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实实在在的依阿含解脱道而行,必然水到渠成,自然漏尽、心得解脱。
十一 杂 四一(二六四)
尔时,世尊手执小土抟,告彼比丘言:「汝见我手中土抟不?」
比丘白佛:「已见,世尊!」
比丘!如是。少土,我不可得;若我可得者,则是常、恒、不变易、正住法。
佛告比丘:「我自忆宿命,长夜修福,得诸胜妙可爱果报之事。曾于七年中,修习慈心,经七劫成坏,不还此世。七劫坏时生光音天,七劫成时还生梵世,空宫殿中作大梵王,无胜、无上,领千世界;从是以后,复三十六反,作天帝释。……
灌顶王法有……八万四千宝床,唯卧一床;八万四千宫殿,唯处一殿;八万四千城,唯居一城,名拘舍婆提;八万四千宝车,唯乘一车……
比丘!此是何等业报,得如是威德自在耶?此是三种业报。云何为三?一者布施,二者调伏,三者修道。比丘当知:凡夫染习五欲,无有厌足;圣人智慧成满,而常知足。比丘!一切诸行,过去尽灭、过去变易,彼自然众具及以名称,皆悉磨灭。是故,比丘!永息诸行,厌离、断欲、解脱。比丘!色为常?无常?」……
【法义分享】
◎任何你所抓取的,都只是一场梦、一场空。
◎若只修人天福报,到最后仍会福尽还堕。
◎凡夫因为不知足而成为欲望的奴隶;解脱者因为知足而常乐。
十二 杂 四三(二六六)
无明所盖,爱结所系,众生生死轮回;爱结不断,不尽苦边。……
比丘!譬如狗子系柱,彼系不断,长夜绕柱,轮回而转。如是,比丘!愚夫众生不如实知色、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长夜轮回,顺色而转。如是不如实知受、想、行、识、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离,长夜轮回,顺识而转。
【法义分享】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爱」绵绵无绝期。因为贪爱染着,让众生如狗子系柱一般,长夜绕柱,轮回而转。
十三 杂 四四(二六七)
比丘!心恼故众生恼,心净故众生净。比丘!我不见一色种种如斑色鸟,心复过是。所以者何?彼畜生心种种故,色种种。……
佛告比丘:如嗟兰那鸟种种杂色,我说彼心种种杂亦复如是。所以者何?彼嗟兰那鸟心种种故其色种种。是故,当善观察思惟于心长夜种种,贪欲、瞋恚、愚痴种种,心恼故众生恼,心净故众生净。譬如画师、画师弟子,善治素地,具众彩色,随意图画种种像类。
【法义分享】
◎心恼故众生恼;心净佛土净。有贪、瞋、痴的众生,其心都是一面凹凹凸凸、很不平的镜子。每个人的心镜凹凸程度都不同,所以每个人的世间都不同。
十四 杂 四七(二七○)
譬如日出,能除一切世间闇冥。如是,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
诸比丘!云何修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若比丘于空露地、若林树间,善正思惟,观察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如是思惟,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所以者何?无常想者,能建立无我想。圣弟子住无我想,心离我慢,顺得涅槃。
【法义分享】
◎如果能深观身心内外一切无常,则能断除种种结缚,包括深层的我执与我慢。问题是修行人大多只把「无常」当做一个名相、口头禅、或头脑中的一种知见。
十五 杂 四二/五五
观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 法无有吾我,亦复无我所;
想如春时燄,诸行如芭蕉, 我既非当有,我所何由生?
