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成長,事事本無礙(六)
老子就看出此兩者,整個法界就是如此奧妙的變化著,白天會變成黑夜,黑夜會變成白天,生命有生、也會老死,有老死、也會有生命,整個法界就是這樣不斷的生生滅滅,從中你才能體悟不生不滅,而你在二元對立的世界裏面,怎麼體悟不生不滅?這樣是絕對無法體悟不生不滅的,所以要看到此變化中的不變,也就是《易經》跟我們所講「變異中的不異」。老子也講:「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依」要慢慢去照見那些界線,你的很多框架、是非、好壞、對錯道德…種種價值,需要重新檢驗,生命才會過得越來越自在。
我們會看到很多的界線、很多的框框,都是我們自己所劃分、設定出來的,包括如果你是依據吃素食才是修行人,這樣所界定出來的框架標准,于是如果一個人不吃素食,則無論他的道行、德行或體悟的智慧是怎麼樣高,你都認定他不是一個修行人。事實上,這些都是我們人類所界定出來的,如果你覺得素食好,對身體有健康、有益助,覺得自己比較能夠適應素食,你就選擇素食,但是你也要尊重別人,不要用自己所要的框框去衡量別人,你尊重自己的生命、尊重自己的身體,也要尊重其它的人。
「因此,我們難免會這樣想,如果能夠除去相對中不好的或不想要的那一面,我們的生活就會快樂美滿多了。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消除了痛苦、邪惡、、死亡、疾病,那麼生活自然就會變得美好、健康、快樂而且充滿生命。這正代表了許多人的天堂觀念。他們的天堂並未超越對立,只是由相對的、正面那一半特質堆砌而成:地獄則由另一半負面價值如痛苦、折磨、煩惱、疾病等等堆砌而成」。
天堂到底是虛構中的天堂,還是實際存在的天堂呢?如果否定真實法界的存在,你所謂的天堂要何時才能夠到達?何時才能夠呈現?衆生無知,就一直否定實相的存在,認爲這個就是不好的、這個就是「苦海」、我就是受業報而來、我要去構築另外一個天堂…。所以在生命的過程中都是很苦,因爲你覺得自己是化外之民,你是被抛落在天堂外面,你的心就不安、痛苦。
如果把白天與黑夜劃分開來,你就只要白天就好,而不要黑夜,請問:你要把黑夜趕到哪裏去?又能把黑夜趕到哪裏去?不管你再怎麼消災,再怎麼法力無邊,你能夠把黑夜趕到哪裏去?無論多少招數都讓你“耍弄”之後,你會發覺自己再怎麼厲害,也都還是一樣!白天該來的時候照來,黑夜該來的時候也還是照來,我們所做的努力都是徒勞無功的!到後來你的「自我」在十八般武藝都“耍弄”過之後,才會平等心的接受白天跟黑夜,這時才能夠體悟到何謂「無修」?何謂「無爲」?
你原本很多的修行及作爲,都是要將「黑夜」趕走,而「黑夜」只是一個代表而已,你很多的努力、很多的作爲,都是設法要把「黑夜」趕走,「黑夜」就是你所「不想要」的,就是你所界定成很不想要的那些。但是對法界而言,白天與黑夜是平等的,當有一天真正覺醒過來,你才會用平等心接受法界實相,也才會真正溶入一體世界,來到淨土的世界,此時天堂才會真的現前。
「一向以進步爲鹄的的西方文明,不論在宗教、科學、醫學、工業上,都是明確標出正負的界線,若是正面增加,負面減少,則代表進步。」(第36頁)這是人類的物質觀、價值觀,但是「人類不斷致力于正面的發展,設法消除負面的因素,然而我們卻絲毫看不出人類有愈快樂、平安、滿足的傾向。事實正好相反,這是個充滿著焦慮不安的時代,承受著未來的震蕩,感染了疏離症與挫折感,人們在富裕的物質中反而失去了生活的目的」。
是不是這樣呢?我們人類的科技愈發達、物質愈豐盛,你內心的苦有更減少嗎?內心的不安有更減少嗎?現在的防盜體系這麼多,警民聯機也如此便捷,但我們現在過得有比以前更安全、更安祥嗎?在鄉下都不必鎖門,大家互相串門子,現在到鄉下,大家左鄰右舍也都是打招呼、溶爲一體,白天在鄉下真的不必關門。但是我們住在市區裏,一進門馬上就“乓”門關起來,但問題的關鍵非在此啊!而是我們的內心世界有沒有愈來愈來自在?你的界線是否愈來愈多?你生活的空間、世界是否越來越狹狹小、越不安?還是越來越自在、越快樂、越安祥?所以科技的進步與不快樂,事實上像銅幣的兩面,我們越渴望進步,卻越顯示出我們對當前的不滿。
「我們的文化盲目地追求進步,不滿的情緒已深深潛入我們的社會體系。當我們全力加強正面而消除負面時,根本忘了,若沒負面,正面也不存在了。正反兩面雖如日夜有異,但是,沒有夜晚,我們也不會認識白天;清除負面的同時,也毀去了享受正面的機會,難怪人類愈進步,挫折感愈重」此些都在幫我們深入的找出痛苦的原因所在。「症結即在于我們老是把正負兩面視爲互不兼容的二極」這一點我們能不能有所突破呢?
