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學之道▪P2

  ..續本文上一頁生命的意義發揮出來,所以也就是說你已經知道生命的目標,你很肯定、也很笃定的時候,我們的心就會“知止而後有定”,你的心就不會像無頭蒼蠅到處撞、到處鑽,或是覺得生命茫茫然,覺得好無聊。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這時候,你的身心就不會到處去沖、撞、尋覓,你已經清楚知道我要的是什麼,我要怎麼樣一步一步去走,所以這時候你的身心能夠甯靜下來、定靜下來。因爲你的目標確定了,你的心就漸漸的靜下來了。“靜而後能安”,這時候你能夠一心一意,“安”就是身心很一心一意安住在當下,然後一步一腳印的去實踐。該充實的我們不斷的自我充實,該學習的我們不斷的學習。“安而後能慮”,因爲我們身心安定了,我們的思考就會充滿著智慧,思慮就會很清晰、很有條理,不再是胡思亂想,不會是茫茫然的,也不是一下子沖出來一些念頭,都不是的。因爲這時候你能夠深思熟慮,不會後悔,也不是沖動,你知道我要怎麼樣具體的一步一步去實踐,知道我未來的方向要往哪方面走。“慮而後能得”,因爲你用清晰的頭腦去分析,然後逐步的去實現,去實踐、用功,一步一腳印的耕耘,很笃定的往你的理想目標邁進,自然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所以自然水到渠成——“慮而後能得”,這個“得”就是理想目標的實現,到這裏大家可以了解嗎?

  我以現實的人生舉個例子來讓大家參考,這樣大家就能夠體會的更具體。這只是舉例,因爲我本身是醫生,我走過這一條路,所以我們暫且把醫生當做是一個理想、一個目標,然後來跟大家分享,其他各行各業你都可以以此類推,你理想的目標未必是要跟我相同,而是說每個人都有你覺得你理想的目標,那我是舉我個人的列子讓大家參考,這樣大家應用起來就更能夠得心應手,而不是只是停留一些觀念。

  大 學 之 道(二)

  已有 8 次閱讀2011-9-25 15:11

  “知止而後有定”,比如說:我經過一段期間的思維,體會到當醫生可以懸壺濟世,濟世救人,可以實現我們回饋這個世間,幫助衆生解除病痛的這個願望理想。所以當我思考之後,我覺得醫生這個行業不錯,所以我的心就“定”下來了,定下來以後我找個很不錯的環境然後一心一意的去用功,朝著成爲一位醫生的路途邁進。深入醫學的讀本,醫學的領域去鑽研,那真的是需要放下萬緣、一心一意的去做。像現在有些學子他要考醫生,他能夠心定得下來特別用功,因爲他有生命方的向感,就能夠舍出很多的玩樂、外緣,這就是在“定”、“靜”、“安”的這個階段。當你的理想目標清楚之後,然後一心一意的去努力用功,好幾年之後皇天不負苦心人,我們終于能夠成爲合格的醫生,讓我們把這個當作是一種階段的“得”。

  當你成就一個醫生之後,就可以具體的實現我們的理想,來回饋這個世間。所以“定”、“靜”、“安”、“慮”、“得”,那是因爲你對生命的方向感清楚了,你已經選擇了一個你很有興趣的行業、職業。如果你所從事的是你的理想、你的興趣的話,你做起來會覺得很快樂,再苦我都不覺得累,對不對?比如說我們在這邊有幾位講師、老師,他們常常在國學講堂裏面跟大家義務的來回饋、來服務、來奉獻,那是因爲他們覺得這是回饋世間的一個神聖的意義,所以當他們做這些的時候很有興趣,而且在教學相長。人家覺得你很辛苦,我們卻會覺得很快樂,這就是因爲知道怎麼樣發揮我們生命的意義,來跟衆生結善緣。

  好,我們在看下一段:“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已。”

  “物有本末”就好像說一顆樹,它有根本、有樹幹、有枝末,我們做事情若能夠掌握到根本核心,掌握到要領重點的話,你就很快能成功;如果你做事情沒有頭緒,沒有掌握到核心要領,只是在支流末節上面下功夫的話,那這樣你會浪費掉很多的時間,很多的生命,你距離成功就遙遙無期。或是沒有次第、沒有步驟,想無頭蒼蠅一直鑽來鑽去,像這樣的話,你很可能花費個二叁十年都還沒辦法見到成效。

  就比如說我們今天在這裏講座,這個地方叫做文昌閣的國學大講堂,我們有一群很熱愛中國文化,也希望把中國文化傳揚開來的一群熱心人士。如果我們只是在街上隨便找幾個人來講,當然也可以講,但是這樣的成效不會很好;如果我們有因緣大家志同道合,共鑲盛舉來籌建一個講堂,然後讓四面八方有心要研習國學的人,可以來這個講堂聽聞,這樣省錢、省力、省時間,又能夠利益更多衆生,比你在街頭到處跟人家講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和金錢,而所發揮出來的效果又是大好幾十倍的。

  這就是說,我們辦事情要掌握那個核心要領、掌握根本,你能夠學習掌握到核心要領、根本的話,你辦的事情很快就會成功。這裏所講的“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這樣做就很快能夠成功,如果以修行、以人生來講的話就是“成道”。像孔子也曾講:朝聞道夕死可矣。你要來到真正的了悟宇宙人生的真理實相,方向次第很重要。

