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淺議佛教中的科學知識▪P3

  ..續本文上一頁也正是在這一點上展開的。”這種看法當然沒有錯誤,但是卻忽視了佛教裏面的曆史內涵,佛教之所以能夠長期以來流傳世間,就是因爲他以廣納百川的胸懷,包容了一切。佛教的根本目的不在于發展科學,但是他並不否認科學,所以他願意更多地利用科學,于是將一些有科學內容的知識放在佛經裏面,用以啓發人們的智慧。佛教不是“關于生存技能方面的東西佛經中確實講的比較少”,而是講得很多,只是其用來作爲例子或譬喻而出現的,難免被人們所忽視。所以智行法師說:“佛法本身,以現代眼光來看,是最有科學精神,而且經得起時代考驗的。何況其中除了哲學思想以外,有關理論科學、自然科學的內容也十分豐富。只是這一寶藏尚未被世人所深入認識,大量開發而已。”我以爲這一點講得很好,點出了佛經裏面的科學知識的豐富性實質與特點。

  佛教屬于世界叁大宗教之一,2500余年的曆史,佛教一直不斷地在人類社會上發出光芒。究其原因,除了佛教與時俱進的品格之外,我以爲也與它的貼近生活,貼近人世有重要的關系。佛教的曆史,是一部從不拒絕科學,並且充分利用科學成果的曆史;佛教的大藏經是一部充滿時代特點,記錄時代科技成果的叢書。佛教講“五明”,其中“工巧明”就是人間的各種生活知識與學問,包括工藝、技術、算曆之學集成。“醫方明”指醫學、藥學、咒法之學,包括生命科學。所以,佛教貼近生活,就要不斷地利用已經出現的各種人類經驗與知識,其中包括具有時代特征的科學知識。例如天文學的知識曾經在佛經裏被保存下來,《占察經》是佛教(也有說是印度教)天文學最傑出的代表作,僧人一行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科學家與天文學家。貼近人世就要始終爲人所用,滿足人類需求的各種願望,其中也包括與人類社會相關的各種科技成果的運用。古代的印刷術的創立,爲佛教的大藏經刊印作出了不朽的貢獻,使佛教文化成果得以傳到了今天。進入現代社會,現代科技所出現的最尖端的電子産品與信息技術都被佛教拿來所用,佛教網絡成爲佛教弘化的一個重要的方式;現代企業管理思想,已被佛教寺院借鑒,作爲寺院管理的一個最新的方向,深圳弘法寺由于采用了現代管理思想,使傳統寺院管理向現代化管理邁進了一大步。毫無疑問,未來的佛教,將還會利用更多的科學技術成果,與時代同步發展。

  一百年來,世界的科學技術發展突飛猛進,新思想、新觀念充斥著人們的頭腦,新技術、新成果充分被人們利用。傳統的宗教在現代社會的東風吹拂下,也在一步步地往前發展,但是它的步子明顯地要落後于時代與科學的發展。由于新觀念和新思想的進一步普及,科學主義成爲時代思潮,佛教面對新的時代思潮也在奮力追趕,試圖融入正在突飛而起的現代社會。受新思想與新觀念的影響,一大批世界各地的學者與思想家都在試圖將傳統佛教的理論與現代科學新技術與新觀念融通,他們努力在傳統的經典中尋找現代的因子,試圖將傳統的思想與觀念來比附現代的新思想與新觀念,亦即“將佛法中對宇宙真理的描述列編成冊,以科學印證之。讓科學證明佛法,則信仰科學的人自然也相信了佛法的真實不虛。”以實現梁啓超所說的“佛教之信仰,乃是智信而非迷信”和孫中山的“佛學爲哲學之母,救世之仁,研究佛學可以補科學之偏。”在這個思想的指導下,許多人刻意去找到佛教裏面的科學因子,特別是唯識思想與華嚴學被許多人看好,認爲這是佛教契入當代科學的一個重要的理論進路。“唯識宗學,不但與唯物科學關通甚切(案:中華隋唐間因研究竺乾外道小乘之學者頗盛,故此大乘唯識宗學因之昌明。由五代入宋元,各學衰微,唯識宗學亦因之湮沒。相乘者但禅宗及淨土宗耳),正可因唯物科學大發達之時,顯明唯識宗學,抑亟須以唯識宗學救唯物科學之窮耳。”又如佛教徒認爲,佛教與近現代物理學的相互印證發明,說明隨著西方近現代物理學兩大理論的發展,以科學來解釋佛法的路徑,也就跟著一天天地開拓;量子論與相對論的誕生,正好爲佛法帶來了科學性、時代性的注腳;佛法中許多極爲重要而原來又極不易爲人接受的觀念,在近現代物理學知識的普及下,既驗證了它的正確性,又爲更多的人所知道和接受。也有人認爲佛教超越于科學,如太虛認爲,科學以經驗爲基礎,長處是確實可靠,不足之處在于欠缺普遍性。哲學憑借思辨,優點是覆蓋面寬,但缺點是缺乏可靠性。唯有佛學集科學、哲學之優點集于一身,“佛學與通常科學、哲學不同:科學家以五官感覺爲工具,根據其所得之經驗而歸納之,其所得結論爲種種之學問,此學問恒確而不遍,屬部分的。至哲學家,則以一種假設爲根據而論宇宙事物,其結論爲普遍的,然恒患不確。蓋確而遍,惟佛學爲能;而又有超常之覺者,所謂“無上正遍覺”,彼于事事物物萬有之相,皆能體妙入微,人得此覺即爲無上正遍覺者,即“佛陀”也。然則佛學非科學之確定一物一事而不移,亦非其他哲學之超人生而恒不切實際也。”還有人認爲“佛法就是佛法。佛法非宗教。佛法非哲學。”諸如此種,當今愈演愈烈。

