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講演集》-佛教的政治觀
時間:公元一九八四年七月
地點:臺北國父紀念館
聽衆:法師、護法居士(弟子依空記)
一、佛教對國家政治的貢獻
二、僧團與曆代政治的關系
叁、佛陀對仁王政治的看法
四、吾人對當今政治的態度
各位法師、各位護法居士:
今天是佛學講座的圓滿日,我要和各位談談“佛教的政治觀”。許多關心我的信徒都勸我不要講這個題目,理由是一般人聽到政治尚且要回避叁分,尤其佛教徒最好不要和政治扯上關系。事實上政治是管理衆人的事,人是群衆動物,無法離群索居,勢必與大衆有密切關系,既然無法離開群衆,因此每個人也不能遠離政治而生活,與其逃避這個既敏感而又切身的問題,不如面對它建立正確的認識,因此我認爲應該把佛教對政治的看法,坦然地向各位解說,讓大家都能了解佛教與政治的關系。
有人一提到政治,總聯想到黨派的問題;一觸及政治,總關涉到選舉的事情,其實除了黨派選舉之外,還有許多與政治有關聯的問題,需要佛教徒們去關心、去了解。譬如每個國民都需要繳稅,成年男子需要服兵役,同樣的,佛教徒也必須繳稅、服兵役,這些和政治都息息相關,不能漠然不關懷,下面我分成四點來說明佛教對政治的看法:
一.佛教對國家政治的貢獻
佛教對于國家政治的貢獻,曆代都有記載,不勝枚舉,我約略分成十類來說明:
1.幫助生産:社會上有些不了解佛教的人譏諷出家人不事生産,坐享其成,其實佛教對于促進國家社會的生産有很大的貢獻。譬如印度佛教的托缽生活傳到了中國,經過百丈禅師的改革,提倡農禅生活,主張“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不但寺院本身達到了自給自足,並且增進了國家的農業生産。譬如我們各位吃的胡椒、胡蘿蔔、胡桃,甚至綑綁東西的胡麻,都是西域高僧將佛法傳入東土的同時,從邊疆胡境帶到中國的日常用品,這是佛教對于農業生産的貢獻。
除了幫助國家的生産,佛教對于山坡地的開發、森林的維護也功不可沒。《順治皇帝贊僧詩》有兩句說:“天下叢林飯似山,缽盂到處任君餐”,佛教的寺院又稱爲叢林,自古名山僧占多,在叢山峻嶺之中,出家人披荊斬棘,開啓山林,創建道場,既培植了森林,也爲名山增添了靈氣。
2.開發交通:許多的道路是出家人胼手胝足修建的;許多的河流是僧侶雙手開鑿完成的;許多的江邊灘頭是沙門撐起擺渡的槳木,方便過往的行人;許多急湍飛瀑的江上,是佛門衲子以慈心悲願架起了橋梁,溝通了兩岸,引度多少的迷津。築路、開河、擺渡、造橋等慈善工作,佛教徒都獻出了他們對國家社會的關懷。
3.保護生態:文明科技的進步,帶來了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保護生態成爲現代人流行的口號。幾千年來,佛教對于山林的保護、動物的愛護、水土的保持,整個環境生態的均衡維護,可以說盡了最大的心力。林木不輕易砍伐,山坡不任意濫墾,珍禽異獸不隨便捕殺,在佛教認爲有情無情衆生皆有佛性,不可以妄加傷害,在慈愛不忍的悲心之前,生態自然獲得保護,人類也享受了自己播種的美果。
4.利濟行旅:佛教有時在路旁搭建一座涼亭,讓羁旅在外的遊子有個歇腳休息的地方;或者在路邊挖掘一口水井,供給饑渴的人清涼甘露;甚至在路口施茶,讓疲憊的行人得到滋潤,恢複體力;晚上懸挂燈火,讓夜行的鄉客有了照明,以便兼程趕路。佛教施亭、施井、施茶、施燈的措施,提供了在外奔波流浪的異客多大的方便,替國家社會也盡了一份義務。
5.文化建設:曆代以來有不少的藝術家在敦煌、雲岡、龍門、大同,雕刻許多驚天地、泣鬼神的佛教藝術石像,在暗無天日的石窟中描繪巧奪天工的壁畫,爲中華民族的文化留下了瑰璨的遺産,甚至中國佛教伽藍殿宇建築之雄偉豪壯,至今還成爲後代子孫誇耀國際友人的文化寶藏,佛教藝術的精美,在中華文化宣揚的工作上,扮演了功不可沒的角色。
6.安住軍民:過去每逢兵荒馬亂的時候,寺院往往成爲軍隊駐紮的場所、難民棲止的避風港。有一位將官告訴過我,他曾經率領兩師的軍隊,住在四川的皇覺寺,躲過了一場兵災。民國二十六年抗戰興起的時候,我出家的南京棲霞寺,曾經收容難民達二十萬人之多,寺裏的飯頭師父們,每天爲了煮稀飯給二十萬人吃,就忙得人仰馬翻,不可開交,佛教的慈悲包容,使許多遭受刀兵劫難的人,免于顛沛流離的痛苦。
7.興辦教育:過去寺院曾經舉辦過不少的義學,禮請名師大德,免費教育失學的人,我個人也曾做過義學的教師。這幾年來,政府更是利用寺院的場地,舉行各種的講習會,佛光山也常常提供講習服務。除此之外,寺院更是供給莘莘學子讀書的最佳環境,例如:範仲淹、王安石、呂蒙正等名將宿儒,都是在寺院裏苦讀成功的, 先總統蔣公中正先生,也曾經在雪窦寺讀過書。佛光山新竹分院的無量壽圖書館,有最舒適的冷氣設備、最幽雅的甯靜環境,是學生們最喜歡讀書的地方,每逢星期假日、寒暑假期間,更是座無虛席。另外寺院也創辦各種的學校,譬如泰北中學、慈航中學、僑仁中學、智光商職、普門中學等等,以佛教服務奉獻的精神,爲國家社會作育英才。
