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一)
空海讲于长春国学大讲堂
摄影:空海
仅以此书献给无私化育万物的大自然母亲
愿你、我、他皆能领略天地之“明德”
找到本自具足的无尽宝藏
快乐自在 心花朵朵开
今天是我们至圣先师孔夫子的诞辰,于此同时我们文昌阁的国学大讲堂也揭幕。今天是大讲堂的第一次正式启用,也是大讲堂的第一次讲座。后学有这样的殊荣因缘,受邀请来这里跟大家分享,觉得很殊胜、也很感恩。前几天,我们主办单位跟我洽淡的时候,希望我能够在这里来跟大家做一场讲座,我当时就说:好!我们就来讲《大学》。
《大学》在中国文化里面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儒家四书、五经非常重要的经典,大学这一门学问跟一般的经典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他不只是基础而已,他不只是一些规矩、规则而已。
“大人之学”——《大学》讲的就是让你成为“大人”,我讲的这个“大人”不是年龄上的大人,而是指一个人心灵、智慧、人格的成熟,真正的大人就是那些历史上成圣成贤的人。所以我们要知道噢,这个“大学”不是说在一般大学里面开设的一门课程,不是那一种大学,那只是世间的一种学问、或是一个学院、一个专科。
就算你大学毕业、研究所毕业、或是读到博士,你也未必真正能够了解《大学》里面的深意,也未必能够真正做到。今天我们要讲的“大学”,它强调一个人人格的至善至美,讲的就是成圣成贤的一门学问。但是它又不是单纯的学术,而是有次第、有步骤,怎么样来到成为圣贤。所以,今天大家不要小看我们这两个小时所跟大家分享的,今天所要讲的不是一般的学问,不是一般的学术,而是让你怎么样成为圣贤之辈的人。
我们举例来说孔夫子,两千五百多年来后代的子子孙孙都敬拜他、敬爱他、感恩他,而且孔子又被列为世界的十大思想家之首,今天,孔子他所影响的不是只有孔氏家族,孔子他所影响的不是只有山东,孔子所影响的也不只有中国地区,孔子所影响的是全人类。而且,孔子他在世间的影响不是几十年、也不是几百年、而是历经两千五百年历久而弥新。
这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对不对?那我们要进一步探讨:为什么孔子他能够异于一般人,而受到后代子孙的敬仰?孔子他成功的地方在哪里?孔子受后代子孙敬仰的地方在哪里?
他到底有什么样的特征特色?当然,我们可以说孔子因为他有高等的智慧,确实他讲出来的充满了智慧。但是我们要进一步去探讨:孔子为什么有这么高的智慧?孔子为什么有这么宽大的胸襟、视野?为什么他能够周游列国,然后没有国界之分来跟普天下众生分享为人处世之道?为什么他会有如此宽广的胸襟?他能够成为圣贤、成为高等心灵品质的人,到底他成功的因素在哪里?我们说要学习别人的优点,要见贤思齐,我们就要去探讨:孔子成功的地方到底在哪里?我们今天就是要来探讨孔子他成为圣贤伟人的次第步骤是怎么样。
《大学》的本文虽然是短短的,但这是孔子他毫无保留的,把他成为高等智慧人物的心路历程讲出来,告诉大家我是怎么样开悟、并了解宇宙真理实相的?我是如何能够具有高等智慧的?我为什么思想、心胸、度量能够跟一般人不一样?孔子他的伟大就在于:他毫无藏私、毫无保留的把他成功的秘诀告诉大家,跟大家分享。《大学》它的核心就在这里,所以不要把它只是当作一门学问。
现在,请大家来看大学的本文,因为本文很短,我们全部把它看一遍,第一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好,这是《大学》的第一章,整个成圣成贤的次第步骤,用这短短两百多字诠释出来。有智慧的人就是这样,他出招干净利落,讲的精简扼要。这里面就在告诉我们:你要把你的生命意义发挥出来造福全人类,你要能够真正开启智慧,成为高等心灵的圣贤,他的次第步骤就完全都节录在这里。
我们现在来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里所讲的“大学”就是说我们要成为真正的“大人”,成为真正高等智慧的人,成为圣贤之辈的人。他的次第步骤是怎么样呢?在“明明德”——“明德”就是我们纯净的本心、本性, “明明德”就是把我们纯净的本心、本性彰显出来,这是第一个层次。
第二,我们纯净的本心、本性,我们的光明德行到底是什么呢?“明明德”还有另外一层深意,就是你要弄清楚,你要很明白“明德”——我们的心性,是天赋给我们,是大自然、是法界给我们的,所以“明德”就是我们要去弄清楚整宇宙的运转法则,宇宙大自然所展现出来的特征、特性是怎么样的?你能够真正清楚的知道宇宙的特征、特性,天地日月的特征特性,那你就能够了解到我们的本心、本性是怎么样的。
