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四念處修行法要(福建閩南佛學院)▪P4

  ..續本文上一頁的心就沒有力道、沒有觀察力,你的智慧眼、法眼不會開發出來,因爲你對事情的看法是很模糊的、朦朦胧胧的,你的心沒有聚焦,因此那個力道不會發揮出來。如果把你原來瞻前顧後的心,透過「四念處」的「身受」這些修行,慢慢這顆心就能夠聚焦過來了,活在當下!所以,我們強調「四念處」的修行是要來第一個步驟,是要能夠來到清醒明覺、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就是要讓你這顆心慢慢的聚焦、慢慢聚焦,當它聚焦之後,就像你把陽光聚焦之後,那個力量就出來了,心的力量、智慧眼就會打開了,因爲你清醒明覺活在當下,對事情的洞悉力、觀察力就不一樣,明覺的心就開發出來。如果我跟大家講說無常法流、無常法印是遍一切處都存在,爲什麼那些祖師可以看到,你卻看不到?因爲你的心沒有聚焦,智慧眼沒有打開,力量沒有發揮出來。所謂「溪聲盡是廣藏舌」,爲什麼那些開悟的人可以聽得懂,而我卻聽不懂?我爲什麼聽了很久,還是不知道什麼叫做「廣藏舌」?那是因爲你的智慧眼沒有打開。

  當你透過這些身、受、心、法的開發之後,因爲你的心那個覺性越來越清楚、越來越明朗,你的心是觀察越來越微細,你能夠明察秋毫。所謂的「明察秋毫」,不是說變成小心眼,當你的心有聚焦能力之時,你是可小可大,心是可以收放自如,我可以小到放在鼻頭的一點,我也可以放大到整個宇宙虛空。所以,當你慢慢透過這樣的一個身、受的開發之後,「心念住」它會不斷的一直提升、提升,當你的明覺度越來越高,你的心就會慢慢來到「明心」階段。

  當你來到「明心」的階段,這時候還沒有來到大徹大悟,你這只是一個開發,因爲當你的心漸漸清明之後,你潛意識裏面的那些心態才能夠看得到,一般衆生是看不到你潛意識裏面那個微細的起心動念,很不容易看到啊!禅宗所講的你要「參話頭」,不是參一句話的話頭,不是去參一句話啦!「參話頭」的意思就是說你的「參」是要去看到,看到你要說話之前的最前頭,也就是你一開始的起心動念。一般人都不能看到啊!在生氣、罵人的時候,跟你最初在源頭醞釀的時候,已經差得很遠了。你是在罵人之後,才知道你在生氣;但是在你還沒有醞釀到罵人之前,你在內心深層裏面已經在醞釀很多、很久了,這個距離、落差,看你什麼時候可以把它補起來。

  如果你沒有透過這身、受、心、法的開發進去,裏面你是看不到的,你還會掩飾自己啊!「我在貪、瞋、癡我都知道啊!我在罵人我都知道啊!…」你還會用很冠冕堂皇的理由來掩飾自己。事實上,一個真正的解脫者,在貪、瞋、癡止息的時候,他是真的沒有瞋心。跟你點出說你還有瞋心,然後你卻還在那裏掩飾自己說你罵人也知道,那就是沒有慚愧心,是無明啊!我慢啊!如果你的「心念住」這些可以開發出來了,你當下潛意識裏面有什麼樣的心態,什麼樣幽微的心態,你當下就可以覺察到。

  看到人家的好處(優點),我有沒有起忌妒的心?看到人家發表一篇論文,表面上說「喔!你這篇論文不錯嘛!喔!你下很多工夫,很好!」但是如果我們表裏不一,你有沒有看到我們內心裏面,80﹪在說人家的好處,但是心裏面的20﹪有起忌妒心,你有沒有看到?這個忌妒心裏面有含有「我慢」喔!你不服啊!所以,這是很幽微的潛伏心態,如果你的「心念住」沒有開發出來,你是看不到的。所謂「心念住」的開發,包括說今天的心理學方面,都沒辦法來到這麼深。

  真正要來到「心念住」的開發,通常不只是停留在聞思,聞思也沒辦法真正來到深層「心念住」的開發,你的聞思只是一個基礎,然後一定要有機緣來到實修實證,有機會讓大家沈澱下來,讓大家慢慢的把身、心作個結合,再繼續沈澱、沈澱下來。就像一個原本動蕩不安的水,漸漸的沈靜下來;就像一個汙垢的水,讓它沈澱下來。當你的心慢慢沈澱下來之後,你的潛意識各種裏面,有沒有我慢、瞋心?心量有沒有狹窄?你就可以清楚看到。所以,你內心各種造惡業的惡因方面,就自然的、逐漸的減少。

  衆生的惑、業、苦,就來自于你沒有清楚看到你的內心,你以爲你是善意的,但是事實上潛意識裏面是含有惡的種子,你都不知道,這就是「無明」。真正的「無明」,就是你不了解你真正潛意識裏面的那些心態。「無明」有兩個重點,第一個「無明」,就是你不了解、你不清楚,你潛意識裏面的所做所爲是含有惡因,但是你不知道。第二個「無明」,就是你沒有真正活生生的看到些「叁法印」。「無明」真正兩個含意講的就是這個。