诸识法如幻。 比丘解脱此,则断下分结。
【法义分享】
◎把此两偈背下来,再慢慢去禅思、消化、求证。
十六 杂 五六(六五)
云何色集,受、想、行、识集?愚痴无闻凡夫于苦、乐、不苦不乐受,不如实观察;此受集、受灭、受味、受患、受离不如实观察故,于受乐着生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纯大苦聚从集而生,是名色集,是名受、想、行、识集。
云何色灭,受、想、行、识灭?多闻圣弟子受诸苦、乐、不苦不乐受,如实观察;受集、受灭、受味、受患、受离如实观察故,于受乐着灭,着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纯大苦聚皆悉得灭,是名色灭,受、想、行、识灭。
十七 杂 六二(七一)
云何断关?谓断五下分结。云何度堑?谓度无明深堑。云何超越境界?谓究竟无始生死。云何脱诸防逻?谓有爱尽。云何建圣法幢?谓我慢尽。
【法义分享】
◎若真的要弘法、真的要为法做见证,最好先「我慢尽」。达到无学位的四果阿罗汉才能真正建圣法幢。
十八 杂 五五(六四)
「此色是无常,受、想、行、识是无常;色是苦,受、想、行、识是苦;色是无我,受、想、行、识是无我;此色非当有,受、想、行、识非当有;此色坏有,受、想、行、识坏有;故非我、非我所,我、我所非当有。如是解脱者,则断五下分结。」
时,彼比丘白佛言:「世尊!断五下分结已,云何漏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具足住: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告比丘:「愚痴凡夫、无闻众生于无畏处而生恐畏。愚痴凡夫、无闻众生怖畏--无我、无我所。二俱非当生。
攀缘四识住,何等为四?谓色识住、色攀缘、色爱乐、增进广大生长;于受、想、行识住,攀缘、爱乐、增进广大生长。比丘!识于此处,若来、若去、若住、若起、若灭,增进广大生长……比丘!离色界贪已,于色意生缚亦断;于色意生缚断已,识攀缘亦断,识不复住,无复增进广大生长。……识无所住故不增长;不增长故无所为作,无所为作故则住,住故知足,知足故解脱,解脱故于诸世间都无所取,无所取故无所着,无所着故自觉涅槃……我说识不住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除欲见法,涅槃灭尽,寂静清凉。」
【法义分享】
◎能深入体悟无常、非我、非我所,则能断五下分结而证到三果。但「我慢」仍未断。
◎走在修行路上的众生,虽然知道无常、无我,也很会宣说,但往往骨子里是抗拒无常、很怕无我。所以种种扭曲变质的修行法门就不断衍生出来。
◎若能做到「识无所住」,就能做到金刚经所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但不容易啊!只要你还处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就处处有所住,只是自己有无觉察到而已。
十九 杂 五九(六八)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如实观察。云何如实观察?如实知此色、此色集、此色灭;此受、想、行、识,此识集、此识灭。
云何色集,受、想、行、识集?缘眼及色--眼识生,三事和合生触;缘触生受,缘受生爱‧‧‧‧‧‧ 乃至纯大苦聚生,是名色集。如是,缘耳、鼻、舌、身、意,缘意及法--生意识,三事和合生触;缘触生受,缘受生爱……如是乃至纯大苦聚生,是名色集,受、想、行、识集。
二十 杂 八二(三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住于自洲,住于自依;住于法洲,住于法依;不异洲不异依。比丘!当正观察,住自洲自依,法洲法依,不异洲不异依。……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比丘!色是无常。若善男子知色是无常、苦、变易,离欲、灭、寂静、没,从本以来,一切色无常、苦、变易法知已,若色因缘生忧悲恼苦断,彼断已无所着,不着故安隐乐住,安隐乐住已,名为涅槃;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说此经时,十六比丘不生诸漏,心得解脱。
【法义分享】
◎亲近善知识就是要学习如何才能自依、法依、不异依。
◎真正的善知识,他会引导你去如实正观宇宙人生的实相,而达到自依止、法依止。
二一 杂 八三(三七)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不与世间诤,世间与我诤。所以者何?比丘!若如法语者,不与世间诤,世间智者言有,我亦言有。云何为世间智者言有,我亦言有?比丘!色无常、苦、变易法--世间智者言有,我亦言有。如是受、想、行、识,无常、苦、变易法,世间智者言有,我亦言有。世间智者言无,我亦言无:谓色是常、恒、不变易、正住者--世间智者言无,我亦言无。受、想、行、识,常、恒、不变易、正住者,世间智者言无,我亦言无。是名世间智者言无,我亦言无。比丘!有世间世间法,我亦自知自觉,为人分别演说显示,世间盲无目者不知不见,非我咎也。
诸比丘!云何为世间世间法,我自知,我自觉,为人演说,分别显示,盲无目者不知不见?是比丘!色无常、苦、变易法,是名世间世间法;如是受、想、行、识,无常、苦,是世间世间法。比丘!此世间世间法,我自知自觉,为人分别演说显示,盲无目者不知不见。我于彼盲无目不知不见者,其如之何!
【法义分享】
◎「我不与世间诤,世间人与我诤」。一位到达彼岸的解脱者,他只如实述说宇宙人生的实相、真理,以及如何去体悟及到达解脱之道。但世间盲目者不知不见、也不去求证,佛陀又能奈何?要把阿含经判为小乘,佛陀又能怎样?
二二 杂 八八(四二)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七处善、三种观义。尽于此法得漏尽,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身作证具足住: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云何比丘七处善?比丘!如实知色、色集、色灭、色灭道迹、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
云何色如实知?诸所有色、一切四大及四大造色,是名为色,如是色如实知。云何色集如实知?爱喜是名色集,如是色集如实知。云何色灭如实知?爱喜灭是名色灭,如是色灭如实知。云何色灭道迹如实知?谓八圣道:…
《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八章 五阴》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