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談你說我▪P2

  ..續本文上一頁道忙忙碌碌的辦事,卻不知道叁界六道生死變易的輪回。現在鍋裏煮著的魚肉,原是你們過去生的父母、親友;現在高坐席上大吃大喝的賓客,上輩子原是一頭頭牛,一只只羊;而今天辦的喜事,其實是過去生的孫子在娶祖母啊!

  用慧眼、法眼來看這個形形色色的人間,有時候實在是很可憐亦可笑的。在《勸發菩提心文》裏面有兩句話:“鞭驢出血,誰知吾母之悲?牽豕就屠,焉知乃翁之痛?”這裏面也有個典故:有一人家養了一頭驢子,拉了十幾年的車,年老力衰,終于拉不動了,主人依然日日鞭笞趕著走,不肯輕饒。有一天夜裏,主人夢見驢子化成人形,悲悲切切的來托夢說:

  “我曾經虧待你,如今是來受報還債的,我原是你前世的母親啊!這十幾年來,我日日任勞任怨的替你拉車,爲你載貨,現在老了,實在走不動了,請你念在我們曾經是母子的情份上,不要這樣無情地鞭打我啊!”

  這個兒子一夢而醒,驚覺自己這樣虐待牲畜的罪過,就把驢子送到寺院裏放生,作爲對牠的報恩與補償。以同樣的觀點來看,我們平日斬殺吞食的牛、羊,又焉知不是我們過去生的父母宗親、骨肉眷屬?有一首詩形容得很好:

  “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勸君莫打叁春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還有一首偈語,把六道輪回、五趣衆生的人我關系講得很明白:

  “我肉衆生肉,名殊體不殊;原同一種族,只爲別形軀。

  苦惱從他受,甘肥任我需;莫教閻老斷,自揣應如何?”

  是說:我的皮肉與衆生的皮肉是一樣的,只是形體不同,我是人,牠淪爲動物,然而生命的本質卻是相同的。我們對一切衆生要盡量地慈悲,不要只顧自己揀甘挑肥,而把痛苦煩惱都推給別人承受,否則不必等待死後閻王來審斷,我們自己扪著良心想想,都清清楚楚知道這樣做是太不仁慈的了。

  佛經上常說:我們要視一切衆生如唯一的佛子羅睺羅,愛護他、教育他;我們要視衆生如病痛垂危的骨肉,撫慰他、照顧他。在諸佛菩薩的眼中,衆生和我不但體不相殊,並且互爲一體,關系至爲親密,衆生受苦是我受苦,衆生享樂是我享樂,因此我爲衆生所做的一切,不是爲他人作嫁,而是爲自己儲糧,這就是佛教“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崇高思想的精義所在!

  

  叁.從佛經裏面看你我的關系 

  過去,有一個人壽辰,請禅師爲他家寫一副對聯,以增喜氣,而且指定要有特殊的含意。禅師受他之托,就寫了一副對聯送去,上聯赫然是:“父死子死孫死”,這個人看了很不高興,怪禅師在壽誕喜慶的日子怎麼寫出這不吉祥的話,禅師灑脫一笑說:

  “這是最吉祥的話了!”

  “一家人都死了,怎麼會吉祥呢?”

  “難道你要孫子先死,兒子再死,你最後死,白發人送黑發人嗎?”

  對人我之間上下、尊卑,先後的順序沒有明辨了知,就容易生出許多類似的煩惱、糾紛。佛經裏面談人我關系的地方很多,我現在就舉出其中談“朋友之間”、“夫妻之間”的例子來和各位談談。

  (一)朋友之間的關系

  佛經裏面說明朋友有四種品格:

  1.有友如華。

  2.有友如秤。

  3.有友如山。

  4.有友如地。

  你們各位所交的朋友,是屬于這四種中的哪裏一種呢?

  朋友如華,花開美麗的時候,就將它戴在頭上;枯萎了,就棄之如敝屣。有些人交朋友也是一樣,你有辦法的時候,就同你親密來往,一旦你沒有利用價值了,就和你一刀兩斷,真是“貧在鬧市無近鄰,富在深山有遠親”。還有一種同樣處處衡量你的斤兩的朋友,就象是一把磅秤一樣,你重要,他對你好,你失勢無財了,他全身而退。又有朋友如金山寶礦,內中好花遍長,衆鳥荟萃,大家都來這裏挖寶取財,交上這種朋友,會讓我們沾上一些光,受一些益。另外一種朋友,宛如大地山川,可以生長萬物,與他交往,可以增長我們智能,砥砺我們的志節,使我們在這片山川大地之中欣欣向榮。

  另外,在《阿含經》裏,也提到四種可親的朋友:

  第一種是“止非”的朋友:他能明辨是非,分別善惡,告訴我們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指示我們正當的目標,正當的途徑,是“勸人止惡,示人正直,護彼莊重,示人天路”的朋友。

  第二種是“慈愍”的朋友:他很關心我們,愛護我們,能夠給我們精神上極大的支持,是“見利代喜,慈心愍念,見惡代憂,稱譽人德”的朋友。

  第叁種是“利人”的朋友:他經常給予我們協助,可以幫忙我們,與我們同甘共苦,患難與共。在我們需要扶持的時候,能夠在一旁支柱我們,是“令不放逸,令不失財,令不恐怖,群相教誡”的那種朋友。

  第四種是“同事”的朋友:“同事”不一定是指與我們在一起工作的人,而是指與我們“志同道合”的朋友。這種人“不惜身命,不惜財寶,互相勉勵”,是很好的益友。

  另外在佛經裏面,又告訴我們有五種不可親近的朋友,辨識這五種損友也有方法:

  一是“笑而不笑”的朋友:這種人面色陰沈,皮笑肉不笑,不知道他懷有什麼鬼胎,什麼計謀?

