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成長,事事本無礙(五)
第二章 取其一半
「爲什麼人們總是生活在相對的氣氛之中?爲什麼你所堅持的價值觀念常屬于這對立中的一邊?爲什麼你得在相對價值中做個選擇?又爲什麼人類的欲望總逃不開這相對性?」這裏慢慢已經要導引出更深入的問題了。
「我們生活的空間與方向都是相對的,上下、內外,彼此、頂底、高低、左右」「頂底」就是高、低、左、右。「我們所重視的價值也是相對的:好壞、生死、苦樂,上帝與魔鬼、自由與束縛」還有把佛跟魔嚴重的一刀兩斷劃分開來,也就是一直都在劃分上帝跟魔鬼。「我們的社會價值或美感,也常常是相對的,包括成敗、美醜、強弱、智愚」還有我們修行人所講的聖、凡也是一樣,你在追求要成聖、成賢,也是一種二元對立。
「即使人類最高的想象能力,也逃不出相對的領域,例如:邏輯分析總是對與錯的問題,『認識論』是研究實體與表象的問題,『形上學』則著眼于存有(就是存在)與非存有(就是非存在)的問題」如果以一般哲學或是一些宗教徒來講,就常常于「存在」與「非存在」之間在爭論,而佛教徒比較容易陷入的就是「有」與「空」之爭,佛陀都跟我們講:如果你有「如實觀」,就可以跳脫出這二元對立。在【阿含解脫道次第】裏面也有講過,一般衆生總是在二元對立的世界,然後抓住一邊,再來排斥另外一邊。「我們的世界好似由一堆對立性質所組成的」。
「我們早已視此爲天經地義之事」(第30頁)因爲我們衆生一直在構築完美的夢幻世界,常常都只要「一半」而不要「另一半」。所以本書就是讓我們照見到內心深層裏面很多的「要」跟「不要」,然而這個「要」跟「不要」都是從「自我」出發去界定的,這要慢慢靜下來去反觀,就會覺察到內心裏面很深層的壁壘分明及重重障礙,就是導致我們無邊苦海的根源。衆生眞的很不容易覺察到自己在這顛倒夢幻世界裏面的這些,我們早已視此爲天經地義之事。
「可是如果我們嚴肅地反省一下,便不難看出它的荒謬。自然界好像絲毫不懂人類的這種相對世界…」這個相對世界真的都是人類自己把他製造出來的。「自然界不會産生出真蛙或是假蛙」神聖的青蛙或是醜陋的青蛙。自然界的那些青蛙,有沒有說哪一只是神聖的青蛙?哪一只是醜陋的?哪一只自然界對他比較好?哪一只是醜陋的?但是人類就不一樣了,有神聖的什麼、醜陋的什麼…,就會標榜出來。
「自然界也不會看到所謂合理的樹或是不合理的樹,也沒有對的海洋或是錯的海洋,也找不到有道德的山或是無道德的山」我們要慢慢去看到法界大自然是真正的平等,現象界的一切存在,包括一切的人、事、物,在法界中都是平等的存在,而且都是獨一無二的。法界對一堆牛糞跟一堆鑽石是完全平等,但是人類就不一樣,會分辨出這個價值有多高,而牛糞是肮髒、龌龊的,要趕快把它丟掉、去除掉。
對大自然而言,沒有所謂美麗的品種或是醜陋的品種,他是喜歡所有的生命存在,這是何等莊嚴的法界啊!你能不能來到這樣的平等心?真的很神聖、很莊嚴的平等心,來愛戴、善待一切衆生,包括能不能以平等心來對待自己?你必須要由內而外逐步的統合起來,否則你的生活質量都是過得四分五裂,你的內心生命裏面也都是不斷的在厮殺、拉扯啊!
「梭羅曾經說過:自然界從不道歉的。因爲自然界沒有對、錯的觀念,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失誤』」自然界會有臺風的産生,我們人類就認爲這臺風不好。但是大自然當因緣具足之時,該形成臺風的時候就形成,臺風把你橫掃得東倒西歪,也不會來跟你道歉!人類認爲臺風不好,但是臺風就是一個自然的調整!臺風帶來臺風雨、帶來豐沛的水量。再比如地震,衆生都認爲很不好,很不希望地震的發生,很恐懼地震的發生,但是對法界大自然而言,該地震的時候還是地震啊!當因緣具足形成,地殼累積到相當的能量該釋放的時候,就釋放啊!當要釋放的時候,哪裏知道你們在當地做了很多的法會,不知道啊!
因爲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醞釀到某種情況就會産生變化。況且對法界而言,地震也是一個中性,在某方面來講,它有破壞;但某方面來講,他也有會有建設啊!所以這就是這裏梭羅所說過的:自然界從不道歉!問題是:人類如果沒有提升到絕對立場來看這整個法界,還在相對立場來看的話,你就會有很多的「要」及很多的「不要」,就不能接受這完整的法界一切種種,認爲這完整的法界是這麼的醜陋,還有落葉、還有糞便、還有屍體、還有深谷、還有地震、還有臺風…,所以就討厭這個真實的法界,然後你就去追逐希望構築的一個沒有臺風、沒有水災、沒有地震、還有沒有死亡的世界。
問題是:你一直在構築這樣夢幻的世界,然而人類生存的實相世界卻跟你所追逐構築的夢幻世界是背道而馳,你所構築的夢幻世界跟實相世界是不相吻合!所以就形成你每天生活必須生活在這個你所怨歎的、不要的實相世界裏面,你就會覺得自己好像活在無邊苦海裏面!當所追逐祈求的夢幻世界無法實現的時候,我就不得自在啊!