  各界人士的這種熱情與對佛教的執著的態度是令人感動的,強調“一切宗教絕未有以科學方法出發者,有之則唯佛法”的思想,願望是好的,但是我們應該看到佛教是在長期曆史實踐中發展出來的宗教,離開了曆史去談佛教的科學精神是無本之木和無源之水。佛教是宗教,它的特點是在以于解救人心爲宗旨,而不是要發展科學爲目的,指導思想決定了佛教只能利用科學技術的成果爲自己所用,通過獲得的科學技術成果來證明佛教的理論教義思想,以此說明佛教的有效性與有用性。雖然經過曆代佛教徒不懈地努力,在汲取大量科技成果的基礎上,所創造的佛教教義思想,反過來對社會與人們的創造力起到了反作用的力量,使人們在創新科技時得到了更多的啓發,但是這不是佛教的根本目的,只是佛教對人類社會和科學技術做出的貢獻,我們知道這一點,就不必刻意去比較或強調佛法與科學技術的高低,而應該肯定佛教對曆史與科學發展作出的貢獻,看到佛教裏所包含的科學技術內容,再將它們挖掘與總結出來,豐富與光大傳統文化。如此才能做到佛學“不特對于科學毫無抵觸之處,而且能使科學的方法上,加上一層精密;科學的分類上,加上一層正確;科學的效用上加上一層保證。”

  叁、由“神七”和“問題奶粉”而想到的宗教與科學關系

  最近我國剛剛完成“神七”載人飛行,太空行走的高科技行動。“國家增榮譽,國人增自信”,進一步激發了國人的民族心、愛國情。載人航天是人類最偉大的壯舉之一,對一個國家的政治、軍事、經濟和科技等方面的發展均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所引發的科技熱浪潮,增強了人們了探求未來世界的信心。而這片領域自古都是屬于宗教家的權威解釋。當科技還無力對地球之外的太空世界作出正確的解釋,人們走不出地球的時候,神秘而奧妙無窮的太空無疑就是神的領域。各種宗教都爲這片曾經是未知領域的世界,劃定了地盤,安排了各種各樣的神祗主宰,編造了一個又一個美好的神話。今天,“神七”正在解開了人們對宇宙世界的疑問,打開了人們的眼界,使長期流傳在人們中間的一些美好的理想成爲現實,上天攬月,下海捉鼈已不再神往,隨著“神七”事業的深入,我們對未來世界的認知將會更多,宗教在這方面的權威也會相應地減少。這當然已是不爭的事實。

  “神七”的成功證明了科學技術改變現實世界的真理,科學已經成爲當代世界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科學精神和科學主義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每一項重大的科技成果都會改變整個世界,每一項發明創造都讓人類獲得了飛躍。然而宗教也始終是時代的産物,它隨著社會的運轉和科學的發展,必然會作出相應的適應能力,早在20世紀開始,現代宗教就已經不再拒絕和排斥科學,宗教不僅承認科學所取得的各項成果,而且還熱心使用因科技的發現所帶來的高科技産品,宗教人士所同樣地在孜孜不倦地學習科學知識,既使擁有純正信仰的宗教徒也會全然相信科學家對天外太空探索的科學成果,並爲之感到振奮和贊歎!如果我們至今還在認爲宗教與科學處在對立的情況,這不能說是一種認識的誤區,我們走進宗教界裏,就會發現科學知識同樣對宗教人士也是非常需要,而且信仰宗教的人有中有很多本身就是世界有名的科學家。

