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修開示:教外別傳•慧眼禅心(七)

  禅修開示:教外別傳•慧眼禅心(七)

  主講人:空海法師

  第33則——反對

  開創風氣者常常飽經他人的批評而受盡折磨、受盡挫折。大師說:“仔細聽取批評的內容,那可能正是你的朋友難以啓齒的。”大師又說:“不要被那些批評者打垮,你要知道,自古沒有人爲批評家雕塑銅像的。被雕塑銅像的都是那些飽受批評、攻擊的人。”

  這裏也是對大家有很深的勉勵啦!你要弘揚正法、弘揚真理,要有膽量與勇氣啊!因爲不止會很孤單,而且打壓也會不斷。你會體會到什麼叫做常獨行、常獨步啊!一方面也希望大家不要成爲批評者,要披荊斬棘而成爲被批評者。佛陀、耶稣、老子,他們都是被當時的人歸納爲異類啊!

  第34則——宗教製裁

  這一則又有很深的啓示,跟前面有連帶關系。

  宗教製裁:有一天,一位門徒提到釋迦-釋迦牟尼、耶稣及穆罕默德在世的時候呢,都被當代的人列爲強盜或是異端之輩。大師就說:“除非有上千個忠誠的信徒同聲指認他爲亵聖者,這個亵就是誣蔑、冒犯的意思,亵聖者。否則他還不配得到至高的真理。”

  喔!這個含義也是很深!這意思就是說,有一位門徒他當然也是有相當多的這一種疑惑:爲什麼釋迦牟尼、耶稣、穆罕默德、老子,他們在當代都被列爲異端邪說之輩?被列爲異類呢?

  大師就說:“除非有上千個忠誠的信徒、或是上千個忠誠的教徒、上千個宗教師,他們同聲指認,這種人是一種亵聖。”也就是說冒犯了他們所公認的聖人、大師啦!亵聖者,那個亵渎、亵聖就是說,認爲也就是說,認爲耶稣或是認爲釋迦牟尼,你冒犯了我們大家所公認的聖人、冒犯了我們大家所公認的大師啊!我們大家所公認的大師聖人,你怎麼可以這樣的來冒犯他們?

  事實上,不是佛陀或是耶稣去冒犯他們,也不是佛陀、耶稣去批評他們,而是他們都只是說真理實相而已。但是因爲說出真理實相,跟衆生、跟一般的信徒所了解、所接受的、所信仰的有很大很大的差距啊!他們在心中建立起這樣一種模式,這一種模式這是聖人的框框、聖人的模式。你怎麼可以把我們這個框框、模式破除掉呢?

  也就是一般衆生是喜歡活在那一種信仰、迷信的層面。那你要喚醒衆生回到看到實相,衆生不但不知感恩,還認爲你是冒犯了他們所公認的聖人。所以一般衆生、一般教徒就會認爲你是錯的、你是異類。所以一般衆生常常活在顛倒夢想的世界,或被宗教師囚禁在狹窄的宗派圍牆內。

  而那些大師呢,真正大徹大悟的智慧大師,他們想解放衆生、喚醒衆生啊!但是卻常常被圍攻、批鬥、圍剿,而且那些在攻擊、在圍剿的人,還以爲他們在行正義之事啊。所以,耶稣他是被公開審判定罪的哦!而定他罪的人,是那些道德家、政治家、法學家、那些宗教家。

  佛陀一直喚醒我們,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真的!“切莫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得阿羅漢果已,方可信汝意。”那都是一直在提醒我們,一般衆生真的是活在顛倒夢想的世界,你錯誤的判斷都不知道。所以,這就是爲什麼要把無明轉爲明,非常珍貴、非常重要。如果我們沒有把無明轉爲明,那我們都在惑業苦的世界裏面,不知不覺。

  第35則——明心見性

  大師同時強調知識及智慧二者。他曾如此答複:“知識是來自讀書或聆聽演說。那智慧呢?智慧是來自閱讀你自己這一本書。”他又加上一句妙言:“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啊!因爲這本書每分鍾都在增訂中、都在變化中啊。”

  明心見性,這裏一樣有滿深的啓示,幫我們過濾出來。知識跟智慧那是不一樣的。一般學校,從小學到大學、到研究所,一般學校所灌輸你、傳給你的是知識、知見、學問、學識的累積啊。所以知識是來自讀書或是聆聽別人的演說,你從不管什麼書籍啦、或是經典啦,你所獲得來的都只是知識。那智慧呢,那是來自閱讀自己這一本書,來自閱讀大地風雲經。

  但是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因爲這本書每分鍾都在增訂中、變化中。書本、經典、文字那是死的,而你是活的。

  再來,我們剛才有講到就是說,你還要看到大自然、大地風雲經。因爲你不要以爲我只是這個五蘊身心而已,整個法界大自然就是我們的法身;你這個法身你沒有閱讀的話,你沒辦法來到法身具足,你沒辦法真的徹證叁法印、了悟真理實相。

  所以我們要從這個五蘊身心開始,然後來到無內無外。身、心、內、外一切都要去徹證叁法印,然後來到無我的世界,這才是真正的明心見性。

  分享《慧眼禅心》

  我們在這邊舉辦禅修,已經有好幾次了,那這一次是第叁度講到有關《慧眼禅心》。因爲這裏面真的處處都有很深的啓示,每一則都在喚醒我們回到真理、回到實相來。雖然有時候那一棒打得很深、很大、很重,不了解的人會起瞋。但是如果你真的能夠體會到大師們的大慈大悲,每一棒它都是要敲醒你、喚醒你,每一棒都是要協助你邁向究竟解脫。

