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文化之結構、特質及價值

  佛教文化之結構、特質及價值

  方立天

  

  [編者按] 2005年3月16日,方立天先生做客陝西師範大學佛教研究所設立的“慈輝佛教文化論壇”,作題爲《佛教文化的結構、特色與價值》的講座。以下是講座全文。

  今天,我將就四個方面:引言、結構、特質、價值,來與大家進行以下關于佛教文化的一些探討。

  一、引言

  首先探討佛教文化的意義及重要問題。佛教是叁大世界宗教之一,世界上宗教很多,但只有叁個世界性宗教,其它都是民族宗教;佛教同時又是中國傳統文化叁大組成部分儒釋道之一,其中,道教包括先秦老莊和後來的道教,儒道是中國固有的傳統本生,釋是外來文化的舶來品,和重視現實人生問題的儒道不同,它特別重視生死的問題。

  儒道釋分別提供了叁個傳統:人本主義傳統、道家自然主義傳統(不是自然界,而是自然本性,自然而然。客觀規律),解脫主義傳統。人類有很多迷惘、痛苦,叁教符合各個層次的需要。當前,儒釋道叁教中佛教是最活躍的,因爲儒教所依托的科舉製度已取消,國子監、書院等很少,現在主要集中在大學教學,其中有孔教、孔子研究會等。道教:白雲觀,中國道協所在地,在白雲路(320)直達,魯迅指出道教是中華文化的“根祗”,我認爲魯迅這一觀點是否定性的,我們可以看到祖先傳下來的道教有很大毛病,它宣傳長生不老,但沒有一個人活到現在。由于這只能作爲理想,皇帝“萬歲”,貴生、長生,該理念無法證明,所以道教走向衰弱是必然的。

  佛教則不同。佛教講生死,人人有生死,你們還不需要,我天天有考慮(笑),我總得上報生年,讓別人對我有准確把握,這是精神上的問題。有一次,我問過季羨林:“叁大宗教哪個更符合實際一些?”季老認爲“佛教最契合實際,比上帝創世講得更高明。”(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都是一神教)大家可以看2月4日《人民日報》中關于“弘揚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這一文章,它提到佛教理論是值得我們關注的。

  我們可以從幾個現象看到現在確實社會對佛教是很關注的,比如佛教會議最多,和尚很忙,比我們忙,整天在天上飛(笑),還有就是意想不到的很多佛教文化遺産被發現,法門寺的佛指舍利到臺灣供民衆瞻禮,幾百萬人跪拜,據說阿扁也偷偷去了,後又去了香港,引起很大轟動,佛指,佛舍利(五顔六色的骨灰、頭發、牙齒、肉,指)表明,佛教很值得我們重視。

  第二,佛教是文化,過去有人認爲佛教是鴉片迷信,但毛澤東、周恩來、江澤民很少這樣說,周恩來在50年代明確講“不要說宗教是鴉片”,毛澤東、江澤民說宗教是文化,大家或許不知道這個故事:解放前夕,毛澤東帶領解放軍轉戰南北,到了一個村子的道觀,警衛認爲是“迷信”,信毛澤東指出這是“片面,那是文化。”毛澤東在建國後一次政協會議上講“我們的民族從來就是善于學習外國優秀文化的,我們唐叁藏法師玄奘萬裏長征去取經”,說明佛教是屬于外國優秀文化的,玄奘被魯迅稱爲“民族的脊梁”。上面毛澤東解放前的故事其實是趙樸老講的,趙老後來又說:“周樹人寫信給他,說範文瀾正在補課,在讀佛經。1987年,我到四川,回來寫了一個報告,錢學森看到,寫信告訴我說佛教是宗教”。從以上政界,學界和爲教界公認的幾位傑出人物,毛澤東、範文瀾、錢學森以及趙樸初都認爲佛教是文化。在座有學曆史的,知道範文瀾寫過唐代佛教,並猛烈抨擊,據我知道有人提供資料,後來認爲不符合實際,就發生了改變。他寫了論文關于“中國有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應該發展的看宗教問題,也指出佛教是文化。

  第叁,但是與佛教和佛教文化相比,佛教研究還是相當薄弱的。佛教是人類有史以來各種宗派(可與黨派、學派)中書籍最多,體系最龐雜的一家,其中包含了深刻的文學、哲學、藝術等內容。大家可以去圖書館看一看大藏經,在中國古代很多哲學家都是和尚。

  以上講的是對佛教認識的誤區。導致這一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佛教研究有很大難度。首先,概念、內涵不易理解;第二,思維方式不同,講究體悟。佛教曆史悠久,派系複雜。經曆了二個大國印度和中國的發展,另有韓國、日本等。精英們把人生的體悟寫出來,並且佛教是開放的體系,各種問題都可以在理論上進行探討,于是佛教的內容就變得複雜起來,比如單單一個藏傳佛教各個派別的內容就很複雜。告訴各位一個竅門:越困難的越要去做,一分的努力就有一分的收獲。過去,我學中國哲學,聽馮有蘭的課,也沒講佛教,聽任繼愈的輔導課,到人大主要自學,六十年代初,用八個月時間到佛學院向和尚學習,收獲很大。我當時就有憂患意識,搞哲學的人很多,搞中國哲學的人也很多,轉到佛教,開始時看來是自私的,因爲飯碗問題要解決(笑),但是其實研究佛學是很有味道的。每個專業,各有特色,很多我做不來的(原來我在稅務學校做事,後來轉幹),但其實佛教越研究也就越有意思,因爲我可以面臨各種各樣的人和對象,特別是要面對不同世界觀和價值觀的人。打岔說了這些東西,但我想說的是現在佛教研究很薄弱,需要更多的年輕人。