8.醫療救濟:佛教不僅要用戒定慧叁學來袪除我們貪瞋癡叁毒的心病,更要以現代的科學醫藥來治療我們雜難奇症的身病。我的家鄉江蘇揚州的前輩高僧監真大師,他不僅將佛教及中華文化傳到日本,成爲日本的文化之父,並且把醫藥也傳播到日本。尤其它早在揚州已成立施診醫療,並且做得非常廣大,成績斐然。
幾年來佛光山先後在高雄、臺北成立佛光施診隊,每星期五天開車到窮鄉僻壤,替貧病的人看病醫療,每天平均有叁百人接受我們的義診,我們的宗旨是:“把醫藥送到偏遠的地方,讓健康的人爲貧病的人出力。”看到醫護人員每天拖著疲憊的身心,我勸他們休息的時候,第二天睡了一覺,他們又精神抖擻地對我說:“大師!我還是去施診吧!”佛教“但願衆生得離苦,不爲自己求安樂。”的慈悲精神,使他們忘記了辛勞,每日生活在爲人服務的快樂之中。
除了施診醫護之外,佛教更從事多種的赈濟工作,例如施棺、施衣、施米,佛光山每年均舉辦有冬令救濟,爲饑寒交迫的困苦者送一些溫暖。除此之外佛教辦有養老育幼的福祉事業,如佛光山的宜蘭仁愛之家、佛光精舍、大慈育幼院等,多年來爲社會孤老無依、童稚失怙的人提供安穩的家。
9.財務運轉:佛教過去開辦類似今日當鋪、磨房的設施,只向百姓收取非常微薄的利息,甚至完全不取分厘,以幫助貧苦人士經濟上的周轉運用,譬如北魏的僧只粟、南北朝的寺庫、唐朝叁階教的無盡藏院,都是佛教爲了便民利國的金融事業。佛教稱爲當鋪的開創祖師亦不爲過,只是佛教創典當的製度,不同于今日一般當鋪的高利放貨,以剝削窮人血汗爲目的。佛教是本著來之于十方,用之于十方的精神,把社會的淨財做一個集中,然後再一次發揮其整體的力量,回饋于社會。
10.科技文學:社會流行一句口號說“科技救國”,大家相信科技文明可以富國利民,其實從佛經裏可以看出佛教已有前端的科技思想,譬如許多菩薩的名字:日光菩薩、月光菩薩、虛空藏菩薩等,把我們帶至虛空的世界,與日月太空貫聯起來。佛教認爲宇宙最小的單位不叫電子、中子,而是微塵;最大的單位不僅僅是銀河系、星雲團,而是法界、世界海,佛教的宇宙觀擴大了科技人員的思想領域,並且更豐富了我國文學藝術的內涵生命。中國的古典名著紅樓夢、西遊記、老殘遊記等,都與佛教有深厚的淵源關系,書中的作者受到佛教的钜大影響,佛法提升了他們的思想境界,終于創作了曆久彌新的不朽作品。
除了科技文學之外,佛教的典故如天女散花、目連救母等,提供戲劇說話精彩的題材。佛教的梵呗贊誦,給人一種清靜肅穆的莊嚴氣氛,尤其佛教的天女樂神們所使用的樂器,如琵琶、筝、琴等,其中有不少是中國樂器的濫觞。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們所使用的國音字母,是從佛教的梵音演化而成的,佛教對于中華文化的影響可以說至深且钜。
佛教對于國家政治的貢獻略舉之,除了上述十點之外,還可以從曆史上的幾件事例來了解佛教在烽火漫連的亂世,如何扮演攘敵安邦的角色?
唐朝的安祿山舉兵造反,軍需短绌,佛教徒于是發起販賣度牒以增加軍費,爲平定安史盡了最大的力量,南宋高宗偏安江南,接受大臣宗澤的建議,禮請昭光禅院的法道禅師入朝共謀國事,在禅師的極力奔走、竭慮盡忠之下,爲國家勸募了豐足的軍糧,並且參戰軍旅、貢獻計策,穩定了軍機。曾經一度爲禅僧的劉秉忠,元帝入主中原,耶律楚材仰慕他的賢能,特別征召他出仕爲相,劉秉忠爲了保全漢人的生命財産,免得受無辜的殺戮,只有挺身而出,立朝儀、訂製度,輔佐耶律楚材進行漢化,延續了漢民族的命脈。至溫禅師,元世祖感動他的贊助王化,特地敕封爲佛國普安大禅師。
降至民國抗日期間,日本對緬甸、錫蘭等佛教國家散播謠言,誣指我國沒有佛教,破壞宗教信仰,當時的佛教領袖太虛大師于是組團出國宣揚國風,揭穿日本的虛僞宣傳,獲得英、美、錫、緬各國的支持,滇緬公路得以暢通無阻,美國軍需支援源源供應到後方,八年的艱辛抗戰賴此終于勝利成功。目前定居在永和八十高齡的樂觀老法師,年輕時曾組織僧侶救護隊,參加抗日戰爭的後援工作,救了無數受傷慘重的軍民。西藏的DL喇嘛,爲了追求佛教慈悲、自由、民主的理想,爲了保護西藏免于專製獨裁的奴役,率領西藏同胞抗暴。古來佛教徒面臨國家危亡的時候,都能竭盡全力去效命保護,出家人雖然早已身在紅塵之外,但是愛國救國的熱忱卻不落人後。
二.僧團與曆代政治的關系
曆朝…
《佛教的政治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