佛陀一直在喚醒大家真的要醒過來,也就是不要再逃避了啦!不要再構築不切實際的夢幻世界,請你醒過來去看這個真真切切的實相世界!但是最初當你要醒過來,要去看這個實相的時候,你會不敢接受、不敢面對,而且你會發現法界怎麼這樣殘忍?怎麼有這麼多的醜陋?你會不敢接受、面對,包括要接受真實的自己,你都不敢去接受,你會厭惡自己,很多人就是這樣喔!
如果不醒悟過來,就繼續戴著面具粉飾太平說:「我不是那樣的人!」因此很多表面修養的面貌形象又如此展現出來。當真的覺醒過來,就是你的智慧慢慢成熟,當然在這個成熟過程中,你也一定經曆過很多所追逐構築的種種夢幻世界,卻都沒辦法一一實踐、實現,到後來你才會心甘情願的放下,回歸到真實的法界來,因爲真實的法界是完整而不是完美,你要成爲一個完整的人?還是繼續再構築一個完美夢幻的人呢?
萬物各安其位而嘲笑人類!其它動物、植物不會發神經病,而人類就會在那裏一直的追什麼,避什麼,逃什麼,避什麼,這樣凶啊!吉啊!趨吉避苦啊!趨吉避凶啊!結果不斷在那裏逃啊!追啊!逃啊!追啊!到後來被自己所構築的那個影子嚇死。
因爲我們一直排斥「自我」的影子,那個影子是代表黑影,代表你的身體,代表你的「自我」一直不願意接受的那一部分。當然這是一個比喻,你一直在逃避自己的影子,一直去除掉你內心裏面不想接受的那一部分。但是只要你有「自我」,那個影子就一定存在;只要你有「我慢」,那個影子一定存在。如果擒賊不擒王,結果一直在砍那個影子,一直要去除掉那一部分,結果你一直不希望有死亡産生,一直在排拒、在抵抗、對抗死亡。只要你在對抗死亡、在恐懼死亡,你的生命就不會真正活起來。
當你在對抗死亡的時候,你的生命不會真正的活著。如果要把「死亡」這部分去除掉,你就不會有「生」這一點是很深奧!唯有能夠真正了悟「死亡」也是法界裏面的一個實相,是大自然的一種自然現象,你能夠以平等心來接納自然的死亡,這時候你的生命才會有尊嚴、很莊嚴的活起來。唯有你真正包容接納「死亡」的存在事實,你的生命才會完整的跳脫出二元對立,成爲一個嶄新的生命質量出來,這就是來到了悟生死大事。但這是不容易啊!必須要在你投注很多心力的去追逐、構築你的夢幻世界,但就是沒辦法實踐、沒辦法實現,你還是依舊在苦海裏面浮浮沈沈,于是到後來有所覺悟,這時你才會真正要放下,才會來到真正要大死一番的決心與魄力!
「自然界中也有我們所謂的對比現象,例如大的青蛙小的青蛙、大的樹小的樹」是不錯!「有這些大小青蛙、大小樹、有熟的橘子也有不熟的橘子,可是對它們而言,這都不是問題,不至于引起那焦慮症來」自然界裏面是不會有罹患焦慮症,不會認爲說我現在是一棵小樹,人家是這麼大的樹,我實在很自卑,于是就罹患焦慮症,不會這樣的!
自然界裏是不會有罹患焦慮症的情況,不會說我現在是一棵小樹,人家是這麼大的一棵樹,就覺得很自卑而罹患焦慮症,不會這樣的!不會因爲人家是大棵的樹木,就覺得很自卑而怨歎自己何時才能長到像這般大棵的樹木!不會這樣自卑自艾,更不會自歎自憐:業障重、祖先沒有積好功德,才會遭受到如此的命運,是前世沒有做好,所以我才這樣…。人類就會一直在那裏比來比去,但法界大自然呢?大樹有大樹的因緣,小樹有小樹的因緣,我不去跟他們比較,他們有他們不同的因緣,今天法界讓我形成怎麼樣的形狀,我就全然的活在每一個當下,那些小花也是開得很燦爛而完全沒有自卑。
但是人類如果自己個子長得比較矮小時,看到別人個子比較高大,通常就會興起「矮一截」的自卑感,現在男、女漸漸平等了,以前還會有出生爲女人的,就怨歎是自己的業障重,自責一定是前世少修多少年…,這些觀念根本都是人類自找的,對法界而言,每一個生命都是很莊嚴的。
如果你能夠「歸零」如實面對自己,你的生命會真的活得很有信心、很莊嚴,但是這也必須要我們真的願意把內心的種種界線、自找苦吃的根源找出來,這本書就是如實照見我們是如何構築出苦海的。對自然界而言,是不致于引發焦慮症,但是人類卻常常是浮沈在苦海中,也就是一直常常籠罩在焦慮症陰影裏。你的苦海是如何産生的?爲什麼今天你還在憂悲苦惱呢?就是因爲你不斷的在逃啊!在避啊!不願意接受存在的事實啊!自然界也許會有聰明的熊及愚笨的熊,但是他們都毫不在意啊!你不會在熊的身上看到自卑感。
「自然界中也有生死現象,卻沒有人類所懷的死亡恐懼」(第30頁)對法界…
《心靈成長,事事本無礙(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