这时候,因为你清楚知道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的本心、本性是怎么样,那你就能够把它彰显出来、呈现出来。在“亲民”前面的“明明德”是先让我们清楚了悟万事万物的真理实相。“明明德”这一个阶段,是认识、认清自己的真面目,认清我们自己的特征特性,也了解宇宙的真理实相。当你真正把我们本身修好了,基础做好了,而且因为你真正了悟宇宙真理实相,充满着智慧、爱心,所以这时候你就会来到“亲民”。
大部分的解释都把“亲民”当作“新民”——协助百姓日日新、苟日新、又日新。也就是协助我们社会风气的改善、改良,协助百姓、协助有缘人不断的成长。改变自己,然后让生命的意义发挥出来回馈这个世间。“在亲民”就是我们来回馈这个世间。所以第一个阶段是自我充实,“明明德”是在自我充实,了悟真理实相;第二个阶段这时候我们感恩、服务众生、回馈世间,协助有需要我们协助的有缘人,让他们不断的成长,这就是“在亲民”。
但是“在亲民”我觉得把它当作“亲(qin)民”一样有很深厚的意义,这个“亲民”就是说:我们去拥抱民众,我们去亲近民众,爱护民众。“亲民”第一个阶段,我们要先去真诚、真心的爱护百姓、爱护众生、爱护群众。我们亲近他、接近他、拥抱众生。当众生真正感受到我们的真诚真心的时候,他就会改变。我们说要“新民”,要让众生成长改变,最有利的就是众生看到我们的德行,看到我们的慈悲,看到我们的智慧,当众生感受到我们的慈悲、智慧的时候,他会见贤思齐,他自然会想要改变。所以在“新民”之前,我们要深入民众的心,要真诚、真心的去爱护、去感恩、去拥抱、去回馈,当我们真正真诚、真心来回馈世间、来爱护众生,这时候,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真爱,自然就会成长、改变。
我们不断自我充实,然后又回馈这个世间,协助众生不断的净化我们自己,提升我们自己,让这个社会越来越祥和,我们大家所朝向的目的就是共创和谐社会、共创和谐的世界,这就是“在止于至善”,这样可以了解吗?“在止于至善”也就是说:我们把我们生命的意义发挥出来,但是发挥生命意义的具体展现在哪里呢?就是在“亲民”、在“新民”,我们生命的意义具体的展现就在于:我们为人类服务了多少?贡献了多少?你生命的意义能不能呈现出来,就在于我们为社会、为国家贡献了什么?
这个“止于至善”不是说我一直修行修到感觉我是一个大伟人,自认为自己至高无上,不是这样的。这个“至善”它是一个大圆,那这个圆他一定是:我跟众生都来到很和谐、很快乐、很安详,你这个“至善”一定是把生命的意义发挥出来回馈这个世间,让众生真正感受到获益无穷。我们生命的意义发挥出来服务众生,为众生做有意义的事情,让这个社会越来越好风气也越来越改善,促进我们自己生命的和谐,也促进我们所处社会的和谐,这就是在止于“至善”,也就是人间天堂、人间净土、美好人间的实现,一个祥和社会的具体的实践。
所以你看,大学之道所讲的是一个人修心养性的根本核心,以及发挥生命意义的根本核心,是让我们的生命能够来到完美、完满。刚才讲这些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理想、我们每个人的目标,对不对?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把自己生命的意义发挥出来,回馈这个世间。
我们再看下一段,“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里是继续跟大家讲次第、步骤是怎么样的。我们一般人很容易认为:圣贤是天生的嘛!我们是凡夫,我们的距离差很远,我们不可能这样啊!最然我们也想见贤思齐、也想成圣成贤,但是那么难就等来生再说,以后再说啦!因为这个好像不可能啊,我是个凡夫俗子这怎么有可能?
一般人很容易自我设限。但是《大学》里面清楚的告诉大家:不要自卑,每个人都有可能来到这样成圣成贤的阶段,那它的方法、步骤是怎么样的呢?他在后面就陆陆续续的讲出来。
前面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都希望把我们的生命意义发挥出来,希望能够真正回馈这个世间,让我们觉得活的很快乐,生命很有价值,这一生了无遗憾,对不对?每一个人都希望这样,好,当你有了清楚的人生的目标、方向感之后,你就不会像无头苍蝇到处去找、到处去钻。你人生的方向感出来了,你知道要往哪方面走、往哪方面去发展了,这个叫做“知止”,这个“止”就是我们知道自己生命的目标要往哪方面走了,这样就能够把我们…
《大学之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