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的最高境界——涅槃▪P3

  ..續本文上一頁看破看破就是指這個,透過這個現象看這個事物本來的面貌,是無常的,也是無我的,無常和無我是佛教最根本的標志。

  佛教有叁個法印。叁法印就是佛教的叁個標志。

  第一,諸行無常,現就是現象。佛教裏面把它叫現行。它的表現是對的,沒有現行的東西佛教裏面叫種子,種子條件合適了就變成現行。生命無常,像草木、房子都是無常的。

  第二,諸法無我。就是諸法沒有一個獨立的自己。

  第叁,是涅槃寂靜。這是佛教對世界本質的一個認識,世界是無我、無常的。後面是佛教的追求就是涅槃寂靜,所謂涅槃寂靜,涅槃就是寂靜,涅槃是音譯,寂靜是義譯。

  寂靜就是當看清這個事物的現象是了解的,是無我的,所以你對現象就沒有執著心,所以心態就平靜了。所以佛教追求的就是這樣一種境界。你對各個現象不産生分別心,比如說我這個是不好的,你那個是好的,我就要想辦法讓自己這個變成好的,讓別人那個變成壞的。這就不是無我心了。周代經常在青銅器、鼎上刻上銘文,寫著“子子孫孫永保”,但是並不可能永保的。

  佛教裏面說無常、無我,就是世界這個現象的本質是這樣,但是並不是空就把所有的現象世界給否定了,這個現象世界是暫存的,是暫時存在,也是一個表面存在的,但還是存在的。所以佛教不是否定現象,不是把空,我們也叫無,現象我們也可以稱之爲有,把無和有不是截然對立起來,不離無講有,不離有講無,也可以叫亦有亦無,非有非無。這就讓佛教理論更加完備。

  剛才那位先生跟我講到他家裏牆上挂著心經,心經裏面也講了這樣的道理,紅樓夢裏面也講到“色不亦空,空不亦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紅樓講這個話是講的對女色的沈迷,這個色是好色。佛教講的色不是這個色,佛教講的色就是講的現象世界。佛教裏面講的色是有質地的東西,比如說這個東西放在這兒,光線透不過去,所以我們就看到這個形象來,這個形象不光光包括顔色、形狀,聲音也是色,廣義上面來講是這樣的,狹義來講是指你眼睛裏面所看到的形形色色的東西。廣義上面的東西是指包括一切現象,包括聲、色、香(聞到的)、味(嘗到的)、觸(摸到的)。比較難理解的可能就是這句話“色不亦空,空不亦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大乘講“空有不二”,就是剛才講的“色不亦空,空不亦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爲什麼這樣講,就是我們既要承認我們看到的現象的存在,同時這個現象是暫時的,不是有獨立性的。這個空不是沒有的以後才空,而是存在的本質沒有獨立的自信和不恒常的。所以首先要搞清這樣的概念。一個意思,我們不是說要避開這個現象世界,去追求我們理想中間的空的世界。空在佛教裏面也叫清淨,我們不是追求佛教的世界,而是追求清淨的世界。那麼你要追求涅槃的世界是什麼?那些念佛的人希望將來他可以往升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把西方極樂世界看成是我們現在這個世界的另外一個世界。比如說這是山,將來我可以到那個世界,那個世界是一個清淨的世界,錯了。

  按照剛才空有不二的思想,這個清淨的世界就是不二的世界,這個山就在你心中,你的心清淨了你的世界也就清淨了。大乘佛教的世界有一個詞叫覺悟,也就是佛教裏面講的菩提,就是覺悟者。佛教裏面講的教義就是以人爲本,你能不能成佛在你自己,你是一個凡人,佛就存在你的迷悟之間,迷的時候就是衆生,悟了就是佛。

  從中國的禅宗思想來講,強調不離世間覺(音),中國傳統佛教最強調要“面對現實,活在當下”。所以佛也好,禅也好不是離我們非常遙遠的,不是我們將來去世了我們到哪兒去,也不是我們將來正道了以後生活到哪個地方去。就是在你這個現世中間,你一生中間能否達到佛的境界。

  很多人總是想西方極樂世界。東方人總想我將來能不能到西方去,那麼西方人往哪兒去?所以佛就在你心中,跟你的現實生活是密切相關的。所以禅宗的祖師們就講禅是什麼?禅就是追求佛教最根本的境界就是涅槃的境界。就是你的本分事,你做什麼事就把它做好。所以我們說你真正悟進了禅以後,你就會産生像佛一樣的無量的歡喜、喜悅,佛教裏面講法喜充滿,心中充滿了歡喜。認識到這點可以爲你一生做好事情。

  所以大乘佛教根本概念就是慈悲。慈就是給你一個概念,悲就是把你一生從苦難中拯救出來。予樂拔苦(音),慈悲就是自己覺悟。大乘佛教講悲智雙用,慈悲是幫助他人超脫生死,所以大乘佛教講自覺覺他,自度度人,用現在的話講就是“覺悟人生,奉獻人生”。

  慈悲做人,智慧做事

  我也常常跟人講,要慈悲做人,智慧做事,做人要有慈悲心,做事要有智慧。有人講有了佛法就有了辦法,我說這個辦法就是因爲你掌握了佛教的智慧。佛教的指揮叫般(bo)若,我們經常講金剛般若般若彌經,金剛就是到彼岸,般若般若就是智慧,意思是用智慧到達彼岸。

