光?!我覺得你這個沒有什幺奇特,你那個是假的……」就會這樣。
所以,真正要實修實證、以及聞思具足,再來從初果、二果這樣逐步上來,才會體證到何謂「我生已盡」,在你還沒有體證到四果阿羅漢以前,我們生命的核心就是不敢放。初果到叁果可以體證到「無常」,對「無我」法印也可以理解到,但是還沒有真正做到,了解是一回事,「理可頓悟,事必漸修」,真正要做到,一定要經過很多境界的考驗。當有一天,你真正體證「無常」、「無我」,最後是要體證「無我」,因爲「我」要回到「無我」,一定要經曆大死一番。如果沒有大死一番,你就是用「我」,再去理解「無我」,用「我」在宣說「無我」。
所以,有的修行會越高越厲害的,都是在展現「我」的厲害,跟解脫道都是有所背道,真正要從「我」,然後回歸到「無我」,必須要大死一番。當你真正大死一番之後,就能夠體證到《心經》所講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遠離顛倒夢想的世界。現在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解析「無常法印」,因爲這裏在座的大家也都可以算是高級知識分子,所以我們從這方面來跟大家講解一下。
有關物理、化學方面的觀念,物質代表色界,原子核裏面,含有質子、中子、電子……,國內一位得諾貝爾獎的丁肇中博士,就是高能物理學家的專家,他以前得諾貝爾獎也是因爲這方面他有所體證到,找出介子這方面的粒子。在原子的世界,電子裏面是質子跟中子,就是原子核,然後這是電子,電子是以光速在跑,光速一秒鍾跑叁十萬公裏,我們地球一圈是四萬公裏,光速是一秒鍾跑地球七圈半,電子就是以這樣的速度在跑,從太陽射出來的陽光是有光子,光子就是光速,光子就是用光速在跑的,從太陽射出來的光子,到達、射到地球要多久?應該是八分鍾,八分鍾就是太陽跟地球的距離,用光速來跑要八分鍾,也就是說現在照到你皮膚的這個光,它是八分鍾前從太陽那邊出發,然後以每秒鍾叁十萬公裏的速度跑過來的。
電子就是以這幺快的速度在跑,但是因爲它跑得太快太快了,你沒有很精密的儀器,就沒辦法測出它的速度,一般就是變成大動不動。就像我們看這張桌子,好像沒有在動,這個牆壁好像沒有在動,但是如果你把它解析、找到那個原子,用精密儀器去看,你就可以知道電子它就是以這樣在跑。我們再把裏面的質子跟中子打破,本來是打破這個電子所産生出來的,最初是原子彈,把電子這些讓它産生那種變化、産生易位,然後它會釋放出大量的能源,于是成爲原子彈。現在又進入到裏面的是…
《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八章 五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