  “神七”代表了當前科學技術最尖端的成果,並且推動了我國當前高揚科學主義的主旋律,尊重知識,提倡科學、學習科學已經成爲全國人民的共識,在這個大好形勢下,科學知識的進步雖然提升了人們的文化,培養了現代人的素養,但是對一些人的心靈的關心,還不能完全做到。媒體在不斷地披露封建迷信的思想在一些人中泛濫,特別是在一些掌握了一定權力的一些幹部身上出現,結果造成了惡劣的影響。原河北國稅局長李真,就非常迷信所謂的風水“大師”的指點,凡有大事,都向風水大師詢問,甚至在檢查機關要收審之前,還向大師詢問前程,愚之可極。河北省原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叢福奎迷信“女大師”殷鳳珍能夠“預測前程”,並與其鬼混在一起。福建政和縣原縣委書記丁仰甯,在上任前的一天,到廟裏抽了一個“上上簽”,說他是“百萬富翁”。自認爲他的發財是“命中注定”,他收受賄賂、大肆賣官非法攫取100多萬元。湖南省雙峰縣法院黨組決定,由單位報支600元經費請“法師”到法院大樓“驅鬼祛邪”,“法師”從辦公室到法庭,從食堂車庫到領導住宅,一間不漏地“作法”;山西交口縣主要領導在縣委大院裏埋“鎮邪物”、“升官符”,數十名黨政幹部于夜深人靜之時,跪在擺放在縣委大院的香案前,虔誠地埋下了“鎮邪物”和“升官符”。山東省泰安市原市委書記胡建學迷信“大師”說他有當副總理的命,只是命裏還缺一座“橋”。胡建學下令本將已按計劃施工的國道改線,莫名其妙地穿越一座水庫,最後在水庫上修起一座大橋,以完成“功德”,企盼步步高升,早日登上副總理的“寶座”。福建省政和縣,以“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名義,耗資上百萬元“鎮妖、避邪”,建造了一座“風水塔”。在人均年收入只有1000多元的國家級貧困地區——重慶黔江石家區滲壩鄉,一座刻寫“官爵至五品”等碑文的“豪墳”占地400多平方米。該墓自1998年1月開始修建,曆時近3年。僅砌“活墓”圍牆,就讓16名石匠耗費了兩年時間,這是爲活人——重慶市煙草公司副總經理、副廳級幹部馮文超修的!特別是最近剛出現的問題奶粉事件,讓全人民震驚,許多生命,特別是嬰兒的身體受到了摧殘,讓我們更多地生發出無奈與聯想,所以有手機短信說中國人在吃的過程中完成了化學掃盲。

  面對這些各種封建迷信與唯利是圖、缺少道德的違法犯罪活動,很多人都把其原因歸結爲宗教,也有的人認爲是科學主義泛濫的結果。也就是說,宗教與科學同時都背上了這個罪名。對這個問題應該怎樣看,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宗教與科學早在20世紀就已經開始分離,兩者各自運行在自己的軌道,他們交叉是始終存在的現象,但是更多的時候是彼此互不幹涉,現在宗教已經基本上不再去幹涉科學的領域,當代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名言“把上帝的交給上帝,把凱撒的交給凱撒”,道出了當代科學與宗教之間的現狀,科學與宗教之間正在朝著減少沖突的方向發展,科學正在糾正了宗教在曆史上曾有過一些不足的地方,宗教尊重科學取得的一切成果,特別是在實證的領域,宗教正在不斷地進行自我的修正,但是科學並不能代替宗教,因爲宗教代表的是一種曆史傳承,它有著內在的文化繼承,有著獨自的體系,有著自己的特殊領域,而且人類不斷地對它有著深層的訴求,尤其是在思想的領域,有一部分人們還不斷地需要宗教的關懷,我們這個社會還有宗教生存的條件和土壤,這是宗教能夠長期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

  問題奶粉事件的發生,是人們漠視道德,忽視教育人心向善的結果,金錢成爲人生追求的唯一目的,科學技術成果轉換爲生産力時發生了偏差,成爲不法商人用來牟取利益的不正當手段。由此可以看出,矯正人心,鼓勵向善,正確利用科學技術成果,在法治社會更突顯出重要意義。宗教與科學之間不是相互沖突的,反而應該相互相包容與共同發展。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瘸子,沒有宗教的科學是瞎子。”宗教與科學的目的都是在于改變這個世界。以佛教爲例,用佛教的教化手段讓人明知因果,行善卻惡,獲得善報,提升道德水平,廣行慈悲利生的偉業,走好人生的道路。用科學技術成果,真正造福人類,提升人民的生活質量,美好世界和平安頓,人類社會和諧早日到來。總之,佛教與科學的啓示,告訴我們兩者之間不是相對的,而是相待的,如果我們正確處理好這種關系,就能促使社會更加安定,人民的生活更加安全。

  

  

《淺議佛教中的科學知識》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