  佛教裏面看事物不是分別對待,所以佛教裏面充滿了辯證的組合。如果把事情不同截然的對立,那就會形而上的思想,佛教裏面講任何事情都是不是相互對立的,都是相互關聯的。比如說我們這件衣服髒了,爲什麼髒了,就是因爲有一件幹淨的衣服跟它做比較,如果我們今天都把髒衣服洗得幹幹淨淨的話,沒有比較的話,那麼既不能說肮髒,也不能說幹淨,因爲肮髒的概念和幹淨的概念是對比而言的,沒有肮髒就沒有幹淨,沒有幹淨就沒有肮髒。所以我們不能只說髒,也不能只說幹淨,一切事情都是相對的。既然是相對的,我們就不能落在一邊,落在一邊就是邊界。所以佛教強調中道的思想,既不落于這一邊也不落于那一邊,光有一邊還不行,要把兩者結合起來。佛教裏面講不二,就是唯一的意思,事物不是對立的,就像空和色一樣,離開色無法講空,離開空無法講色,這就是不二。中道就是防止你思想走極端,不二思想又把這兩個東西互通起來。佛教爲什麼講不二,就是緣起,任何事物都是有原因的,事物都是有結果的,沒有這個原因就沒有結果。我們今天見面就是有緣的,我們辦成每一件事情都要有緣才能辦起來,中國人講天時地利人和,天時地利就是緣,沒有緣什麼事情也辦不成。

  所以如果我們能認識到佛教這樣的思想,任何事情都是因緣而有的,因緣而成的,只有這些的道理,我想我們就會非常珍惜這個“緣”。我們常常講有緣要惜緣,無緣我們要架構這個緣,或者叫“造緣”。只有有緣我們事情才能辦成,才能辦好。事物都不是孤立的。所以一個企業的成功一定是他的上遊跟下遊搞的非常好,他才會非常成功,而不是通過個人努力就能把事情辦好了,你不給上遊一定利潤空間,不給下遊一定的利潤空間,只想我自己辦好了就成了,辦不成的。所以無緣要造緣,有緣要惜緣。緣是非常有效、非常現實的。所以佛教是不脫離現實的,我們認爲逃避了就可以解決,那是不行的。

  中國人都講,你如果心不淨的話,再到深山老林也還是動蕩不安的,還是煩惱不斷的。如果你把心靜下來,再繁華的地方也不會動搖你的心。所以最關鍵的是你的心,如果你的心想脫離煩惱去清淨,實際上就等于跳出煩惱的牢籠,把自己關到清淨的牢籠裏面。一樣的。所以佛教講無所失,大家聽的人也無所得。因爲你所得了以後,把它變成一個條條框框,又把自己縮進去了。所以佛法破知得(音)是最徹底的,佛裏面有8萬4千法門都是方便法,都是讓你獲得解脫的方法,沒有定法,說這個法是萬能的。也不是讓你得到一個法,什麼事情都可以解決了,沒有那麼簡單,需要你自己動腦筋去轉化。

  有人說你能不能跟我講佛法跟經營管理,我說如果他懂這個方法,自己就可以領悟出來,我講的只是我的方法,我講的方法並不一定適合你,如果你把我的法拿給你用,就可能會帶給你壞處。所以法無定法。如果大家看《金剛經》,《金剛經》上面說“佛無定法可說”,一切法都是給你提供方便的,都是給一個工具,都是讓你從這兒渡到那兒的工具,到了那兒就要放棄,就像一條船一樣,把你渡過去了,可是你不從船上走到岸上去,那麼你永遠到不了彼岸。

  法無定法,因人而宜,因事而宜,你如果想找一個方法解決你的問題,有一種方法可以解決一切問題,那麼你肯定是一個愚蠢的人,肯定是一個懶人,不願意動腦筋的人,而佛教是要啓發你的智慧,調動你的智慧,讓你自己求得適合你自己的方法。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佛教裏面最排斥簡單的東西拿來就用,最討厭模仿,最強調創造性,什麼東西都要靠你自己去解決,你自己不動腦筋,那麼別人怎麼也幫不了你。

  有這樣的故事,有一個學禅的人,學佛好多年了,老是沒有覺悟,這時候師傅派他出差了,回到宿舍他就非常苦惱,我那麼多年沒有體悟,現在派我到那麼遠的地方出差,這不耽誤我好幾個月的修煉嗎?同屋的師兄弟就說,這樣吧,我也跟師傅講,讓師傅陪著我一樣出差,路上所有的事情我都可以給你辦,你騰出時間自己好好學習。他聽了很高興,說好謝謝,但是我首先要跟你說明,這一路上一些事情我可以幫你辦,但是有些事情我不能幫你辦。你餓了我不能幫你吃,你冷了我不能穿衣服,你拉屎撒尿我不能幫你拉屎撒尿。這個人就明白了,所有一切還是要自己,靠別人是不行的。

  還有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偷,偷的功夫很好,但是越來越老了,他有一個兒子,兒子靠他老子偷來的東西過著很好的生活,但是他也說父親手腳越來越不靈活了,他以後該怎麼辦呢?他就跟他父親說你能不能教我一點本事,將來可以去謀生,老子一聽說好,你今天晚上就跟我去偷吧。晚上就跟他去了,到了一個大戶人家,來到一個非常大的廳裏面,看到一個非常大的櫃子,他就把蓋一掀,讓他兒子進去,結果他父親就把蓋子放下走人了,他兒子非常生氣,本來你要讓我跟你學東西,結果把我關在裏面,讓人家…

《佛教的最高境界——涅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別誤解了佛教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