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如果當下你的動作沒有覺察到,沒辦法覺醒過來,沒辦法真正開悟的。所以,絕對不要小看這個過程。如果我口渴要喝水,手去拿這個杯子,包括我打開以及喝下,水進入我口中,吞咽下去的過程…。請問各位:從以前到現在,當你在喝開水的整個過程,包括吞咽下去的過程,有清清楚楚去覺察到的,請不用客氣舉手一下!有部份,不錯!但是還是占極少數。不要小看這個過程,「身念住」的開發,這裏講到說「行則知行」,「行」是代表一種動作,不光是走路。
我們現在先從走路開始講解,一般衆生的走路是急急忙忙的走,趕、趕、趕!很趕快、趕快、趕快!你的每一個腳步,都是很匆促、很匆忙在走。從現在開始,當你每一個腳步踏在地上,在移動左腳、右腳,每一個腳步在移動的時候,請清楚覺察到你的腳步在移動,你的腳步接觸到地面…。不要以爲這個不重要,這是修行上非常重要的關鍵,從每一個腳步都清楚的覺察,一點一滴的「明行」,就是「明行」。
清楚覺察你的腳步在動作,就叫做「明」,不清楚就是「無明」。你的腳步動作就是「行」,點點滴滴在開發明覺,點點滴滴在開發「明行」。
把以前不良的習慣校正過來,慢慢養成良好的習慣,點點滴滴累積下來。有一句話說「聚沙成塔」,點點滴滴的明覺開發,不用幾個月、不用幾年的工夫,你的動作都會清楚覺察,不斷開發「明行足」。它是很具體的,一步一腳印,我們都清楚覺察,也讓我們慢慢的練習,踏踏實實每一個腳步、每一個腳印都清楚覺察。
人生過程的每一個階段、每一個腳步都清楚覺察,慢慢練習、實實在在自我負責,是開發「明行」非常重要的一個起點。平常不只是在走路、沒有走路的時候,或是現在停下來做其它工作,在掃地的當下也是在修行,因爲這時候比較明顯的動作不是在腳步,而是在手的掃把的移動,這時候就把你的覺察力、注意力,放在手拿著掃把移動的過程。
除了掃地、掃心地,可以清除我們心靈的汙垢之外,如果這個掃、掃地的過程,也都保持清醒明覺,掃起來會有一種韻律;而且因爲不斷這樣在開發明覺、開發明覺…,你的覺性就會越來越清楚、越清醒,會逐漸的醒過來。當你醞釀足夠的能量之後,有一天才能夠真正遠離顛倒夢想,這些都是逐漸開發我們的覺性,從日常的各種動作之中,都保持清醒明覺。如果你要洗澡,在脫下衣服、洗澡的過程都不用匆忙,都是這樣保持清醒明覺。
當然,我們現在大家都是在受戒期間,時間可能沒有那幺充裕,但是你盡可能在整個過程保持一種覺知、覺察,包括我們要穿衣服,一樣保持一種動作中的明覺,叫做「動中禅」。你在動作之中,都保持清醒明覺,慢慢你的動作就會像行雲流水,它很自然。但是你都保持非常好的一種覺察,慢慢「叁妙行」就可以開發出來,那個「妙」,一定是沒有沖動,代表一種祥和、安詳,柔軟、明覺。
如果你是在家居士,在家裏要煮飯,包括我們出家衆一樣要上大寮,或是在家庭的廚房煮飯的時候,在炒菜、切菜的過程,都是修行的好因緣,不要抱怨說「我業障深重啦!我很歹命啦!才一直在大寮、廚房裏面做這些,這種工作都是很不重要的!我業障深重!…」如果你邊做邊埋怨,這樣就浪費掉很多的生命。不要想說當下在切菜、煮菜或是煮飯的時候,都很急急忙忙,想說「趕快把這些工作做完,等一下我要去聽空海的MP3或是去看空海的VCD,現在做這些不是修行,做這些是在還債務…」不要有這樣的觀念。
我們珍惜人生的每一刻、每一個當下,活出它的生命意義,做事情都是用歡喜心去做,你的生命會非常有意義。別人是很抱怨在做事情,你卻做得非常法喜,從中的喜悅會自然流露,你會做得很有意義。同樣在做一件事情,別人做的很抱怨,你卻做得很有意義、很法喜。所以,同樣在切菜、在煮菜、在煮飯,一樣清醒明覺的活在當下,而且做這些一樣把你的慈悲心、愛心灌入裏面,我們做這些也是在跟衆生結善緣啊!這個也是在弘法啊!你當下能夠安住在當下的工作之中,也是以身作則,也是一種弘法啊!