「正負兩極之間擁有同一個現實,不論現實的兩端具天壤之別,卻仍是無法分割的整體,相依相存,若一方消失,另一方也無法存在。我們應這樣去看:沒有內在,便沒有外在;沒有上面,也沒有下面;沒有得,就沒有失;沒有樂,就沒有苦;沒有生,就沒有死」(第37頁)沒有「生」就沒有「死」,有人的修行觀念修到後來,竟是否定自己的生命,他就是要修啊!修…修到後來就是認爲不可以出生爲人,一出生爲人就是苦啊!因此就變成修到否定生命的存在,認爲出生是一種業報、罪惡、罪孽!認爲修行修到後來,如果境界能夠來到不會出生,這樣就不會有苦。
在這樣的修行觀念過程中,你是否把「死亡」當做一個很恐怖的境界?把「死亡」當做一個很不可意、很恐怖的境界?在生命的整個過程中,因爲你不能包容「死亡」,不能以平等心包容「死亡」,你也厭惡「生命」、不喜歡「生命」,你的生命是在「半死」(“一半死去”)的情況下,生命是活在苦海裏,就好像你一直要把「黑夜」趕走,因此在「白天」的時候,你就會浪費很多的時間及生命能量設法趕走「黑夜」。
問題是:「黑夜」仍照常到來。當「黑夜」來臨之時,你就會很痛苦、很不安,好不容易熬到「白天」到來,早上的「白天」光明普照讓你很高興、很快樂!但是來到下午之後呢?你又開始想設法逃避、設法對抗「黑夜」。所以生命都是處在四分五裂的境界中,生命潛能如何發揮出來呢?生命意義又如何貢獻出來呢?你當然就是活在「苦海」的世界裏。
在無邊無際的法界大自然中,衆生常常是在井底青蛙的視野、世界,當有了身體之後呢?你就落入「身見」,「身見」就出來了。「身見」是怎麼産生的?因爲在廣大無邊無際的世界裏面,你就劃分出這個世界才是我要的,結果就一直在鞏固你所要的這個,然後這麼廣大的法界大自然這些呢?你都享用不到,會認爲外面的這些都是苦海。
難道躲在這裏面,你就是在天堂裏面嗎?再深入解析你所圍起來的這個世界,還是一樣有很多的劃分,因爲所劃分出來範圍的外面,都不在你的生命、認知裏面了!結果你在所劃分的世界裏面,又再把它劃分出來,就是:這不是我的、這個才是我的、這是我要的…。當你躲在我要的世界裏,就眞的快樂、自在了嗎?還是沒有啊!在「我所要」的裏面再劃分,還又有分成這是我的財産、這個才是我。這是我的家人、我的太太、我的小孩、我的父母、我的國家、我的宗教、我的種族…,這邊呢?不是我所要的宗教、不是我要的種族、不是我要的國家,這邊是跟我敵對的國家,這邊是我敵對的種族,這邊是跟我敵對的…種種境界。
于是就鞏固你所框圍的這個「我」,之後還是一樣啊!如果在這裏面取舍,你還是一樣以這個「我」爲優先考慮。因爲這個「我所」有很多的變化,還是有你仍無法掌握的因素,當「我所」變異更多、更大的時候,你就痛苦更多了。有時候無法順遂自己的願望,如小孩子不聽自己的話、不聽父母親的話,或是太太所展現出來的,不符合先生的意思;或是先生展現出來的,不符合太太的意思,這時候就變成外面的都抓不到,于是你又放,又來到這個「我」的世界。
你在「我」的世界裏面,有沒有四分五裂?你還是一樣繼續又把它劃分出來--這是我的身、這才是我的心…,所以你的身、心又是分裂的。很多修行人的觀念裏面,還是很厭惡這個身體,包括在「自我」的世界裏面,你還是四分五裂的,很多人都不認同這個身體,認爲這個身體就是罪惡、這是業報、充滿汙垢、這是業障。你又討厭這個身體,難道這個心、內心你就統合了嗎?就統一了嗎?還是沒有啊!
在你的內心世界裏,還是又把它劃分出來,這邊是我不要的…,我怎麼可以生氣呢?!我怎麼可以有那些人家認爲不好的念頭、觀念呢?!我怎麼可以有那些呢?!這不是我啦!那不是我啦!所以你所要的,又是內心裏面的一個角落。當所做出來符合你的欲求時,你就會很快樂;當你的身、口、意展現出來的,不符合你內心欲求那個界定的時候,你就又很痛苦,然後又自責。這不是局限在身體方面的現象而已,現在這些外面的情境可以放到你來到心的方面來說,但是你把心又四分五裂,難道你所要的世界裏面就很統合了嗎?你還是一樣有潛意識、有表面意識方面的,也一樣又分裂。
本來這個範圍已經是夠小了,現在那個很厲害的「自我」,它躲在哪裏?那個本尊就躲在這個小小的角落裏面。只要你有「自我」,只要你有「我慢」,就是躲在小小的世界裏面;只要你的抓取愈多,就沈陷的愈深,你的世界也就愈狹小,不要以爲你得到的愈多愈快樂啊!你得到的越多,痛苦煩惱就越多,你的內心世界就又是充滿了痛苦、沖突、矛盾。
有些人一直在找尋的靈魂--很深層的「我」、「真我」,佛陀就講說:你連「自我」都不是本來就存在,還是種種因緣的緣起啊!你看不到這…
《心靈成長,事事本無礙(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