  所以,「明心」就是要破除真正深層的無明,最深層、最難破除的,就是「無明結」。「明心」就是讓你越來越深層的下去,看到我們潛意識裏面的種種結縛。當你能夠深層的看到之後,你的這些結縛就會不斷的破除、去除,于是你那種惡的因、惡的種子就會越來越少,善因、善種就會越來越多,而且因爲當你「心念住」越開發之後,你越來越能夠將心比心,慈悲心就越來越流露,你會體會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此,當你「心念住」這樣開發出來之後,你的智慧眼就打開了;當智慧眼打開,就能夠來到「法念住」。

  四、「法念住」的開發

  所謂「法念住」,首先就是能夠徹證「叁法印」,真正深層裏面的那些結縛要破除,一定是要來自于透過體證「叁法印」。第一個就是「無常」,佛經裏面處處都是在講無常、無常,幾乎每一本經典都在講「無常」,問題是,「無常」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不是一個觀念、不是一個理論,它是實相實際的存在。我們的身、心、內、外,不管你從多微細的到多大的,你都要去觀察,是不是這些現象界的一切存在,都是符合「無常法印」?「無常」告訴我們:現象界一切的存在,它都是刹那生滅變異、生滅變異、生住異滅、成住壞空…,因此「無常法印」是大家要去親證,然後你一方面見法,一方面要回來反觀,我們有沒有在對抗「無常法印」?我們有沒有在抗拒「無常法印」?

  (一)體證「無常法印」

  你的真正深層的苦,是來自于:第一個就是你在抗拒「無常法印」。爲什麼你會抗拒「無常法印」?因爲你沒有徹證、沒有了解「無常法印」,有的人他認爲說「我知道、我知道『無常』啊!」你的知道只是頭腦裏面的一種知見而已,而不是心的體證。佛教講的是要你來到深入你的心靈的體證、證悟,才算是叫做證悟到,頭腦的思惟只是知見而已,知見方面沒辦法解決你深層心靈裏面的問題;而心靈的問題,必須要來到用心靈去親證。當你心靈裏面去親證「無常法印」,你才漸漸的不會去對抗「無常法印」,你的苦才會漸漸的消失。

  (二)體證「緣起法則」

  第二,你要好好的深入去深觀、去體悟,什麼叫做「緣起法」?緣生、緣滅,現象界的一切存在,現象界的形成,它都是來自于緣起、緣生,佛陀提出這樣一個非常重要的法則,大家要去親證,親證這些「緣起法」。當你能夠親證「緣起法」,才會體會到佛教所講的,爲什麼佛教是「無神論」的?大家有沒有聽過這句話?佛教是「無神論」的,有聽過嗎?真正佛法講的是「無神論」,但是所謂的「無神論」,不是一般人的認爲說「這樣就是否定那些佛菩薩的存在」,佛教所講的佛菩薩他們是覺悟者,他們是智慧很高的人。

  佛教所謂的「無神」,所要否定的那些神,是說:因爲佛陀用他的智慧去觀察宇宙人生的實相,他發現沒有一個背後的大力神在主宰、在創造、在掌控。有的宗教他們會認爲說背後有一個大力神在主宰、在掌控、在操控,但是佛陀深觀這些之後,他發現:沒有!當然空海也是一樣不斷的去求真求證,發現佛陀所講的是真的,而能夠證明「無神論」的,最重要的法則就是「緣起緣生法則」,現象界的存在、現象界的演變,它是因緣具足而産生,緣生緣滅啊!在我們整個上課的次第裏面,包括那些我們都有提到,整個現象界這是怎麼形成,也以一些幻燈片來讓大家看、讓大家了解,什麼叫做「緣起性空」。

  所謂「緣起性空」,事實上就是在告訴衆生:什麼叫做真正的「無神論」?當你真正能夠體會到這些,你的生命、你的命運才能夠跳脫原罪啊!才能夠超越那些原罪啊!你才能夠來到解脫的境界啊!「無神」並不是說「那這樣一個人體悟無神之後,他就會來到狂傲自大,認爲他就是最偉大…」絕對不是的!如果你真正能夠體悟無常、緣起,本身你的「我慢」就會大大的降服、大大的消失啊!就不會落入所謂「我慢」的長養,不會有這些的。

  所以,「緣起法則」一方面在破除有神在操控、掌控的那種思想,一方面也在破除你落入宿命論裏面,而且「緣起法則」告訴我們種什麼因、得什麼果,「此有故彼有」,「緣起法」讓大家很有信心,我將來要得到什麼果,我現在好好掌握嘛!我現在好好播種因嘛!所以,你真正的了悟緣起法,你會很有信心,我當下好好播種成佛之因,將來很自然的就能夠來到究竟解脫啊!因此大家要好好去體會「緣起法」、善用「緣起法」,才能夠破除很多宗教的那些迷信,才會放下那些迷信。

  還有,如果你真正了悟緣起法、了悟無常,才能夠從「被催眠的世界」裏面醒過來。對不起!這句話很深。當你真正體會無常、體悟緣起、體悟到無我,你才能夠從「被催眠」的世界裏面醒過來;當你醒過來,你才能夠遠離顛倒夢想。見法要深,深入到你真的徹證法之後,你才能夠遠離顛倒夢想。當我們還沒有真正遠離顛倒夢想之前,就是有很多錯誤的觀念知見。

  (叁)體證「無我法印」

  第叁,要體悟、體證的就是「無我」。「無我」法印是建立在「無常」及「緣起」,當你體悟到「無常法印」、體悟到「緣起法印」之後,才能夠真正徹證到「無我法印」,我們在經典裏面有提到:如果這個「我」要存在、要成立,必須要符合哪些條件?必須要符合哪幾個條件,這個「我」才能…

《四念處修行法要(福建閩南佛學院)》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