  大師們再叁的叮咛,也都只是喚醒大家,讓我們從本來可能需要叁大阿僧祇劫的漫長歲月裏,這一生這一世就醒過來。所以,如果有聽到裏面有些跟你原先的想法、觀念、知見有很大沖突的地方,別忘了!保留相當大的彈性空間,千萬不要起瞋。你起瞋,只有讓自己繼續再輪回、再墮落而已。

  這裏面、《慧眼禅心》裏面,所提的每一則、每一位大師,他們真的都是無我、無私的要協助衆生邁向究竟解脫,出離苦海。但不要忘了,良藥苦口、真言不美!大家要有大丈夫的氣勢、氣魄,你才能夠真的承受得了這些大師們喚醒我們;這些真言、這些直言都是非常珍貴。它是不假包裝、沒有虛僞,這裏面真的處處充滿了就是大慈大悲。

  好!我們現在繼續看《慧眼禅心》。

  第36則——顯露

  每位新來弟子投入門下,大師的初步教義總不外乎:“你可知道有一個人,他從不摒棄你直到你咽下最後一口氣?”這個新來的弟子就問:“那他是誰啊?”大師就說:“就是你。”然後繼續問:“你可知道你所有的問題的答案嗎?”“是什麼?”“就是你。”“你能猜出你所有困難的解決辦法嗎?”“我不猜了啦!”大師還是慈悲的告訴他:“就是你。”

  我們來看這個簡短的對答裏面:“你可知道有一個人,他永不摒棄你直到你咽下最後一口氣。”這就是說,我們一般人常常很不喜歡自己、看不起自己、瞧不起自己;更嚴重的甚至厭惡這個身體、厭惡它,不知道珍惜。

  我們有講到Ken Wilber裏面的《事事本無礙》,裏面就有提到人馬座方面啊,有沒有?一般衆生是人、馬他是分開的,用一個傲慢的自我在蹂躏你所騎坐的那一匹馬。這個馬是代表我們的身體,那個人頭是指我們的心,衆生常常是身、心分裂。

  你是用一個傲慢或是自卑的心、或是瞋恨的心在騎那一匹馬。這一匹馬它從你出生到現在,一直在任勞任怨的爲你效勞,載你到東、載你到西,默默的做、默默的協助你、默默的耕耘。但是很多衆生不知道感恩它,還在一直的責備它、踢它、瞧不起它;認爲有這個身體是罪惡,認爲騎你這一匹馬太沒面子,所以常常瞧不起自己,不知道生命的珍貴。

  但是不管你再怎麼糟蹋它、瞧不起它、冷落它,這個可憐的馬它還是伴隨你終身。所以你可知道有一個人他永不摒棄你,直到你咽下最後一口氣。在《事事本無礙》裏面就有來到:你這個人跟馬,如果你沒有溶爲一體,你的身、心還在分裂的情況之下,你就是在苦海的世界裏面。

  所以在我們佛教所講十個結的去除,也就是身見的破除,包括我們人格分裂也要複原,來到成爲一個人格健全;身、心分裂也慢慢的要複原,來到一個身心靈整合完整的一個健康的人。所以不要再蹂躏它、瞧不起它。

  “你可知道你所有的問題的答案嗎?”“是什麼?”“就是你。”也就是說,所有問題的答案要來自于你,要你自己去求真、求證。不管佛陀告訴我們多麼深的真理實相,那是佛陀的親證。你沒有自己親證的話,那永遠都是佛陀的答案。所以你所有問題的答案,一定要來自于你自己去親證。

  所以很多學員要問我一些答案,我都跟他們講,這個答案要保留給你,你自己要去親證,不是別人灌輸給你的一個答案。

  “你能猜出你所有困難的解決辦法嗎?”“就是你。”因爲解鈴人還須系鈴人,不要再向心外求法,不要再一直這樣向心外去找依靠、依賴。真的!佛陀一再喚醒我們,要回到自依止、法界依止。

  別人跟我們是平等,所有的諸佛菩薩天神也跟我們完全都平等,大家是站在相輔相成的立場,互相幫忙。平等,並不是瞧不起,絕對不是這樣。

  你跟銀行的董事長也完全平等,你跟總統也完全平等,你跟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也完全平等。只是大家各扮不同的角色,大家相輔相成。所以要把那一種次等人民的乞丐心態,要拉回到平等的心態,這樣你才能夠體悟到什麼叫做無上正等正覺。

  第37則——無心

  他們師徒一行在外野餐,大師說:“你們想要知道開悟的生活像什麼嗎?看看那些鳥兒飛過湖面。”每個人都定睛瞧的時候,大師說了:“你看看,它們投影在水面上,卻是如此無心,而湖水也不會戀戀不舍這份際遇。”

  這個也是有很深的啓示!那些鳥兒飛過湖面,這是當下因緣具足的一個場面,這也是法界的莊嚴。但是,緣生它也會緣滅。那一個真正開悟的人呢,他是全然活在當下,全然活在每一個當下,珍惜因緣、活出生命,但沒有抓取。注意這一點,珍惜因緣,但沒有抓取。

  所以這一則講的無心,不是說那種麻木不仁、沒有覺知,不是的!無心那是無我、無我所,它是不抓取,它是尊重每一個因緣,但真的沒有執取、沒有貪戀。

  第38則——藝術

  “師父究竟有何用處呢?”有人就直接提出這個問題:“師父究竟有何用處呢?我爲什麼要跟師父學習呢?”弟子就答複:“他教你一些你早已知道的事情,向你指示,你終日視…

《禅修開示:教外別傳•慧眼禅心(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