  如果你在走成聖成賢之路,但你的方向感沒有出來,方向感、核心次第你沒有掌握的話,再修好幾輩子你依然覺得我怎麼都還是凡夫?我怎麼沒有像孔夫子這樣的智慧?所以這裏就是勉勵我們要掌握核心要領。這裏所跟大家分享的次第方法完全不會浪費大家的時間,完全不會浪費大家的生命,而是能夠讓大家很快就可以掌握成聖成賢的次第步驟。如果以一般世間人傳功夫來講的話,或是傳秘訣來講的話,這是屬于無上的“心法”、無上的“秘訣”,一般是秘而不傳不對外講的,因爲這是成聖成賢的心法,但是真正的偉人就是這樣……,我現在替孔子講啊,真正偉人的內心就是這樣:我沒有什麼秘而不可傳的,我沒有保留一手,只要我所知道能夠幫助大家的,我都樂意來跟大家分享。我今天之所以能夠有這樣的智慧,能夠有這樣的看法思想,我走過來的路途路程是怎麼樣,次第步驟是怎麼樣,我孔子願意毫無保留的來跟大家分享。我把它講出來,只要你們願意這樣一步一腳印的按照這個次第循序上進的話,很快“則近道矣”!很快你就能夠得道,很快你就能夠有所成就。

  《大學》很深,前面就是幫助大家勾勒出一個我們人生的理想藍圖、方向、目標。我們每個人都會希望真正把生命的光輝發揮出來,回饋這個世間。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能夠見賢思齊,成聖成賢。每一個人都希望我們的生命不只是事業成功,而是希望我們的人生也能夠真正的成功,光宗耀祖,甚至將來國家以你爲榮,對不對?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有理想目標,那你怎麼樣去實踐、怎麼樣去做呢?

  請看這一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成其意者,先至其知,致知在格物。

  這裏就是毫無保留的跟大家講出來:你怎麼樣才能夠真正讓你光明的德行發揮出來來利益衆生呢?你怎麼樣能夠真正開發出我們無限的生命潛能呢?你不要認爲我跟孔夫子距離差很遠,他是聖賢而我們是凡夫,要知道我們每個人都有無限的可能,而且我們的“明德”、我們的本心本性跟孔子是完全一樣的,也就是說本質上我們跟孔子都是相同的。

  要成爲聖賢,或是說把我們生命的意義發揮出來,這個次第步驟就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你真的要能來到名留千秋萬世,德澤百姓,就要先治其國。這個國家並不是說一定要去當國家主席,或是當總統,或是當什麼政府首長才能夠,並不是這樣而已。這裏所講的“國”,就是說如果你希望把你的生命意義真正發揮廣澤衆生的話,那你就是要能夠把你所處的這個大團體、大單位處理得很和諧。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國”跟“家”我們可以把它區分爲是一個大單位跟小單位,不是一定要局限在國或是一個小家庭。在家居士你們有家庭的話,這個家庭就是一個家,沒結婚的話,公司就是他的“家”,一個小單位、小團體這就是一個家,一個廣大的單位、廣大的團體,我們把它稱爲一個國。所以這個“國”跟“家”我們不要把它局限在字面上,而是說小範圍跟大範圍。你要真正名留千秋萬世,一定是你要影響的範圍要很廣大,讓廣大的衆生感受到你的慈悲、你的智慧、你的德澤,別忘了那是從我們一個小單位做起,這就是先“齊其家”,你在一個小單位、在家庭裏面,能夠把這個家庭從原來的沖突變成和諧,從原來的對立變成大家都真誠真心的流露真愛,當然你就能夠有更多的生命力來回饋這個世間。

  這裏講的都有次第,然後你若希望把一個小單位能夠做好,把這個家庭做好,把公司搞好,問題的重點又在哪裏呢?“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你要想真正把這個家變成一個祥和的家庭,你要想把這個公司變成一個和諧團結的家庭,要知道不是僅僅在于我們是一家之主,然後我用命令的方式去要求別人。用命令的方式,別人頂多只是表面服你,心裏不會服你。如果你希望“齊其家”,讓這個家能夠很和諧、很祥和,要知道一定是我們本身以身作則,一定要我們本身能夠修身養性,從我們本身開始做起,我們本身就是個模範,我們本身流露出來慈悲和愛,家人就會受到熏習、熏陶,而且他們會見賢思齊。所以不是去要求別人,而是回來要求我們自己,從我們自己開始做起。

  “欲修其身者,先誠其心。”越講越核心,越講越精彩、越精華。

  當我在讀這些的時候,我覺得是在聆聽古聖先賢的真傳,得到他們的寶,然後我在挖寶。中國文化真的蘊藏無盡的寶藏啊!這些寶藏跟一般世間人理解的那一種寶藏不一樣的地方是:世間人的寶藏在開發了之後,它會逐漸的減少;祖先所留給我們的無盡寶藏卻是不一樣,你越去開發他,你會得到越多的珍寶。這就是跟一般的世間財寶不一樣的地方,所以大家不用客氣,好好的去挖掘開發我們祖先留給我們的珍寶…

《大學之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四念處修行要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