  二是“喜而不喜”的朋友:這種朋友,陽奉陰違,也不可與之親近。比方說,我做生意賺了大錢,做事升了官,應該爲我感到欣喜,而卻虛有其表的故作歡喜,在心裏嫉妒我。

  叁是“慈而不慈”的朋友:也不可親近。比如說,冬令救濟是慈善的事,他不但不響應,反而勸我們不要做功德。這種朋友心胸狹小,只看到自己沒想到別人,不能對他人慈悲,更不會對你慈悲了。

  四是“恥而不恥”的朋友:大凡做錯了事,或對不起別人時,應該感到羞恥、慚愧,他卻旁若無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這種人沒有慚恥心,行事容易偏失,也不可以深交。

  五是“聽而不聽”的朋友:古代的大禹,聞善言而拜服,對別人的善言能夠感謝與接受。可是,有一種朋友卻聽不進忠告善言,只當成耳邊風,不能聞善而善,又如何與之爲善?所以,這種朋友也不可結交。

  (二)夫妻之間的關系

  佛經裏面,對于夫婦之道也有很深的闡揚。

  各位在座的護法居士們,大多是已經成家立業的人。那麼,做先生的應該如何對待妻子?做妻子的,又應該如何與先生相處?現在我就把佛經裏面的微妙法義,貢獻給各位參考。

  先說丈夫敬愛妻子之道,經上記載有五事:

  第一.要“敬畏有禮”:先生對太太要存著恭敬、畏懼、禮讓。胡適博士曾經提倡說,凡是有學問的君子,有知識的男子漢大丈夫,都應該加入他的“怕老婆會”。我的意思不是要各位都怕老婆,而是要對太太存有“敬畏”的心。凡是對太太敬畏的人,大概都不會去做壞事;不敬畏太太的人,反而容易無法無天。

  第二.要“悉委家事”:將細微大小的家事,都交給太太管。不僅把整個家庭交給太太,就是丈夫的荷包,也要交給太太。一般說來,太太有私房錢不礙事,先生身邊有太多的私房錢,比較容易揮霍無度,甚至做出越軌的事。

  第叁.要“衣食俱足”:“貧賤夫妻百事哀”,沒有面包的愛情是靠不住的。所以做丈夫的,要給太太足夠的衣食,這是做人丈夫的責任。

  第四.要“愛威有時”:做丈夫的,一天到晚板著臉孔,一副威嚴昂揚的樣子,對太太一點愛憐都沒有,那麼夫妻的感情很容易就冷漠了。但是,也不能女人似地娘娘腔,盡會談情說愛,不像個大丈夫,應該要“當愛則愛,當威則威”。

  第五.要“使妻榮耀”:丈夫應該努力于事業,盡心于工作,讓太太因我而感到榮耀,覺得嫁給我是最大的光榮,最大的幸福。

  那麼,做太太的又應該如何對待丈夫呢?根據經典記載也有五點:

  第一.要“恭敬信順”:不僅要恭敬,而且要信順。做一個太太不要常常對先生說:“你就是不聽我的話!你就是不接受我的意見啊!”,這樣挫丈夫的威風,不但得不到丈夫的心,而且,還會令他生起反感,影響家庭和諧。

  第二.要“溫和愛語”:做一個好太太要對先生態度溫柔,談吐和氣。男人的性子較剛,女性較柔,要以柔才能克剛。太太對丈夫講話,也要多講鼓勵、贊美的話,千萬不可以說反諷、暗嘲的話,比方說朋友來找丈夫,你不要當著別人面前說:“你要來找我那個死鬼啊?”。平日夫妻相稱,也不要動辄粗口惡言的說:“死人啊!你過來!”萬一真的的死了,怎麼辦呢?一個家庭的和諧,是從彼此的溫和態度、關愛言談中開始的。

  第叁.要“勤勞家務”:家庭的環境,要裏外幹淨,對于飲食叁餐,尤其要妥善照顧。有些太太怨怪先生外面有外遇,每次先生一回來就噜噜蘇囌,閑話唠叨一大堆,讓先生覺得這個家像個牢獄、冰庫。有些先生有外遇,是因爲在那兒有人對他殷勤、贊美,他當然覺得:“啊!這一個比較可愛!”。一個幸福的家庭,先生下班回來了,桌上已經放好了一杯熱茶、一份報紙,餐桌上又准備了熱騰騰、美味的飯菜;那麼,先生無論再怎麼忙,都會趕回來喝你准備的熱茶,看你放置的報紙,吃你烹調的飯食,不會浪蕩在外徹夜不歸了。

  第四.要“關護親友”:先生的朋友、親戚、鄰居到家裏來,你要幫他招呼,親切款待,使他們賓至如歸。一個賢內助知道先生的事業重要,你要讓他把朋友、客人帶到家裏來,他就不必到外面去應酬了。若是先生的朋友、客戶到家裏來,你對他們不歡喜,使先生事業和心情都不順遂,他只好到外面去應酬,久而久之,他可能就移情別戀了。

  第五.要“縫衣善煮”:一個賢慧的太太,要細心關護先生的生活,噓寒問暖,在衣、食、行止間無微不至的照顧他,不要一天到晚責問:“你有沒有去尋花問柳啊?有沒有金屋藏嬌啊?”這個不用去計較,要計較的是先生的興趣是什麼,妥善地關心他的興趣、他的生活,那麼,一個再不規矩的先生,在體貼周到、愛護備至的太太面前,也壞不到哪裏…

《談你說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談天說地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