所以,在大寮也是修行啊!當我們在洗衣服的時候,整個過程都清醒明覺,洗外面的衣服讓它幹淨,也不忘清洗我們內心,讓內心的汙垢也能夠清淨啊!因此,洗衣服也是修行,煮飯、煮菜也都是在修行,你越加入愛心進去,這一餐飯菜的味道,會跟以前你在抱怨時候所煮的飯菜,口味絕對不一樣的,相信嗎?真的喔!就好像說這一道菜,你加入苦的東西進去,跟加入甜的東西進去,它的味道就會不一樣。
同樣的,當你在做飯菜,或是做事情的當下,你加入的是慈悲心、愛心進去,就好像加入甜味的東西進去。雖然是無形,但是衆生可以感受得到。如果你是用埋怨、抱怨、不滿之心添加進去,衆生一樣可以感受到,因爲那個磁場、那個頻率,它就會被貫穿進去!那個能量也會被貫穿進去!衆生會感受得到的。如果我們是用負面的能量進去、用抱怨的,這些能量又會回到我們身上來,這就是一種「回向」。善的會回向,不善、惡的也會回向。
所以,你希望你的人生是怎幺樣的人生?不要忘了!那個源頭是在我們自己!你要你的人生是充滿著祥和、充滿著安樂、充滿著慈悲,就在當下每一天,從我們這邊散發出去的就是慈悲、祥和、善待一切衆生,你的因緣一定會逐漸改變的。如果你懂得要領,煮菜、煮飯、洗衣都是修行,掃地也是修行,不要以爲說「這些都不重要!要趕快把這些做完,然後等一下到念佛堂去念佛,這才叫修行…」念佛也是修行啦!但是不要忘了!每天你每個時辰、每個動作、每個工作,都是在修行!只要你懂得要領。
再來,吃飯也是在修行。我們平常在吃飯的過程,有的還會抱怨「煮這一種是什幺菜嘛!這幺吝啬!煮得這幺不好吃…」邊吃還會邊抱怨呢!像這樣你都錯失掉修行的好因緣。用餐、吃飯怎幺修行呢?同樣的,當我們拿著衣缽,就像《金剛經》經文一開始有講,佛陀在講經說法之前,他是先怎幺樣的動作?
著衣持缽,然後去乞食;乞討食物回來,飯食完畢之後,然後清洗衣缽。在洗腳之後,然後再講經說法。不要忘了!這整個一開始的過程,就是在告訴大家:解脫者他的每個動作、每個當下,都是清醒明覺在做。
《金剛經》是很精采、很精華啦!我們也有講述《金剛經》的課程,大家有緣、有需要,一樣可以跟大家分享。但是那個重點,字與字之間的空白,以及佛陀以身作則示現的「明行足」,大家要看到啦!要學會啦!所以,一樣在我們吃飯的時候,現在拿著衣缽要去盛飯,當然我們現在叁壇大戒期間,都是統一過堂,當行堂的人要把飯菜盛給戒子們,我們一樣以一種愛心、感恩之心來做。他們有因緣讓我們來結善緣,我們用愛心、感恩的心來做,就會做得很法喜。
而我們這些受戒的戒子呢?能夠一心一意在這裏受戒,背後有非常多的助緣來協助、共襄盛舉,才能夠完滿這些大事。所以,在我們還沒有吃飯之前,就充滿著一種感恩。以個人而言,我覺得感恩的心在先,之後再發起供養之心,更理想!有感恩的心,我們的身心會更柔軟、更慈悲,更懂得感恩!當我們一開始具有感恩的心,再來當我要吃這些飯菜,我的手要去拿起碗缽的過程,一樣都保持清醒明覺。
當我的手要拿起筷子,一樣清醒明覺;當我用筷子要把飯菜送到口中的過程,挾菜或是送到嘴巴的過程,我們一口一口都要保持清醒明覺。再來,當我把飯菜挾到口中、在咀嚼的過程,一般人很容易忽略了!然後邊吃飯、邊想東想西,這樣就是身心脫離、沒有合一。事實上,我們在吃飯的時候,如果已經把飯菜送到口中,就是去體會食物在口中,透過我們的嘴巴咀嚼、咀嚼…,它由粗轉變到細的過程,然後要吞咽下去的時候,一樣清楚覺察。那個食物從經過我們食道這樣吞咽下去,再來下一口又把飯菜送到口中的過程,一樣都是保持一種清醒明覺。
你的心能安住在于每一個當下,就是真正在修行。你的身跟你的心結合在一起,身心「明行」,安住在每一個當下,才是真正修行的著力點。如果你今天能夠體會到這個要領,以此類推到其它動作,就可以掌握到修行的要領核心。修行說難,很難!說容易,事實上很容易!如果你真正懂得要領,每個當下都是在修行啊!在家居士也不用抱怨,抱怨都是在浪費時間、浪費生命啊!我們珍惜當下的每個因緣,我在開車也是在修行。記得!清醒明覺的活在每一個當下,這是修行非常重要的要領!
清醒明覺的活在每一個當下。我當下正在做什幺,比較明顯的動作,就把我的注意力、覺察力放在這上面。有一句話說「置心一處,無事不辦」,「置心一處」就是要把你的心安住在當下,清醒明覺活在當下你正在做的事情上面,你能夠這樣做,就可以「無事不辦」,可以把當下所要做的這件事情做得很好,甚至會超乎你所想像意料之外的完美。因爲當你的身、心能夠對焦,你的心能夠安住在當下的時候,你的智慧會不斷開發出來,這是非常重要的!這是有關身體的一些動作。
再者,每天幾乎人人都會做的,就是一種「口行」。但是「口行」怎幺修行呢?不管你是出家衆或是在家衆,掌握很重要的下面幾個原則,如果你沒有清楚覺察到你當下的「口行」,我們的嘴巴常常在造口業,而不知道啊!大家相信嗎?如果你能保持清醒明覺,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嘴巴,這個「口」也是身體的一部份,我們的嘴巴常常在一天裏面,無意中常常在造口業而不知道,我們這兩舌在打妄語,也都未必能夠覺察到。
「口行」怎幺修呢?如果你這沒有覺察到,我們很多的善根福德因緣,因爲我們造了口業、跟衆生結惡緣,而不知覺的情況之下,會損耗掉我們很多的福報。我們講話去刺傷別人,我們講話去諷刺別人,我們講話…
《解脫道的實踐:章華寺叁壇大戒開示(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