  最後,佛教研究,有狹義的、有廣義的,我這裏是從狹義的方面去理解即相對區別于政治經濟的那種文化,從這個方面來探討。我們現在還要了解佛教的不同,要了解佛教的不同層次和類型。佛教有貴族文化與貧民文化,精英文化與大衆文化(其實,古代很多和尚是飽學之士,天文、地理樣樣精通),有僧人佛教和居士佛教,有義理佛教和修持佛教,還有各個地區佛教,例如禅宗,從前主要在江西、湖南發展,“走江湖”這個詞由此演變而來。

  二、佛教文化的結構,這是介紹重點,也是最重要的要點

  (一)相對于政治經濟而獨立的文化,佛教的主要特點在于:

  1.信仰。可分爲兩個方面。我們觀察宗教,可分內在信仰和外在信仰,內在信仰就是因果報應理論。作因,則有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佛教因果報應理論,從倫理學角度應用,善因産善果,“自作自受”是佛教徒內在信仰的核心。

  日本文學諾貝爾獎獲得者川端康成說:“佛教因果理論是人類最美好的思想”。我們很多領導人也有這樣的提法。如陳毅說“林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時辰一到,立刻就報。”再比如從理念上對它給與思考,(六道輪回,動物,很難認同)但是我們在座的某位同學,幫助別人,也就“助人即助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所以如果一個民族成員懂得因果理論,很有益處,講和諧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原則,與人爲善,誠實做人。(大家看法如何,可以思考)

  外在信仰有叁個方面:①佛、菩薩、羅漢及其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是佛世界的保衛、保安,“護法神”,佛有過去、現在和未來叁世諸佛,羅漢有五百羅漢等,大家可以到碧雲寺去看看,羅漢是釋迦的學生或者聽法者,已解脫生死了。另外中國人最信仰的四大菩薩:五臺山的文殊菩薩、峨眉山的普賢菩薩、九華山的地藏王菩薩、還有我老家浙江普陀山的觀音菩薩,最受歡迎,原因在于大慈大悲(去年我寫過一篇“中國慈悲理念”,新加坡宣讀,後《新華文摘》轉抄,很有意味,該刊一般不用佛教專業文章的)②佛塔、佛牙、佛舍利。西山八大處的佛牙塔很有名。③淨土信仰,西方佛國信仰,念“南無阿彌陀佛”。(注意不能把南無念成nanwu,而應該念成namo,南無的意思是皈依、敬禮)據說不斷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會前來接引,這或許就是“廉價的天堂門票”(列甯語)。對于此禅宗就反對,他們認爲東方人求生西方,西方人求生何處?心即佛,所以禅宗沒有彼岸世界,如有,即心,一種精神世界。

  2.倫理道德。佛教是倫理道德的宗教,很重視倫理道德,全面研究很複雜,實踐操作的方法,完整體系,我有一篇文章,認爲佛教是很圓滿的,(注意,圓滿不等于正確)有叁條基本叁原則:去惡從善,佛教徒一般比較善良,非常;慈悲平等,幫助別人解脫,給與別人歡樂,別人有問題,不會出現不理睬或者不認真指導,平等是人格上的平等,衆生平等,包括六道(前幾天,看到報低上登載:日本侵略中國時,南京一個寺廟收容了2萬4千人,包括難民和國民黨部隊);自覺覺他,自利利人,自己覺悟也要幫助別人覺悟。

  五條基本規範:a不殺生,沒有權力不保護野生動物。b不能偷盜,也不能搶,現在我家也安了鐵門,層層保護,就是怕偷,我住過紅叁樓,門開半個月也沒有人偷,當時也沒有什麼可偷的(大笑),我這裏不是美化別的國家,美國我也住過,晚上不用鎖門的。c不妄語,不說空話,廢話,花言巧語,假話,中華民族有的人,嘴一動就假,包括一些廣告,佛教很早就指出說假話破壞人際關系,特別是在座的各位博士生們,以後不管做什麼,都是學者型的,不要說假話,這有利于健康,能夠睡好,心情好。d不邪淫,男女關系上不要出問題,我國現在離婚率很高,這是好是壞難定論,但它卻使我們對國家民族進一步深思,美國過去很開放,現在懂得並不好,下班都回家,注意守護家庭,很重視道德。E不飲酒,這一點可以商榷,這麼多酒造出來買不了,國家稅收怎麼辦?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博士生畢業也得高興高興,所以又一次我與淨慧大法師交流,可以將此條改爲“不吸毒”,高!(大笑)決不能吸毒,聽說吸了會上瘾,不能試。尤其前四條,維護人類倫理的最低線。我曾和著名神學家漢斯·昆探討過,普世倫理是否可吸收這些?

  3.哲學思想。特別隋唐之後,理學包含佛學,主要研究人生宇宙的本質,講“真實”,對人類生活經驗的提升。

  例如“空”,釋迦牟尼被稱爲空王,有人認爲它是否定的含義,認爲這是錯誤的。其實不是那麼簡單,“空”是一個非…

《佛教文化之結構、特質及價值》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